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七十春秋 砥砺奋进铸就辉煌

2022-12-12 20:17
一带一路报道 2022年6期
关键词:成渝高铁铁路

翻开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擦拭一件件写满沧桑的老物件,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自强不息的身影,听到了一声声铿锵前行的脚步声,岁月鎏金的回忆在心中流淌。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铁二院先后勘察设计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被联合国誉为“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第一条高标准进藏铁路——川藏铁路,第一条系统验证更高运行速度的铁路——成渝中线高铁……创造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无数个第一,铸就了一座座时代的丰碑。

作为中国铁路的核心设计力量,中铁二院参与建设的国内铁路通车里程超过3.6万km,占全国铁路通车总里程的1/4,其中高速铁路超过1.2万km,占全国高铁通车总里程的1/3。70年来,中铁二院不断刷新铁路工程新纪录,书写铁路建设新篇章。

70年弹指一挥间,从筚路蓝缕到硕果累累,跌宕起伏的峥嵘岁月见证了中铁二院人拼搏奋进的步伐。70载薪火相传、砥砺耕耘,中铁二院人谱写了一篇中国铁路建设发展的壮丽史诗。

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

穿越时空,回望来路,翻开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史,成渝铁路为荣耀肇始,中铁二院正是这不凡历史的创造者。

没有一条铁路能如成渝铁路这样,拥有如此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拉开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序幕,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走向自主、自立、自强。

成渝铁路原为川汉铁路西段,历时40余年,几经波折,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建成。新中国成立后,为修建成渝铁路,1950年3月,邓小平决定成立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铁路工程局,并亲自组建设计科,这便是中铁二院最早的雏形。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铁道部设计总局西南设计分局成立,1956年1月分局正式改名为铁道部第二设计院,“铁二院”这一称谓自此诞生。作为成渝铁路的勘察设计单位,中铁二院成为“开路先锋”的第一支队伍。

修建成渝铁路,不仅展现了新中国的勃勃生机,更在艰辛的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了西南铁路第一支勘察设计队伍。中铁二院最早一批勘察设计技术人员如西南铁路工程局巡视组主任、中铁二院第一任总工程师蓝田,西南铁路设计分局副局长翟鹤程,西南铁路设计分局设计科副科长郝昭謇等人正是在修建成渝铁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建成通车,这不仅实现了四川人民近半个世纪的心愿,改变了四川交通格局,也对成渝地区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国民经济的恢复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成渝铁路通车后,沿线丰富的物产被源源不断地运往祖国各地,四川及沿线城市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

1952年7月1日,毛主席为成渝铁路通车题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此时此刻,中铁二院第一批勘察设计技术人员经过成渝铁路的磨炼,决心向更高难度的宝成铁路进军(天成铁路于1953年更名为宝成铁路)。

当年西南铁路设计分局(中铁二院前身)负责设计宝成铁路略阳到成都段,为了保证选择线路、审定方案的质量和要求,西南铁路设计分局组建了由蓝田、刘宵亭、郭彝、许名杰、陈瘦骏五位年过花甲的老专家牵头的选线委员会,“五老选线”成为建设宝成铁路中的一段佳话。同时大批技术人员翻高山、跨河流,奔赴沿线各地开展勘察设计工作,宝成铁路南段于1953年7月完成技术设计,北段于1956年2月分批完成技术设计。设计人员在千古蜀道的重峦叠嶂之间,绘制出一张前无古人的宏伟蓝图。

1958年1月1日,宝成铁路正式通车,历史上第一次用“钢铁之躯”突破“蜀道难”的困境。宝成铁路北连陇海线于宝鸡,南接成渝线于成都,全长668.2km,是新中国第一条工程艰巨的高山铁路。

1958年铁道部经过慎重研究并报中央批准,决定对宝成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经过多次分段建设,1975年7月宝成铁路完成全线电气化改造,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全面建成。

