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民办本科院校“实践+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12-17 23:35张晰朦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0期
关键词:民办吉林省毕业生

张晰朦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吉林省民办本科院校要做好人才供给的首要任务,从培养符合吉林省企业需要的就业人才入手,增加民办本科实践型人才与吉林省用人企业无缝对接的成功概率[1]。因此本文提出了“实践+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1 理论介绍

“实践+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目前吉林省就业形势和2018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构建人才强省的目标,设计并制定的一种双元培养新模式;是把原有主要规划学校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融入创业就业元素,以提高学生实际就业率为终极目标,开展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双元培养模式有:

1.1 独立学院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独立学院,专门针对该企业需要的人才进行定向培养,包括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完全符合企业用人需要,企业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学生毕业后需在企业工作固定年限,实现“招工即招生,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1.2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将在学校理论教学与进企业实践教学交替安排在学生大学四个学年中。该模式最早在英国创立,我国目前也有引进使用该模式的职业院校,一般为“2+1”模式,即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年进入企业实习工作,进行为期三年的人才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通过企业考评,留在实习企业继续工作,也可以寻找其他企业就业。

1.3 “创业孵化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进企业学习为主要方式,校企联合制定培养方案,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2]。

1.4 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

以至少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发挥企业培养主体作用,推行培养和评价“双结合”,企业实训基地和院校培训基地“双基地”,企业导师和院校导师“双导师”培养模式。

与以上四种双元培养模式相同的是,“实践+就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强调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合作的方式可以采取:联合培养,即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训相结合;双导师制,即学校理论教师与企业实训教师共同授课。但“实践+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更侧重人才培养与就业相匹配,该模式需要校方从学生入校之初开始,在学生大学四学年的整个阶段持续融入“实践+就业”元素。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实训、实践、实习工作都不是零散的,而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设计的一系列培养方案,目的是解决吉林省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就业问题,实现高就业率、高职业匹配度、高留省就业率的三重目的。

2 培养目标

“实践+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将“实践+就业”模式融入民办本科院校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实践型人才。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人才培养,毕业后会具备熟练的沟通、表达、团队协作能力;掌握Office、OA系统、Python等的使用,具备专业实践能力与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对所从事行业以及吉林省乃至我国的行业发展情况有充分认知;在本科毕业前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全面的了解,确定就业的方向与目标;初步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方案;具备专业工作执行能力或创业前期基础。

“实践+就业”人才培养模式适用于大多数以实践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民办本科院校和部分大中专院校。该模式不受专业特点的局限,可以利用不同专业的不同就业方向与特点进行融合设计,充分发挥学校与学科优势。

3 实施方法

3.1 设置匹配性强的课程体系

各地区都有其支撑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吉林省重点发展的产业有汽车制造、石油化工、食品、信息、医药、冶金建材、能源、纺织八个产业。另外吉林省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和区位资源优势。《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利用5-10年时间,努力实现旅游强省、冰雪经济强省等目标[3]。

吉林省民办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应以吉林省经济、产业发展趋势为导向,设置符合当下吉林省企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课程,以及和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参观、寒暑期实习机会。让学生提前了解吉林省企业情况、就业形势,梳理自身优劣势,在大学四年的过程中逐步为就业做好准备。

例如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开设了电商直播课程,与当下行业的发展趋势相匹配,并通过让学生介绍吉林省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等实训环节,让学生自主了解吉林省的优势产品、产品特色及产业发展。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真实企业为设计主题,制作吉林省某产品或某企业的策划书,进而对企业有更深层次地了解,也增加了将该企业作为今后就业目标的可能性。一个对企业有全面了解,并为企业的发展制定了策划书或问题解决方案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对于招聘企业来说无疑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3.2 开展学生就业创业引导

目前吉林省民办本科高校多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以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为例,该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了《职业生涯与学业规划课程》《网络创业理论与实践》《大学生创业基础》三门公共课程。担任该课程的教师为该专业辅导员教师以及学校招生就业处教师,课程内容为就业形势介绍、求职中的注意事项等。但从大四学生就业指导教师的反馈中了解到,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就业前无规划、求职时无准备的现象。

