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闲置土地的现状、成因及再利用途径探析
——以厦门市海沧区为例

2022-12-15 18:58
厦门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闲置花卉土地

邵 婷 陈 颖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想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就需要重视对农村土地的利用。农村土地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重要的生产要素[1]。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农村土地闲置[2]。 土地资源的大量闲置,影响区域的发展,阻碍了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 影响区域的经济建设,给区域的生活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消极影响[3]。 本文通过调研厦门市海沧区农村闲置土地利用情况,深入探究造成海沧区农村土地闲置的原因,探索能够促进农村闲置土地有效利用的对策,以增加农民收入,助力农村可持续发展。

海沧区农村土地现状

2010—2020 年, 海沧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由1366.3 万平方米调整为1277.2 万平方米, 下降6.5%。其中,粮食作物耕地面积由306.3 万平方米调整为73.3 万平方米,下降76.1%;花卉种植面积由258.1 万平方米调整为289.9 万平方米, 上升12.3%;瓜果蔬菜产量由18144 吨增长至30524 吨,上升68.2%; 油料作物产量由249 吨下降至46 吨,下降81.5%。 上述数据表明,海沧区近10 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规划变化较大,更为注重花卉和瓜果蔬菜的供应,大量减少了粮食及油料作物的产量。

2020 年, 海沧区全年累计发放耕地地方补贴52.7 万元,惠及20 个村庄,3581 户人家。 在海沧区政府的支持下, 东孚街道努力推动现代农业招商,以作为海沧区特色农业的花卉、蔬菜和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为重点,通过电话谈判、网络联系和走访等洽谈方式,对接育种中心、淘宝绿植花卉产业带直播和新兴生态园等42 个项目, 其中落地项目3个,总投资约1.1 亿元,为海沧区的农业发展增新动能。

造成农村土地闲置的原因

1.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村劳动人口涌向城市。相比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学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工作岗位少、农民收入低[4]。 以海沧区为例,2020 年海沧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989 元,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781 元,和城镇居民相比减少了23208 元。因此,为了追求更为优越的生活条件,也为了能够为后代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大部分农村劳动力选择到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谋生。而留守农村的大多数是老弱妇孺,他们的精力和体力无法对土地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种植,许多土地就此被搁置。

2.农业生产的效益低下

每户农民承包的土地都只有一小块,只能小规模耕种,无法实现机械化种植,耕种效率得不到提升,种植的人力成本较高。与此同时,粗放的生产方式也使农民没有过多的资金投资农业生产,而金融企业也不愿意投资如此小规模的农业项目,土地产出持续效率低下[5]。 以海沧区为例,2020 年海沧区农业产值约为2.4 亿元,而食品制造业的产值则达到了31.6 亿元, 农业年产值不足食品制造业年产值的8%,土地产出效益低下。 此外,农业产品与工业产品形成的“剪刀差”导致农产品价格与工业品的逆差越来越大, 农产品原材料和种植成本大幅上升,使农民不愿意以种植为生[6]。 因此,由于从事农业生产无法取得理想的收益, 抛荒土地成为不少农民无奈的选择。

3.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大

农业生产是一门名副其实的“看天吃饭”的营生。 由于投入成本高,产出没保障,许多农民可能就会选择任土地荒芜[7]。 虽然厦门地处沿海,冬无严寒,适合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但每年也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些气象灾害,如暴雨、台风、干旱等。据厦门经济特区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 厦门平均每年会遭受4 个台风的影响, 即使有的台风风力不大, 但其带来强劲的暴风雨也会摧毁部分根系较浅的农作物。 海沧区也不例外,每逢台风或干旱天气,总会有部分农作物受损,给农民造成不少经济损失。 因此,部分农民不愿再承担“辛苦一年,颗粒无收”的风险,为了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选择了弃耕土地,外出务工。

4.农民生活富足后不愿耕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村拆迁成为土地闲置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量补偿款使得农民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农民不再依赖农作物种植。 以海沧区为例,2020 年,为建设高颜值、高规格的马銮湾新城, 海沧区共签约鼎美、 芸美、 后柯三村房屋1886 栋,共征收土地面积62.4 万平方米。许多农民在拿到安置房和补偿款后,就不再耕种,使得土地被大量抛荒。 由此可见,富足的生活成为了农民不愿继续耕种的温床[8]。

