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古代鞋履习俗文化

2022-12-13 02:48四川余淼
西部皮革 2022年3期
关键词:俗语棺材吉利

文 四川/余淼

伴随着鞋履的产生、发展,古代鞋履在制鞋技艺不断精进的同时,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结合着使用经验,演化出一系列的穿鞋规矩。这些规矩随着时间的发展,进而成为了一种习俗,被印刻在历史中,成为人们约定俗成的群体性认知。

众所周知,棺材是人死之后,用来盛放遗体的器物。在古人眼中,棺材是颇为让人忌讳的东西,生人勿进,因为是不吉利的象征。但有句俗语叫“宁可试人棺,切莫试人鞋”,放在文化背景之下,则显得尤为耐人寻味。毕竟在普通人看来,躺在不吉利的棺材里,是多么令人不适的一件事情。相比而言,穿一双别人的旧鞋,似乎更容易让人接受。可根据俗语“宁可试人棺,切莫试人鞋”来看,古人在躺棺和试人鞋的取舍上,与我们的理解大相径庭。

究其原因,大体上是和古人的鞋履习俗、卫生观念有关。鞋子虽是一个人们身上常见的物件,但是自古以来关于鞋的习俗却很多。古代与鞋子有关的典故也很多,如“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从民俗上来看,鞋代表着个人的心意,相爱之人会互赠鞋履,而别人穿过的鞋子则被人嫌弃,视为“破鞋”,异常忌讳。于是从世俗观念里,人们就将别人穿过的鞋履视为禁忌,而穿别人穿过的鞋则对于自己百害无一利,甚至被人误认为是“穿破鞋”。这种容易遭人鄙视的行为,肯定不会被认可和接纳,所以“切莫试人鞋”就如同民间风俗之中“走夜路莫回头”一样,虽说不乏迷信的意味,却还是被人们所忌惮。

相比之下,躺棺虽然也有人视为是不吉利的象征,但是也有人视其为交好运的象征。相传古代文人士子,在进京赶考之前,往往会主动躺在棺材里。这样的行为当然不是为了触霉头,相反是为了讨个彩头。因为“棺”同“官”,赶考路上或者赶考之前,遇见棺材,就是“升官发财”。因此,很多学子在参加科举前都愿意去替人试棺,图一个好兆头。但是这样讨彩头的形式不会发生在鞋履身上,毕竟从习俗上来说,穿别人鞋,没有任何讨彩的形式在里面。在封建社会,古人认为鞋象征着婚姻和事业,如果穿了别人的鞋,很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家庭美满和仕途升迁。

从健康卫生的角度考量,鞋子属于贴身之物,在民间一直有“借衣不借鞋”的说法,对于女子尤是如此。因为脚部的私密性,鞋在古人眼中与“内衣”一样,属于私密物品,不能轻易触碰。况且,由于古代医疗条件有限,一旦穿上别人的鞋履染上脚疾,则更加得不偿失,难以治愈。同时,每个人的尺码不同,贸然穿别人的鞋子,将鞋子穿坏则显得尴尬而又不体面。在古代一双鞋履的制作费用并不低,往往人的一生之中也未必能够穿上几双鞋子,若是贸然穿别人的鞋子,将鞋子穿坏,确实不合适。

“宁可试人棺,切莫试人鞋”从现实角度出发,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我们的老祖宗也想借着这个俗语告诉我们,应注意个人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之中,也要保持适当距离,不可忽视基本的社交原则。

猜你喜欢
俗语棺材吉利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Year of the Tiger calendar makes early impression
《故宫日历》虎年上新
是棺材,也是艺术品
与人名有关的英语俗语
“官财”的故事
客家俗语巧诵读
吉利成戴姆勒大股东
吉利4A军团出战
货比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