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控

2022-12-17 13:08翁晓辉
养殖与饲料 2022年9期
关键词:鸡场病原鸡群

翁晓辉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 珠海 519090

鸡大肠杆菌感染是养殖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之一,不同日龄、品种和性别的鸡都能感染,尤其是雏鸡和青年鸡,感染率近些年一直居高不下,集约化水平越高,该病就越容易流行[1]。大肠杆菌可作为条件致病菌存在,也可以通过外源性途径感染,通常前者因饲养管理不当所引发,后者则是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无论是哪种方式感染,临床对鸡群的生产性能影响都很大。

1 大肠杆菌简介

大肠杆菌属于肠杆菌科,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动物肠腔、河流、湖泊、污水沟、养殖场环境、衣服表面、空气中悬浮的尘埃粒子等都能分离到大肠杆菌。该菌虽然分布较广,血清型众多,但能导致动物和人出现疾病的种类较少,有些可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无论是食品还是药物类制剂产品,大肠杆菌都是必须质控的微生物指标。对于鸡来讲,临床常感染的大肠杆菌血清型为O1、O2、O56、O78、O143 等,O 代表菌体抗原,不同数字代表不同的血清类型。大肠杆菌对自然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不强,紫外线、干燥、高温、强酸、强碱等都能轻易将其杀灭,兽医临床常用的消毒剂和常规消毒方法都能起到快速杀灭作用,在疫病流行期间通过加强消毒可有效控制疾病的扩散。大肠杆菌体外易培养,对培养基的要求不高,普通营养琼脂和肉汤培养基中就能生长良好,最佳培养温度为35~38 ℃,最佳pH 值为7.0~7.4,在麦康凯培养基表面培养24 h 后显粉红色菌落,该特征是临床分离鉴定病原的方法之一。

2 流行特征

大肠杆菌病常年发生,呈世界流行,全球几乎所有养禽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有过该病的报道。我国以地方散发式流行为主,饲养规模越大,养殖越集中,该病出现流行的几率就越高,尤其是饲养密度大、环境卫生差、管理水平低的鸡场,很容易受应激因素影响而诱发。白羽肉鸡和规模化蛋鸡场报道率较高,其次为三黄鸡。鸡群中一旦发现病例,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控措施干预,一般不到1 周就能感染50%以上的鸡。鸡舍通风不良、断水断料、消毒频率低、天气突变、长途运输、营养不良等都是促使该病发生的诱因。该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消化道、呼吸道、血液等都是病原感染健康鸡的重要途径。

3 临床表现

大肠杆菌病临床发病特征和病原感染途径有一定关系,如果为外源性大肠杆菌入侵,则由于鸡群普遍没有抵抗力,感染后表现发病急,潜伏期为1~3 d,之后表现出剧烈症状,病死率也高。如果为条件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则发病较为缓和,表现出持续性多发,即每天都能见到病例,但数量不多,持续时间长,病死率较低。根据鸡的饲养品种、功能及日龄不同,该病具体临床表现也有差异。根据病原寄宿的部位不同,大致将该病分为血液感染型和肠道感染型2 种。

3.1 血液感染型

血液感染型顾名思义是病原菌侵入血液,并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组织器官,从而引发多器官组织的炎性病变。对于雏鸡来讲,以脐带炎症、皮下水肿、胸腹腔积水等较为常见。对于青年鸡和性成熟鸡来讲,由于器官组织长期受炎症刺激而发生较为强烈的渗出,导致腹腔中出现腹水,实质器官表面有纤维蛋白覆盖,尤其是心脏、肝脏、气囊等处,这些鸡剖检后表现出“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的典型“三炎”特征。器官前期以功能性病变为主,感染鸡出现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独卧一角。笼养鸡易被其他鸡踩踏,生长发育缓慢,蛋鸡易发生输卵管炎而导致蛋品质下降,破蛋率上升,蛋壳变薄,蛋清变稀,平均蛋重下降,产蛋率也低于同日龄健康鸡群。死亡率根据管理水平不同在5%~60%,一般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3.2 肠道感染型

肠道感染型是大肠杆菌在肠道内繁殖生长,同时产生大量的毒素,导致肠黏膜出现炎性病变,甚至脱落,引发严重肠道病症。病鸡粪便稀薄,肛门羽毛处常有粘粪,对于蛋鸡群可发现产出的鸡蛋表面经常或多或少有粪便污染,这是泄殖腔有粪便粘附造成。随着病情的加剧,肠道黏膜出现脱落,粪便中能见到条状的肠黏膜,鸡采食量下降或不食,饮水量不受影响或略有增加,生长发育受阻,机体消瘦,免疫力低下,发病期间很容易继发其他病原感染。肠道感染型整体病程较长,病死率低,大多数病例都处于慢性拖延状态,部分肉鸡还会出现僵化而生长发育停滞。

