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婚姻之前,这届年轻人究竟在担心什么?

2022-12-17 09:45古豆豆
中外文摘 2022年21期
关键词:年轻人婚姻人生

□ 古豆豆

谈到结婚这件事,钱钟书似乎已经在《围城》里说透了。首先说婚姻本身就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总之大家理想的生活永远在别处。接着说旅行是考验人性、本相毕现的好时机,借此可以考验另一半是否适合作为自己的伴侣。再犀利地指出结婚的前提,并不需要多么伟大或者轰轰烈烈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就已经够结婚资本了。

如今,中国的年轻人在结婚这件事上的态度表现得越来越“人间清醒”了:部分年轻人认为,结婚只是人生的一个选择,但绝对不是必选项;可以结婚,但绝不要为了结婚失去自我。也有一部分年轻人想进入婚姻,但还有些疑虑和担忧。

有研究针对近3000 名18~26 岁的未婚城市青年,围绕他们的婚恋观、婚恋意愿背后的担忧等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显示,有25.1%的青年表示“不确定将来会结婚”,8.9%的青年选择“不会结婚”。虽然占比不高,但却表达了部分年轻人在进入婚姻之前的焦虑和担忧。

婚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对于婚姻,这届年轻人到底在担心什么呢?

时间与成本,抑制结婚意愿的重要因素

很多年轻人焦虑进入一段婚姻的理由很简单——工作和生活已经很累了,几乎没有精力去经营一段感情和婚姻。尤其是在大城市工作打拼的年轻人,日常活动轨迹就是家和公司两点一线,上下班和通勤消耗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只想在家躺平,或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加上社交圈子比较窄,更别提恋爱和结婚了。

研究也表明,经济发达地区的青年选择“不会结婚”的比例占14.4%,比小城市青年高出7.7%。也就是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主动选择单身的人越多。高强度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耗费了青年大量的精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投入到恋爱和结婚中。

其次,婚育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进入婚姻之前,要考虑婚房、婚礼等各项费用,而想在大城市立足扎根买房,对于部分普通人来说需要打拼很长一段时间,这也在无形中抑制了年轻人的结婚意愿。再加上婚后的育儿成本和时间成本,也让年轻人望而却步。

为了结婚而结婚,可以但没必要

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标记。在传统观念中,结婚是到了一定年龄必须要去做的事情,身边的大部分人都这么做了,如果到了适婚年龄还不结婚,一定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

美国心理学家曾提出过“社会时钟”的概念,是说社会文化总是期望、要求人在特定的时间按照特定的顺序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也就是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比如30 岁之前,完成读书、就业、结婚、生子这些人生大事。一旦偏离了既定的轨道和时间,就会遭受来自社会文化的隐性施压。尤其在东亚文化圈,“社会时钟”对年轻人的压力往往更大。

但是在当下,随着年轻人的个人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一个人阅读、旅行、吃饭、看电影成为常态,部分年轻人信奉王尔德说的那句“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也享受一个人的小确幸。

我身边的一位朋友一直活得非常精彩,全然不顾家人和亲戚的催婚,也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相亲,她认为缘分到了,总会遇见那个对的人。她的生活丰富而充实,工作日闲暇会去做瑜伽、健身,每逢周末会约上三五好友去户外露营或爬山,或是逛逛画展、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她的座右铭是“活在当下”,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句话。谈及婚姻,她认为绝不能丧失自己的生活。

所以,在什么都讲究ROI(投资回报率)的时代,年轻人考虑的不是婚姻能给我带来什么,更多是究竟能从婚姻中得到什么。如果婚姻需要处理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牺牲自己的一部分时间与自由,那么权衡与妥协不可避免,这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但没必要——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自己这颗自由的灵魂。

有人说结婚就像找个人合伙开公司,一起经营一起赚钱,而当代年轻人的心态是,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一起创业,不如自己一个人打工。也就是说,如果婚姻不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或者会影响自我价值的实现,选择婚姻也就毫无必要了。

打破玫瑰色滤镜后的婚姻生活

关于婚姻的种种担忧,还与近些年热门的影视作品有关。从虚构IP 到现实生活,从甜宠剧到写实剧,影视作品更趋向于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不是带着玫瑰色滤镜的悬浮剧情。

前不久大火的电视剧《亲爱的小孩》呈现了女性婚后育儿的种种困境,皮肤和身体受到影响,休息时间被挤压,职业生涯更是受到重创。当然,国内还有不少描绘婆媳矛盾、育儿难题、婚姻琐碎的影视作品,虽然其中有些是为了营造剧情而刻意凸显的冲突感和矛盾,但也一定程度上让年轻人打破了对婚姻的美好想象。祛魅后的婚姻生活一地鸡毛,不但损耗着一个人的精神能量,更是大大降低了独自生活的乐趣和质感。

当下,女性的独立意识增强,相对于传统的家庭角色,女性更愿意拓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追求更广阔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也有更加清晰的规划和更高的要求。但婚后生育有可能带来的代价是,女性不得不直面“母职文化”和职业歧视而造成的“母职惩罚”,这不可避免地会对女性的职业生涯、晋升、薪资等带来严重打击,还可能面临“丧偶式教育”的无奈与失望。

以上种种,是年轻人对婚姻的担忧折射出的不同层面。但笔者认为,婚姻不需要加上玫瑰色滤镜,但也绝不是坟墓。婚姻所带来的生活的稳定感和充实感,是个体在充满各种挑战的人生道路上的底气和精神支柱,如果有爱人相伴,并肩前行,共迎挑战,那么婚姻会带给个体满满的幸福感。

同时,我们也应该区分文学影视作品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就像本文一开始提到的《围城》,虽然小说主人公方鸿渐被困在婚姻的围城,与孙柔嘉的婚姻生活也矛盾重重。但在现实中,作者钱钟书与夫人杨绛的婚姻却堪称典范。他们彼此扶持,共同实现学术和生活的理想,在杨绛先生的著作《我们仨》中,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让人感动万分,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和婚姻。

因此,对进入婚姻存在着担忧的年轻人,应该看到婚姻美好的一面,同时也要了解婚姻可能带来的问题,经过理性认知和分析后,相信每个年轻人都可以作出属于他们的正确人生选择!

猜你喜欢
年轻人婚姻人生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年轻人如何理财
人生中的某一天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年轻人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