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听障儿童康复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2-12-12 18:47
中文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家校康复训练听力

魏 敏

(山东省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山东 东营 257091)

对于听障儿童而言,由于听力障碍的影响,他们对于外界的认知是模糊的、敏感的,学龄前阶段儿童所应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因为听力的不足而逐渐减弱,使得原本就抽象的康复教学内容在他们眼中变得更加难以理解[1]。再加上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他们参与康复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还可能导致其丧失对听觉康复和语言康复训练的信心,从而使得康复教学工作事倍功半。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模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唤醒并且激励听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而家校合作则能够深化教师对听障儿童学习需求的了解和掌握。通过游戏、动漫、短视频、图像和动画等形式,丰富听障儿童的学习内容,使其从被动的学习心态下转变为主动学习。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康复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基于家校合作背景下,谈谈怎样在听障儿童的康复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有效提升听障儿童的康复教学成效。

一、传统康复教学存在的问题

听力是人类阅读、说话、感受外界的重要能力。听觉的残缺会造成儿童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的障碍,使其在情感、认知等方面出现严重的问题。在传统的康复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情况下会通过外界刺激促进听障儿童的感知和反应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听障儿童的特殊性,没有重视其内心的感受和真实的康复需求,从而影响了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教学的有效性。笔者通过分析,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制约听障儿童全面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1.康复教学资源不足

在进行康复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康复教师的重心会放在听障儿童的听力损失程度及恢复情况,忽略了这个阶段的听障儿童也正是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存在听力缺陷的儿童内心会更脆弱、敏感。因此,在康复教学中,他们的学习需求是非常多样化的[2]。但由于特殊教育学校自身资源的限制和教学资源的匮乏,导致了其康复教学无法满足听障儿童多样性的学习需求,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成效,这也是制约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儿童康复教学取得成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2.言语治疗及康复教学流于形式

在听障儿童的康复教学中,虽然大多数教师已经有了帮助儿童克服言语障碍、提高语言功能的意识,但由于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匮乏,导致了言语治疗出现流于形式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也影响了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因此,除了重视听障儿童听觉康复的教学外,还要深化对听障儿童构音障碍的康复训练,从而全面提升康复教学的有效性。

3.家校合作意识不足

除了学校和教师之外,家长对于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性不强,除针对听障儿童恢复情况的讨论之外没有其他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如家庭康复技巧指导、方式等。家校合作意识的不足也成了制约我国听障儿童康复教学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家长在康复教学中看到一点成效之后就会急于求成,自主地引导听障儿童进行更深层次、更高难度的康复训练内容,从而与学校的康复教学产生相斥,让听障儿童在拉扯的过程中逐渐丧失参与康复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逐渐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家长和学校的康复教学失去原本的价值。久而久之,这种恶性循环也影响了听障儿童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在听障儿童的整个康复教学过程中,由家长和学校共同构成的教学环境才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

4.教学模式缺乏科学性

听觉能力的缺失对听障儿童自身思维认知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听障儿童的康复需求,从而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3]。在以往康复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开展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没有重视造成听障儿童听力障碍的因素,也没有对听障儿童的康复需求进行综合性分析,导致了其教学模式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的问题。听力障碍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成这几种类型:混合性听力障碍、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及传导听力障碍,大多数听障儿童出现听力障碍的程度、性质及时间都是具有差异性的,其所需要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内容也是不同的,在同等的康复教学模式下,无法确保每一名听障儿童都能得到有效的康复训练和质量。

二、在听障儿童康复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的优势

1.丰富听障儿童康复教学的训练内容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各行各业中,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在听障儿童的康复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应用现代化的信息科技手段,丰富康复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充分调动听障儿童参与康复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过去的康复教学中,由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匮乏,大多数教师只能够通过碟片或是绘本等形式来扩展听障儿童的外界认知,但这样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听障儿童的学习需求,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听障儿童的康复教学中,通过融入听障儿童喜欢的各式各样的趣味游戏、视频动画、歌曲声音和五彩斑斓的图片等,增添了康复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同时,也使得康复教学的内容得到最大程度的丰富,充分迎合听障儿童的偏好和年龄特征,让他们自主地参与到康复训练中,全面提升康复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全面优化教师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够打破传统康复教学遗留下的弊端,带领听障儿童走进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突破以往康复教学的地点以及时间的限制,弥补了听障儿童思维逻辑能力及想象力方面的限制和不足,将抽象的康复教学变得更加立体化,深化听障儿童对康复内容的理解和认知。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全面优化教师的教学模式,让康复教学不再是一个枯燥的过程,而是通过营造积极性的学习氛围,带动教师和听障儿童共同参与到康复训练中来,让听障儿童成为康复教学的主体。

三、家校合作背景下在听障儿童康复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的有效途径

1.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听觉康复,丰富教学形式

在听障儿童的康复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进行听觉训练。听觉康复主要包括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识别及听觉理解四个阶段,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听觉康复中,能够有效提升听障儿童对外界声音环境的感知能力,从而逐渐发展并提高其听觉功能。

