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代表渔业人风采录

2022-12-12 07:51
中国水产 2022年11期
关键词:青海湖河蟹渔民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个选举单位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选举产生了党的二十大代表。他们是从全体党员中千挑万选出来的、经各级党组织逐级遴选产生的优秀分子,其中,有4位优秀渔业工作者,现将相关事迹予以刊登。

南海老船长王书茂:海上岸上始终不忘共产党员的职责

他是大海里谋生计的普通渔民,一辈子行走在南海的风里浪里;他是渔民里的佼佼者,带领渔民共同富裕;他是为国护海的模范,踊跃投身于南海维权斗争和南沙岛礁建设。

他,是党的二十大代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潭门海上民兵连副连长王书茂。

王书茂事迹

潭门镇,位于海南省琼海市东部沿海。潭门渔民自古以来就在南海上耕海牧渔,生活全靠大海的馈赠,南海是他们心中亲切的“祖宗海”。

王书茂18岁就跟随父辈闯海。1985年南沙渔业生产恢复,王书茂是最早一批到那里捕鱼的渔民,并主动加入海上民兵组织。

作为潭门海上民兵连副连长,王书茂对维护国家领海主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对我国南沙岛礁的形状、结构以及水文、气象等情况十分熟悉,他不断增强民兵连应急处突能力,时刻准备冲在南海维权第一线。

在南沙相关岛礁建设中,王书茂主动请缨参与政府组织的开发,三代同堂建设南沙的事迹一时传为佳话。

为国护海,他可以豁出命。1998年1月的一天,王书茂带领民兵连运送物资途中突遇9级狂风,4米高的海浪击打木船,他沉着指挥。渔船在海上漂了4天4夜,鬼门关前走了一遭。他说:“个人安危事小,建设岛礁事大。就是把命丢了,也要把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完成好。”

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书茂

海上、岸上,他始终不忘共产党员的职责。出海时,王书茂会毫无保留地指导青年人学开船、潜水、抓鱼,带领渔民兄弟共同致富。每遇渔民遇险,王书茂也总是第一个冲出来救人。据不完全统计,王书茂组织渔民抗击台风、开展生产自救120多次,救援渔民600多人次。

2013年,政府号召潭门镇渔民造大船、闯深海、捕大鱼,在渔民们担心投入资金太大顾虑重重之时,王书茂第一个站出来承包了一艘850余吨的钢质渔船。近年南海渔业资源衰减,保护海洋生态意识增强,潭门镇上百艘木质渔船需转产转业,王书茂又带头将自己的两艘渔船租赁出去,发展休闲渔业,带领群众探索致富新思路。

如今,潭门镇的休闲渔业蓬勃兴起,镇容镇貌焕然一新,特色民宿远近闻名,海鲜餐饮店发展达167家。曾经默默无闻的潭门镇已成为南海渔业文化旅游名镇,年均接待游客量160万人次。

2021年,王书茂被推选为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60多岁的王书茂再一次带头为渔村群众探寻出一条海水养殖业的新路,如今已带动40多个渔民投资建设了33个工厂化养殖场,养殖的东星斑、东风螺行销国内多个省市。

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后,王书茂广泛收集群众呼声和建议。他说:“没有党、没有南海就没有我今天,我将继续带领乡亲们保护好我们的‘祖宗海’,发展产业,共同致富。”

更多报道详见“中国水产”微信公众号

特聘渔技员孙娜:扎根基地十二载 潜心科研助民富

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孙娜

飒飒金风起,河蟹起捕时。

位于辽河三角洲的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水环境化学实验室里,研发中心副主任孙娜正专注地对稻田水样和河蟹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从春季蟹苗投放,到秋季成蟹上市,我们全程跟踪监测。针对河蟹‘牛奶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摸索有效防治措施,尽最大努力帮助蟹农增产增收。”孙娜说。

作为稻田养蟹的肇始地,盘锦稻蟹综合种养面积达85万亩,河蟹养殖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孙娜事迹

富民产业的兴旺,离不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默默奉献,孙娜就是其中的一员。从大连海洋大学毕业后,她加入光合公司,坚持12年扎根农村科研一线,从事河蟹生态育种、育苗技术攻关与质量检测工作,用青春和汗水为当地河蟹养殖产业提供技术保障。

