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PPPS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以《安装概预算》课程为例

2022-12-15 06:20马梦娜
砖瓦 2022年12期
关键词:概预算工程造价教学模式

马梦娜 田 颖 郭 靖 张 慧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安装概预算》是高校学生获得安装工程造价能力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提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但是,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讲授时间长、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实践任务少等原因导致课堂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强、喜欢信息化教学手段等特点,将BOPPPS 模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利用职教云平台展开教学,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和信息化手段,使学生主动学习,不仅能实现资源共享,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满足职业教育要求。

1 研究背景

BOPPPS 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加拿大教师技能培训,重点是通过强化环节设置训练教师的课程设计水平,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效率[1];对于学生,提升学生的参与性。BOPPPS将课堂教学分为六个环节,分别是导言(Bridge-in)、学习目标(Learning 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 assessment)、总结(Summary)[2]。

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上的数字化资源用于线下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利用在线资源与信息化手段促进课程教学,达到更优的教学效果。BOPPPS模式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提供了逻辑清晰的参考思路,基于BOPPPS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格局,为高校的课堂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3]。

2 教学设计

2.1 课程基本信息

《安装概预算》是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总学时为5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6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共3个学分。

本课程为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主要学习安装工程计量计价基础知识、强弱电安装工程、消防设备安装工程、给排水、采暖、燃气工程、通风空调安装工程的识图、计量与计价,其中,给排水工程、采暖工程、强弱电工程计量与计价是课程的核心内容。本课程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熟练识读施工图纸、准确计算工程量、独立编制工程造价的能力。

2.2 学情分析

本课程开设在大二下学期,以工程造价专业二年级学生为授课对象,他们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微课、仿真软件等信息化手段学习,但是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喜欢单一的学习方式,毕业主要面向造价员或造价工程师岗位,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此前,学生已经先修了《建筑设备工程》《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未接触过安装工程的识图、计量与计价,对安装工程的计算规则、清单套用、定额组价理解困难。

2.3 教学模式构建

2.3.1 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BOPPPS 模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借助陕西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安装概预算》和职教云平台,构建了基于BOPPPS 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即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线上资源,课中师生交流互动,答疑解惑,课后复习巩固,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化为学生。

根据课程性质以及学情分析,本课程以真实项目导入,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引导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平台上搭建资源学习任务点,课中设置项目任务,通过分析任务解决任务推进课堂内容,将单一的教师讲授转化为师生互动,将传统的线上教学转化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地解决了课程的重难点。

2.3.2 教学内容重构

以本课程所面向的造价工程师岗位所需能力为起点,对接全国1+X 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大纲和全国二级造价工程师考核标准,重构岗课证融通的教学内容。并依据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装概预算》课程标准以及“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将教学内容重构为四大模块,分别是建筑给排水工程计量与计价、采暖工程计量与计价、通风空调工程计量与计价、强弱电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

为了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统课堂的例题教学、课内练习题的基础上,引入1+X证书的真题和实际工程图纸,形成完整的教学资源。对于理论知识,在识图任务引入1+X 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真题,在计量与计价任务中引入全国二级造价工程师真题。对于实践能力的提升,将采用专用宿舍楼的实际工程图纸,学生跟随教学进度完成对应模块的工程量计算与工程计价。

2.3.3 教学流程设计

基于BOPPPS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之后,在“课前、课中、课后”采用不同的学习模式,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在职教云平台上发布学习资源,并在讨论区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学生登录平台,领取导学单,明确学习任务,自主完成相关资源的学习及课前测试,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在讨论区发布留言,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同时还能与其他学生相互交流,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4],教师通过课前测试结果及讨论区的反馈获取学生的难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中教学阶段,每节课根据项目的进度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对于重难点问题,教师利用BIM模型、实物教具、动画等资源解决;理论知识讲解完成后,教师设置小组任务、小组PK 比赛等活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任务实施、上台汇报等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及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互帮互助,共同努力进步;小组任务完成之后,教师下发正确答案,采用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完成实践任务的评分,对于组内成员参与小组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等职业素养通过组内互评的方式评价,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有效地实现多维多元化评价,改善了传统教学缺乏过程性评价的弊端。

