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海类研究生就业育人体系构建探究

2022-12-17 23:35刘航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0期
关键词:涉海研究生海洋

刘航

(浙江大学 海洋学院,浙江舟山 316021)

当前我国海洋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但目前国内培养专门的海洋类人才的高校并不多,国家重点海洋发展领域的人才需求与涉海类高校人才培养数量不匹配。就业工作作为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毕业生个人成长与发展,也是高校育人成果的体现,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一步。本文对涉海类研究生就业育人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与论述,通过分析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工作开展现状,从就业观引导、就业力提升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三方面提出构建具有海洋学科特色的就业育人体系,进一步提升就业工作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效,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 当前涉海类研究生就业工作现状

1.1 传统的高校就业工作组织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工作

一直以来,高校的就业工作往往由学校专门设立的就业指导部门负责,就业指导部门统筹其他部门负责高校就业工作,在院系设立就业办公室,负责办理就业手续、就业招聘等就业工作。目前不少高校仍存在就业工作孤立开展的情况,就业部门往往只负责学生的就业手续办理和就业招聘,对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就业观引导与生涯规划仍存在不足[1]。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就业工作面临诸多挑战,根据梧桐果校园招聘平台分析,2021年毕业生初次就业时间相较于2019年平均延后了2个月[2]。因此,在传统的就业模式下,单依靠就业指导部门很难开展多维度、全方位的就业育人工作,难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1.2 涉海专业研究生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近年来,在海洋强国战略下,很多高校纷纷开设海洋学科。目前,国内多所高校设立海洋学科,海洋科学是海洋领域的基础学科。其中,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很早开始设置海洋科学专业,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并发展海洋科学。部分院校则聚焦于土木水利、港口航道等传统工科水利相关专业。而部分综合性院校既设立了海洋科学的理学专业,同时还有港口航道、海洋技术等工学专业;也有部分院校仍大力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传统船舶相关专业[3]。总的来看,海洋学科体系尚比较冗杂,人才培养理念也不尽相同,研究生培养体系还不够成熟,尤其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制约了就业工作的开展。毕业研究生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这也制约了涉海专业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成效。由于各类院校专业设置各异,学生对未来就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高校就业部门就业指导工作存在困难,导致人职匹配度差、用人单位反馈不佳。

1.3 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对就业工作促进作用不显著

目前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围绕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其中创新创业课程主要依托课内教学开展,包括理论学习以及案例分析等,创新创业实践则主要依托各类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课题项目等开展。在组织设置上,由教务管理部门负责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设计,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工作,初步形成了学校统筹、学院具体指导的模式。尽管现有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体系较为全面,但“创业+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普及性不强,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专业所学脱节[4]。一方面组织层面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统筹纳入学生培养的环节中,在培养计划制定、课程设置上有欠考虑之处,另外在实践过程中,从创业项目设立到项目指导,缺乏目的导向和过程指导,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就业出口方向充分结合,导致创新创业工作特点不够鲜明,目的不明确,研究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未能对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起到显著作用,就业创业工作协同发展效应不够凸显。

2 构建具有涉海类特色的研究生就业创业育人体系

2.1 构建以出口为导向的全链条式就业育人体系。

高校应通过调整组织设立与优化,打通“招生-培养-就业”三大环节,以就业出口为导向,深入推进就业全过程工作相融合,增强就业指标对招生与培养过程的关联性。通过将毕业生核心素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相对应,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合理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全方位、全过程跟踪评价专业教学,并将结果用于教学改进,推动就业服务内涵式发展。

(1)切实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多部门协同开展就业工作。充分认识就业工作在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涉海类院校,核心是要培养适应我国海洋事业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这一目标要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就业指导部门更要融合专业教师与学科发展的特点与需求,真正做到向学科发展要动力,与学科发展同向同行。培养学生的主观择业意识,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引导学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分年级、分层次开展线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从研究生新生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将就业服务渗透到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层分类施教[5]。注重研究生新生的职业规划发展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以海洋文化历史与校史校情做好职业生涯启蒙;在学科教育中聚焦专业及综合能力培养,聚焦研究生“学者”与“学生”双重身份,着重增强研究生职业素质,合理确定职业目标;注重提升毕业年级研究生学生的求职技能与生涯决策,为学生开展模拟面试、行业前沿讲座、人才需求解读及专项考试培训等。同时,提供线上个体生涯咨询与职业兴趣测评服务,建立健全多形式、多渠道的线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3)加强毕业生求职技能的线上培训,针对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充分调动就业指导教师、专业教师等校内资源,开展具有海洋学科特点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做出合适的职业选择。关注毕业生心理健康,注重疏导求职受挫学生的情绪并帮助其渡过难关。

