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服务:演变、价值及实践路径

2022-12-16 14:57
现代语文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国家语言

申 霄

(西安财经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语言服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近些年来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语言服务的内容广泛,它把语言服务者为语言需求者提供相关语言文字帮助的内容均纳入其范畴。语言服务具有显性(经济价值)和隐性(社会价值)的双重价值属性。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研究语言服务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目前,国外语言服务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产业、语言经济和行业/职业的业态语言服务领域,如Phillipson[1](P27)、Blue &Harun[2]、Gazzola[3](P118)、Kamwendo[4]、Heller[5]等学者的相关研究。国内学界对语言服务概念的外延研究较为丰富,如屈哨兵[6]-[8]、李宇明[9]-[11]、赵世举[12]-[14]、李现乐[15]-[17]等学者的相关研究,但内涵研究相对较少;语言服务的深层次理论探讨不多,并且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语言服务应用于社会实践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语言服务的发展脉络,探究语言服务的深层次理论问题和实践路径十分必要。

进入新时代以来,语言文字工作主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北京冬奥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等。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语言规划研究,支持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政策研究,成立战疫语言服务团。2021 年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18],这既为新时代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对语言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新时代的语言服务如何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呢?我们认为,应梳理语言服务的历史演变,明确当下语言服务面临的新任务;揭示新时代语言服务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加深对语言服务重要性的认识;将语言服务研究向社会实践方面拓展,探索新时代语言服务的实践路径。

一、语言服务的历史演变

“语言服务”一词在尚未形成之前,以语言为工具或手段作用(服务)于语言需求者的具体实践,就已存在于人们的语言生活之中,这种现象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总的来看,语言服务大致经历了萌芽、提出和拓展的演变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萌芽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讲,语言服务发端于语言翻译,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它最初以个体行为出现。可以说,翻译成为当时不同语种的人们实现语言信息转换、消除语言交际障碍的唯一途径。据相关史料记载,我国的语言翻译始于东汉,西域名僧安世高在洛阳翻译了我国第一部佛经译著《安般守意经》,佛经的翻译事业由此开始起步。清代同治元年(1862)京师同文馆的成立,则标志着我国近代外语学校的正式创办。随着当代语言技术与辅助工具的开发、语言教育与语言产业的兴起,“语言翻译”一词已不能完全涵盖社会现实中为语言需求者所提供帮助的内容。于是,有些学者就把为语言需求者提供相关语言文字帮助的行为称之为“语言服务”。

(二)提出历程

语言服务现象虽然早已存在于语言翻译和语言培训之中,但是直至上一世纪九十年代,“语言服务”这一术语仍未出现,只有少数学者在对语言文字工作进行探讨时,提出了“服务”概念。如余惠邦、兰木初在探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其类型时,使用了“双语服务”一词[19]。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特别是近十年来,一些学者开始以“语言服务”来指代语言翻译工作或语言产业,在国内的一些学术会议、期刊/学位论文中,也把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表述为“语言服务”。与此同时,国外一些学者在相关语言产业学术会议和论坛上,亦开始使用“language services”这一术语。我国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 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所提供的多语种翻译服务,均采用“语言服务”进行表述。之后,“语言服务”在我国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由此可见,国内外“语言服务”术语几乎是在同一时期提出的,那些认为“语言服务”一词是源自国外的说法并不符合实际。

(三)拓展进程

随着“语言服务”一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一些学者开始把语言服务纳入到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扎实推进国家语言能力建设,这些都需要语言服务的积极参与。同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还要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语言服务又肩负着面向全球、服务全人类的重任。如今,国家语言服务、民间语言服务、行业语言服务、应急语言服务、特殊群体的语言服务以及面向国外不同群体的语言服务等,都逐渐进入学界的研究视野。伴随着语言培训、语言产业、语言产品开发、语言经济研究的不断兴起,语言服务已经成为语言学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新课题,正向更为宽阔的领域拓展。

就目前来看,对“语言服务”含义的理解,主要来自对语言服务现象的认知,由于语言服务在不同时期所呈现出的形式与内容不同,因此,对这一概念的阐释也不尽一致。郭晓勇将语言服务总体上具化为语言翻译及其衍生领域的实践行为[20]。袁军将语言服务界定为提供语言信息转换服务、产品以及所需技术、工具、知识、技能的服务活动[21]。赵世举将语言服务类化为一个行为过程,涵盖资源条件、主客关系和目标指向等核心特征[12]。从语言服务的供给方来看,集约化发展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发展能力、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效率和效益。从语言服务的需求方来看,集约化发展能够优化采购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质量风险、降低经济成本[14]。屈哨兵认为,语言服务可归入应用语言学,它具有三种基本属性:服务性、规约性和主导性。作者指出,语言服务应包括资源、业态、领域、层次和效能等五个子系统,为语言服务的理论建构提供了一个宏观框架[6]。屈哨兵在《语言生活和语言服务》中进一步指出,语言服务资源系统是基于语言本体要素角度而作出的一种类型划分,可以分为文字、语音、词汇、语法等不同板块,每一个板块都可以独立地与语言服务发生关联,这种关联可以发生在语言服务从规划到实践的各种层面与环节[8]。在语言产业领域,中国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协会把以语言为加工对象、以提高消费者语言文字能力为最终目的的行业(包括语言教育、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通称为“语言服务业”,自此之后,这些相关语言服务行业也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称为“语言服务”。

