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佳景扎尕那

2022-12-15 09:03白晋华
金秋 2022年18期
关键词:石门青稞

◎文·图/白晋华

扎尕那位于甘肃省迭部县益哇乡境内,距迭部县城28公里,平均海拔接近3000米。扎尕那拥有高寒草原、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林三大植被类型,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形成了在河滩川地耕种,半山草场放牧,深山狩猎和樵采这样一种相对封闭、完整、紧密又自给自足的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2013年5月,农业部确定“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7年11月,“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从迭部去往扎尕那,沿着山谷中的道路前行,立刻被成千上万亩一望无际、金黄色田野所震撼!田野里徜徉的牛羊,雪山融化流下来的河水,农田里收割青稞的藏民,还有散落在田野之中藏族风情浓郁的民居,真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从迭部县城溯白龙江而上约5公里处右手拐入,走进扎尕那山谷,即是古代的“洮迭古驮道”。虽然山道弯多转急,但却毫无颠簸的感觉,先过一道鬼斧神工的石门,再穿一条林木茂密的峡谷,就进入了扎尕那村。放眼望去,依山势高低而建的代巴、业日、达日、东哇4个自然村,在云雾间若隐若现。

沿着山谷中的道路前行,两侧的山色被雨水洗的格外清亮,各色野花,静静地散落在草甸和青稞田间,没有一点杂色的大片绿色大片金色,绸缎一样从半山腰一直涂染到山脚河边。跨过河来,三三两两的牛或卧或吃草,神仙般悠然自在。从地形上讲,扎尕那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与成都盆地三大地形的交汇区,植被类型则介于高寒草原地带、温带北部草原地带和暖温带南部落叶栎林地带的交汇处。早在3000年前,这里就出现了畜牧文明的萌芽。蜀汉时期,名将姜维把先进的汉族农耕文明引进到此,吐谷浑时期,汉地农耕文化和藏区游牧文化相互融合,明清“杨土司”时期,农林牧复合系统逐渐发展起来。

从高处俯瞰扎尕那,三面奇峰耸立,一面松柏葱郁,益哇河自北面海拔4000多米的石山流下,贯穿全村。湍急的河水之上,几座水磨已有上百年历史。青翠的远山被云雾缭绕,白云深处,散落在山峰间高低错落的村寨如在空中悬浮。村边放养的牛群猪娃悠闲地觅食,村子里劳作的藏民、转经的老妇、淳朴可爱的小朋友不时闪现,不由让人感到这方山水的朦胧与神秘。

这里还有另一个独特的风景,就是置立在大地上的一座座青稞架。它们两人多高,离地三尺。每年入秋,青稞收割以后,藏民便会将青稞挂在这样的架子上,将潮湿的根须逐渐晒干。一位藏族老人说,“在排架上晾晒青稞,通风易干,又避免牛羊偷吃。”扎尕那几乎每户人家的庭院中,都竖着几座排架。赶上连续多个晴天,青稞彻底晒干后,各家劳动力一齐上阵,挥动梿枷打青稞。脱粒、翻晒、碾碎,入仓,炒熟磨成粉后制作成糌粑,成为扎尕那人的主食。

扎尕那本意就是“石匣子”,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有“阎王殿”之称。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正北是巍峨恢弘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西两边耸峙的峻峭岩壁,凌空入云;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而山中的东哇、纳加一带,则是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

扎尕那腹地,处处是石门要塞。峡谷入口的纳加石门,百丈高的大石板锃亮闪光,恰似两张单扇门板,横插入左边山腰里,将去路截住。巨大的石面锃亮闪光,犹如一面石镜。近侧则是片石叠砌起来的石山,透过石门,可见海拔四千多米的迭山主峰光盖山山岩裸露,直插云霄,素有“石门金锁”之称,这里是洮迭古驮道中进入最高地的天然屏障。

光盖山南麓的半坡上,是浓雾笼罩的东哇藏寨,四周密林郁葱,河谷婉转。木质的藏寨榻板房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经幡白塔闪现其间,寺院、丛林在云雾牵绕中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东哇村的后山上有座白塔,两位藏族老妈妈正在虔诚地转塔。坡上是拉桑宫巴(拉桑寺院),寺院不大,整洁的院落,古老的石墙,光亮的经筒,陈旧的屋檐,转经的老阿妈,每一缕空气每一寸泥土似乎都在讲述着藏人与佛、与自然生生相惜的千年情怀。

漫步在藏寨村,碰到刚从学校出来的一群孩子们,有穿着藏服的,也有穿着校服的。几个男孩儿跑向青稞地里辟出的简易篮球场,瞬间开始上演龙争虎斗。女孩子们对我的相机很好奇,我拿出来卡片机,指导着一个叫“班代草”的女孩子按下快门,很快,班代草就有模有样地指导同行的孩子摆姿势,当起了摄影师。不一会孩子们就和我熟络起来,告诉我她们在学校里汉语、藏语、英语都学。问起孩子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她们一脸羞涩,有个小点的女孩子大胆地说:“当老板。”在孩子们的心里,也许还不知道这世界上有太多精彩的职业可以选择,但我想,学了知识文化,他们的梦想舞台会更大。

当晚,我们住在东哇村一家“旅游者之家”藏民家中,主人是一位叫帕巴交的藏族汉子,脸膛红黑,身形粗壮。近些年扎尕那旅游热,他和女儿女婿在自己的院子里盖起了楼房,接待游客。三层小楼后的院子里,还保留了他们的传统生活民居。这些房子均以木质为主,土、石辅之,采取外用“土庄廓”与内筑一至两层木质房的构造格局,建成富有特色的榻板房,既通风防潮又透光保暖,不仅可以住人,又有储粮、圈畜的功用。从他的家门外看到的是一个土窑窟窿,没想到钻进门后,里面却是另一番世界,全实木贴墙,还安放着一个精致的转经轮。房顶吊着肉,炊具全是铜制,精致程度令人大开眼界。他的妻子帮我穿上藏袍,我仿佛也当了一回藏家人。

帕巴交很好客,由于游客来访较多,他的汉语也很流利。15岁前,帕巴交没有走出过扎尕那,“自打记事起,最重要的事就是跟着长辈学习耕作、狩猎和放牧。”高原上的扎尕那,耕地坡度较大且零碎,农用机械难有用武之地,村里至今还延续着“二牛抬杠”的传统耕作方式。他的女婿班玛是个“90后”,会通过直播做短视频介绍家乡风光吸引游客:“跟老一代相比,我生产生活最大的变化是少了狩猎、多了民宿经营。”班玛说,“村子里这些年的发展变化,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他的眼里,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的同时,着力发展旅游业拓展遗产功能,让古老的扎尕那焕发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石门青稞
石门二十四景
青稞地里的母亲
汉中石门十三品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屈元爔及其纂辑的《石门诗存》
这一次我又写到青稞
青稞酸奶加工工艺初探
石门茶产业简介
“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示范推广的成效与做法
对临《石门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