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思考

2022-12-16 10:06董晓庆李慧娥张素勤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2期
关键词:生理学育人思政

董晓庆,李慧娥,张素勤

(贵州大学 农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自此,课程思政理念受到广泛的重视。2020年2月,教育部高教司在其工作要点中又再次强调,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2]。同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3]。本文以“植物生理学”课程为例,依据学科的专业特点和独特优势,从课程思政建设背景、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等方面对课程思政进行了多维角度的探索和研究,以期为高校农林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建设背景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很强基础性和交叉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该门课程是贵州大学农林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一般在大二上学期开设。植物生理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植物从微观的生理过程到宏观的生态关系等一系列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是在充分认识该门课程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巧妙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融入课程并传达给学生,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最终达到潜移默化地将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引入正确的轨道的目的,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

二、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植物生理学教材全书包括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与氮素营养、光合作用、生殖和衰老、抗逆生理等共十四个章节,课程章节繁多,但大多数内容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思想,思政元素的挖掘应当找准切入点,结合自然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方法,运用案例分析、课间讨论、课后阅读等方式巧妙融入。举例如下。

(一)绪论

绪论主要讲述了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本章的课程思政角度可从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切入,如汤佩松,在抗日战争期间,毅然决定回到当时还处于战争的祖国发展,为中国的植物生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听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可以使学生自觉产生共鸣,从而思考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还能于无形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欲望,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植物水分生理

本章节讲述了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因此可围绕“水”这一元素进行思政点挖掘。常言道作物“有收无收在于水”,水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强调“水是农业的命脉”这一理念。同时,以数据为支撑,讲述现在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因为工业发展、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而变得越来越少,由此引导学生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生活中注重节约用水。

(三)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

在讲授本章第一小节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时可以引入“度”这一思政元素。必需元素是指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在植物的发育过程中,大量元素不能过多,否则会导致植物体生理紊乱、代谢失常;而微量元素也不能过少,不然植物无法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必需元素的多与少,只要超过一个“度”就会导致植物体死亡,这个“度”就是底线。底线是指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任何事物一旦越过这条界限就会改变自身的性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强调: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做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底线,这样做事才能守原则,这是一个人为人处世最重要的两个核心。底线是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做事坚持原则,不被左右的必然。守住做人的底线,才能守住做事情时的原则。

(四)植物的光合作用

本章节讲述了植物是如何将活跃的光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从而供给植物自身及其他生物生长发育,可引入的思政点有“集体主义精神”“大局意识”“团结合作”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是单个系统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多个系统之间协同合作、精细分工才能实现的。比如,光合作用中叶绿体光合膜上的电子传递这一步骤就需要光系统I、光系统Ⅱ、细胞色素b6f复合体、质蓝素等物质的参与,它们按一定的位置排列并且严格执行自己的任务,这样才能将电子准确地传递到NADP+。假如这条工作链上的任一“职工”罢工,那么整体的光合效率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造成植物的产量下降。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穿插团结合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和大局意识的思政元素,而这些都是新时代大学生需要具备的道德品质。

(五)植物的呼吸作用

本章思政点可从第三小节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融入。呼吸作用是植物最基础与重要的代谢中心,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果蔬的贮藏中是一对主要矛盾。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正常的呼吸作用不仅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其中间产物也为其他多种有机物质提供了合成原料。而在果蔬贮藏中,过多的呼吸作用会加快营养物质的消耗,加速果蔬的衰老,因此在果蔬贮藏过程应尽可能地降低呼吸速率,以减少呼吸消耗和延长贮藏时期。在此部分教学时,可融入矛盾分析法的思政元素。

(六)植物的生殖和衰老

本章种子的休眠是很好的思政融入素材。未完成生理后熟的种子即使遇到了合适的外界条件也不萌发,而是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休眠,等到生理成熟,具备突破种皮和土壤的条件才能萌发。这里可以引入厚积薄发、脚踏实地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学习及未来的工作中要学会沉淀自己,不要浮躁和急躁,就像种子休眠一样默默积累,提高自己的能力,稳打稳扎,当机会来临时才能更容易把握机会。

