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削弱的死亡忌讳

2022-12-17 09:44刘远举
中外文摘 2022年21期
关键词:凶宅居民区楼盘

□ 刘远举

近日,河北省廊坊市一个小区,人们聚集在小区街道外,向着一家店铺高喊:“搬走!搬走!”原来,小区门口开了家殡葬用品店,引起了小区住户与其他商户的不满和抗议。

店主表示,自己的店有全套合法手续,不涉及停放遗体,也承诺不放鞭炮扰民,主要是出售寿衣、花圈、骨灰盒等。自己的老店与现在搬迁过来的新店才200米距离,之前开了十多年都没事,不想现在小区居民的反应却那么激烈,坚持让他搬走。

对于居民的抗议,网友也有争议。一些人认为,生老病死乃人生之常态,只要合规合法,店主开店的权利就不应该被侵犯。也有人认为,殡葬店晦气,不应该开在小区。还有人持中间态度,觉得开店可以理解,但日后如果办丧事的车停到自己门口,心里多少会有点膈应。

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规律,中国传统文化重祭祀、重先祖,讲的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但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对殡葬业是很忌讳的。

中国人对死亡是非常忌讳的。买房子的时候,凶宅往往会引来纠纷。凶宅不是指有闹鬼传说的房子,一般指在一定时期内曾发生过自杀或凶杀等人为因素致人非正常死亡的房屋。更宽泛的,也包括因房屋失火、煤气中毒等意外事件致人死亡的房屋。有些人甚至认为只要出过事,尤其是死过人的房屋,哪怕是正常的年老去世,也算“凶宅”。

在不明真相购得发生过非正常死亡的“凶宅”的情况下,买受人要求退房,法院一股会支持解除合同,收回购房款。目前,有一些中介机构承诺,自己没有事先调查清楚狭义上自杀或凶杀造成的凶宅,那么就会赔付购房者。

相比中国人对殡葬的忌讳,外国人似乎心大得多。

在亚洲,日本人对死亡的看法也不同。日本很多居民区就靠着墓地,拉开窗帘,窗外就是几百座的墓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那里,仅仅相隔一墙。日本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就变成了神灵,所以与死人为邻,等于在接受神灵的保佑,运气往往会很好。

东京的著名赏樱地之一青山灵园,就是日本的第一座公营墓地,建于明治10 年(1877),至今已经有140 多年的历史。当初是作为外国人的墓地开发的。后来,明治维新以来的达官贵族都在那里安身,所以成为一处“高级墓地”。青山灵园虽然处于六本木繁华地区,却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一到春天,青山灵园美丽的樱花道下人群络绎不绝,附近一带还有不少高级的餐厅与小店。

在美剧《纸牌屋》中女主角去跑步,有一次就跑进了一片墓地,发现有两个年轻男女躺在那边嬉戏笑闹。

几年前曾发生中国游客声称被瑞典警察扔在墓地中。坟场在中国人的眼里是阴冷不吉的地方,往往都远离居民区。但在欧洲,墓地很多都在市中心。这个被“扔”的墓地,周围就是居民区,还有一个地铁站,离瑞典皇宫也只有五公里。

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原因是很多墓地都是和教堂挨在一起的,教堂在市中心,墓地也就在市中心了,基督教徒不会反感教堂,所以并不对此有所避讳,人们会在这里晒太阳、遛狗,属于普通的公共场所,甚至有人在里面拍结婚照。这看起来不可思议,其实,这种情况中国也有,笔者也曾在南京的中山陵、明孝陵里面见过拍婚纱的人。

欧洲出现这种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城市化。以前这些墓地都在郊区,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建成区面积越来越大,原来郊区的墓地逐渐成了新市区。

其实虽然中国人对殡葬很反感,但城市与墓地融为一体的现象在中国也越来越多了。上海的很多楼盘,周边就有墓地,小区就靠着墓地,或者在目视距离之内,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到墓地。这同样是因为城市化进程,郊区变为了市区。

虽然这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房价,但影响得并不多,买的人还是很多的。毕竟,一个好地段,周边配套成熟,均价5 万元的房价,每平米便宜5000 元,100 个平米就是50 万元。仅仅因为挨着墓地,就能节约50 万元,很多人都会心动,所以有人调侃道:“我是穷鬼还怕鬼?”

实际上,房子的差价远没有那么大。一个原因是周边的楼盘已经很多了,人气旺。中国人相信,活人的气息也就是“阳气”,与死去的人的气息阴气是对立的,只要活人多,热闹,就能压倒阴气,所以,楼盘多的地方,也就不必太在意墓地了。这就是文化的形成,经济、现实诱导众人改变看法,逐渐塑造出一种对墓葬的新认识、新文化。

不过,先有墓地,再有楼盘,意味着只要不计较墓地,就可以少支出一大笔钱。但先有小区,再有殡葬店,则意味着房价会受到影响,哪怕损失再小,也是损失,所以,小区居民自然不会接受。所以,问题不在于殡葬本身,而在于心理因素影响房价。

猜你喜欢
凶宅居民区楼盘
番禺:江景“楼王”+全城热卖 TOP1+“巨无霸楼盘”齐登场!
被疯炒的“凶宅”背后
“熊”视眈眈
Custodial Clash
论“凶宅”买卖纠纷的法律适用——基于类型化方法的运用
集萌社
是谁让危险品企业埋伏居民区?
居民区WCDMA网络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北京地区1月打折楼盘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