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知识网红”模式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2022-12-16 05:45李婷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30期
关键词:网红话语辅导员

李婷 (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在个性化和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下,网络文化产业应运而生。持续扩张的网络文化催生了新兴社群及亚文化,“知识网红”就是互联网生态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类群体。他们以“独特人格魅力+优质内容”为特点,对某一固定领域内容在互联网上进行分享。根据《2020年中国在线知识问答行业白皮书》显示,[1]在线知识问答行业中移动端网民渗透率平均已达到86%以上,30岁及以下用户占比高达60.4%,表明年轻人已经有意识地将互联网作为自身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主场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以切实回应和满足社会深刻变革中的育人目标和发展期待,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学生规模增长、学生个性化增强、工作事务增多的背景下,辅导员实际工作开展中存在吸引力不足、影响力不够、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为此,借鉴“知识网红”宣传模式,创新性开展教育工作,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知识网红”概述

(一)概念界定

在新媒体时代的知识传播改革中,知乎、喜马拉雅等知识分享平台推出“知识付费”商业服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各行各业中具备丰富专业知识的“知识分子”逐渐涌现。他们以自媒体作为渠道,用简洁而高效的语言,采用视频、动画等形式,分享精细、多元化的知识内容。[3]而“知识分子”之所以能成为“网红”是因为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形式让看似遥不可及的知识贴近生活实际,提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效率,从而得到了众多网民们的推崇与喜爱,成为“流量新贵”。

(二)主要特征

1.鲜明个人形象塑造

“知识网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具特色的人格魅力。他们格外注重在性格、语言、外在形象、价值定位和社会评价等多方面的形象塑造。“知识网红”对公众具有较强的意见领袖引导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使其产生强烈的情感依赖和价值认同。除了自身拥有扎实的系统知识外,“知识网红”善于依靠受众进行自我营销和运营以形成更具可信性和权威性的个人IP,吸引更多关注者。

2.持续性内容输出

“知识网红”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家型,主要分享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他们大多在现实生活中有特定的身份标签;另一类是分享型,通常是在某个领域具有建树或丰富经验的普通个人,能够将工作经验转化为实用性知识分享给大众。“知识网红”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在内容创作上会进行更为细致的定位和场景化设计,善于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娱乐化、多变化的演绎方式让受众在轻松的氛围中快速接受新知识和新观点。他们更新速度快、主题新颖,能够抓住大众的盲点痛点,专注打造高质量内容。这种持续性的内容输出满足了公众对新媒体平台知识性内容的需求,同时也养成了大众新的学习习惯。

3.碎片化方式传播

新媒体技术和分享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知识分享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养成了大众碎片化的阅读方式。“知识网红”借助多种新媒体媒介将知识以零敲碎打的方式传播给大众,利用弹幕、评论、私信等及时与粉丝进行互动。这种灵活的知识传播形态增加了传播者与受众的社交性、参与性、互动性。“知识网红”的作品可以同时在小红书、抖音、微博等多个平台同时发布,极大地推动了专业知识的大众化传播,扩大了知识传播的广度。各类“知识网红”都有自己专属的擅长领域,充分满足了不同网民的求知需求,提升了整体公众的知识素养,线上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新的知识学习方式。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教育对象呈现新特征

受时代背景的影响,“00后”大学生群体呈现出一些新的社会心理特征。[4]在交互性更强、覆盖范围更广、信息更丰富的新媒体时代下,他们习惯通过微信、微博、直播视频等平台接受海量信息资讯,其思维方式更加跳跃开放,崇拜偶像,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化。但是由于社会经验和知识经验不足,他们普遍缺乏明辨是非能力。部分不良媒体及博主持续性宣传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容易诱导他们产生模仿行为,大学生群体在思想和生活中务实化、利益化趋向明显;一些隐蔽性错误言论如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传播更是容易让他们误入歧途,造成价值观错位。此外,优越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和个性诉求,同时表现出抗挫折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等问题,增加了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教育主体话语权威性弱化

