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12-10 07:45林春莺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排尿功能尿潴留循证

林春莺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福建莆田 351100

目前临床治疗宫颈癌多采用手术方案,其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方面有着显著效果。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操作,手术也不可避免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的应激,再加上麻醉刺激、疼痛等的影响,患者自主排尿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存在尿潴留风险[1]。研究报道,接受宫颈癌手术的患者有30%左右会出现术后尿潴留,这是因为子宫主韧带、骶骨韧带在手术操作时受到损伤,导致交感神经被切断,降低了膀胱逼尿肌功能,引起术后排尿困难[2]。长期尿潴留会导致患者频繁发生尿路感染,诱发输尿管扩张,甚至会出现肾积水,使得肾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本研究引入循证护理模式,其将护理科学理论作为基础,结合临床实际,保障护理方案的有效性,解决实际问题,并层层改进,优化护理方案,以最大程度降低尿潴留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探究其应用效果,本研究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对60例宫颈癌患者予以护理干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莆田市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编号,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23~63岁,平均(43.63±5.32)岁,病理分期:Ⅰ期21例,Ⅱ期9例。对照组年龄23~65岁,平均(43.53±5.39)岁,病理分期:Ⅰ期20例,Ⅱ期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照《2019 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3]确诊宫颈癌患者;②能够准确回答医师问询,沟通交流正常,配合度佳患者;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功能异常患者;②精神意识混乱、不清患者;③伴随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④合并其他类型癌症患者;⑤血常规结果明显异常患者;⑥研究过程中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⑦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按照医院护理流程及相关制度进行操作,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予以引流管理,监测有无并发症并进行积极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循证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循证护理小组的构建。选择5~6名医护人员建立循证护理小组,科室主任为小组组长,组内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与护理理论知识学习,并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确保其能够准确掌握护理目的及护理要点。(2)提出问题。术前仔细询问患者病史、既往史,排除手术禁忌证。总结患者术后尿潴留的风险因素,提出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为尿潴留形成因素、尿潴留的预防及处理措施。(3)循证依据搜集。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搜集与尿潴留并发症相关的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充分考虑患者需求,为护理操作提供循证依据。(4)循证护理实施。①心理干预。加强心理疏导及干预,向患者说明手术优势及成功率,介绍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讲解尿潴留的形成机制及风险因素,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规避危险因素,避免过度焦虑、紧张;②控制麻醉及手术时间。手术期间医护人员协调配合,为手术争取时间,减轻对会阴及盆腔神经的麻醉,促进生理排尿功能的恢复。手术操作准确、快速,避免对尿道黏膜产生损伤,留置尿管时注意力度,减轻患者的不适,保障无菌操作;③术后功能训练。术后2 d实施肛门括约肌、尿道收缩性练习,分别在卧位、坐位及站位等不同体位状态下练习。术后3 d加强逼尿肌功能练习,对患者予以膀胱灌注,温度控制在37℃左右,速率以20~30 ml/min为宜,将沉积坏死物质排出。术后4 d指导阴道舒张及收缩练习,每次训练时间为10 min,每天3次,训练力度及频次以患者耐受为宜;④个性化排尿练习。告知患者有尿意时即可自行排尿,夜间采用定期排尿的方式,避免膀胱过度充盈,防止因排尿不畅对睡眠产生影响。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排尿。为患者播放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外阴,诱导排尿。两组干预时间均为2周。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检测并记录两组膀胱排尿指标(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时间),随访术后有无尿潴留发生,做好相应记录,评估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①尿潴留诊断标准:残余尿量>100 ml或术后半个月无法完成自主排尿[4]。②生活质量采用QOL-75量表,包括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4个方面,每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5]。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膀胱排尿指标比较

观察组残余尿量、排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膀胱排尿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膀胱排尿指标比较(±s)

