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课程思政融入“言语治疗学”的教学实践

2022-12-16 10:06林茜林婉卿张清清安玉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2期
关键词:治疗学言语育人

林茜,林婉卿,张清清,安玉涛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言语治疗部,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3;3.福建中医药大学 康复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4.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办公室,福建 福州 350003)

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类公共课程,虽然在立德树人方面长期担纲主角,但不少高校学生始终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边缘课程,食之无味却弃之不得,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都较为缺乏,课程育人的深度和广度均不能得到有效挖掘,德育效果往往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与思想政治理论类公共课教材内容的理论性强、课堂较为枯燥、课程体系相对独立与封闭有关。广大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术上自成体系,各自为营,几乎没有任何交流与探讨,且这种学术上的阻隔在理工类学科院校中尤为突出,专业课教师对于思政育人的重视程度也普遍较低。针对这种局面,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党中央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可操作性。

一、课程思政对于医学生的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的主旨是在教学中树立以德为先的思想,在所有学科中都适当融入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等教育元素,实现全方位育人与全程育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这就决定了医学专业教师要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作为教书育人的主旨,对融入医学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多层面的要求。课程思政对于医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一名合格的医学生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医术,更要具备正确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博爱的人文精神。将思政教育融入“言语治疗学”专业课教学中,可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构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育人格局[1],对于培养新一代政治觉悟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仁心仁术的社会主义医学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思政对于医学专业教师提出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2]。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紧紧依靠教师群体。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者,同时也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者”,让新颖的课程思政融入医学课堂,是每一名医学专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新时代高校“言语治疗学”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努力将课程思政的理念与方法躬行实践于医学教育。教师自身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修养和道德品质修养,要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积极学习和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育人能力,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3]。在言语治疗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德为先、德技并修,始终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课程教学,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在教授学生医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培养富有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家国情怀的言语治疗专业人才。

三、“言语治疗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反思

“言语治疗学”是对各种言语-语言障碍、听力障碍、吞咽障碍进行评定、治疗和研究的一门紧贴临床的学科。教师长期以来仅专注于传授专业知识,在没有接受课程思政理念之前,在教学思想上普遍存在着一定误区,即认为思政育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责任,或者是医学伦理学课程的责任,与专业课无关。虽然授课过程偶尔也有思政育人内容,但是多为临场发挥式的即兴说辞,有时候授课教师灵感来了就加以联系和升华,课堂节奏比较快的时候就会完全忽略。

“言语治疗学”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思政的授课模式是高校“隐性思政”的一种重要举措[4];课程思政并非思想政治理论类公共课的重复,而是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种创新尝试。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求专业教师同样肩负思政教育的重要使命,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是主战场而不是辅战场[5]。

四、课程思政融入“言语治疗学”教学的思路与措施

(一)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和指导方针

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言语治疗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敬畏生命,富有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家国情怀的言语治疗专业人才。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言语治疗师”。通过对言语障碍相关知识的传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医德医风和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的治疗技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做党和人民信赖的优秀言语治疗师。

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方针设计课程思政实施方案[6]。首先,在为谁培养人方面,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应牢牢地根植于教师心间。其次,在培养什么人方面,就言语治疗师这一培养目标,从专业角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临床操作技术,培养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求学生思想政治觉悟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仁心仁术。最后,在怎样培养人方面,教师自身必须在医德医风和师德师风方面做好表率,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原则[7],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为学生做好榜样,并为学生传递正能量,积极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在课程设计上应深入挖掘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映射与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多样的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如真实案例、角色扮演、标准化病人、真实患者进课堂等,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清晰的临床思维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在参与中与患者共情,在思考中领悟哲理。

1.挖掘思政元素,讲好思政故事。探索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设计方案,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放矢地讲好思政故事,为进一步开展“言语治疗学”课程思政建设奠定基础。

例如,在《绪论》章节,授课教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在福建三明市考察时强调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8]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为康复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此举意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授课教师还可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例,阐明健康中国与言语治疗之间的关系,将国家政策融入专业教学,旨在提升学生对学科社会价值与意义的认同感,培养敬业奉献的价值观,强化职业责任担当意识。在谈到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时,授课教师特别提到一名11岁小学生发明的“透明口罩”,其发明创意来自“透明口罩传递笑容”,这样即便是戴着口罩,也能看到对方表情,对于听障人士来说,也能看到说话者的口型,这样的口罩可以在疫情期间帮助听障人士完成交流,通过这个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言语听觉器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章节,授课教师讲述医院某位医生将遗体捐献给母校用于医学教育事业的事迹,通过这种真实案例树立典范,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引导学生把“感恩、敬畏、责任”的价值观带入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

在《口吃》章节,授课教师通过导入由口吃引起的校园霸凌事件,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言语障碍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将“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教育部启动的关于防范校园霸凌的举措融入专业课堂中进行探讨。授课教师还延伸讲述了《史记》中记载的韩非子、司马相如尽管口吃但依然成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的例子,以及古今中外一些有口吃症状的名人励志故事,突出与口吃个案沟通时爱心、友善行为的重要性,以此树立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吞咽障碍》章节,授课教师提到了电影《长津湖》,讲述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的艰苦作战条件下战士们吃“冰冻土豆”难以下咽的吞咽感觉,把志愿军战士们勇敢、刚强、打不垮的精神自然而然地与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机融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甘于吃苦、忠于职守、敢于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

2.突显思政目标,探索教学方法。“言语治疗学”课程教学应突出思政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世界观,唤起学生的行业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团队要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以临床案例为基础,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学生为主导,教师多引导,通过真实的临床案例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全面辩证的临床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循证实践的科学态度和创新实践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临床案例视频库、角色扮演、标准化病人、真实病人进课堂等,让学生置于高度接近现实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显著提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心化人,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

例如,在《口吃》章节的教学中,授课教师组织安排了临床案例视频+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一系列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不但从口语流利度方面还原口吃的症状表现,还综合考虑到个案的伴随症状、情绪、个人信念等全方位的体验,力图更加完整全面地为学生解读口吃这一疾病。如此的课堂设计,不但能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还能使参与表演的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有效提高共情能力和同理心,激发从医使命感,深化“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服务患者”的宗旨,构建良好医患生态。

在《吞咽障碍》章节的教学中,授课教师通过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法,让学生深入体会患者与言语治疗师的角色,让学生能够分别站在治疗师和患者的角度进行思考,体会职责意识,明确职业使命,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教师还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辩证、创新的思维方法。

3.关注思政育人效果,综合评价学习效果。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首先反映在考核评价上,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考题,建立知识技能考核与思想道德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组织学生将课堂的收获和反思以PPT形式与大家分享,以师生交流为契机,感受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变化。

结语

课程思政应用于“言语治疗学”教学,使原本相对单调枯燥的专业课堂变得血肉丰满;基于案例教学法,并通过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增强了与学生的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探索,课堂上学生玩手机、翘课的现象有所减少,课堂效率明显提升。通过教师评价和考试,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社会热点问题、医患纠纷的分析与反思,以及对职业前景规划、医学伦理问题的讨论等,都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这都是传统专业课教学效果中鲜见的。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高等教育是社会前进与发展的动力之源,以思启人、以文化人、实践育人更是保证高等教育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三板斧”[9]。作为大学医学专业教师,应怀揣使命勇挑重担,继续探索和深挖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潜力和价值,使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0]。

猜你喜欢
治疗学言语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三段一体化教学应用于针灸治疗学的体会
关于冬天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