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2022-12-16 15:26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凯瑞小学刘淑贤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营造情境语文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凯瑞小学 刘淑贤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提质增效被提上议程,如何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来减轻学生在校学习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成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都可以作为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教学氛围营造的有效途径,文章列举了几种方法,实则还有更多的教学方法有待探索。

一、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营造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双减”政策和核心素养培养的共同作用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减负增效,寓教于乐。

(一)“双减”政策的要求

国家实施“双减”政策以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营造就间接地提出了新的要求。“双减”政策要求学校教学实现减负增效,课堂教学减负是减轻学生在校学习负担的一个重要内容。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在校学习中占比最大的部分,也需要减轻学生的负担。这种负担不仅仅是课业作业负担,也是心理精神上的负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就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更加轻松活跃。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面临着教师较为严肃的教学方式,承担着较重的心理负担,尤其担心自己犯错。而新时期“双减”政策的落实,就需要减轻学生的这种负担,让学生能更加轻松,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只有课堂教学的氛围好了,学生才愿意认真地学习语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诸多策略才能发挥作用,也才能达到较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三)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还没有培养起对知识的渴求欲望和探索语文世界奥秘的习惯,学习对他们而言更多是任务而非兴趣。但是,如果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上课非常有趣,就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更加喜爱语文这门学科,也就能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和使用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情境指的是通过多媒体等途径,将无法真实呈现或者无法在课堂上呈现的生活情境、历史情境等展现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扮演一个角色或作为第三方观众详细观摩真实的情境,从而将知识悄无声息地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方法。

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包括两种方法。

第一,运用学生熟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指的是那些以学生的年龄阶段,不需要教学也可以熟知的案例,主要是学生在生活和日常的阅读中所得到的知识积累,这些案例对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因为教学情境需要引入,只有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的内涵。比如,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学生知道哪些革命先辈的事迹,引导学生将关注点集中到毛主席的事迹上,然后通过毛主席伟大的功绩,创设教学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讨论,最后引入本课的正文内容,从而达到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

第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也是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的内容已经得到了极大丰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这些内容,尤其是新媒体的内容,如抖音、快手等,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这些多媒体内容作为引入或者作为情境创设的直接工具,既能降低课堂教学的严肃性,也能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更能构建起良好的课堂环境。

(二)利用课外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课外资源也是构建良好课堂环境的重要内容,课外资源虽然来自课外,但是作用却体现在课堂上。对学生而言,在课堂上和教师之间就是严格的师生关系,但是在课堂外,学生和教师可以成为朋友,所以对课堂外的资源,学生的接受程度其实是更高的。课堂过于严肃的氛围反而会使得学生产生抗拒感,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而课外资源如网络媒体资源、课外书籍资源等,都可以用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先播放一段学生喜欢看的视频作为导入,那么课堂的氛围会明显轻松,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也会更好,因为这个视频的播放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上课的状态,而常规的上课方式,学生要强行切换到上课的状态,其中存在着主动和被动的区别,也是导致课堂氛围不同的重要原因。

对小学语文而言,课堂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其实来自课堂之外,因为小学语文的知识十分浅显,虽然能带给学生知识上的提升,但是要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果则相对困难。这些有限的知识也使得课堂氛围的营造更加困难,教师如果只围绕教材的内容加以讲解,那么很快就会讲解完毕,剩下的课堂时间就是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重复,学生的兴趣自然会降低。因此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课外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变得更强,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在《猴王出世》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外的影音视频资料,在正课开始前,先给学生播放一小段课外视频资料,让学生对猴王出世有个初始印象,再开始正文的教学,以实现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目的。