结合该问题,应转变就业创业指导观念,由原本的就业创业指导变成就业创业引导。结合吉林省地方经济情况和产业发展趋势,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个人兴趣或优势、家庭资源等不同特点,为学生设计阶段性的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计划。辅导员作为对学生日常生活了解最多的教师,可以承担全程引导工作,在涉及专业、职业等领域,由辅导员推荐专业教师、学校就业处教师、学校长期聘请的合作企业中的相关人员等,为学生答疑解惑。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就业选择期间,家庭的意见对学生的决定有重要作用,所以学生就业引导内容要选择适当的方式抄送学生家长,增加其认识,进一步增加吉林省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留省就业的比例。

3.3 创建吉林省高校人才联盟公众号

吉林省企业的人才缺口较大,但企业欠缺传递岗位信息的手段,如多数招聘平台推送置顶信息需要额外收费,真正有用人需求、但需求人数较少的企业并不认可这项费用,以至于人才需求不能通过招聘平台广泛发布。同时促使部分企业HR更倾向于以内部推荐的方式招聘新员工。而企业现有老员工由于毕业时间较长,难易推荐同校同专业的对口人才。

创建吉林省高校人才联盟公众号的做法在于保持高校和历届毕业生之间的长期联系。通过高校人才联盟建立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有针对性地推送吉林省发展最新情况、吉林省企业招聘信息给往届毕业生。毕业生在有需求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该公众号寻找合适的吉林省毕业生人才信息,避免由于校址变迁、学校人员变动、毕业时间较长等,无法找到适当联系方式而产生信息中断等情况。

3.4 发挥优秀校友示范作用

高校作为企业人才供给方,可以充分利用内推等招聘手段,为企业提供匹配度更高的应聘者。各学校可通过上文提到的公众号,或建立校友会,定期收集校友毕业后的职业动向,增进毕业生和母校之间的持续联系,适当举办一些优秀校友分享活动,利用校友会人脉优势,发挥优秀校友示范作用。优秀校友可参与引导学生就业的各环节,为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3.5 整合民办高校创业产业园

考虑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相关发展战略,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让大学生可以走上创新和发展的道路。吉林省民办高校具有财政自收自支、办学特色鲜明、实践型人才培养等特点[4]。2021年2月,吉林省印发《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2.0版)》[5],从四大方面21项对吉林省人才支持政策做了充分阐述。在吉林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政策推动下,目前吉林省的创业产业园区有61家,其中长春市有6家(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高校创业产业园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理想,同时为吉林省孕育更多的优质企业。

3.5.1 以大学生创业项目为契机

目前以鼓励大学生创业为目的的比赛项目有很多,且已经组织实施了很多年,如“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这些比赛可以锻炼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意识,也有一些优秀参赛团队依托这类比赛直接落地创业公司。因此,吉林省民办本科院校要有意识地整合这些优秀学生,为其争取更有利的创业政策条件,让从吉林省民办本科院校中生根的创业项目,在吉林省发芽、壮大。

3.5.2 为学生创业提供有利条件

目前,全国已经有很多省市逐步出台了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支持政策,吉林省各市县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台了各项落地政策:长春市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来(留)长创业就业服务工程,启动百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设,发布“学子留长小红书”手机版;吉林市制定出台“一个意见、六个办法”,计划5年时间引进1万名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四平市出台《英城英才新政》,对各类人才在落户政策、安家补助、安居保障等方面给予相应保障等。

3.5.3 为跨领域创业学生进行横向推荐

根据民办院校办学特色,学校应充分鼓励毕业生跨专业、跨学校,整合不同院校学生的优势,成立创业团队,并根据企业性质,通过学校推荐其在某一产业园中注册企业。通过学校扶持成立的创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可以得到母校的技术、知识支持,也可与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从人才供给、资源共享、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寻求共同发展。

4 结语

近几年,西安、成都、重庆、银川等西部城市相继成为吸引人才集聚的“网红城市”,成为人才引进的新一线城市[6]。据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21年9月30日,吉林省高校数量为80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66所,成人高等学校14所。可见吉林省在人才储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吉林省应该学习先进省市经验,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城市品牌,引导民办高校“实践+就业”人才培养方向,做到上下统一,协同一致。

猜你喜欢
民办吉林省毕业生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登泰山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一带一路”下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研究
难忘的教诲:缅怀原吉林省关工委主任汪洋湖
浙江省国家税务局 便民办税春风来 简政放权提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