从语言服务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目前关于它的概念表述尚未形成共识,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加以界定,都有一定的合理成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认知的变化,语言服务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呈现出由狭义到广义的拓展,由微观到宏观的延伸。因此,对语言服务的认知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不必拘泥于一时的确切定义,应当在社会实践中探寻出更为科学的阐释。

二、语言服务的时代价值

语言服务必须依附于具体的语言,没有语言,语言服务就无从谈起。语言资源是语言服务的前提,语言服务是将所掌握的语言资源通过一定方式的转移,使语言自身所固有的属性在语言需求者身上显示出其价值的存在,并转化为需求者的语言能力。李德鹏认为:“作为一种具象而非抽象的服务行为,语言服务的价值更注重语言在社会应用方面的价值效益,即语言服务行为或语言服务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22]近些年来,语言学与经济学、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语言的经济属性、文化属性丰富了语言的本质和内涵。概括来讲,语言服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助力实现语言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

(一)语言服务有助于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人类社会离不开语言交流,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认知世界最重要的工具,也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桥梁与联系纽带。离开了语言的沟通与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活动就会停止。由于地域因素及历史原因,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社会成员之间要想在更大范围内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打破语言交流的壁垒。特别是在新时代这一大背景下,全国性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由此造成语言需求的急剧增多。为需求者提供语言服务,保障语言的顺利沟通,就成为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因此,以国家为主导开展的语言服务或在国家指导下进行的民间语言服务,可以通过为各类语言需求者提供优质的语言服务,来满足需求者的迫切需要,并以此提升国家语言能力和国民语言能力,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语言服务体现经济价值,助力人力资本增值

语言经济学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这主要是指人们以掌握的语言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时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其经济价值体现在国家、民族、个人(家庭)等方面。

一是语言服务在国家层面实现其经济价值。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民整体的语言能力是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雷晓兰指出:“经济强国的竞争是以语言竞争为历史基础的,英语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成为世界强势语言,随着美国的崛起和发展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很多国家把国民对英语能力的使用和掌握作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3]目前,英美等国家因为语言的强势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始终把语言服务经济发展作为语言文字事业的基本原则,实行汉字规范化、推广普通话、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等。普通话在全国范围的普及与应用、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服务等,消除了民族间、区域间经济交往中的语言障碍,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外语教育和各类外语培训等服务,培养了大批外语类人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交往能力,使我们能够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蓬勃发展,相应的汉语国际教育服务不仅有利于语言学习和文化传播,也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体现,具有现实和长久的经济价值。

二是语言服务有助于区域协同发展。对于一个区域来说,语言沟通顺畅也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很多企业员工能够流利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些企业的精英还通晓英语或其他外语,就此而言,语言服务能力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西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除了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之外,语言因素也不容忽视,该区域的语言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语言服务不够理想,致使大范围的沟通、交流存在一定障碍。因此,应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战略机遇,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语言服务力度,这也是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是语言服务能够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拥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服务技能,将会在职场、商场中更具竞争力。现实生活中,会说一口流利通用语的人,在就业求职中便具有一定优势;而掌握一门或两门外语的人,其收入也要明显高于普通群体。因此,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对从业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张卫国所指出的:“学习一种或多种语言是对人力资本特定形式的投资”[24]。为此,我们应针对不同人群的语言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服务,特别是重视少数民族同胞、“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务工人员、偏远农村地区人口的语言服务,促使这些群体的人力资本得以有效增值。

(三)语言服务有利于文化互鉴,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各自的历史背景、思维方式与审美心理的不同,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通过语言服务,不同民族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无障碍交流,可以加强各民族间的交往、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有益于丰富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深刻内涵,有益于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国家之间也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通过语言服务,达成语言互通,不仅有利于深化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而且能够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减少隔阂,增进共识,从而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可以说,语言服务架起了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沟通桥梁,使他们能够在语言相通、语言互通的基础上,尊重彼此文化,求大同存小异,互学互鉴,博采众长,促进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

三、语言服务的实践路径

如前所述,语言服务具有促进经济发展与振兴、社会和谐与进步、文化交流与互鉴的重要功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应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语言服务事业做大做强呢?下面,我们就对这一问题展开具体论述。

(一)充分发挥国家语言服务的主导性作用

郭龙生指出:“所谓‘国家语言服务’,就是由国家政府部门(包括其派出与代理机构)在国家层面为了国家利益而进行的语言服务。国家语言服务是国家存在与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25]自从学界把语言规划、语言政策、语言教育等纳入国家语言服务范畴以后,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做好“一带一路”的语言服务规划与实施等,就成为新时代国家语言服务的主要任务。