组别 n 残余尿量(ml)最大尿流率(cm/s)平均尿流率(cm/s)排尿时间(s)观察组 3064.28±15.63 16.43±2.54 7.75±2.14 30.41±5.32对照组 3098.42±21.56 11.59±2.41 6.03±2.06 40.25±6.74 t值 7.022 7.571 3.172 6.277 P值 0.000 0.000 0.002 0.000

2.2 两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

随访显示两组术后均有尿潴留发生,观察组尿潴留2例(6.67%),对照组尿潴留8例(26.67%),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提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躯体健康 心理健康 物质生活 社会功能观察组 30 护理前 48.85±8.23 56.38±4.42 60.33±5.35 57.32±4.22护理后 82.04±7.52 84.97±4.34 74.81±4.31 75.59±4.14 t值 16.307 25.279 11.544 16.927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对照组 30 护理前 48.83±7.18 55.38±5.49 60.34±5.28 57.31±4.24护理后 72.35±5.52 74.66±5.36 69.21±5.35 68.94±4.22 t值 14.215 13.763 6.463 10.648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t护理前比较值 0.011 0.777 0.007 0.009 P护理前比较值 0.991 0.440 0.994 0.993 t护理后比较值 5.690 8.188 4.465 6.161 P护理后比较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作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宫颈癌在中青年群体发病率高,且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攀升趋势,趋于年轻化。宫颈癌病因机制复杂,考虑与HPV感染、性生活开始早等有关,另外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缺陷也会导致宫颈癌的发生[6]。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宫颈癌根治术被应用于宫颈癌治疗中,效果得到了医学界的一致认可。但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其中尿潴留是常见并发症的一种,其主要指尿液在膀胱内大量积存并充盈,但无法顺利排出的现象,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不适,降低术后恢复质量,另一方面会导致住院时长增加,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尤为重要[7-9]。

传统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的护理主要集中在手术及疾病本身,主要护理内容包括疾病监测、并发症护理、术后康复训练等方面,尽管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护理缺乏针对性与目的性,尤其是对于尿潴留,往往是在出现症状后才采取干预措施,存在滞后性,效果不理想。随着现代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循证护理被应用于宫颈癌术后尿潴留预防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护理模式构建了一个专业的护理小组,各个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明确分工,接受培训与考核,有利于强化护理人员对护理目标的认知,对护理计划有清醒的认识,提高护理责任心与主动性,题号患者的满意度[10]。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尿潴留特点提出循证问题,循证依据搜索环节更加灵活,借助互联网手段搜集相关信息及数据,使得各项护理措施精准、有效并且有丰富的理论支撑。通过心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因手术产生的紧张感与焦虑心理,向患者说明尿潴留病因及风险能够增强患者疾病认知,对其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在做好心理准备的同时能够认知尿潴留危险因素,并主动规避[11]。研究报道,排尿功能受神经系统支配,但需要膀胱、盆底、阴道等协调完成,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排尿功能恢复,诱发尿潴留[12-13]。因此,在手术期间控制医源性损伤、减少麻醉刺激及手术创伤,均能够对术后排尿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各项排尿功能指标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 0.05),体现了该护理模式对术后排尿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术后指导患者进行肛门括约肌、尿道收缩性练习及个性化排尿练习,能够促进膀胱功能改善,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预防尿潴留[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均有尿潴留发生,但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更低(P< 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 0.05),提示该护理模式较常规护理更为优越。李丽等[15]研究中将86例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效果更佳,首次排尿后残余尿量更少,同时减少了尿潴留的发生(P< 0.05),提示循证护理有利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尿潴留的发生,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受现有条件限制,本研究样本较小,且未能长远跟踪随访,远期效果尚不明确,应进行大量试验观察,优化试验方法与流程,加强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应用于宫颈癌手术患者,其膀胱排尿指标能够得到显著改善,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可对尿潴留起到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排尿功能尿潴留循证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广泛子宫切除对排尿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35例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排尿功能训练的护理
治排尿功能障碍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近期排尿功能的影响分析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