4 预 防

预防该病需提升鸡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持续强化鸡场的消毒工作、科学使用药物进行预防[2]。

4.1 提升鸡场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不从有该病流动的地区及曾发生过该病的种鸡场引种,雏鸡引入前先将育雏舍进行熏蒸消毒,之后将舍温提升至35 ℃以上,防止鸡受寒。雏鸡进舍后做好开口工作,有条件的可饮用煮沸的凉开水饮水,条件不足的可饮用0.1%高锰酸钾水,如果环境卫生条件差且鸡群中弱雏较多时,可用抗生素开口,如复方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所有饮水槽和料槽必须提前清洗消毒,之后在通风处晾晒干燥,减少病原经消化道传播的几率。大型鸡场应制定完善的疾病防控制度,发现病鸡及时隔离,病死鸡尸体必须在远离生产区的地方深埋或焚烧。鸡粪做到每日一清理,统一堆肥发酵,通过生物热来防止病原扩散。

4.2 持续强化鸡场消毒工作

经常消毒的鸡场环境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极少,该病的发生率就显著下降。建议有该病流行的区域以及曾经暴发过该病的鸡场,每周不低于2 次的环境消毒,主要包括场周边环境和场内环境,周边环境可撒生石灰粉,使地面道路保持碱性,大肠杆菌无法生存。场内环境用2%火碱溶液喷洒,墙面用石灰乳涂刷。场门口设置专门的消毒通道,车辆进入应过消毒池,人员进入至少在通道中雾化消毒60 s再允许进入。鸡群免疫疫苗时针头一定要做好消毒,防止通过血液途径感染。舍内环境建议使用0.2%过硫酸氢钾溶液喷雾,也可使用0.1%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喷雾,饲养密度大的鸡舍至少每天消毒1 次,将该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4.3 科学使用药物预防

对大肠杆菌有抑杀作用的抗生素可用于该病的预防。药物预防主要适用于鸡群中发现有病例时,将病例隔离的同时对同舍其他鸡进行紧急防控。对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较多,如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磺胺嘧啶、头孢喹肟、头孢噻呋、替米考星、氟苯尼考、氨苄西林、粘杆菌素等。上述药物中,有的是注射方法给药,有的是饮水或拌料方式给药,推荐饮水或拌料用药,因注射给药应激大,且费时费力,对于预防疾病来讲不适合大群操作。预防的药物用量一般为治疗量的1/2,连续使用2~3 d 即可。需要提醒的是,对于进入产蛋期的蛋鸡群不可用化药抗生素预防,防止药物在鸡蛋中残留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建议用中兽药、微生态制剂或含有大肠杆菌噬菌体成分的饲料添加剂进行预防。

5 治 疗

重症大肠杆菌感染的治疗建议肌注对大肠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如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注射用利高霉素、氟苯尼考注射液等。药物肌注使用有效生物利用度高,且见效快,虽然操作上费时费力,对鸡也会形成一定的应激,但整体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将疾病损失降至最低。轻症感染鸡可采用口服抗生素的方法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氟苯尼考可溶性粉、替米考星溶液、盐酸多西环素粉、庆大霉素可溶性粉、复方磺胺嘧啶粉等,饮水和拌料使用均可。如果鸡有采食量下降的症状,则首选饮水给药。产蛋期的鸡可采用中兽药治疗,如清瘟败毒散、白头翁口服液、芪板青颗粒等,含有香芹酚、肉桂醛、牛至油等成分的饲料添加剂对大肠杆菌也有抗菌作用,也能用于该病的治疗,还能避免药物在鸡蛋中的残留。肠道感染型病鸡在用药结束后建议拌料使用1 周左右的微生态制剂,以促进肠道微生态的重新平衡,肠黏膜得到及时修复。

6 结 语

大肠杆菌由于其广泛分布的特点,近些年一直呈现出地方散发式流行,无论是白羽肉鸡、三黄鸡、肉杂鸡还是蛋用鸡,发病率逐年增高。这些病例中,有些为原发性感染,有些则是继发于某种疾病从而引发混合感染[3]。相比较而言,继发混合感染者占比较高,这表明大肠杆菌在很多鸡体内是作为条件致病菌存在。管理者在对本场鸡管理时,一定按照“养大于防、防大于治”的疾病防控理念采取措施。

猜你喜欢
鸡场病原鸡群
现代蛋鸡饲养生产中观察的重要性
守护企鹅,相伴近十年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画里有话
鸡群日常的观察与应对
团结的班子
广东黄羽肉鸡鸡苗报价(种鸡场平均卖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