拉贝洛尔、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的效果及对IGF-Ⅰ、IGF-Ⅱ、IGFBP-1的影响

2022-12-10 07:45阮舆鑫陈敦雁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拉贝硫酸镁子痫

阮舆鑫 陈敦雁

1.福建省立医院南院妇产科,福建福州 350000;2.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福州 350000

妊娠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为女性特有的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0%。患者出现高血压、尿蛋白、水肿等,严重者头痛眼花、恶心呕吐、肝肾受损,甚至出现抽搐、昏迷症状,会对妊娠结局造成不利影响[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又名生长介质,可介导生长激素的促进生长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是第一个被证实的内源性印迹基因,对滋养细胞入侵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激素,可通过调节IGF的活性影响滋养细胞的浸润。学者研究发现,子痫前期和子痫孕妇的IGF-Ⅰ、IGF-Ⅱ、IGFBP-1会发生相应变化,提示受损滋养细胞浸润可能与子痫前期发病具有相关性[2]。本研究采用拉贝洛尔、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HDCP,观察治疗效果及对IGF-Ⅰ、IGF-Ⅱ、IGFBP-1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7例HDCP患者,在妊娠20周后两次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40/90 mmHg(1 mmHg=0.133 kPa),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疗指南》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轻度高血压的SBP/DBP为140~159/90~109 mmHg,重度高血压的SBP/DBP≥160/110 mmHg[3]。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研究组64例。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26.84±2.27)岁;孕周20~34周,平均(27.31±2.34)周;病程16~73 d,平均(35.28±3.16)d;其中轻度54例,重度9例。干预组年龄23~38岁,平均(26.87±2.28)岁;孕周20~34周,平均(27.38±2.35)周;病程15~74 d,平均(35.31±3.17)d;其中轻度55例,重度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文号:JS-AG-2018-017),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年龄20~40岁;孕周≤34周;认知正常,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患原发性高血压者;B超显示胎儿异常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患泌尿、血液、神经、心血管系统疾病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近期使用过其他降压药者;中途转院治疗者;终止妊娠者。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硫酸镁+硝苯地平治疗,25%硫酸镁注射液(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61023425,规格:10 ml∶ 2.5 g)20 ml,用 5% 葡萄糖注射液100 ml稀释,静脉滴注,滴注时间≤30 min;之后维持剂量为25%硫酸镁注射液4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硫酸镁注射液总量<25 g/d。硝苯地平片(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1020887,规格:10 mg/片),口服,1~2片/次,根据患者血压和心率调整剂量,3次/d,硝苯地平总剂量≤60 mg/d。研究组使用硫酸镁+拉贝洛尔治疗,硫酸镁用量、用法同对照组;盐酸拉贝洛尔片(河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41025249,规格:50 mg/片),口服,1~2片/次,根据患者血压和心率调整剂量,3次/d,拉贝洛尔总剂量≤600 mg/d。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由于Mg属于重金属离子,过量使用可能引起中毒症状,所以需要严格控制有效治疗浓度(1.8~3.0 mmol/L),在使用硫酸镁期间每天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尿量、血清镁、膝腱反射以及胎儿胎心,必要时检查心电图,以防发生镁离子中毒。一旦出现中毒症状,立即停止静滴硫酸镁,而且马上静脉缓慢推注10%葡萄糖酸钙液10 ml,推注时间5~10 min[4]。在整个治疗期间,患者注意休息,补充营养,控制饮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如下指标:①血压指标:SBP、DBP,使用电子血压计(欧姆龙健康医疗株式会社生产,型号:J710)测量;②生化指标:24 h尿蛋白水平(24 h rUprV,收集患者的24 h尿液)、B型钠尿肽(BN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BS-190)检测;③分娩后比较两组的IGF-Ⅰ、IGF-Ⅱ、IGFBP-1水平(取脐血、羊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顺产率、不良结局发生率(包括早产儿、胎儿窘迫、宫缩乏力、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则采用非参数Wilcoxon检验;等级资料用[n(%)]表示,采用Z检验;计数资料用 [n(%)]表示,行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的SBP、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BP和DBP比较(mmHg,±s)

