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德庆镇门堆村牧业体制改革示范点建设探讨

2022-12-14 14:16胡兴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拉萨市牧业牲畜

胡兴祥 昌 决

(1 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德庆镇人民政府,西藏拉萨 851400;2 白朗县统计局,西藏白朗 857300)

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西藏自治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牧业体制改革又是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积极推动西藏自治区牧业体制改革对增加农牧民群众的人均收入有着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探索西藏自治区牧业体制改革发展模式,发挥牧业体制改革在现代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德庆镇门堆村(整村搬迁)牧业体制改革示范点建设展开了探讨,以期为西藏自治区牧业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1 牧业体制改革示范点基本情况

1.1 德庆镇基本情况

德庆镇位于堆龙德庆区西北部,距堆龙德庆区政府约55 km,东北部和西部分别与林周县和当雄县接壤。 全镇下辖德庆村、昂嘎村、邦村、顶嘎村、邱桑村、门堆村6 个行政村23 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共计2 108 户8 287 人,镇域面积930 km2、耕地面积822.17 hm2、草场面积55 412.97 hm2[1]。

1.2 门堆村基本情况

门堆村位于德庆镇北部30 km 处,距堆龙德庆区政府约85 km,平均海拔4 600 m 以上,属于纯牧业村,辖区面积306.432 5 km2,东西跨距14.08 km,南北跨距21.76 km。 全村下辖4 个村民小组,分别为门庆组、门琼组、温组和卡热组,户籍人口共194 户794人。

全村草场面积27 071.98 hm2,无耕地,以牧业为第一产业。2020 年,牲畜存栏7 479 头(只、匹),其中牦牛7 018 头,均为牧户家庭养殖。 门堆村作为堆龙德庆区唯一的纯牧业村,存在海拔高、气候条件差、人均寿命短、冬季饮水困难、出行不便等问题。

2 牧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意义

2.1 必要性

结合门堆村实际情况, 为促进门堆村的整体发展,牧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一是群众增收致富愿望强烈。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落实,贫困户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原居住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急需拓宽。 门堆村海拔高、气候条件差、距离城市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满足不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 因此,村基层党组织要凭借各项优势条件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三是农村经济发展要求不断提高。 门堆村是高海拔纯牧业村,均采用家庭养殖模式,畜产品以满足家庭生活为主,销售畜产品的较少。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传统养殖业已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已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2.2 可行性

一是政策支持。西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海拔4 500 m 以上的牧区整村搬迁及精准脱贫工作方面的文件, 这为牧业体制改革发展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也为门堆村借助地域资源优势、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创建牧业体制改革示范点奠定了基础。 二是资源优势。 门堆村人口少、地域面积广、草场和林地面积大,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水资源丰富,为牧业体制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资源条件。

2.3 意义

门堆村牧业体制改革符合实际,其以牧业合作组织为经营主体,凭借自身优势(资源、气候、人文等)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为西藏牧业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2.3.1经济效益。采取按股分红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实现群众增收致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目标。

2.3.2社会效益。一是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集中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力量参与牧业合作组织的管理运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带头作用,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带动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2]。门堆村牧业合作组织积极吸纳低收入人群,并促进其增收致富。三是实现传统畜牧业和现代畜牧业的有效衔接。 门堆村牧业合作组织不断拓宽畜产品市场,积极与农畜产品批发市场、龙头企业等建立各种产销关系,并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潜力和增加收入,使村民充分享受到牧业体制改革的实效。

2.3.3生态效益。 牧业体制改革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还对草场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进行了合理的规划,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3 牧业体制改革的实施步骤

3.1 领会相关政策及会议精神阶段

在西藏自治区高海拔生态搬迁文件、拉萨市小康安居文件、堆龙德庆区小康安居实施意见等文件下发后,结合各级党委、政府安排部署会议精神,仔细研读文件内容,深入领会文件和会议精神。全面考虑推进牧业体制改革的可行性、 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探讨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牲畜、草场、剩余劳动力、搬迁住房等)。 门堆村党总支多次召开会议对问题进行探讨,镇党委、政府组织村班子成员、联户代表、群众代表、养殖大户等共同前往那曲市的班戈县普保镇多尔格村多尔格牧业经济合作社、那曲市尼玛县尼玛镇曲巴村牧业合作社和文部乡南村进行考察学习。

