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周姑戏登上央视舞台之后

2022-12-10 09:14刘艳华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13期
关键词:淌水临朐临朐县

□刘艳华/文

2017年7月31日,临朐县青年演员张艳红、李振伟协同周姑戏《淌水崖》选段,进入央视戏曲频道《最佳拍档》。

《最佳拍档》栏目是一档致力于“唱响中华戏曲·致敬民族经典·收获传承文化”的优秀栏目,在全国具有较高的收视率,受到众多戏迷朋友的热捧。张艳红、李振伟的演唱引发许多观众点赞。

一位叫“东方旭”的观众留言:“张艳红、李振伟老师的精彩演出,赢得了六位老师的赞美和好评,使的临朐周姑戏走向全国。两位老师太伟大了!”观众“清冷孤傲”写道:“多彩的临朐,多彩的艺人们,传承了文化遗产,为艺术作出贡献!向你们学习!”演出也得到了著名的戏曲演员金不换和国家一级编剧赵宝乐等六位评委一致肯定,并提议继续做好宣传、推介、扶持工作,让全国人民认识周姑戏、了解周姑戏、爱好周姑戏。这对于提高周姑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推广普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

1 临朐素有“小戏之乡”的美誉

2002年,临朐县自编自演的小戏《借媳妇》,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全国部分省市农村题材小戏调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长安大剧院演出,得到中央领导和北京观众的好评,获文化部最高奖“群星奖”一等奖。据《中国戏剧词典》记载:“周姑戏也叫肘鼓戏,民间小演唱。清代中期,流行山东南部,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2 周姑戏的产生说法很多

相传很多年前由周姓妇女以卖唱肘鼓子为生,一时唱红民间,人们虽取“肘鼓子”改名“周姑子”。周姑戏唱腔的主要特点是:原始古朴,行腔大起大落,极具民歌风味。演员演唱时,肩挂小皮鼓敲打着伴奏,另有一人打着竹板边扭边唱。由此看出,周姑戏是由原始说唱形式演变而成。当时流行的剧目有:《西厢》《休丁香》《梁祝下山》等40余出。人称临朐是周姑戏窝子,民间妇女更加喜爱,乃至“男女星夜奔驰,良家子女因此流入荡途者往往有之”。人称临朐周姑戏为“栓老婆蹶子戏”,意为看戏上瘾迈不动腿[2]。

临朐老艺人回忆,20世纪五、六十年的周姑戏由一、二人“唱门子”开始,到三、五人“扒地摊”演唱,再后来七、八个人在村里住下开夜场搭台演唱,最后发展到周姑戏班。其时,影响最大的周姑戏班有“双庆班”“一家台班”等,经常应邀去附近地区演唱。

由于临朐地处山区,旧时经济不发达、文化落后,加上周姑戏无剧本、无曲谱、无弦乐伴奏,因此演唱形式长期停滞在平民化的原始状态,渐渐呈现出失传断代的困境。

3 改革开放后,周姑戏迎来第一个春天

时临朐县城关公社文化站赵光宝、魏长智等人深入南部山区,采访老艺人,挖掘周姑戏的传统剧目和音乐唱腔,加以整理,他们的做法是:(1)把挖掘到的口传心授的剧目加以整理,写成剧本,添加音乐曲谱;(2)用板胡为主弦,配以二胡、笛子等民族乐器伴奏,演出时融入当代灯光、音响、字幕等效果,使原始古老的剧种破土而出获得新生;(3)组织编剧人才改编历史古装戏,创作现代小戏曲。城关文化站先后创作小戏周姑戏《一对谜》《考女婿》,分别获得昌潍专区文艺汇演一等奖。《一对谜》参加省戏剧汇演,由人民出版社选入全国农村小戏集。《考女婿》在文化大革命复刊后的《群众艺术》第一期发表,先后由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改变成周姑戏广播剧,在全省播放。

4 2019年临朐周姑戏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并提议由20世纪70年代初,以九山公社老百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修建《淌水崖》水库事迹为原型,自编一出大型周姑戏。由此,《淌水崖》应运而生。该剧在全县巡演时效果极佳。观众时而放声大笑,时而泪流满面。该剧被潍坊市委党校选定为党课主题教材剧目,并成功入选“百年征程时代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东优秀展演剧目”[3]。

《淌水崖》登上央视舞台之后,全县引起轰动,可谓沂山起舞,弥水高唱。各乡镇、农村纷纷要求到本单位演出。建成“临朐县非遗文化展示馆”“临朐周姑戏陈列馆”,举办周姑戏培训班、创作班。鑫艺传媒等业余剧团,也大唱周姑戏。临朐大地出现“周姑戏热”。