2.2 完善涉海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助力就业工作更高质量发展

研究生专业培养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海洋学科作为新兴学科,当前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为适应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形势,亟需大批涉海专业综合素质强的高素质人才,应在研究生学科专业发展、学生海洋意识教育两方面进一步深化涉海专业研究生培养,促进研究生就业工作更高质量发展。

(1)要深入推进海洋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海洋学科课程设置,促进海洋领域科教融合和产业融合,着力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前科技创新正呈现大融合、大交叉、大会聚的特点,智能教育革命逐渐到来,海洋学科发展也呈现出多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深化推进卓越研究生教育势在必行。以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发展为中心,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能力,面向海洋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等最前沿[6]。海洋学科专业调整应遵守其理工兼具的特点,注重分类指导和融合发展,夯实海洋科学等基础学科发展,在海洋科学专业深耕细作,不断为学科发展筑牢基础,优化海洋工程、海洋技术等应用型学科主动对接海洋前沿科技,为深海远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推进海洋信息等学科进一步深度发展,打造空天一体,为海洋领域信息发展注入发展动力。

(2)聚焦培养学生服务海洋强国的意识,引导更多研究生主动投身海洋领域发展。目前我国海洋领域对专业型高层次人才需要旺盛,但涉海类高校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岗位的占比不高,以浙江大学海洋学院为例,2020届毕业生实际就业学生中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占比为41%,仍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毕业后选择从事其他各行业工作。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观念引导,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海洋历史和海洋科技发展的认识和了解,优化学生培养方案,注重课堂学习与实践锻炼的充分结合,涉海类高校要与海洋行业重要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拓展就业合作版图,开展专业实践与就业输送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走进涉海重点单位实践锻炼,了解行业发展,将课堂学习更好地融入社会需要,实现校内课堂教育与校外第二课堂教育的有机结合。注重挖掘优秀校友资源,宣传涉海领域优秀校友事迹,以身边人身边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前往涉海领域就业,注重营造海洋学科氛围,形成全方位就业育人格局。

2.3 开创涉海学科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协同发展新范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服务于学生科研素养的形成与高素质人才培养,这一点要体现在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与挖掘、项目指导与优化、项目实施等“双创”工作全过程。在项目申报与挖掘过程中,要注重紧跟学科发展方向,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深入思考,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在项目指导与优化过程中,注重开发创新创业基地等多种育人载体,聘请专业教师担任创业导师,为项目开展提供专业化建议,将学科与学生创新创业充分结合,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强化创新意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挑战杯”等大型学科竞赛,通过各类比赛进一步优化完善项目,以赛促教,吸引其他社会资源对项目的支持。在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上要充分发挥高校管理类院系的教育资源,注重校内校外两部分育人载体资源,邀请校友企业导师开课,将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充分融合,结合创新创业类活动,形成卓越研究生培养的正向合力。通过开设一系列具有海洋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及实践教育,营造良好的学科创业氛围,形成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互融共促、协同发展的良好范式。

3 总结与展望

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就业工作体系、涉海类研究生培养模式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与短板,本文围绕构建以出口为导向的全链条式就业育人体系、打造具有海洋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涉海学科创新创业工作正向循环的三个方面,针对涉海类研究生就业育人体系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与论述,为涉海类研究生高质量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建议。未来,我国海洋事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涉海类研究生将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提供重要支撑。推进高校就业工作体系组织优化,进一步打造就业育人共同体,推进学科教育与就业创业工作有机结合,是涉海类研究生就业工作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重要措施。

猜你喜欢
涉海研究生海洋
“海洋强国”背景下涉海ESP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
涉海翻译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研究①
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研究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爱的海洋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首届“中国涉海类博物馆馆长论坛”在港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