作为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话语权力与实际影响力是其落实工作的重要保障。在时代变革与教育改革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关系逐渐融合,师生基于平等自由的主体间性交流。大学生个性体现更加鲜明,在思想行为上开始体现挑战权威的心理诉求。在互联网的赋权下,丰富全面的信息资源和个性化精准推送让知识获取更为便捷,更是推翻了教师作为知识输出主体的垄断地位,辅导员话语权威性被逐渐削弱。此外,辅导员日常事务繁杂,无形中冲淡了学生对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业性认可。

(三)教育供给缺乏创新性

在新媒体技术推动下,知识的传播载体和表现形式更多样,媒体与教育两个行业联系紧密。相较于线上式、网络式的学习形态,当前教育实践中教育方式僵化、教育内容缺乏活力等弊端尤为凸显。一方面体现在单方面说教式灌输模式,不能有效转变政治性话语和规则性话语表达,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而在个人情感表达沟通中又缺乏时代感,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关注热点和网络语言,造成沟通障碍,学生难以与其亲近。一些教育活动即使是线上开展,也常常是流于形式,降低了学生的接受度。另一方面体现为教育内容陈旧,缺乏时代内涵。虽然高校和辅导员也在努力创新其工作方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但是话语内容常常不能有效吸引学生,更新速度也往往滞后于网络,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三、“知识网红”模式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一)转变工作思路,把握学生需求

高校辅导员以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为主,同时需要做好学生的管理与服务等一系列积极行为。为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性,可以充分借鉴“知识网红”的知识传播与价值引导模式,探索育人新方法。“知识网红”能够准确把握受众需求是其吸引受众的主要原因,这就启示高校辅导员要转变工作思路。首现,尝试教育主体的身份转化。常以师道尊严的刻板形象面对学生,会让学生产生反感抵触情绪。要敢于通过“自我调侃”等方式,“矮化”成一个更具象、更可感、更接地气的形象,拉近师生距离。其次,具备用户思维。增强对学生的了解,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只有深刻把握学生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及时解惑纠偏。通过积极的教育、管理、服务让大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对其成长和发展的实际帮助和指导价值,产生身份认同感。

(二)打造魅力人格,提升话语主导权

“知识网红”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是其受到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强大的感召力,做让学生信服的人。首先,人格要正。辅导员要契合岗位需要,大力提升自身品格素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扎实理论功底赢得学生;在管理服务中,从自身性格优势入手,注重彰显个人独特魅力,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其次,建构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大学生思维活跃,造“梗”速度极快。他们将“网络热词”用作社交语言,如BBQ了(完蛋了)、我emol(我悲伤了)、蚌埠住了(崩不住了)。如果辅导员不了解他们的网络用语,不但看不懂他们的朋友圈,也无法在交流时及时正确回应。因此,辅导员在表达方式上要调整自上而下的、说教式、权威式的思政教育话语,应有意识地及时关注网络动态,学习网络新语言、新事物,丰富“聊天”“斗图”等语言表达形式,促使学生乐于敞开心扉,主动交流。

(三)优化供给方式,设计优质内容

“知识网红”生动形象的知识演绎和高质量内容输出满足了网民猎奇心理和求知需求。辅导员可以参照“知识网红”的内容生产方式,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亲民性等。[5]在供给方式上,充分利用学生碎片化学习特点,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融入微信群、公众号等学生社交平台,主动扩宽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坚持持续性内容输出,方便学生随时看随时学。在供给内容上,注重以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提供能够满足学生精神需求和情感需要的内容。要紧跟社会热点问题,及时挖掘其成为思政教育案例的可能性,引导大学生具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最后,要培养知识演绎的能力,即用学生熟悉的语言行为和思想方式将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再现,以平等的态度、喜闻乐见的形式、亲民的言论增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导的内化力。

猜你喜欢
网红话语辅导员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我要当网红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ВаНхУН»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