苗种培育过程中,随时可能遭遇水质突变,导致蟹苗死亡。这个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成为全国河蟹苗种培育的技术瓶颈。为尽早破解该难题,孙娜昼夜奋战,白天采样检测,晚上整理分析数据,模拟各种因素变化对水质的影响。最终,她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建立起控制突变的数学模型。在她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当地从2014年起连续9年没有水质突变发生,河蟹土池生态育苗技术持续完善,产量提升30%以上,保证了市场的蟹苗供应量。

为了能够让蟹农拿到优质苗种,孙娜主动承担起了蟹苗质量鉴定任务。她带领研究小组连续5年对河蟹育苗、蟹苗、成蟹等不同阶段进行科学监测,在全国率先制定出一套从外观检测到跟踪观察的蟹苗质量判定标准。按此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河蟹出厂合格率提高了6%,当地养殖户增收近千万元。

2019年,当地河蟹产业遭遇“牛奶病”,广大养殖户一筹莫展。孙娜马不停蹄地开展防治课题研究,筛选、试验过的药物达几百种。3年来,她通过技术指导与药物防治,成功提升了养殖河蟹的成活率,为养殖户挽回损失400多万元。

孙娜始终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与光荣使命。她说:“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为乡村振兴尽力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青海湖裸鲤守护者祁洪芳:三十年见证万千裸鲤成长路

在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就是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的推广研究员祁洪芳。1989年,祁洪芳从西南农业大学水产系淡水渔业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工作至今。30年来,祁洪芳一直致力于青海湖裸鲤原种保存、资源救护、青海湖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科研项目编报等工作。

祁洪芳事迹

每天,祁洪芳接触最多的就是一尾尾裸鲤幼苗,几厘米长的小鱼苗在工作人员的精心呵护下,经过捞鱼、人工授精、胚胎发育、出膜、平游、幼苗放流这一整个过程,一年后才能慢慢成长为一条成年裸鲤。

“每当看着湖里一群群湟鱼游来游去,我都特别欣慰,因为救护中心每年都要放归鱼苗2000万尾,在这些湟鱼当中,差不多有23%的鱼苗是从我们中心培育出去的。”祁洪芳动情地说。

青海湖裸鲤又称“湟鱼”,是青海湖生态链中的核心物种,仅分布于青海湖及其湖周支流。然而由于湟鱼生长慢,加之此前过度捕捞,2000年青海湖的裸鲤资源不足3000吨,通过多年的保护,2021年,青海湖裸鲤资源达到10.85万吨,是2000年的42倍。从不足3000吨到10.85万吨,数字背后是从濒临灭绝到“半河清水半河鱼”的生态美重现,是祁洪芳与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付出。

祁洪芳告诉记者,她所从事的这份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极强的毅力。由于工作的特殊性,20年前,祁洪芳和同事长期在野外风餐露宿,住帐篷、吃河水是家常便饭,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是他们从无怨言。

2001年11月,她和同事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沿着青海湖360公里的水涯线,经历徒步沙滩、沼泽,夜宿荒漠等种种险境,埋设了200余块标石,建立了湖泊拐点坐标系,此后,每年都对青海湖湖泊面积、海拔高程、湖水深度、容积以及湖水理化因子、湖泊生物、生产力、入湖资源量、裸鲤生活史、生物学特性进行调查和检测,积累了资料,搭建起较为翔实的青海湖裸鲤基础数据资料库。

每年8月,祁洪芳都要“出海”,对青海湖全湖的裸鲤资源进行监测。每次都要在监测船上吃住5天~6天,除了对24个监测点进行昼夜监测,还要克服风浪天气以及晕船带来的不适。

2005年9月11日夜晚,“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刮断了监测船的锚链,4米多高的风浪,将监测船从三百多米外的抛锚地,刮到海心山附近的暗礁上搁浅了。当时船舱已经进水,我急忙喊大家穿好救生衣站在甲板上,当时特别慌张,觉得回不去了。”时隔多年,祁洪芳回忆起来依然心惊。最终,渔政人员在风雨交加中用安全绳拴住橡皮船,她们才得以脱险。