表1 两组患者SBP和DBP比较(mmHg,±s)

注 SBP:收缩压;DBP:舒张压;1 mmHg=0.133 kPa

组别 n SBP DBP治疗前 治疗4周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4周后 t值 P值对照组 63 154.49±10.82 138.60±8.75 4.193 0.044 97.58±5.69 89.54±5.19 3.964 0.047研究组 64 154.51±10.79 127.83±7.94 5.274 0.037 97.63±5.72 83.26±4.20 4.570 0.042 t值 0.139 3.976 0.216 3.982 P值 0.871 0.046 0.784 0.046

2.2 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 h rUprV、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的24 h rUprV、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24 h rUprV、BNP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24 h rUprV、BNP比较(±s)

注 24 hrUprV:24 h尿蛋白水平;BNP:B型钠尿肽

组别 n 24 h rUprV(g)BNP(pg/L)治疗前 治疗4周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4周后 t值 P值对照组 63 3.28±0.28 1.62±0.12 32.761 0.000 432.58±39.67 348.57±30.18 5.914 0.030研究组 64 3.26±0.28 1.18±0.10 47.853 0.000 439.61±39.69 257.24±21.36 27.690 0.000 t值 0.496 7.124 0.084 7.062 P值 0.518 0.023 0.935 0.024

2.3 两组患者脐血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结合蛋白水平比较

研究组患者脐血中的IGF-Ⅰ、IGF-Ⅱ高于对照组,IGFBP-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脐血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结合蛋白水平比较(ng/ ml,±s)

表3 两组患者脐血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结合蛋白水平比较(ng/ ml,±s)

注 I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B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组别 n IGF-Ⅰ IGF-Ⅱ IGFBP-1对照组 63 21.58±1.74 31.87±2.75 249.63±19.38研究组 64 25.03±2.16 36.94±3.29 228.07±17.26 t值 4.127 4.085 3.962 P值 0.043 0.044 0.048

2.4 两组患者羊水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结合蛋白水平比较

研究组患者羊水中的IGF-Ⅰ、IGF-Ⅱ高于对照组,IGFBP-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羊水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结合蛋白水平比较(ng/ ml,±s)

表4 两组患者羊水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结合蛋白水平比较(ng/ ml,±s)

注 I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B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组别 n IGF-Ⅰ IGF-Ⅱ IGFBP-1对照组 63 12.56±1.03 17.15±1.30 173.48±12.74研究组 64 14.53±1.12 19.84±1.52 151.27±10.35 t值 4.185 4.147 4.027 P值 0.041 0.042 0.045

2.5 两组产妇的顺产率比较

对照组产妇顺产32例、产钳助产2例、剖宫产29例,研究组产妇分别为44、1、19例,研究组产妇的顺产率(68.75%)高于对照组(5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5,P=0.044)。

2.6 两组的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的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5 两组的不良结局分布比较[n(%)]

3 讨论

HDCP为孕产妇最常见的并发症,其特征为血压升高,伴或不伴水肿和蛋白尿[5]。治疗HDCP的原则是有指征地降压、利尿、镇静,预防子痫前期甚至子痫的发生。子痫前期—子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子宫—胎盘结构异常、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缺乏营养(如钙、镁、锌、硒等)相关[6]。近年来,免疫学说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揭示了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病机制,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其认为母体对妊娠的免疫耐受是成功妊娠的关键,如果母胎界面上的免疫细胞对胎盘滋养细胞作出异常反应,就会导致子痫前期[7]。

