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羽鸡腿病病原调查分析及防治措施

2022-12-13 20:22祝镔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三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中国畜牧业 2022年13期
关键词:种鸡毒株鸡腿

文│祝镔(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三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鸡腿病是指鸡腿部、脚跖关节等发生病变,导致鸡关节肿大、跛行、不能正常站立,进而影响饮水、采食,严重影响鸡群健康和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鸡群频发该病,发病率不断增高,肉鸡、蛋鸡、种鸡都有发生。30~50日龄是该病的高发期,病鸡生产性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产蛋率下降、蛋壳顶端异常、增重缓慢、饲料转化率低,严重感染的鸡群死淘率达50%,同时伴有其他疫病的继发感染,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的病原主要包括病毒(病毒性关节炎病毒、马立克病毒、脑脊髓炎病毒等)、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和支原体(鸡滑液囊支原体、鸡毒支原体)、霉菌毒素中毒。另外,遗传、营养及饲养管理等也可以造成鸡腿病。

两广地区是我国黄羽鸡主要养殖区,其中三黄鸡、土项鸡及铁脚麻等品系都有发生腿病,该病既可以水平传播也可以垂直传播,发病率较高。程二财等对检测鸡腿病样品,发现两广地区25%鸡腿病病原为支原体。羊扬发现广西地区部分商品肉鸡场中滑液囊支原体感染严重,抗体群体阳性率、病原群体阳性率均高达100%;江苏鸡滑液囊支原体引起的鸡腿病占48.75%、病毒性关节炎病毒占18.75%、细菌感染占78.75%。因此,有必要加强上述病原的防治。

一、鸡滑液囊支原体

1.病原。1954年Oison首次报道鸡传染性滑膜炎,并于1964年首次确定其病原为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1974年美国将MS纳入国家家禽改良计划。长期以来,MS都被认为是一种温和的亚临床感染,但近年来,MS危害日益严重。可引起传染性滑膜炎、气囊炎等关节和呼吸道疾病,导致种鸡孵化率下降,商品鸡生产性能下降、死淘率增高以及免疫抑制。

MS只有一个血清型,有A-K共11个基因型,其中A-J分离自白羽鸡、火鸡和麻雀,我国本土鸡品种(如太湖草鸡、三黄鸡、竹丝鸡、山坑凤、清远麻鸡等)主要感染K亚型,近期从番鸭中分离到E亚型。目前主要通过疫苗免疫预防该病。

2.流行病学。MS是感染鸡和火鸡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传染性滑膜炎或气囊炎,当与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时,可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MS可感染各日龄鸡,成年鸡常表现为隐性感染,急性感染常见于4~16周龄的鸡。其中被污染的蛋、饲料、羽毛、空气、饮水都可以是传染源,造成水平传播,形成鸡群整体感染,同时该病还可以通过垂直传播,在子代中造成显著放大的感染。

3.临床症状。感染了MS的鸡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关节肿大、鸡冠苍白、生长缓慢,病鸡腱鞘的滑液囊、跗关节可见黏稠、乳白色至灰白色渗出物,后续形成干酪样渗出物是其典型病变,另外可见肝、肾、脾肿大,呈斑驳状。

二、病毒性关节炎

1.病原。病毒性关节炎的病原为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该病毒于1954年首次被分离出,并于1973年确定为导致病毒性关节炎的病原。我国1985年首次发现该病,目前主要通过疫苗免疫来进行预防。

A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为分节段的RNA病毒,在自然界中容易发生片段重组而产生新的变异毒株。ARV存活能力强,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可以在羽毛、蛋壳和饲料中存活10天以上,在饮水中可存活10周以上,并且保持原有感染力,但ARV对70%乙醇和0.5%有机碘敏感,可用于ARV的消毒。

2.流行病学。ARV可以感染黄羽鸡和白羽鸡,肉鸡和肉种鸡分别于2~6周龄、7~14周龄多发。粪便污染是ARV的主要传染源,呼吸道感染比经口感染更敏感。雏鸡感染后,ARV可在盲肠扁桃体、关节长时间存活,这些带毒鸡就是同栏感染的主要传染源。

近年来,新出现了ARV I型变异株、II型、III型和VI型毒株,黄羽鸡中目前II型感染较多。上述毒株与传统I型毒株毒力增强,另在遗传特点、致病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针对I型疫苗株S1133制备的疫苗不能对上述流行毒株提供有效的保护,亟需使用有针对性的疫苗进行免疫。