(七)植物的抗逆生理

本章节主要研究了逆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及植物对逆境的抗性。逆境是指不利于植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包括弹性胁迫与塑性胁迫。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就是一个很好的思政点。教师需引导学生要有困境意识,人的一生并不总是在一帆风顺中度过,随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境,当面对困境所带来的挫折和苦难时,不要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要直面挫折和苦难并在其中成长。困境是促使人变得更优秀的催化剂,只有勇敢面对困境,才能成长为一个更成熟、更坚强和更优秀的自己。

三、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目前,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很多的问题与不足,如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有待提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仍待加深、思政元素的融入不够自然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一)专业教师要加强思政教育理念及自身思政意识

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可目前有部分专业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是传授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成,自己不该“抢别人的饭碗”,所以在专业课堂上就不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还有部分教师将课程思政建设视为学校对教师下达的一个任务,于是在实际教学时随便融入几个思政点就算完成了任务,完全不考虑思政教育是否对学生产生了作用。这些错误的想法使得专业课程的育人功效受到了严重限制。王晓玲等人提到,课程思政具有育人高效性的特点,课程思政是任课教师在授课时于波澜不惊之间完成的,就像和风细雨一样润物无声,教师只是在“不经意”间向学生传递一种态度或对某事的看法,分秒间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启发他们的思考,使思政教育内化于心,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5]。因此,专业教师要转变传统理念,重视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并时刻谨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书授业,更要传道育人。此外,专业教师还需要通过对思政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学习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意识,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塑造良好的德育素养,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用个人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带领学生,最终成为优秀的“传道者”。

(二)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与融入不自然

专业课程中其实蕴藏着一定的思政元素,这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并以恰当的方式凸显出来传递给学生,这样才能达到育人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的现象,这在理工科类专业课程中较为常见,教师常常注重理论讲授而忽略了其中蕴含的人文思想。思想政治元素挖掘不充分,会减弱课程思政的教育功能,甚至会割裂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6]。此外,部分教师授课时存在思政元素融入不自然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思政元素的引入与前后所讲述知识点的衔接脱轨,甚至生搬硬套,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上课的体验感,也使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大打折扣。思政元素应该像“葱花”一样,能够使专业课这碗“蛋炒饭”更加诱人和美味。一个融入自然的思政元素往往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三)教学模式需要改进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借助多媒体等形式对专业知识进行讲授,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课程思政的要求。教师需要将其转变为启发式教育,即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与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通过科学的教学流程和有效的问题设置,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培养能力[7]。启发式教育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角”、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实现更高效的学习和更好的发展。比如,课前可布置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自主查阅,然后在课堂上分享;增加课堂讨论时间;对于某些难度较小的章节可让学生分组学习,然后上讲台进行交流分享等,这些方法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学习。同时,传统教学方式还存在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的问题。教师需要时刻关注行业发展,找到理论与实际衔接的突破口,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另外,还可以通过现场实践的方法,如讲授植物缺素症一章时可带领学生观摩学校绿植的病征,由学生现场判断该植被缺乏何种元素,这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师生的互动交流,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影响,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亟须完善

作为课程思政教学反馈和教育成效的检测与呈现的考核评价,是整个教学流程和运行系统的重要环节,但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薄弱环节[8]。当前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模式存在重专业知识而轻思政内容、重“量性”评价而轻“质性”评价、考核评价维度单一不全面的问题,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亟待改进和完善。专业教师应当增加过程评价和多维度评价方式,而不能仅以期末考试成绩论“英雄”。教师可将课堂出勤率、上课积极程度、学以致用能力、实验合作能力等指标纳入考核标准,把对学生的评价角度从专业知识掌握扩大到个人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模式,一方面能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实力与个人素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另一方面还能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有效反馈,让教师能够清楚自己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是否有效,效果如何,进而做出针对性改善,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最主要的一条途径,也是未来高校教学的流行趋势。为此,每位教师任重而道远,要积极提升思想政治意识、关注时事热点和国家政策,加强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努力发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功效,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传道者”,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热爱祖国、德才兼备、有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生理学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PBL在《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差分放大器在生理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