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回放式宣教对肺癌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

2022-12-10 07:45彭素芬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依从性肺癌发生率

彭素芬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湖南衡阳 421001

肺癌是当今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病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而肺癌根治术仍然是肺癌的首要治疗选择,而患者术后功能的改善及恢复是临床学者关注的焦点[1]。呼吸功能训练是提高患者术后呼吸系统状况的主要途径,研究显示,术后早期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但是由于术后心理情绪和机体状态的影响,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较差[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于给予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不再限于单一的口头教育,多种新的健康教育方式也应运而生,包括小组教育、看图说话、多媒体教育等。本研究探讨分析行为回放式宣教对肺癌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在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我院)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83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3)及对照组(n=4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3];②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②合并心、脑、肾、肺等机体功能不全患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④合并精神异常患者;⑤未接受过教育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患者术后宣教、锻炼指导、术后饮食指导及术后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内容。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行为回放式宣教。首先,组织患者观看标准化的预设肺癌术后呼吸功能锻炼录像,让患者对此呼吸功能锻炼方式有初步认识;其次,向患者详细讲解呼吸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及其正确的锻炼方式。患者第一次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时,利用数字摄像机记录患者的呼吸运动,由护理人员组织患者观看自己及他人呼吸功能锻炼的视频,鼓励患者自行找出并提出功能锻炼过程中的错误或不规范的动作;对于患者未能发现的较为隐蔽的地方,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补充以及讲解。之后每3天进行拍摄,然后重复观看,让患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同时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更正指导,以不断强化患者正确的呼吸功能锻炼,直至患者出院。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采用呼吸功能锻炼知识掌握量表对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量表由我院自主设计完成,于干预后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呼吸功能锻炼的知识与方式及其注意事项等,问卷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对呼吸功能锻炼的掌握情况越好。量表效度评分为 0.897,信度系数(Cronbach’s α)为0.911,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②干预后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按照患者锻炼情况分为三个级别,较差:3次以上未能完成锻炼;一般:偶尔出现1~2次不能完成锻炼;较好:能够准时完成锻炼[4]。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出院1个月后肺功能变化,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FEV1)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ion per minute,MVV)等测量指标,采用实测值与预计值间的百分比进行评估。④对术后肺部感染、肺部漏气、呼吸困难、肺部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⑤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并使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问卷总分0~100分,评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评分80~89分为满意,评分<8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5]。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呼吸功能锻炼知识掌握评分为(92.16±7.06)分,高于对照组的(84.26±6.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2,P=0.000)。

2.2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n(%)]

2.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及MVV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及MV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注 FVC:用力肺活量;FEV1:1 s用力呼气容积;MVV: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组别 n 时间 FVC FEV1 MVV观察组 43 术前 90.28±12.18 93.07±13.27 81.36±9.63术后1个月82.95±8.95 86.95±6.52 74.52±7.02 t值 3.181 2.714 3.763 P值 0.002 0.008 0.003对照组 40 术前 90.75±10.34 93.33±12.8480.97±10.25术后1个月76.23±7.96 79.03±7.83 67.58±10.31 t值 7.038 6.014 5.825 P值 0.000 0.000 0.000 t术前组间比较值 0.189 0.091 0.179 P术前组间比较值 0.851 0.928 0.859 t术后1个月组间比较值 3.604 5.021 3.607 P术后1个月组间比较值 0.001 0.000 0.001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研究显示[7-8],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直接关系患者的术后康复,而患者对锻炼的依从性是保证锻炼效果的基础,同时也是护理工作者需要重点干预的内容。报道显示[9],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部分患者无法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及排痰训练,其原因可能在于常规护理功能锻炼的宣教,以简单的灌输式宣教为主,而这是一个单项的传递方式,而不能对患者是否掌握有效的信息进行评价和反馈[10-11]。一般而言,患者通过很短的时间后,会忘记40%~80%的内容,即便是记住的内容,也可能记忆不正确。因此,常规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护理的要求,不利于肺癌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的提高[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较术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较好;此外,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学者相关研究结果相似[14-15],提示回放式宣教有效提高患者对呼吸功能锻炼的掌握,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从而有助于术后肺功能康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主要由于回放式宣教患者可在录像中看到自己的动作,对照录像动作,让患者察觉到自身锻炼的错误,从而加深印象;此外,加之护理人员的细心指导,能够让患者进一步正确掌握呼吸功能锻炼的方式,而有效的呼吸锻炼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康复,积极的正向反馈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形成良好的循环。

综上所述,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给予回放式宣教,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肺癌术后呼吸功能锻炼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肺功能康复,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依从性肺癌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