新时代,周姑戏艺术的传承和创新需要多措并举,吸引年轻一代兴趣,让年轻人爱上周姑戏,演唱周姑戏,为使非遗资源活起来,让周姑戏这一地方艺术走进全国观众的心灵,成为乡村振兴的发力点和乡村精神文明的支柱。

根据《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国家非遗继承人平均年龄达63.29%,且大都聚集在乡村,愿意继承衣钵的人越来越少。时代更迭,潮流变迁,戏曲作为一直流传在中国人精神血脉中的艺术,跨越千年。临朐周姑戏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如今戏曲艺术在互联网、短视频等多媒体的帮助下突破空间的界限,让临朐周姑戏又迎来一个春天。

2019年11月,临朐县城关街道李家庄社区主办“第一届龙泉小街网红代言人才艺大赛”,大赛项目有网红才艺赛、戏曲类、情景剧等正能量视频参加,决出的前五名网红代言人,大都是年轻选手,朝气蓬勃,激情四射。这为周姑戏的传承发扬提供了平台和人才支撑。

5 结论

临朐县在利用现代化传媒更高质量发展周姑戏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戏曲+录像。送戏下乡是各级文艺团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演出队下乡,人员、布景、道具等车辆运送任务极其繁重。全县近千个村庄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各乡镇把戏剧录像送下村,使群众过足戏瘾。特别是年轻观众白天工厂上班,晚上回村看戏,为传承周姑戏艺术打下良好基础。二是故事+唱腔。此措施简便易行。一出戏就是一个故事。当故事员讲到悬念四起,融入一段周姑戏唱腔,使戏剧人物走进听众的心里。讲故事场地广阔,车间、地头、树荫之下都是普及周姑戏艺术的重要阵地。三是人物+唱段。人物分两类:一是剧中人;二是戏剧演员,也就是观众心中的“庄户明星”。淌水崖导演魏兴成在讲习班谈到青年演员李振伟的成长历程。他说,李振伟演第一个小品《约会》时,剧中有男女青年拥抱的情节。李振伟涨得满脸通红,不敢靠前……学员听后哈哈大笑,激起青年人争当演员的冲动[4]。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塑魂”。组织好戏剧创作是把优秀非遗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下去的基础。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是戏曲唱腔的载体。好的唱腔,都是音乐师在好的唱段上谱写而成。京剧《二进宫》《空城计》;吕剧《李二嫂改嫁》《借年》;黄梅戏《天仙配》等戏曲唱段脍炙人口,世代流传。

《淌水崖》登上央视舞台之后,临朐戏剧创作更加繁荣。近年来,自编自演的周姑小戏《报喜鸟》《神秘的笑声》《特别约会》等剧目,多次在全国和省获奖。临朐县被列入“山东省戏剧编剧人才培养基地”“山东省艺术创作研究基地”。

周姑戏音乐的创新,以崭新的面貌展现于舞台。但千改革万创新,都离不开戏曲音乐的“魂”。京剧有曲牌,“二黄”“西皮”“流水”等。吕剧有“四平”“二板”;山西歌曲有特别风味,每首歌曲第一句都有拖腔:“人说山西好地方——”“汾河流水哗啦啦——”,原始周姑戏唱段最后一句都有:“噢呺——拖腔”;是否是周姑戏唱腔的灵魂,值得深入考察研究。《淌水崖》演出后,观众对曲调的创新抱有很大希望,但对现代音乐的借鉴上,粗犷生硬有余,幽默风趣不足。

如今的临朐县从地方乐师艺人到平民百姓,对周姑戏音乐正在细心打磨,反复实践,虚心请教。让临朐周姑戏以更加崭新的风貌为时代而歌,为人民高唱!■

引用

[1] 赵研,王金梅.红色文化融入群众生活的路径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5):71-74.

[2] 陈维佳.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民众生活教育研究[J].现代交际,2021(9):1-3.

[3] 张馨月.青岛红色文化融入民众视角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22(4):25-26.

[4] 李倩.红色文化融入大众日常生活实现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7):36-37.

猜你喜欢
淌水临朐临朐县
小河淌水
因问题而询 为落实而问——山东省临朐县人大常委会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进行专题询问
临朐县第十二届观赏石展销博览会开幕
花鸟剪纸
弥渡县广泛开展《小河淌水》70周年系列活动
山东临朐观赏石展销会隆重开幕
临朐金秋笔会
临朐金秋笔会
浅谈《小河淌水》的艺术特色
基于SWOT分析的临朐县铝型材产业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