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三桥镇酸化耕地治理试验示范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2022-12-16 09:32刘建兵
新农民 2022年31期
关键词:三桥改良剂酸化

刘建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三桥镇农业站,安徽 怀宁 246100)

为落实《怀宁县2020年度酸化耕地治理项目试验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怀农字〔2020〕215号)文件精神,三桥镇从2020年开始开展酸化耕地治理,提升耕地质量,实现到2021年酸化耕地质量等级提升0.1~0.3等、耕地土壤pH值平均增加0.1~0.3个单位的目标。2020年开始在双河村、金闸村2个村开展大面积酸化耕地治理试验示范,试验示范面积266.67hm2。在镇村领导和怀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工作人员关心的指导下,在试验示范项目各实施主体和农业站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的酸化耕地治理技术措施的实施,双河大畈和金闸大畈266.67hm2农田土壤pH和耕地质量均有一定程度提升,田间试验示范效果明显,现将此项目2020~2021年技术总结报告如下:

1 土壤酸化治理13.33hm2示范片效果

三桥镇酸化治理项目实施面积266.67hm2,其中酸性土壤调理剂各镇分别实施253.33hm2,同时双河大畈建立一个13.33hm2示范片,分别施用酸性土壤调理剂、石灰、钙镁磷肥、有机硅肥各3.33hm2作对比。示范片地点安排在双河大畈传来家庭农场,田块基础设施配套较好,沟渠等排灌设施齐全,该家庭农场在水田附近建设一座标准化养鸭场,粪污先干湿分离,然后资源化处理,发酵腐熟成有机肥还田。土壤类型为潴育水稻土,土体无明显障碍层,地势较平坦,肥力均匀。13.333hm2试验示范区,其中酸性土壤调理剂、石灰、钙镁磷肥、有机硅肥各3.33hm2,用量分别为:①酸性土壤调理剂,50kg/667m2;②石灰,50kg/667m2;③钙镁磷肥,50kg/667m2;④有机硅肥,100kg/667m2。石灰、有机硅肥钙镁磷肥和酸性土壤调理剂各50亩化学肥料施用量相同(钙镁磷肥处理不另施磷肥)肥料用量分别为:N 15kg/667m2、P2O56kg/667m2、K2O7.5kg/667m2,氮肥50%作基肥、30%作分蘖肥、20%作穗肥。肥料品种为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改良物质、磷钾肥、50%的氮肥均在水稻播种(移栽)前结合整地施入。试验于2020年10月开始实施。

1.1 不同酸性土壤改良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酸性土壤调理剂、石灰、钙镁磷肥、有机硅肥四种改良剂施用后水稻产量变化情况(如表1),酸性土壤调理剂、石灰、钙镁磷肥、有机硅肥四种改良剂对水稻产量都具有一定的提升效果,产量为702.7~781.6kg/667m2,均高于不施改良剂对照(685.0kg/667m2)处理,增产的幅度为2.6%~14.1%,平均增产幅度为8.4%。钙镁磷肥改良剂增产幅度为2.6%,土壤调理剂增产幅度13.2%,石灰的增产幅度为14.1%,综合安全和酸化耕地治理试验示范项目实施目标来看,土壤调理剂和钙镁磷肥效果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其中土壤调理剂增产效果最好。

表1 不同改良表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1.2 不同酸性土壤改良剂对土壤pH的影响

经过一年的土壤酸化改良,石灰、有机肥、钙镁磷肥和土壤调理剂对土壤pH的提升均具有一定的效果(表2)。改良后平均值分别为6.22、6.10、6.26和6.25,4种改良剂分别较不施改良剂(对照)处理提升3.3%、1.3%、4.0%和3.8%,其中以钙镁磷肥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土壤调理剂。

表2 不同改良剂对土壤pH的影响

1.3 不同酸性土壤改良剂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石灰、有机肥、钙镁磷肥和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明显影响。与不施改良剂(对照)相比,石灰、钙镁磷肥和土壤调理剂对四种指标无显著影响,而商品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有显著提升,四种指标分别提升17%、16%、8.7%和30.3%,这说明在土壤培肥方面,商品有机肥具有显著优势。

2 耕地质量监测点酸化改良效果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2020年10~2021年11月在三桥镇金闸村和双河村开展266.67hm2酸化耕地治理试验示范,共建立4个酸化土壤改良原位监测点,重点监测土壤pH的变化情况,明确土壤调理剂的作用效果。

2.1 治理前后土壤pH变化情况

根据2020年10月酸化土壤改良原位监测点的调查结果,三桥镇双河村、金闸村示范片原位监测点土壤pH值分别为5.85、5.69、5.34、5.62。按照项目实施要求,在266.67hm2示范区内,亩实施酸性土壤调理剂50kg后,土壤酸化整体情况明显改善,对应的土壤pH值分别提升至6.10、6.06、5.61、5.79,分别提升0.25、0.37、0.27、0.17个单位,其中2原位监测点和3原位监测点土壤pH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见表4。