(三)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课堂

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也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有效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学生日常接触到的新媒体平台上也有着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所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显著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并且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趣味,在课堂上适当融合展示,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互动,提升课堂的文化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古诗文,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教学这些文本时,可以对优秀传统文化加以拓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有趣,既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顺带进行生活教育,同时,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如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课文《牛郎织女》,牛郎织女的故事中国人耳熟能详,其中涉及了很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突出的就是七夕节的来历。七夕又叫乞巧节,古时候的妇女会在这一天坐在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说话,顺带乞求织女赐予她们精巧的手艺。在这篇课文中,只是简单介绍了七夕这天牛郎和织女相会,所以教师可以将其拓展开来,将中国古代七夕的风俗习惯、节日内涵和诗词作品融入阅读教学,丰富课文的内容,也向学生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有趣,从而达到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目的。

(四)实施分组教学,激发学生活力

分组教学毫无疑问是营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良好氛围的一个有力举措,对小学生而言,在课堂上与他人一起共学生习,共同讨论,所产生的快乐远远大于自己一个人埋头学习。

分组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把控三个关键因素。第一,分组的依据,在小学语文分组教学中,分组的依据至关重要,如果不把握学生的特点而随机分组,就有可能出现负面的效果,让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集中到一组中,成为一个更坏的组合。使得全体组员都没有学习的兴趣,还会扰乱课堂的秩序,所以分组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和学习态度较差的学生穿插分组,让先进带后进,让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带动和监督学习态度较差的学生,既能维持课堂良好的秩序,也能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第二,小组学习的任务。将学生分组之后,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而需要通过教学任务来将整个小组的学生维系在一起,让小组的所有学生有一个共同努力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学生出于集体荣誉感或者自尊心等需求,都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将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在课堂上,从而让课堂教学的氛围变得更好。第三,小组间的竞争。适当地给予所有小组竞争压力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将学生分成小组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小组间有了竞争之后,学生就会自觉地为完成小组任务而加倍努力地学习,在课堂上也会表现得更加出色。利用小组竞争的方法,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能获得回报,从而更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组学习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中可以长期采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一个学期更换一次组别,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沟通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采用课堂实践,促进学科融合

课堂实践虽比课外实践有更大的局限性,但是起到的效果更好,因为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到实践的成果,从而对语文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课堂实践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教师的实践行为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的氛围变得更好。比如,在学习《刷子李》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找来真正的刷墙工具,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用少量的刷墙粉在一小块实践板上面进行刷墙实践,还可以找几个学生亲自上台体验,感受刷墙不让身上沾到一点白浆有多么的困难,从而衬托出刷子李手艺的高超。这对营造好的课堂氛围是非常有效的。

课堂实践的目的是感受语文课文的趣味性,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实践对学科融合也能起到积极作用,语文不是单独存在的学科,而是与学生的生活,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性的学科,通过实践就能将这种关联性扩大。比如,在《刷子李》这一课的实践中,不仅可以展现刷子李的技术高超,还可以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虽然小学的课程中没有化学,但是可以给学生打下化学学习的基础,让学生丰富生活常识,也是一个重要的成果。

(六)借助肢体语言,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在小学语文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加强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特性的关注,选择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缺乏准确性,再加上小学生自律性较差,在上课过程中很容易开小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选用学生喜欢的交流和表达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与自己在平等沟通,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也能激发学生将自己的见解积极表达出来,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学习技能得到锻炼。相对其他学科来讲,语文科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其中包含着多样化的内涵。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肢体表达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容以及各种基础知识点的理解,既锻炼了学生的体能,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比如,在讲解到一些复杂的生字时,教师可以用肢体语言向学生示范生字的正确书写顺序。尤其是在遇到情节复杂的故事内容时,如果学生无法体悟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肢体表演的形式复现故事内容,甚至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将课文中的内容编排成表演片段,这样能让学生在多次研读之后准确把握故事发展的脉络、作者情感以及作者的表达技巧,对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起到积极作用。

肢体表演的形式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满足了自己的表演欲望,也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让语文课堂变得丰满而新颖。同时,在肢体表演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构建了“快乐课堂”,切实提升了学生课堂学习实效性和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这一点在“双减”政策落地之后显得更加重要。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欢
营造情境语文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