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文史情怀厚植心中

2022-12-17 13:18刘明沐
乡音 2022年9期
关键词:文史资料南宫文史

■ 刘明沐

我出生于1936 年,大半生在政协工作,与政协文史工作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1952 年,我在南宫县(1986年撤县设南宫市)高小毕业后,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刻苦钻研、勤奋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彰。特别是1964 年6 月,我以模范教师、优秀辅导员的荣誉身份,光荣出席了共青团中央九大,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后我在县文教局、文化局工作多年,为繁荣南宫文化和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做了很多实事。

到1991 年,我调任南宫市政协常委、组联处处长,一年后转文史处任处长。其间,我编辑了四、五两辑《南宫文史资料》,第六辑全部稿件整理好,开了表彰会,发下七辑的征稿通知离岗。几年间,我撰写文史资料稿件20 余篇,其中13 篇载入《南宫文史资料》,《京剧艺术大师尚小云》等4 篇长文入稿《河北省历史名人传》,1994年-1998 年连续荣获邢台市“文史资料先进工作者”“宣传报导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1998 连续两年荣获河北省政协“河北省文史赘料先进工作者”称号,我市政协也连续两年荣获“河北省文史资料先进单位”称号。

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总理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期间倡导并发展起来的,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履行政协职能的一种特殊形式。我认为,文史工作者要做好工作,首要的问题是提高自身素质,一个是政治素质,一个是业务素质。“文史资料”,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三亲”资料,是属于史学范畴,是带有统一战线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它是为撰写党史、国史、方志服务的,还可以匡正历史文献的错误,是由“口碑史学”“口述史学”发展成为独立的史学门类的新的史科学。因此,文史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重要的一条是文化素质。“文史”即以“文”染史,是文学与史科相结合的产物。如果不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谈何胜任文史工作?再就是文史工作者要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史学”“史识”等知识,从而顺利而准确地驾驭文史工作。

坚持“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原则是做好文史工作的前提。魏子乐是我市城区胡家营人,“两航”起义人员,也是波音公司创始人之一王助事迹的知情者。为了获得这两人珍贵资料,我历经两天两夜,吃住在车站,独步到了丹东,回来写出了1.2 万字的人物专访《走访“两航”起义人员魏子乐笔录》,还带回了部分王助的资料。为了征集到王助少时就读烟台海军学校前的资料,我曾三去其出生地普济桥村座谈走访,完成了《波音公司创办人之一王助》这份珍贵史料。这个资料在7 卷10 册百万字的《河北历史名人传》和《邢台日报》《团结报》《文摘报》等报刊发表或转载。

我在文史资料工作中,自觉坚持“实事求是,存真求实”的原则,如实记载。在《普彤塔上的铜佛及明嘉靖大统历》一文定稿时,我发现原稿把“观世音安详地坐在海天佛国”海岸,误解为“东海”,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观世音菩萨”又称“南海大士”,何来“东海”呢!通过认真查找资料,走访佛教徒,才弄清了这“海天佛国”系指“浙江莲花泽中的普陀山”。为校正作者抄写塔顶铜佛背刻铭文记载的修塔人名,我3 次去文保所用铁刷刷洗铜佛背后铜锈,校正了“海和向”误为“海和尚”,“马仓卿”误为“马仑卿”等几处错误,还其本来面目。

文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巨细繁杂又十分清苦的工作,采访受苦受累,撰写十分艰辛。这就需要文史工作者甘于寂寞,默默耕耘,无私奉献。1997 年夏天,我在采写徐冰同志的传记文章时,在南宫只字的材料也找不到。在责任感的驱使下,我到其老家西唐苏村访问获得了少部分资料,又冒着盛夏高温在北京挤班车、走访单位,就这样紧张工作了7 天,征集到了翔实珍贵资料,写成了近万字的《我党统一战线的忠诚战士徐冰》。就这样,4 篇4 万余字的文章全部入编《河北历史名人传》。

1998 年我62 岁,在政协机关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后,我仍从事与南宫文化、教育、体育等有关工作,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猜你喜欢
文史资料南宫文史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关于更好发挥文史资料效用的几点思考
日昇刀法
融媒体时代如何使政协文史资料“活起来”
穿插文史资料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
妹妹猴腮雷
文史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