3.2 深入开展群众思想工作阶段

3.2.1了解群众的顾虑和想法。 自2018 年7 月起,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积极组织村组干部、下沉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向群众宣讲高海拔搬迁政策,并深入牧户家中,详细了解其家庭人口、住房情况、牲畜数量、就业意向等情况,并征求群众意见。 经了解,农牧民群众从子女就学、就业、户籍、政策扶持、生产资料处置[3]、现有房屋处置及小康安居房分配等方面提出了想法。

3.2.2解决群众顾虑。对于群众顾虑,门堆村及时将相关情况汇报镇人民政府,并共同协商解决办法。对于镇级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群众进行解答;对于镇级不能解决的问题,提请上级有关部门共同协商,并商定相关的解决办法。 针对群众搬迁后的生产资料问题,经与上级农业部门沟通后,结合相关政策,对门堆村进行牧业体制改革,并作为拉萨市牧业体制改革示范点进行初步规划和建设。

3.3 配套项目建设阶段

为推动门堆村在全区范围内首次实现整村纯牧区高海拔生态(平均海拔在4 600 m 以上)易地搬迁,由上级有关部门安排了2 个配套建设项目:门堆村小康安居工程和门堆村整村搬迁安置牲畜养殖配套建设项目。

3.3.1门堆村小康安居工程建设情况。 门堆村小康安居工程位于德庆镇人民政府驻地,与镇政府直线距离100 m,北临109 国道和那拉高速,海拔低、环境优美、出行便捷、饮水供应到户、房屋安全、附属配套设施齐全。截至2020 年12 月,门堆村小康安居工程(160 套房屋及附属配套设施)已全部竣工并交付门堆村使用。 门堆村除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户外的牧户已全部搬迁至门堆村小康安居。

3.3.2门堆村整村搬迁安置牲畜养殖配套建设项目情况。 门堆村整村搬迁安置牲畜养殖配套建设项目主要内容有:建设5 个牧业养殖点、业务用房及畜产品加工用房,购置运营车辆、种公牛(牦牛)及饲草料等。 该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2022 年9 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3.4 专业合作组织成立阶段

创建专业合作组织不仅符合国家关于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也符合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各级党委、政府对牧区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实现牧区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 创建专业合作组织也有助于解决门堆村整村搬迁后群众生产资料(牲畜、草场、劳动力等)合理使用的问题。为此,门堆村在推进牧业体制改革和配套项目建设的同时,于2020 年3 月成立了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门萨牧业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经营范围主要是牲畜养殖及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及销售等。 经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多次召开会议商定,各牧户将各自的生产资料(折算为资金)以股份的形式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对群众的生产资料进行统一管理、运营、销售等,年终合作社的营业利润按照牧户的股份进行分红。

3.5 专业合作组织运营阶段

3.5.1畜群结构调整阶段。 由于门堆村牧民一致沿用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养殖方式(除生活食用外,较少出栏),导致老弱牲畜较多。经统计,门堆村现有8 年龄以上牲畜的数量约占总牲畜数量的30%。因此,自2022 年底开始,每年年底在保障牲畜存栏数量不变的基础上,以牲畜出生率的基数为基础将老弱牲畜进行出栏。按照专业合作组织的整体安排,预计用2~3 年逐步淘汰老弱牲畜,促进牧业体制改革的发展。

3.5.2牲畜改良阶段。在淘汰老弱牲畜的同时,通过引种和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牲畜品质改良。 一是引进适合本地、繁育能力强的畜种[2],与本地牲畜品种进行杂交,再经过去劣选优,逐步更换原有品种;二是建设良种牛冷冻精液[3]项目,进行人工授精,再经过优胜劣汰的选择,逐步更换原有品种。

