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

2022-12-10 07:45庞黎明曲祖朋王永涛李伟华曹海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胸痛急诊科病情

庞黎明 曲祖朋 王永涛 李伟华 曹海燕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山东滨州 256603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具有起病凶险、病情多变、意外多发、病死率高等特点[1-2]。同时也是一些致命性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我国每年有15%的急性胸痛患者因预检分诊预警不准确,导致患者就诊时间长,错失最佳治疗时间,病死率高达5.5%[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4]是2001年由英国学者Subbe等人对早期预警评分(EWS)进行修改完善而形成的,其是一种快速准确、敏感可行的评分工具,不仅有利于急诊患者合理的分流,还能起到及时预警的作用,使预检分诊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5-7]。目前MEWS主要用于急诊科患者的病情监测、患者分流及病死预测等方面[8-9],但针对某种疾病的应用尚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主要探讨MEWS在急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其分诊的准确率及患者候诊时间,有效地筛选急性高危胸痛患者,以便实施准确的治疗手段,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提高诊治效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2020年1—12月就诊患者200例为对照组,男128例,女72例,平均年龄(56.04±16.21)岁,急性冠脉综合征71例、肺栓塞1例、主动脉夹层6例、其他疾病122例。选取2021年1—12月就诊患者200例为观察组,男129例,女71例,平均年龄(58.61±14.73)岁,急性冠脉综合征86例、肺栓塞1例、主动脉夹层12例、其他疾病10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疾病健康状况诊断标准;②急诊科信息化分诊系统中“患者主诉”为胸痛且非创伤性胸痛的患者;③根据MEWS评分要求,患者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入急诊科时已无生命迹象者;②就诊信息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麦迪科技信息化分诊系统进行预检分诊,按照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流程,将《急诊预检分诊标准(成人部分)》[10]作为分诊依据导入麦迪科技信息化分诊系统,急诊科护士在常规预检分诊工作中利用以上标准对就诊患者进行分诊。一、二级患者直接入抢救监护区,立即给予抢救、治疗及护理措施;三级患者入留观诊疗区;四级患者入普通急诊区,按其分诊顺序进行诊疗。

1.2.2 观察组 在对组照的基础上将MEWS评分导入麦迪科技信息化分诊系统,按照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流程,在分诊的同时对患者进行评分。MEWS主要是将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呼吸、体温及意识状态五个方面作为评价项目,体温为0~2分,心率、收缩压、呼吸、意识均为0~3分,合计14分。评分标准详见表1。

表1 MEWS评分标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根据MEWS评分确定患者分诊级别[10],MEWS评分≥6分为一级,应诊时间为即刻;MEWS评分4~5分为二级,应诊时间为10 min;MEWS评分2~3分为三级,应诊时间为30 min;MEWS评分0~1分为四级,应诊时间为240 min。②统计两组患者的分诊情况,包括分诊级别、分诊去向、分诊级别调整、分诊准确率。③比较两组患者候诊时间的差异,候诊时间为患者分诊开始计算至医师应诊患者的时间。④观察两组患者的转归,包括离院、留观、入住普通病房或ICU。⑤追踪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截至患者离院或出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由两名研究者进行录入并二次核对。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预检分诊情况比较

两组急性胸痛患者在分诊级别、分诊去向、分诊级别调整及分诊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检分诊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候诊时间比较

对照组所需候诊时间为[32.0(12.0,41.5)]min,观察组患者所需候诊时间为[11.0(5.0,1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413,P=0.000)。

2.3 两组患者转归及预后比较

观察组患者离院率低于对照组,且其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急性胸痛患者转归及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急性胸痛患者转归及预后比较[n(%)]

3 讨论

急诊预检分诊是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的首要环节,预检分诊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急诊患者的预后。对于急诊患者的病情判断,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依据预检分诊护士的主观判断,缺乏科学量化的评估指标。以胸痛为主诉的患者约为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20%[11-12],如果不能及时对急性胸痛患者作出应答,可能导致患者病情骤变,甚至危及生命。而目前我国预检分诊护士水平参差不齐[13-15],对部分典型的急性胸痛患者能够正确识别,对主观症状不明显的患者无法第一时间进行筛查,时常出现患者诊断不明确、预检分诊错误、病情突然恶化等失误,从而导致患者候诊时间延长,错过最佳治疗时间。MEWS是将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呼吸、体温及意识状态五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将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分值化,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病情越重。因此,在急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过程中运用MEWS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MEWS能够科学合理地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病情进行一个初步评估,帮助预检分诊人员快速识别急性高危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对急性胸痛患者在分诊级别、分诊去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对于分诊级别调整的次数少于对照组,且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 0.05),将MEWS用于预检分诊,能够有效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合理的分流,保证了急诊科良好的就诊秩序,该结果与吴旭娟等[16-17]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中急性胸痛患者的平均候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MEWS用于预检分诊能够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平均候诊时间,为急性高危胸痛患者的救治争取最佳时机,同时也能确保症状不典型的胸痛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该结果与栾苗苗等[1,7]研究结果相似。

MEWS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潜在风险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性,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急性胸痛患者转归上有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说明MEWS在急性胸痛患者病情评估中能够起到及时预警的作用,可以减少患者离院次数,提高住院效率,确保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安全。MEWS评价指标单靠分诊护士的观察和检测就可得到,且方法便捷快速,不会受到分诊护士的临床经验的影响,可以将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潜在危险性以量化、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且整个评估过程耗时一般不超过10 min[16],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获得急性胸痛患者的危险信号,从而快速做出应答,给予及时的医疗干预,有效预防急性胸痛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增加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效率,改善其预后,提高其存活率,与庄晓玲等[18]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应用MEWS可以准确合理地评估急性胸痛患者的病情,具有快速、简洁、科学等优点,保证了有限的急诊医疗资源不被误用和滥用[19-21]。MEWS在急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中可行性高,能够及时分流患者,减少误诊和漏诊。MEWS对急性胸痛的预测性高,按病情等级合理安排急性胸痛患者就诊顺序,减少患者的候诊时间,从而减少急性胸痛患者意外发生、提高存活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胸痛急诊科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有些胸痛会猝死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