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湖印象

2022-12-16 04:37孙荣生
名家名作 2022年18期
关键词:养鱼丹阳荷叶

孙荣生

我和妻子都喜欢旅游,每年都会开车或者随旅行社出去旅游一两次,周边城市几乎都玩遍了。最近,我忽然想起我们丹阳已经消失的一处自然景区——练湖。

练湖初名练塘、胜景湖、曲阿后湖,因唐朝时期在此训练水军而改名练湖,湖址在丹阳老城区西北角。据史书记载,练湖是丹阳最早的人工蓄水工程,开凿于西晋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初时方圆40里,唐永泰二年扩湖至方圆80里,历史上被称为“天下五湖”之一(饶州鄱阳湖、岳州青草湖、润州丹阳湖、鄂州洞庭湖、苏州太湖)。

由于地理变迁和历史原因,练湖逐渐淤结缩小。民国时期,丹阳人束云章组织“丹阳练湖浚垦委员会”开垦已淤湖田数千亩,创办练湖农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归国有,改名丹阳人民练湖农场。我小时候的练湖农场里还有相当大的湖存在,印象中,比长荡湖要大好几倍。我当时就想,要是练湖还在,哪里轮得到这些小湖出名?我又何必舍近求远?

相对于大多数丹阳城里人来说,我对练湖有着更深的感情和印象,因为我是紧邻练湖的丁巷人,从小就在练湖边玩耍,而且历史上丁巷人就是在练湖打鱼的渔民,是练湖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丁巷人。

丁巷位于西门古运河东岸的城墙脚下,距离湖埂头即今天的西环路仅百多米。那时的湖埂头后面还是一片湿地,长满了芦苇。我记事以后,练湖农场已经不允许丁巷人去捕鱼了,它有自己的渔场和渔业工人。练湖产出的鱼虾、莲藕等除供应丹阳市场外,还供应上海市场。记得那时候四牌楼菜市场有个水产门市部,专卖练湖的水产品,煮熟的螃蟹只要5分钱一只。

我们去练湖有两条路,一条是出城门过了西门桥后右拐,沿北河顺着小路往北走,可直达雄伟的练湖闸,但小路崎岖不好走;另一条是出城门,过西门桥后沿西门外大街往西直行,穿过湖埂头,沿镇丹公路前行几十米,从练湖农场的跃进门进入农场的林荫道,过场部所在地,再往北,就到湖边了。这是到练湖农场的大路。

跃进门后面,路两边参天的杉树形成的林荫大道就是第一道风景,这样的林荫道在当年可不多见,夏天时走在路上晒不到太阳,阴凉舒适至极。我们到练湖去玩,大多在暑假期间,所以印象很深。

过了跃进门不远,就能从笔直的杉树间,看见西边近处翠绿色的庄稼,连接着远处深绿色的荷叶,延绵到蓝天白云间。一株一株的树干,就像一个一个画框,我们边走边看,犹如看一幅幅水墨画,真的是一步一景。待到西边的湖景被场部大楼和一排排整齐的职工住房遮挡住时,前方的湖景便映入眼帘。

嗬!站在湖边近距离看练湖,又是一番不一样的风景。清澈的湖水映照着岸边婀娜多姿的柳条、水中墨绿的荷叶和粉红或洁白的荷花。水中挺直的荷杆间,银白色的鱼儿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全然不顾堤坝上人们的存在。我还发现水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水中的荷花越高在水中的倒影就越低,而浮在水面没有一点高度的睡莲,却平静地俯瞰着水下那些高高低低的“荷花”。这难道就是“不争是争”的道理?我一度为这个发现而兴奋。

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荷叶如千把万把绿伞,又像绿茵茵的大草原,上面高高低低的红白荷花就是草原上美丽的花朵。小伙伴说,这满目的荷花更像绿色的绒毯上镶嵌的宝石。

收回目光,我一眼就看到不远处一株半开的荷花上,一只蜻蜓单脚站着,好似站岗的哨兵,正警觉地转动着一双凸起的大眼睛,随时准备对害虫发起攻击。“那儿有一对双胞胎。”顺着同伴的指点,我看见一根荷杆上竟开出两朵粉红色的荷花,淡黄色的花蕊中各结出一个嫩绿的小莲蓬。巧的是两个小莲蓬上各有一只同样颜色、同样大小的蜻蜓站在上面眉目传情。自然界真奇妙!在那些盛开的荷花上,勤劳的蜜蜂飞来飞去,一刻不停地忙着采花粉。这时,吹来一阵微风,吹动荷叶上的露水,晃动着的露珠好似珍珠在翡翠盆子里滚来滚去,但却掉不下来。风也不甘示弱,用力吹起一阵大风,将荷叶吹得东倒西歪,水珠终于从荷叶上散落湖中,发出滴滴答答清脆的响声。

这阵风吹落了荷叶上的水珠,惊得蜜蜂藏到了荷花里,惊飞了蜻蜓,也惊起了水中一群长脚水鸟。可是这些受惊的水鸟飞起来还是那么优雅,那么从容不迫,长长的翅膀不紧不慢地一张一合,就像动画片里的神鸟。这种优雅从容的气质是天生的吧?