妊娠期具有特殊性,既需要考虑到药物的有效性,又需要高度重视安全性,因此临床用药受限[8]。硫酸镁是临床使用较多的钙通道阻滞剂,其镁离子可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减少钙离子的释放,从而抑制中枢神经,减弱或解除肌肉收缩,并且可以舒张血管平滑肌,使得痉挛的外周血管得以扩张,是预防和治疗子痫前期的一线药物[9]。不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硫酸镁起效较慢,降压效果不明显,而且Mg2+属于重金属离子,容易产生毒副作用,因此应联用其他药物,以改善治疗效果[10]。硝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可拮抗钙离子释放和内流,疏通紧张的冠状动脉和周边血管,使血管保持扩张状态,缓解外周阻力,抑制血管痉挛,适用于降压治疗[11]。而拉贝洛尔属于α、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可以阻断肾上腺受体,减弱肾素的分泌,减缓窦性心律,减小子宫血管的阻力,促进外周血管扩张,进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SBP、DBP更低,与王风华[13]的研究结果类似,提示拉贝洛尔的降压效果更好,其原因可能在于,拉贝洛尔既可以选择性拮抗α、β肾上腺素受体,通过两种途径发挥作用,又可以促进儿茶酚胺的释放,进而有效扩张外周血管并增加其血容量。研究组患者的24 hrUprV水平、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与续靖宁等[14]的研究结果相近,提示硫酸镁+拉贝洛尔可以减少尿蛋白,减轻血管细胞内皮损伤,增加肾血流量灌注,改善肾功能,其原因是该治疗方案可以充分解痉,并促进血管扩张。研究组的顺产率更高,不良事件更少,与费丽晓等[15]的研究结果相符,其原因在于,硝苯地平长期使用可诱发头晕、恶心、呕吐等,而拉贝洛尔发挥药效较快,抗血小板聚集和促胎肺成熟的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从本研究的情况来看,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指标、生化指标、妊娠结局更好,而其脐血、羊水中的IGF-Ⅰ和IGF-Ⅱ更高,IGFBP-1更低,提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结合蛋白水平与HDCP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与王斌[16]的研究结果类似,其原因可能在于,HDCP会导致胎盘供血不足、全身小动脉痉挛等,使得胎盘分泌的生长激素减少,而在妊娠期间IGF-Ⅰ受胎盘生长激素调节,所以脐血、羊水中的IGF-Ⅰ水平降低,其通过多种方式舒张血管的作用受到抑制。而且,低IGF-Ⅰ水平会导致滋养细胞侵蚀能力下降,影响螺旋小动脉重铸,使胎盘浅着床,最终引发HDCP。IGF-Ⅱ是胎儿生长因子,可促进滋养细胞侵蚀分化、胎盘形成、胚胎生长发育,本研究发现IGF-Ⅱ与HDCP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其机制与IGF-Ⅰ类似。IGFBP-1可调节IGF的活性和滋养细胞的浸润,而HDCP会导致胎盘血管痉挛,胎儿营养供给减少,进而刺激肝脏与蜕膜分泌大量的IGFBP-1。可见,药物治疗会改善病情,进而促进IGF-Ⅰ和IGF-Ⅱ分泌,也会通过IGFBP-1调节IGF-Ⅰ、IGF-Ⅱ活性以及滋养细胞的浸润,进而改善妊娠高血压症病情。本研究针对HDCP,却没有区分轻度与重度,缺乏分层治疗方案,事实上重度包括先兆子痫、子痫,可能并发靶器官损害,在治疗时有更多考虑。未来希望通过更多的临床观察和干预,来突破本研究的局限性,让HDCP患者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综上所述,硫酸镁+拉贝洛尔可以发挥协同作用,一方面减少硫酸镁的用量,减轻其毒副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降低血压,改善生化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结合蛋白水平,并且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药物通过IGFBP-1调节IGF-Ⅰ、IGF-Ⅱ活性,影响滋养细胞的侵蚀功能,进而改善妊娠高血压症病情,可能为重要的治疗机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结合蛋白与妊娠高血压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HDCP的指标。

猜你喜欢
拉贝硫酸镁子痫
阿司匹林、拉贝洛尔联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妊高症患者治疗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研究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
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价值体会
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临床疗效
怀孕了发生子痫前期的9大元凶!
雪祭
12例产前子痫患者的急诊救护
孕中期母血PAPPA与PIGF在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