海沧区农村闲置土地再利用的探索

结合海沧区农村的区域规划、特色农业、区内交通、历史文化等因素,从城市规划方面提出有效利用闲置土地并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措施。 依托海沧区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和现有的花卉特色产业, 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特色产业融合乡村发展模式,致力于将土地功能向生产性、经营性功能转变, 为乡村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发展空间,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9]。

1.土地共享,推动盘活闲置土地

土地共享,即把分散的闲置土地进行规模化管理,再以分块的模式出租给有需要的消费者,实现从“杂乱的分散”到“井然有序的租用”的转换。 依托福建省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闲时有田”,首期与海沧某农家乐合作,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将农场内闲置土地进行分块出租, 消费者在下单时选择种植蔬菜的品种, 在下单后由种植户代为打理其租种的土地。 在蔬菜的种植过程中,消费者可以在线监控蔬菜的生长情况, 提升消费者对蔬菜品质的信心。 消费者也可以选择在周末或节假日时期到租种的土地去给蔬菜浇水施肥,感受农耕乐趣。在蔬菜成熟后,客户可自行前来收获果实,也可以委托农户利用便捷的运输配送系统将蔬菜送至手中。

土地共享模式具有多方面的益处。 第一,该模式是盘活农村闲置土地的有效途径, 能够让原先荒草丛生的土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二, 该模式能够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助推乡村振兴。 第三,该模式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蔬菜生长周期全透明让消费者看着安心,吃着放心。

2.借助直播,重点发展花卉产业

花卉产业是海沧区的特色产业。 2020 年6 月,“淘宝中国福建绿植花卉产业带直播项目”落地海沧区东孚街道。 在厦门的花卉产业中,海沧区东孚街道的花卉品种最全、产量最大,是最为重要的花卉生产基地。 绿植花卉和线上直播的深度融合,也将进一步打开海沧区花卉产业的销路, 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 因此,海沧区可着重发展花卉产业,高效整合海沧区农村的闲置土地, 扩大花卉种植面积, 为花卉与直播融合的新市场提供更为充足的储备。

在绿植花卉产业与线上直播融合的基础上,海沧区可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花卉产业,扩大花卉种植规模, 从而助推农村闲置土地问题的解决,还能吸引年轻人回村创业,建设家乡,从而提升农村经济活力,为实现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3.因地制宜,着力打造研学路线

海沧区地处厦门市西部,拥有被称为“厦门后花园”的4A 级景区天竺山森林公园与历史悠久的日月谷温泉主题公园。 天竺山森林公园有各种山峰、湖泊、动植物资源,有1000 多立方米的蓄水量,有高达96.8%的森林覆盖率,是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日月谷温泉主题公园始于四百年多前的明朝隆庆年间,是一个既能休闲度假,又能举行商务会议的综合性旅游度假村。在交通方面,海沧区有鹰厦电气化铁路站点, 有厦深铁路、 龙厦铁路跨境,公路有319、324 国道和201 省道穿越而过,是沈海高速公路的出口,还有起于天竺山站,连接了海沧区、思明区、湖里区的厦门地铁2 号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从海沧区的地理位置、 旅游景点和区位交通来看,具有打造研学路线的良好基础。以海沧区东孚街道为例,立足“一条主线,若干主题”的思想,以日月谷温泉主题公园和天竺山森林公园为基础,依托农家乐、民宿、城市菜地、花卉种植等形式,打造亲子研学路线。通过亲子研学路线开展土地的合理规划, 可以将海沧区未能得到合理利用的农村闲置土地发展成为研学路线的配套设施,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

结语

农村闲置土地的问题由来已久, 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对农村社会、 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厦门市海沧区为例,深入研究造成该地农村土地闲置的原因,提出土地共享、调整产业结构、 打造研学路线三种解决土地闲置问题的路径,对推动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有益的探索。

猜你喜欢
闲置花卉土地
不做闲置主妇
我爱这土地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共享村落”萌芽——高陵区开发闲置民房资源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闲置集装箱船队运力已超100万TEU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