表4 治理前后监测点土壤pH变化

2.2 治理前后土壤肥力变化状况

根据实施后调查分析结果,三桥镇四个原位监测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22.95g/kg,分别为18.2g/kg、17.2g/kg、31.8g/kg、24.6g/kg,土壤调理剂实施后,对应的有机质平均值分别提升至18.35g/kg、19.19g/kg、29.93g/kg、25.9 g/kg,整体平均值为23.34 g/kg,提升0.39个单位(表5)。整个示范片土壤有效磷治理前后平均值分别为11.83mg/kg和13.8mg/kg,平均提升1.97mg/kg(表6),土壤速效钾整理前后平均值分别为73.5mg/kg和79mg/kg,平均提升5.5mg/kg(表7),治理前后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主要与水稻生长过程中作物产量和植株对磷钾养分吸收有关。

表5 治理前后监测点土壤有机质变化

表6 治理前后监测点土壤有效磷变化

表7 治理前后监测点土壤速效钾变化

2.3 治理前后耕地质量等级变化

根据实施前的调查分析结果,三桥镇双河村、金闸村示范片4个原位监测点耕地质量等级平均值为5.78(表8)。土壤调理剂实施后,对应的耕地质量等级平均值分别提升至6.38、5.13、5.9、5.2,分别提升0.16、0.13、0.11个单位,总体耕地质量等级平均提升0.13个单位。

表8 治理前后原位监测点耕地质量等级变化

3 酸化土壤改良实施效果技术总结

2020年三桥镇酸化治理项目总投资30万元,主要治理措施包括:组织酸化土壤治理培训、实施酸性土壤调理剂253.33hm2、建立13.33hm2对比示范片(其中实施石灰3.33hm2、钙镁磷肥33.33hm2、商品有机肥3.33hm2、石灰3.33hm2)。项目实施后,经采样分析并对比两年检测数据,三桥镇核心示范区土壤平均pH值为5.89,较2020年提高0.29个单位,酸化情况有所改善;有机质含量较2020年提高1.6%,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有提高;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5.65,较2020年提升0.13点。项目实施后,经采样检测对比两年数据,项目区酸化情况有所改善;有机质含量、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提高。通过一年的不同改良剂田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冬闲田采用石灰、商品有机肥、钙镁磷肥、酸性土壤调理剂4种技术均可有效地缓解土壤酸化现象,达到降酸改土的效果。综合考虑产量和农艺操作的安全和可操作性,三桥镇冬闲田酸化改良重点推荐“秸秆还田+绿肥+钙镁磷肥”和“秸秆还田+酸性土壤调理剂+有机肥”两种技术模式。今后应根据区域冬闲田的特点,积极探索“秸秆还田+绿肥+钙镁磷肥”和“秸秆还田+酸性土壤调理剂+有机肥”两种技术模式,以期更好地达到降酸培肥改土的效果,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为三桥镇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和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4 酸化耕地治理对策和建议

4.1 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

与传统人工撒施相比较,农业机械化作业具备作业效率高、均匀性好、节约人工成本等优点,促进了农机农艺融合。怀宁县土壤酸化治理项目实施工作,由传统的人工撒施土壤调理剂和绿肥改变为采用机械化作业模式。三桥镇双河村大户胡传来采用机械撒肥机,完成自己承包的33.33hm2机械化酸性调理剂撒施作业后,还帮助其他项目实施大户完成酸性土壤调理剂撒施作业333.33hm2,收成本费10元/667m2,节约人工费用60%。三桥镇金闸村率先使用无人机撒施绿肥,2d完成了33.33hm2绿肥种子播种,与传统人工撒施绿肥种子相比,作业效率可提高200%以上。

4.2 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保障机制,引领多方参与,形成共治的良好局面。建立更加灵活的补助机制,鼓励实施主体或大户机械化撒施作业,补助机械化撒施作业费、绿肥开沟费,提高项目实施效果。

4.3 加强宣传培训

积极宣传酸化治理工作意义,让农户充分认识到酸化土壤改良的积极作用及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参与到酸化耕地改良工作中来,充分认识到酸化耕地治理工作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统筹整合涉各方资源,带动小农户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推进酸化治理项目区农产品产能和效益双提升。

猜你喜欢
三桥改良剂酸化
砂质潮土施用改良剂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滴灌条件下条施钙基改良剂对重度盐碱地的改土效果
新型复合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不同酸化剂对畜禽养殖粪水无机氮形态转化的影响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三桥”下的幸福社区
我与南京长江第三大桥的十年之缘
我在三桥的第一个12年
浅谈油井作业压裂酸化及防砂堵水技术研究
浅论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