目前全球病毒性关节炎的商品化疫苗株包括S1133、1733、2408、2177毒株,通过病毒中和试验,证实上述商品化疫苗株都属于同一血清型,各毒株之间σC同源性>97%,均为I型毒株。疫苗株基因和抗原的差异是现有疫苗不能提供足够保护的首要原因,经典I型疫苗株对目前流行的禽呼肠孤病毒难以提供高效的保护,美国、加拿大等过的鸡场使用临床分离毒株,加紧有针对性疫苗毒株的筛选以及新型疫苗的研发。

3.临床症状及检测。病毒性关节炎以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青腿、撇腿、劈叉等。与MS感染不同,ARV造成的鸡腿病中,关节腔中干酪样渗出物较少,可进行两种疫病鉴别诊断。

由于该病的排毒和发病不同步,因此病原检测应集中于发病早期。日常抗体监测也可以评价ARV感染,如发病前后抗体会异常升高,此时结合临床症状,可以作为诊断的参考。另外,单纯抗体阳性只能说明鸡体感染ARV,并不能作为发病的判断依据。

三、细菌感染

在对两广地区进行的鸡腿病病原调查中,发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链球菌感染分别占61.22%、55.1%、16.32%和9.18%,其中两种细菌混合感染、单一细菌或MS感染以及细菌与MS混合感染分别占27.55%、34.69%和21.42%。江苏鸡腿病调查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感染率分别为31.3%、21.88%和44.44%,混合感染也十分普遍,可见上述细菌感染是鸡腿病重要病因。

四、防治措施

除控制上述病原外,预防霉菌毒素中毒。遗传、营养和饲养管理也是防治鸡腿病的重要手段。

1.严格把控引种,确保生物安全。

(1)引进种源时要加强调查和检疫,避免从MS和ARV阳性种鸡场引种,避免垂直传播带来的先天感染的风险,同时保证雏鸡具备良好的母源抗体水平。另外,遗传也是鸡腿病发生的病因之一,因此引种前详细了解种鸡生产情况,有效避免商品鸡因遗传导致腿病的发生。

(2)鸡场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设施和生物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杜绝病原的传入,防止病原通过机械方式感染鸡群。防止早期感染是关键,MS和ARV感染严重的鸡群,可以考虑清场,同时避免应激、加强营养。

(3)制定严格的抗体监测和净化程序,种禽场每1~2月采集样品进行病原、抗体检测,掌握场内鸡体健康情况,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及时解剖啄壳不全的毛蛋,查看是否有气囊炎等病变。

2.全进全出,严格淘汰,重视管理。

(1)实行全进全出,污染的鸡舍经清洁消毒后,空舍2周,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同时空舍后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碱溶液和0.5%有机碘对ARV杀灭效果较好。

(2)在30~40日龄鸡群众如出现鸡冠苍白萎缩、跛行、行动迟缓、羽毛凌乱的病鸡,需加强对种鸡的监测,严格淘汰感染鸡,降低水平传播率。

(3)控制饲养密度,特别是育雏育成期,同时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亮,减少感染的风险。

(4)饲粮中钙磷含量和比例、微量元素以及VB或VD对鸡体骨骼发育有较大影响,因此在饲养前期保证饲粮中营养物质的均衡比例、电解质平衡,促进骨骼的正常发育,同时鸡群采食霉变饲料也会引发腿病,因此,要加强营养管理,避免因营养不良导致腿病发生。

3.药物预防,疫苗免疫,免疫程序。

(1)选用正规、有针对性的疫苗和药物,目前病毒性关节炎流行毒株以I型、II型和V型为主,相互之间交叉保护弱,而当前大部分市场上病毒性关节炎疫苗都是I型为主,对II型和V型交叉保护不佳,应选择免疫谱广、针对性强的疫苗,保证免疫效果。MS和细菌性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敏感实验,筛选敏感、有效的药物,通过药物预防和控制,降低感染率和带菌率。

(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保护免疫效力及后代雏鸡母源抗体水平,并做好种鸡免疫。免疫后,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种鸡避免形成病毒血症,减少经蛋的垂直传播的概率,同时可以提高雏鸡早期母源抗体,避免免疫系统未成熟时的早期感染风险。

(3)在符合国家兽药管理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药物敏感实验筛选药物,如MS可采用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细菌可采用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采用交替或联合用药的方式,定期用药。对于MS和细菌性疾病,提前使用药物,可以降低鸡群带菌率,有效保护鸡群,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4.MS和ARV的检测方法。分离培养对所需条件要求较高,操作较复杂,所需时间长,不适应现代集约化养禽业快速诊断的需要。美国国家家禽改良计划推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同时对鸡群中MS和ARV进行监测,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上鸡腿病发病情况比较复杂,发病原因也比较多,所以生产中提高认识、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营养水平,重视疾病预防。

猜你喜欢
种鸡毒株鸡腿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肉种鸡的饲养管理措施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乱世奇商(下)
吃啥补啥
上个星期的鸡腿 最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