改革开放后,西南地区经济迅猛发展,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西南腹地亟需一条大能力的北向通道,1989年宝成铁路复线建设被提上日程。身在西南,技术精湛,积累深厚的中铁二院再次勇挑重任。1994年国家决定投资57亿元,加强对宝成铁路复线电气化建设,全线采用了大量具有20世纪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1999年宝成铁路阳平关至成都段复线建成通车,改造更新的宝成电气化铁路开始与西部经济一起展翅腾飞。

中铁二院勘察设计队伍在宝成铁路建设中不断成长,用日益精进的铁路勘察设计技术,为破解“蜀道难”给出了最佳答案。建成寶成铁路为中铁二院之后勘察设计成昆铁路、南昆铁路等西南地区大能力铁路干线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更为其在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减灾选线领域的领先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间奇迹——成昆铁路

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有一条铁路打破了国外专家筑路“禁区”的断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胆魄与豪迈,它就是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的成昆铁路。在当年的技术条件下,成昆铁路建成是当之无愧的人间奇迹。

为打通川滇通道,在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后,西南设计分局(中铁二院前身)根据中央指示开展了成昆铁路勘察设计工作,选线专家蓝田率领技术人员深入崇山峻岭和深沟险壑中开展勘察设计,于1953年提交了设计意见书,提出了西中东三个线路方案。

对于三个方案中的东西线方案,外国专家直接断言不可能。但由于西线方案所经区域矿产丰富且有利于开发丰沛的水利资源,能够更好地促进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也能给位于西昌的航天事业带来便利,于是在原中铁二院线路专家——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昌邦的坚持下,铁道部向中央政府进行了汇报,经过周恩来总理亲自组织权威专家反复论证,同意采用西线方案,该方案就是如今的成昆铁路。

成昆铁路全长1100km,桥隧总长400余千米,中铁二院设计人员先后进行了地质测绘15000km2,地质钻探21.2万米,挖探1.3万米,又经过11000km的比较线勘测,比选了300多个方案,历经重重考验,闯过道道难关,最后以最佳的勘察设计方案,铸就了成昆铁路建设奇迹。尤其是特殊地段的铁路展线应用,克服了沿线地形高程障碍,成为铁路建设史上的经典,更是被联合国誉为“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

成昆铁路北接成渝、宝成、达成铁路,南联贵昆、南昆、昆河、广大铁路,是沟通川、滇两省的重要纽带。在勘察设计中,中铁二院积极创新并运用了大量当时的新技术,其中12项技术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31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最终形成的“在复杂地质、险峻山区修建成昆铁路新技术”于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响应号召、迎难而上、不畏艰险、敢为人先”的成昆精神,影响并鼓舞着一代代中铁二院人以精湛的技术和顽强的斗志在祖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铸就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

筑梦雪域高原“新天路”——川藏铁路

从四川盆地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海拔高差达3000多米,中间被纵贯南北的横断山脉阻隔。沿途恶劣的气候条件和地质环境,让这里一度成为世界工程禁区。在这个蓝色星球第一大台阶上修建铁路,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挑战性的铁路工程。

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进藏交通规划。中铁二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进军雪域高原的重任。中铁二院先后派出上百批专家团队现场调研考察,累计里程相当于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往返3次。同时,团队对所有可行的方案都进行了分析,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主动投入大量科研经费,不间断地进行科学研究。

光阴荏苒,百年筑梦。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建设川藏铁路的薪火已经传到了第三代二院人手上。

堪称世纪工程的川藏铁路全长1596km,线路“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000m,相当于在最艰险、最复杂的高山峡谷之间,修建世界上技术难度最大的“巨型过山车”。特殊的工程地质及环境特征使得川藏铁路建设面临环境极其恶劣,超长深埋极复杂隧道建设,高原强震、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大跨高桥建设,山地灾害防范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等难题。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巨大的技术挑战,中铁二院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迎难而上,凭借精湛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为“新天路”勾勒出“完美曲线”。