例如,听障儿童在刚开始使用助听器或佩戴人工耳蜗时,康复教师就要开始对听障儿童的听觉察知能力进行康复训练[4]。在这个阶段,听障儿童对于外界的声音是既好奇又陌生的,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将说话声、虫鸣鸟叫声、车流声、其他环境和自然声音制作为课件,并在PPT内的超链接中加入声音素材和声源图像,在听障儿童无意注意的情况下去播放这些声音素材,去吸引听障儿童的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听障儿童对声音的敏感程度调节音量大小,以免过大或过小的声音对其听觉造成损伤。当听障儿童捕捉到声音之后,教师还可以以动画的形式对他们进行鼓励,充分调动听障儿童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后,听障儿童对声音和和声源图像的感知能力就会大大增加,从而为后续的听觉分辨、听觉识别和听觉理解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听障儿童参与康复训练的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应用康复训练仪,将实时图像、声音进行更加立体的融合,更进一步地丰富听障儿童康复训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听觉康复的教学成效。

2.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言语康复教学,有效锻炼听障儿童的构音语音能力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下,人体结合呼吸系统、构音系统和发声系统的运动才能够产生言语。主要运动过程表现为:在支气管、气管及肺部所储存的气体根据呼吸运动有规律的排出,产生气流;通过声道和声门,将这些脉冲信号变成声波从鼻子和嘴巴中发出,从而形成言语。听障儿童在产生言语时有可能会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呼吸功能障碍、构音功能障碍、共鸣功能障碍以及发声功能障碍等。在传统康复教学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无法充分了解到阻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的问题所在,在康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发音训练只能重复的去进行,听障儿童也是被动地接受训练;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听障儿童无法准确清晰认识到正确的发音方式,构建科学的言语运动模式,这大大降低了康复教学的有效性。在言语康复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构音器官发音时的示范动画来帮助听障儿童感知并模仿声带是否震动,气流在鼻腔中、口腔的流向以及舌位的变化等情况,帮助听障儿童进一步了解到自己在发音时存在的障碍及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构音学习和训练,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进行正常的交流与沟通。

3.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言康复教学,促进听障儿童的全面发展

对于听障儿童而言,康复训练的难度和深度是需要循序渐进地去构建的。训练速度过快或是过慢都有可能影响听障儿童参与康复训练的信心[5]。因此,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语言康复教学时,需要从简单的词语、词组过渡到对话阶段,从而有效促进听障儿童的全面发展,具体如下。

3.1 词语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用到的词语包含了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数量词等。因此,词语的训练也需要围绕着以上几个部分来进行。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下载有关于词语训练的教学软件,根据听障儿童的康复程度和学习需求进行难度的调节,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使用,营造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听障儿童的学习。

3.2 词组训练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主谓词组、介宾词组、偏正词组、动宾词组以及并列词组是最常见、使用最为广泛的,这也是听障儿童需要掌握的词组基础。在这部分的康复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新概念学说话”软件或是自己制作的图文和声音课件展开教学,通过融入一些实时的图文动画影像,帮助听障儿童在进行听觉记忆学习的同时训练词组表达能力。

3.3 语法训练

句法和构词是最基础的语法学习内容,这部分的康复教学通过纸上谈兵是很难见成效的,听障儿童只有通过不断的康复训练才能够掌握句法和构词,从而将其灵活地应用于语言环境中。在以往康复教学中,由于教学地点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听障儿童无法融入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训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语言情境来激发听障儿童参与语法训练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创设“过个幸福年”“医院看病”“超市购物”等场景来帮助听障儿童进行简单重复的康复学习和巩固,增加训练的体验性和趣味性。

3.4 会话训练

当听障儿童掌握了以上训练内容后,下一步要进行康复学习的就是语言的灵活应用,如日常的对话与沟通表达。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逛超市”“操场运动”“去动物园”“在公园”等情境,融合“在哪里”“和谁”“做什么”等内容的学习课件,使用游戏教学法引导听障儿童对以上情境的内容进行提问及回答,从而有效提升听障儿童灵活应用语言的能力。

4.深度融合家校合作的理念,提高康复教学成效

除了学校外,家庭环境对于听障儿童的康复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除了要引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外,还要深度融合家校合作的理念,加强听障儿童康复教学的家校合作,巩固康复教学的成效。例如,教师加强和听障儿童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听障儿童的学习需求,也可以帮助家长掌握听障儿童的康复情况和家庭康复技巧。在不同的康复训练阶段向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听障儿童家长掌握听觉、言语以及语言方面的康复训练知识,巩固并提高康复训练的教学成效,构建家校合作教学环境有效促进听障儿童的全面发展[6]。

结语

综上所述,康复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辅助对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及语言能力进行康复训练,还要整合教学资源,融入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听障儿童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提升康复教学成效。充分融合家校合作的理念,促进听障儿童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家校康复训练听力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