3.5.3全面发展阶段。 经过畜群结构调整和牲畜改良后,专业合作组织养殖的牲畜基数稳定、品质优良,再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可扩大发展规模。 第一阶段:以门堆村及德庆镇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为基础,以堆龙德庆区为中心进行发展。 综合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扩大经营范围,将其经营范围扩展至服务类、生产类、销售类,主要进行服务类产业、牦牛养殖、肉制品加工、奶制品加工等,同时配套销售产业链,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统一运作。 第二阶段:以堆龙德庆区的发展为基础,进一步向拉萨市发展。积极与市农业农村局和科技局进行沟通与协调,争取将相关畜产品纳入拉萨市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市场中进行销售,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提高销售量。 第三阶段:以拉萨市的发展为基础,进一步向全区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相关企业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企业质量认证标志及地理产品标志,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根据专业合作组织的实际发展情况,可进一步融入资金,扩大经营范围,将建筑类、商贸类产业融入其中进行发展,打造产品品牌,强化运营与管理,促进全面发展。

4 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群众对牧业体制改革的不理解、不支持

牧区群众普遍生活在海拔高、气候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地方,且群众的文化水平较低,致使群众对现代牧业发展的思想接受程度低,无法真正理解现代牧业发展所带来的有利条件和深层意义,从而对牧业体制改革持有不理解、不支持的思想。

4.2 专业合作组织管理运营人才匮乏

门堆村地处偏远,当地群众文化素质较低,专业合作组织管理运营人才欠缺,尤其是缺少懂技术、懂管理、懂财务、懂业务的专业人才[4]。即使可从外部聘请专业人才,也由于海拔高、条件艰苦等因素致使专业人才去专业合作组织工作的意愿较低。

4.3 饲草料短缺

门堆村海拔高、气候条件较差、牧草生长期短、生长较慢,每年仅有6 个月的草料(自然生长)能够满足牲畜的食草需求。因此,每年需为牲畜购置6 个月(当年11 月至次年4 月)的饲草料,牲畜对饲草料的需求量较大。 饲草料需求量已成为牧业体制改革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4.4 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门堆村已实施了小康安居工程和牲畜养殖配套建设项目,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发现部分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防冻、污水处理、消防等设施设备。

4.5 项目推进不一致

门堆村作为整村搬迁的示范点,相应的小康安居工程已按期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搬迁群众均分配了房屋。 但是,由于牲畜养殖配套建设项目未按期完成,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门萨牧业专业合作社没有运营,导致牧民群众的牲畜不能及时以入股的方式纳入合作社,出现群众居住在搬迁点而牲畜在原居住地无人照料的问题。

5 下一步工作重点

5.1 加强群众思想引导工作

西藏传统型养殖业是家庭散养模式。 家庭养殖形式在劳动力、生产资料、饲养方式、销售模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短板,进而影响了当地畜牧业发展。因此,相关部门要大力宣传牧业体制改革的意义、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牧业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等。相关人员要深入群众,从节约劳动力、解决剩余劳动力、整体性动物疫病防控、科学养殖技术、产业链形式的全面发展、综合利用草原资源等方面讲解牧业体制改革的优势,使群众真正了解牧业体制改革发展对群众增收致富的意义, 引导并转变群众传统性牧业发展思想,使其支持并参与牧业体制改革。

5.2 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完成牲畜养殖配套建设项目

村级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并配合施工单位按期完成项目建设,同时与上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在项目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5.3 积极争取政策扶持资金

专业合作组织运营以后,相关人员应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相关的政策扶持资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壮大专业合作组织实力、扩大经营范围,促进牧业体制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5.4 探索和商定管理运营模式

通过组织村级相关人员2 次前往那曲市班戈县考察学习相关的管理经营模式,并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运营模式,即整体以“村党组织+专业合作组织+农牧户”的模式进行管理运营,并具体拟定专业合作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经营理念、群众参股折算方式、科学化养殖、目标绩效考评、股权分红等内容。

猜你喜欢
拉萨市牧业牲畜
北京大鸿恒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大鸿恒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苏丹致力于扩大牲畜与肉类出口
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黄泛区农投牧业有限公司
拉萨市歌舞团迎来建团60周年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冬季牲畜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