中铁二院针对川藏铁路工程建设面临的重难点,开展“极端环境下川藏铁路全寿命周期”的科技攻关,各层级共开展各类科研405项,分别在高原综合勘察、极复杂艰险山区综合选线、超长深埋极复杂隧道建造、高原强震高墩大跨桥梁建造、山地灾害防范、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空天地全方位勘察技术体系”“川藏铁路综合选线成套技术”“强震活动断裂带隧道结构自适应技术”“高原桥梁耐久性保持和提升技术”等19项技术突破,为川藏铁路高质量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秉承着“不怕重任,敢于担当;不怕艰险,敢于拼搏;不怕牺牲,乐于奉献;不怕挑战,善于创新”的川藏铁路“四不怕”精神,中铁二院老中青三代不懈奋斗,正在将梦想步步变为现实。

中国建设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成渝中线高铁

新建成渝中线高铁(含十陵南站)位于重庆市和四川省境内,线路全长约292km,设计时速350km(其中大足至简州段建设更高标准综合试验段)。项目起自重庆枢纽重庆北站,终至四川枢纽成都站,途经川西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区三大地貌单元,穿“四山”、跨“两江”,建设总工期5年,投资总额693亿元,计划于2022年底全线开工建设。

成渝中线高铁作为国家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通道之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标志性、示范性工程,也是引领中国高铁更高标准技术创新发展的标杆工程。

为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铁路科技自主创新,成渝中线将开展中国高铁更高速度标准相关综合试验,系统验证高铁在更高速度标准运行条件下固定设施与移动装备的安全性、匹配性和适用性,建立更高速度标准高铁成套建造理论及标准体系,并进一步冲击轮轨系统的速度极限,巩固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地位。成渝中线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建设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

目前,铁路智能化已经成为世界铁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成渝中线更高的标准,建造、装备、运维的高要求,在该项目建设智能高铁、打造精品示范工程意义重大。结合京张、京雄高铁智能化建造经验,按照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智能高速铁路体系架构1.0》要求,中铁二院对成渝中线智能高铁总体方案从勘察设计到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应用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探索研究,将全力打造智能高铁精品示范工程,推动智能高铁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从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到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砟轨道铁路成遂渝铁路,再到成渝高铁,70年来,中铁二院始终与川渝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同频共振。不断刷新设计时速和技术标准,是对初心的秉承与坚守。展望未来,中铁二院将高擎“开路先锋”大旗,继续发挥勘察设计引领优势,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力量,铸就更加辉煌的成渝新印迹。

从时速40km的成渝、宝成、成昆、内昆铁路,到时速350km的成渝、鲁南、郑万、沪昆高铁,中国铁路建设实现了大跨越。这一段波澜壮阔的铁路发展史,中铁二院是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记录者。

70载风雨兼程,70载岁月峥嵘。这一路山高水长,中铁二院始终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新时代的铁路建设征程中,中铁二院将继续砥砺前行,铸就更大的辉煌!

Since the 1950s,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has successively surveyed and designed Chengdu-Chongqing Railway, the first railwa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aoji-Chengdu Railway, the first electrified railway in China, Chengdu-Kunming Railway, prais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as one of the three wonders of mans conquest of n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Sichuan-Tibet Railway, the first high-standard railway to Tibet, and the second Chengdu-Chongqing High-speed Railway, which is the first railway to systematically verify higher speed. It has created countless milestones in the history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 the absolute core design force of the national railway, CREEC has participa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re than 36,000 km of domestic railways open to traffic, accounting for 1/4 of the total in China, and including over 12,000 km of high-speed railways, accounting for 1/3 of the total in the country. Over the past 70 years, the Group has continuously set new records and written new chapters in railway construction.

供稿:經营计划部       责编:向雯

猜你喜欢
成渝高铁铁路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高铁会飞吗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人地百米建高铁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第一次坐高铁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