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着红歌上井冈

2022-12-17 14:08龙美慧
江西教育 2022年40期
关键词:黄洋界红歌井冈

□龙美慧

5 月,盼望已久的井冈山研学之旅终于开启。我们跟着老师出了井冈山火车站,在站前广场坐上了去茨坪的大巴。

大巴沿着山路蜿蜒而上,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时不时能望见远处山岗上那一丛丛红如彤云、灿似彩霞的杜鹃花。一路行来,车载电视播放着《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十送红军》《映山红》等红歌。大家打着拍子,随着音乐高歌起来。老师站了起来,她一边唱着,一边打着手语,她激动的表情把大家带入了曾经浴血奋战的历史氛围中。我们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唱,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一直打着手语唱歌,手都酸了,但是热泪盈眶、感慨万千。遥想当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无数井冈儿女在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过程中,用一腔滚烫赤诚的热血,染红了高高飘扬的红旗,锻造了一支红色铁军,开辟了一条通往新中国的光明之路。

到茨坪后,我们第一站来到大井村的毛泽东旧居。曾经的打靶场如今是一个大菜园,当地的村民在园里种上了辣椒、茄子、豆角、西红柿……辣椒秧、豆角苗刚种下不久,青翠可爱、生机勃勃。我想,当年在训练新兵、粉碎敌人进攻之余,毛主席、朱总司令定然与人民群众一起下地劳作、组织生产,也曾静待秧苗成长,期待硕果累累。菜园后面是一栋黄墙黛瓦的夯土屋,屋内是几间昏暗简陋的小房间。我幼年曾跟随父母参观过环境典雅宁静的庐山美庐别墅,那里有着漂亮的欧式小洋楼、青翠的草坪、雅致的花园。这样一对比,我不得不感叹: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艰苦奋斗,最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是意料之中的事。

参观完大井村,我们又上了黄洋界。黄洋界哨口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位于井冈山的西北面。站在滚木礌石雕塑旁远眺,只见群山巍巍、峰峦叠叠,眼前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果然名不虚传。遥想当年黄洋界一战,在弹尽粮绝、敌人兵力远超红军的情况下,凭借着黄洋界天险,毛主席指挥着英勇顽强的红军战士,击退了进犯根据地的敌军。这就是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工农红军的威名开始在神州大地上成为传奇。敌军溃败后,毛主席大笔一挥,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默念着这首慷慨激昂的词,我俯身在红色的花丛中。眼前这些看似平凡的小植物,却有着最红、最坚强的名字。从山下往上看,杜鹃花是夹在蓝天与大地之间的一片火焰,它是镶嵌在中国大地上的一面鲜艳的红旗,它像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一样,展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井冈山精神。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如今,我们处在科技发达的21 世纪,面临着很多机遇与挑战。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作为一名聋人学生,我更应当以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鞭策自己,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苦练本领,学得一技之长,努力成长为家庭的顶梁之柱、国家的栋梁之材。▲

猜你喜欢
黄洋界红歌井冈
井冈的山泉水
冯贵华
井冈精神进校园 文化育人见成效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上)——《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西江月? 井冈山
红歌串串烧
红五军井冈突围
黄洋界观云海
井冈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