“海上历险记”事件后,有人建议取消探测或将探测时间改为几年一次,但祁洪芳坚决反对,那次经历并没有让她退却,反而更加坚定了信念,因为她深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一线工作中是无可替代的,此后至今,连年开展的监测工作都由祁洪芳带队开展。

从2002年的第一次“出海”,至今已经整整二十个年头。祁洪芳和同事们为准确探明年度青海湖裸鲤总尾数、条体重量、资源总量,建立连续的资源监测体系,为青海湖封湖育鱼效果评价和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推广研究员祁洪芳

祁洪芳说:“几十年来我只是做好本职工作,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组织却给了我很多的荣誉。”近年来,祁洪芳先后荣获“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第六批学科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青海省优秀专家”等称号。

祁洪芳表示,坚守很重要,一辈子坚守做一件事更不容易。正如湟鱼洄游一样,即使水流再急,都要努力力争上游。未来将继续在工作中创新与进步,结合个人所在行业领域,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为青海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更多报道详见“中国水产”微信公众号

渔企“热心肠”包菊辉:农民工的“代言人”“贴心人”

北海高新区海洋产业联合党支部书记、广西正五海洋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包菊辉

她跟厂里的大多数兄弟姐妹一样,来自周边农村,是一名农民工;她吃苦耐劳、阳光向上,虚心向老员工和技术员请教,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步从“业务小白”成长为“行家里手”……

她就是北海高新区海洋产业联合党支部书记、广西正五海洋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包菊辉。凭借着在每个岗位刻苦认真,努力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和生产管理经验,她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等。

包菊辉事迹

“包姐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也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尽管荣誉多了、“身份”不同了,但在同事们心里,包菊辉还是当初那个“小包”,是那个积极向上的奋斗者、热情亲切的小姐妹。

包菊辉成为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后,针对企业“招聘难”、农民“就业难”问题,把招工主阵地设在周边乡镇的集市上,不仅解决了公司的用工问题,还帮助农民工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阿姐,找工不?到外地打工回家不方便,又不能照顾家庭,我们是本地企业,离家近、待遇好,要不要考虑下?”带着灿烂的笑容,热情的包菊辉总能让村民在赶圩时把工作定下来。几年来,她跑遍了北海的大小乡镇,以自身成长经历作为“样板”为企业“招兵买马”,很多老员工在她的带动下,也成为公司招聘的“活广告”。

“农民工招进来了,如何留下来发展好,既是企业的需要,也是农民工的心愿。”包菊辉非常清楚,部分农民工文化水平偏低,十分渴望通过努力来弥补学历不足,拥有一技之长。

“电工焊工都有职业资格证书,我们水产行业的工人也应该要有自己的资格证。”于是,包菊辉牵头组织公司与北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多期水产处理工培训考核班,让300多名职工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我们终于可以持证上岗了。”拿到证书的农民工格外兴奋,干劲十足。

与此同时,包菊辉还用实际行动说服企业,将“持证上岗”经验做法在水产行业推广。“提升工人素质,能更好保证水海产品安全质量,让品牌更加响当当。”目前,已有10多家水海产品加工企业实施“持证上岗”,2000多名农民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成为行业技能骨干。

作为北海高新区海洋产业联合党支部书记,包菊辉是职工群众公认的“热心肠”,“有事找小包”成了大家的共识。因为他们都知道,只要找“小包”,问题总能得到解决。

“大家的信任,就是无限的动力。”包菊辉牵头组建了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为职工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专门排忧解难。职工们的大小争执,她都认真倾听、耐心调解;各种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她都做好登记、帮助解决,还不定期回访,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2021年,包菊辉被评为“广西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

“我只是一颗普普通通的螺丝钉,喜欢听大家说‘有事找小包’。踏上新征程,我将全身心投入其中,把每一件与农民工利益相关的小事做好,把大家服务好。”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包菊辉希望能把北海农民工的心声带到北京,让全国人民能看到新时代农民工的靓丽风采。

更多报道详见“中国水产”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青海湖河蟹渔民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那美丽的青海湖
轻轻松松聊汉语 青海湖
《青海湖》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踏浪青海湖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