课后提升阶段,教师在平台中上传课堂中的教学视频、课堂小结知识点等内容,方便学生查看,同时布置课后作业,上传相关学习资料,学生进行复习巩固。

3 教学实施

3.1 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说明基于BOPPPS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安装概预算》课程中的应用,选用模块四的建筑电气照明施工图识读任务为例,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展示具体教学实施过程。

3.1.1 课前(线上)

(1)导入阶段

以电线短路造成的火灾案例视频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白正确识读电气照明施工图对电气系统施工和工程造价的重要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强化安全意识。

(2)建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建立是课程中最为关键的节点[5],根据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装概预算》课程标准,确立了三维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掌握电气照明系统的文字符号和识图方法;能力目标是正确识读图纸中的文字符号,并能够识读电气照明系统和动力系统相应图纸;同时,培养学生耐心细致、高效、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与他人合作完成复杂的工作。本课程教学重点是电气照明系统图和平面图的识读方法,根据课前测试结果及往届学生的易错点,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回路的识读。

(3)前测

学生登录职教云平台领取导学单,自主学习建筑电气照明施工图识读PPT、微课、图集等相关资源,在讨论区留言,并完成课前测试。教师通过课前测试成绩和讨论区留言反馈的问题,了解学生对电气照明工程图例、文字符号以及回路识读的掌握情况,确定教学难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1.2 课中(线下)

(1)参与式教学

根据课程内容、造价工程师岗位能力和1+X 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大纲,将本节课划分为四个知识点,分别是图例符号、文字符号、识图方法和回路识读。以建筑电气照明施工图的识图顺序为主线,确定不同的教学环节,具体的教学实施流程见表1。

表1 参与式教学实施流程

(2)后测

小组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于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采用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真题和全国二级造价工程考试真题进行测试。

(3)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了使知识点框架体系清晰明了,也为了使学生便于记忆掌握,师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最终完成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同时,对本节课学生的整体表现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查看得分情况,对得分最高以及进步最大的学生提出表扬。

3.1.3 课后(线上)

将师生共同完成的思维导图上传至职教云平台,便于学生随时查看。布置作业,上传某市养老院的建筑电气照明施工图,学生自主完成照明回路的识读。同时,推送西电东送的建设视频,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并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报效祖国,建设家乡。

3.2 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主要依据,也是学习效果的直观反馈。本课程以往的总评成绩是由平时表现成绩(30%)和期末卷面考试成绩(70%)组成,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职业素养等方面评价较少。

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学校成绩评定政策,将考核重点从期末卷面考试成绩转移到日常的学习表现,即从总结性评价转移到过程性评价。本课程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项目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两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0%和60%。其中,过程性评价从课前(30%)、课中(50%)和课后(20%)三阶段进行,成绩来自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评价手段主要有平台自评、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结果性评价由职业技能评价(60%)和职业素养评价(40%)组成,职业技能主要针对每一模块中识图、工程量计算书、工程计价文件编制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本课程具体的评价项目、评价元素与评价主体见表2。

表2 考核评价体系

4 教学效果

4.1 增加了课程知识的广度

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化教学,导入了真实的项目,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体系为主线的教学设计,将碎片化的知识点融于项目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在课堂教学阶段增加了实际工程案例,增加了1+X证书和职业证书的考试真题,将知识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扩大了课程的知识范围,增加了课程知识的广度。

4.2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置不同的学生实践任务,通过使用多种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模拟职业岗位技能,设置岗位情景,完成项目内容。通过在职教云平台上发布签到、讨论、随堂测试等活动数据显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整体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任务提交率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实施效果良好。

4.3 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课堂中增加相关证书的考试真题,教师针对学生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分析、讲解,课后平台上上传拓展任务,以供学生学习,在增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职业技能。在课程的过程性评价阶段中采用教师点评、学生小组互评,从团队精神、合作分享、专业技能等不同测量指标进行考量评价,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责任担当、严谨认真的职业素养等,促进师生互动。

5 结语

本文以《安装概预算》课程为例,基于BOPPPS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但是,在该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中不能只一味地局限于模式化的流程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课程内容以及实施情况,不断地调整、优化,使其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概预算工程造价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建筑CAD与概预算一体化技术研究
水利工程概预算及造价控制分析
工程概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土建工程概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工程造价之旅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