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生物缓冲带技术及实际运用

2022-12-16 14:41安阳市农村能源站杨洪林
河南农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安阳市生态农业农村部

安阳市农村能源站 杨洪林

农田生物缓冲带技术来源于安阳市农村能源站承担的农业农村部农村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下达的“农业生态管护工程技术体系引进与开发”项目。该项目是国家“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项目,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植入生物缓冲带。

安阳市农村能源站承担该项目后,在农业农村部现代生态农业(永和)创新示范基地内建设了多处生物缓冲带。农业农村部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在安阳市举办了农业生态管护工程技术体系引进与开发项目现场培训班。通过多年的试验,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生物缓冲带技术

(一)农田生物缓冲带的内涵

农田生物缓冲带是一种人工建立的农田生态系统,即人工种植的多种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的控制。农田生态缓冲带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使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并存。

(二)建设的总体要求

1.缓冲带要在不破坏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2.建设缓冲带要尊重自然规律,做到人工植被恢复与现有植被相结合。

3.人工植被要优选乡土植物(比例大于70%),采用多种组合,模拟地域自然群落,向自然学习,创造二次自然。

4.植物和种植比例要合理确定,考虑季节的变化,符合农田景观带色彩搭配。

(三)种植要求

1.品种的选择。草种选用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固土力强的草本植物,如白三叶、高羊茅、黑麦草等。花种选择耐贫瘠、易管理、花期长、自播能力强的矮生花卉组合,如波斯菊、硫华菊、矢车菊等菊科植物,其花期为5—11 月。

2.整地。整地措施包括清除种植区野草、根茬和翻耕。翻耕深度不低于20 cm,使土地细碎平整,无坷垃。

3.播种。一是播种期。花种春夏均可播种,气温10~35℃即可,播种后40 d 可开花。草种常秋播,秋季温度适宜,土壤水分充足,利于发芽出苗和根系发育。气温降低,杂草和病虫害减少,有利于牧草生长。二是播种方式。播种方式分条播、穴播、撒播三种。条播适用于地面平整、坡角小于25°的地带;穴播适于地面破碎、坡度较陡、以及堤坡田坎等地带;撒播适于地形平缓、种植面宽,污染物少的地带。三是播种流程。播种前需要备好台秤和细流沙,可分块播种。播种时,将种子混上3 倍湿沙,湿土浅播,播种深度为1~3 cm,可分次在规定面积内播种完。每平方米播种3~5 g,可用无纺布覆盖保持土壤湿润。

(四)田间管理

1.浇水。播种后至出苗时及时灌溉,保证10 cm 的土层湿润,一般播种后10 天左右大部分种子发芽出土。11月中下旬平均温度小于10℃,此时为浇冻水适宜时间。浇冻水应保证表土向下土层20~40 cm。3 月底至4 月上旬,浇透返青水。

2.除草。浇水后杂草萌发较多,及时做好除草工作,必要时采用人工除草。5—8 月光照充足,雨水丰沛,缓冲带花草的生长速度快,杂草需要及时清除或有选择地修剪,以免蔓延,保证缓冲带花卉如期绽放。

3.修剪及整理。盛花期过后,进行简单的去除残花、枯枝叶等工作,保证景观效果的完整性。

4.结实期。结实期将其修剪为10~15 cm 的高度。结实期过后,可人工采摘一部分种子留种,其余任其自然成熟脱落、抛撒,翌年可自播繁衍。

5.越冬除杂。越冬前剪掉枯败的地上部分,清除有碍种子与土壤接触的地面杂物。可根据需要适当覆盖土壤或无纺布、塑料布等覆盖物。

(五)病虫害防治

农田缓冲带禁止施用农药和除草剂。防治病虫害应当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采用物理、生物防治方法防治病虫害,加强管理,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二、农田生物缓冲带技术的试验示范

(一)农田生物缓冲带技术的试验示范

受农业农村部农村生态资源环境保护总站的委托,安阳市农村能源站在农业农村部现代生态农业(永和)创新示范基地内,开展“农业生态管护工程技术体系引进与开发”项目试验示范工作。项目播种的花卉,选择耐贫瘠、易管理、花期长、自播能力强的矮生花卉组合,以波斯菊、硫华菊、矢车菊为主;草种选用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固土力强的草本植物,以白三叶、高羊茅、黑麦草为主。项目区共建设2 m 宽、1240 m 长的环形农田生物缓冲带1 条,1080 m2条形农田生物缓冲带1 条。

该基地内建设的农田生物缓冲带经多年运行,成效显著。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在安阳市举办了“农业生态管护工程技术体系引进与开发项目现场培训班”。

农田生物缓冲带试验成功后,该站又先后在永和基地省道219 线两侧、农业大道两侧、河南麦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全国首批“生态农场”)、安阳兴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地推广农田生物缓冲带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农田缓冲带的效益分析

农田生物缓冲带技术是一项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提高耕地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主要目的的农业技术。其效益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方面,主要包括:

1.有效控制水土、氮磷流失,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保护环境,控制面源污染。缓冲带的吸附和分解作用,可减少农田区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沟渠河道,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3.缓冲带的多种植物,可吸引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控制农田虫害。

4.为鸟类及天敌提供食物与栖息地,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

5.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并存。在田间构成美丽的自然风景线,增加农田色彩层次,提高农业文化载体功能,增加劳动的愉悦性,美化生产环境。

三、小结与讨论

农田生物缓冲带是生物缓冲带的一种,是一项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提高耕地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主要目的的农业技术。

农田生物缓冲带播种的花卉,应选择耐贫瘠、易管理、花期长、自播能力强的矮生花卉,如波斯菊、硫华菊、矢车菊等;播种的草类植物,应选用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固土力强的草类,如白三叶、高羊茅、黑麦草等。

农田生物缓冲带先后在永和基地、河南麦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全国首批“生态农场”)、安阳兴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安阳市生态农业农村部
农业农村部明确一季度重点工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农业农村部: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农业农村部:奋战100天夺取夏粮丰收
中秋
开展送温暖活动 安阳市关工委
美 丽 的 天 鹅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2019年农业农村部展会计划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