相对于西边荷花湖中的色彩和热闹,只有一堤之隔的东边的养鱼湖就单调冷清多了。堤岸柳枝上几声蝉鸣,更让人感觉寂静,仿佛一切都是静止的。无风时,湖面平静得像一块巨大的玻璃,有风时波光粼粼,恰似被风吹皱的绸缎。现在想来,饱受城市嘈杂喧嚣困扰的城里人,来到这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而安静的湖边,肯定会身心放松,感到无比惬意。可儿时的我们却不喜欢寂静,只喜欢热闹。

这是养鱼湖上午的景况,到了下午,这里将是天然的游泳池,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和划水声又将西边荷花湖的热闹比下去了。

那时候丹阳还没有游泳池,每年夏天不光我们西门人来这里游泳,就连东门那边的人也来游泳,因为本地没有哪里的河水比这里的湖水更干净,也没有哪里有如此开阔的水域。我们这些从小就会游泳的渔民后代,总是在湖中央的深水区大显身手,而那些刚学会游泳的人只敢在离湖堤不远的浅水区扑腾,不会游泳的人当然只能是沿着湖堤泡泡水罢了。所以在练湖里游泳,不仅是锻炼身体的一种好方式,更是我们展示水性的好时机,可以说是身心愉悦。不过养鱼湖毕竟不是游泳池,湖底有的地方会有很深的井塘,有一定的危险性。

养鱼湖北面练湖闸的山坡上栽满了桃树,夏天,郁郁葱葱的绿色中闪现出点点桃红。走近了看,一只只白里透红的水蜜桃就像一张张姑娘的笑脸,半隐半现在绿叶之中,令人垂涎欲滴。不过,这时候桃林管理人是不准游人上山的。练湖闸这里最好看的时候是三月底四月初,站在荷花湖与养鱼湖之间的湖堤上看过去,只见满山一片粉红,灰色的练湖闸仿佛就在桃花之上,白云缭绕,宛若仙境。可是我一直不明白,建在山坡上的这座五孔水闸根本无水可放,难道就是为了给人看的?后来老师带领我们参观练湖以后我才知道,古时练湖的湖水除了可灌溉丹阳、丹徒、金坛等县的农田外,每到冬季运河水涸时,还可放出练湖水来增高运河水位,保证航运,有“湖水降一寸,河水升一尺”之说。由于练湖闸承担着放水济漕运的重任,所以历朝历代多次修建,现在这座钢筋结构的五孔水闸建于1947年。后来练湖水位降低,运河改道,这座雄伟的水闸只能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了。

这次的参观还让我见识了当时的高科技产品联合收割机和国外进口的种猪(养猪场就在养鱼湖的南岸),知道了当时的国营练湖农场,是我国农垦系统三个红旗农场之一,是我国现代农业的一面旗帜,不仅名闻全国,还享誉世界。

其实在我对练湖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还是练湖人的热情好客。

那是我五年级暑假的一天下午,我和三个好友相约到练湖去玩。刚到了湖边,忽然一阵狂风吹来,紧接着乌云密布,一声响雷后雨点就下来了。我们犹豫间,身上的衣服已经湿了。不知谁叫了一声“快跑!”三个人便慌忙向场部奔去。跑到最近的职工房时,身上都湿透了,缩在人家的屋檐下,牙齿咯咯打战。

突然,身后传来一个女孩子清脆的声音:“别站在外面了,到家里来吧。”这是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的女孩子,生得眉清目秀,正落落大方地看着我们。倒是我们几个男孩狼狈地面面相觑,不知是进还是退。又一个沉稳的老人声音从屋里传来:“孩子们快进来吧,小心着凉了。”我们三个便扭扭捏捏地进了屋。老人戴一副老花镜正在补衣服。我们进屋后她站起来让我们脱去湿透的衣服和长裤,要帮我们烘干。我们虽然是丁巷的皮孩子,平时在大伙面前都敢脱得剩条小裤头雄赳赳地下水游泳,可在不熟悉的人家里,又有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在场,怎么好意思?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让小姑娘进里屋做作业,然后说,我应该和你们的奶奶差不多年纪吧,我可以做你们的奶奶吗?我们都说,可以的,可以的。奶奶说,那在奶奶面前有什么难为情的,还不快脱了湿衣服?再焐一会要生病了!我们三下五除二脱了湿衣服和长裤,奶奶打开煤炉帮我们烘干了。我穿上奶奶烘干的衣裤,喝了一碗奶奶烧的姜汤后,一种特别的温暖顿时涌上心头,想说一句感谢的话,可发现这个奶奶不但与我家奶奶长得像,慈祥的神态更像,感谢的话反而说不出口了。

练湖的完全消失,缘于1970年的“填湖造田”运动,据《练湖志》记载,最后一片700亩湖面,是在1971年被填掉的。

欣闻丹阳市委、市政府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下,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首位,将建设万亩练湖生态屏障项目作为重点,练湖生态旅游区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一个可供市民休闲、度假旅游,提升城市品位和知名度的美丽新练湖即将破土而出,热情好客的练湖人正在向我们招手致意,欢迎更多的人到练湖游玩。

猜你喜欢
养鱼丹阳荷叶
孔门十二时辰
做好“四篇文章” 擦亮运河文化“丹阳名片”
李丹阳雕塑作品
荷叶像什么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丹阳眼镜,改变世界的“目光”
养鱼记
鱼经
荷叶圆圆
荷叶游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