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靶向治疗对膀胱癌患者近远期生存率及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2022-12-10 07:45霍旺盛雷婷婷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电切术膀胱癌尿道

霍旺盛 雷婷婷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泌尿外科,新疆哈密 839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中心医院药剂科,新疆哈密 839000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比例约为3.2%,临床分期主要为三种,包括Ta、T1与原位癌[1-2]。现今,治疗膀胱癌的主要方法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包括激光和电切手术方法。起初相关研究[3-4]表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临床上对膀胱癌最有效的手术方法,该手术方法虽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但是术后并发症较多,且复发性较高,所以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术后多辅助化疗治疗,虽然在原有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提升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的近远期生存率比较低,而且依然存在术后复发现象。本研究所用靶向治疗药物为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能够起到重要抗肿瘤效果。然而,为了对膀胱癌患者进行更有效的治疗,本研究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的膀胱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靶向治疗对膀胱癌患者近远期生存率及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膀胱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纳入标准:无远处转移情况;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者,且经检查均符合相关手术指征;其病理证实属于膀胱癌。排除标准:存在活动性出血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者;合并其他癌症者;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伴随严重肾、肝、心功能受损与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术后常规化疗处理。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取截石位,经尿道插入F27wolf电切镜(英国gyrus),设置电切功率160 W,电凝功率设为80 W,及时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数目,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切除膀胱病变组织,然后对膀胱进行冲洗,用Eric冲洗器冲洗抽吸结束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合曲妥珠单抗[Roche Pharma (Schweiz) AG,进口药批准文号:S20060026,规格:440 mg(20 ml)/瓶 ]进行靶向治疗,具体方法为:应用注射用曲妥珠单抗作为靶向治疗药物,和放疗同时进行,应用曲妥珠单抗的首次剂量为8 mg/kg,之后的用药剂量均为6 mg/kg,治疗时间为3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电话或微信方式,治疗后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调查,①比较两组患者1、2、3、5年的生存率,1、2、3、5年的复发率;②治疗前后,取两组患者的膀胱组织,采用S-P法进性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53基因表达情况,应用福州迈新公司提供的p53单抗试剂盒,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其中细胞膜中出现棕黄色颗粒判定为阳性细胞,阳性细胞>10%则判定为阳性,反之则判定为阴性;③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出现的贫血、恶心/呕吐、肌酐增高、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增高、皮疹、便秘以及脱发等不良反应情况;④两组患者治疗后出院前,通过中文版健康调查简易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SF-36),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包括情感职能、活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7个维度,一共36条,每个维度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则表示身体状况越好[5]。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远期生存率与局部复发率比较

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 2、3、5 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1年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2、3、5年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1、2、3、5年的生存率与局部复发率比较[n(%)]

2.2 两组p53基因表达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p53基因阳性表达人数和阴性表达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阳性表达人数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p53基因表达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3.33%,对照组为3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s)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s)

注 与治疗前比较,aP < 0.05

组别 n 精神健康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 活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43.52±4.25 63.27±4.82a 46.36±3.52 65.31±3.27a 55.37±4.13 70.27±3.87a 47.16±3.47 65.38±3.28a对照组 30 43.74±4.53 60.27±3.12a 45.78±3.24 60.27±2.18a 55.25±4.25 67.27±3.31a 47.38±3.21 62.37±2.37a t值 0.194 3.316 0.664 8.141 0.111 3.745 0.255 4.724 P值 0.847 0.001 0.509 <0.001 0.912 <0.001 0.802 <0.001组别 n 总体健康 生理职能 生理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53.64±4.25 81.27±4.14a 48.14±4.31 69.37±4.18a 57.35±3.56 75.37±3.69a对照组 30 53.48±4.21 76.28±4.32a 47.83±4.36 64.38±3.69a 57.82±3.64 70.37±3.14a t值 0.146 5.305 0.277 5.691 0.506 6.573 P值 0.884 <0.001 0.783 <0.001 0.615 <0.001

3 讨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为腔镜治疗技术,高电流切除可以凝固深层组织,减少组织供血量,不利于肿瘤滋生,从而降低肿瘤复发及膀胱出口梗阻的可能性;电切时还会形成一个凝固层,将小血管、淋巴管迅速闭合,降低术后感染及出血概率;此外电流可以通过回路电极、射频形成双极回路,降低对于闭孔神经的热、电刺激,减少周围组织损伤,在膀胱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6-7]。相关研究显示[8-9],膀胱癌的临床治疗应该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为辅,并及时应用靶向治疗进行干预,能够更好地提升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10],在当前恶性肿瘤发展中,原癌基因激活与抑癌基因突变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机制,当前人们发现,p53基因可参与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增殖过程,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存在密切关系,是癌症患者病情相关性最大的一种抑癌基因。有研究发现,p53基因的表达情况与膀胱癌患者的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本研究在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基础化疗基础上联合靶向治疗对患者近远期生存率影响的同时,分析了治疗前后p53基因的表达情况,由此分析治疗对患者的有效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2、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1年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2、3、5年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证明,对膀胱癌患者进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基础上联合靶向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近远期生存率与复发率。相关研究[11-12]显示,曲妥珠单抗具有一定特异性,是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胞外区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ER-2基因位于染色体17q21,并且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借助曲妥珠单抗胸靶向治疗可提高膀胱癌患者的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两组p53基因阳性表达人数和阴性表达人数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阳性表达人数减少,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由此证明,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靶向治疗能够降低p53基因表达情况,表明患者预后良好。这是因为在肿瘤疾病发展的过程中,p53基因监控功能丧失也是肿瘤发生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有研究[13-14]指出,在200多种不同恶性肿瘤之中,60%左右的肿瘤出现p53基因突变现象,而且p53表达也与癌症患者的预后息息相关,与本研究结果相符;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33%,对照组为3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研究中发现对膀胱癌患者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辅助化疗,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现象,但是反应比较低,具有一定安全性,但是对于增加靶向治疗后的安全性研究尚无明确案例[15],本研究中发现添加靶向治疗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现象,这也证明了联合治疗具有安全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方面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也提示联合治疗更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膀胱癌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膀胱癌患者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基础化疗基础上联合靶向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者近远期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调节p53基因表达,安全性好,并且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电切术膀胱癌尿道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陌生的尿道肉阜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附43例报道)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和治疗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
miRNA-148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