国家既是语言规划服务的制定者,也是语言服务事业的推动者。2012 年,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 年)》[26];2016 年,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又发布了《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7];2021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18]。这些文件都把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升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国家语言服务的基本原则,将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作为国家语言服务的总体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无论是学生群体,还是各行各业群体,首先要做好的都应该是国家语言教育服务,因为语言教育是语言能力提升最主要、最有效的服务方式。为了促进语言教学水平的提升,国家在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了新的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进一步改革创新,使走出校门的学生能够流利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农村地区,大力实施推普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扎实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可以说,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服务于国家工作大局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战略性工程。在推进国家语言能力发展战略过程中,应层层夯实主体责任,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普通话在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增强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2016 年,教育部牵头制订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下简称《行动》),该《行动》指出:“促进沿线国家语言互通。研究构建语言互通协调机制,共同开发语言互通开放课程,逐步将沿线国家语言课程纳入各国学校教育课程体系。”[28]对此,我国政府应充分发挥国家语言服务的主导作用,加强战略规划对接和政策磋商,积极探索教育合作交流的机制与模式。比如,引导高等学校在语言人才培养上主动作为,发挥外国语院校人才培养优势,推进“一带一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出台“一带一路”沿线多语人才培养与激励政策,进一步加强多语后备人才的培养,吸引众多具有双语或多语能力的人才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组织高层次专业人才,深入沿线国家和地区,调查各地的语言生活情况、语言选择态度、语境状况、跨境文化等,为“一带一路”语言规划、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大民间语言服务的协同性引导

除了发挥国家语言服务的主导作用之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一切语言教育资源,吸纳更多民间智慧、民间力量、民间方案、民间行动,将语言服务向社会层面拓展。其中,民间语言服务作为正规学校语言教育的补充,已成为满足当前社会语言需求的重要力量。所谓“民间语言服务”,是指各种民间组织、民间机构利用语言资源所从事的语言服务行为,如语言翻译、语言教学与培训、语言业务咨询等。民间语言服务体现出灵活性、便捷性、实用性、针对性强的特点,具有教育和营利双重属性,受到社会的认同与接纳,正在成长为新兴的语言服务行业。

就政府层面而言,应积极引导民间语言服务抓住新的机遇和挑战,改变语言服务策略,选好语言服务对象,协同政府做好语言服务。这样既有利于国家语言服务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民间语言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目前,“双减”政策已正式落地,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正处于转型,民间培训机构面临着重新定位,各级主管部门要指导他们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把目光投向全社会有各种学习需求的成人群体。就语言培训来说,要服务国家语言战略、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可协同国家语言服务做好推普工作,也可进行多语种的教学,以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等对语言人才的迫切需求。需要指出的是,民间语言服务组织具有营利性质,不能盈利就无法生存。因此,政府在鼓励其发挥公益性的同时,也应对到边远农村地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事语言服务的民间机构,在布局选址、工作条件等方面予以支持与帮助,在各种费用上予以减免,以减少其服务成本。在不干涉民间语言服务组织自主经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市场调配等举措,对参与国家语言服务的民间机构承担一定的培训费用,促进其良性发展。民间语言服务组织也应积极发挥协同性作用,主动谋划,顺势而行,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全面提升多语种外语的服务能力

就目前来看,我国外语学习的主要语种是英语。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的外语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以英语为主,其他语种为辅。相关的语言服务机构或语言培训学校所开设的外语培训课程也是以英语为主。客观上讲,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英语课程的开设与英语人才的培养,促进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贸易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也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面对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单一的英语课程设置和学习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世界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今,“地球村”已经成为现实,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全球化、信息化也为语言服务业带来海量需求,这也使得语言服务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那么,应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多语种外语服务呢?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语种设置方面,有条件的高校,可以依托多语种学科优势,在促进各国语言互通、教育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精准发力。要大力发展非通用语种专业,制定非通用语种专业分类建设规划,重点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二是深化培养机制。强化通识教育、外语教育和专业教育,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升学生学术能力,为学生成长提供多元化发展通道。要打破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界限,着力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符合国际需求的专业化、复合型高层次语言人才,如“英法双语+专业方向”“英语+其他联合国工作语言+专业方向”“英语+非通用语+专业方向”等,以有效解决新形势下对国际化外语人才的需求问题。三是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各种举措,逐渐转变人们的外语学习观念,摒除学外语就是学英语的狭隘惯性思维,形成非通用小语种语言和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同等重要的意识。

国务院办公厅所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指出:“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18]语言服务作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是颇有意义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梳理了语言服务形成的大致脉络,归纳出语言服务的演变过程。对语言服务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进行了系统阐释,揭示出语言服务的本质特征。阐明了新时期语言服务应用于社会实践的主要路径:充分发挥国家语言服务的主导性作用、加大民间语言服务的协同性引导、全面提升多语种外语服务能力,使语言服务更好地助力语言强国战略的实现。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语言服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应加大对语言服务的探索力度,使语言服务能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国家语言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方式探究
语言是刀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语言文字规范 中华通韵(征求意见稿)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我有我语言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