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生猪种业振兴计划的若干思考

2022-12-17 08:43向邦全何道领陈红跃
猪业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猪种种猪养猪

朱 燕 ,陈 慧 ,向邦全 ,何 航 ,张 科 ,赵 银 ,何道领 ,陈红跃

(1.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 401120;2.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404155)

2022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生猪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明确指示,要进一步保障生猪基础产能,防止生猪市场大起大落,表明国家对“菜篮子”产品供给和民生保障的关注和重视。此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围绕全面实施种业振兴的技术攻关、产业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要素进行了详细论述,对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和路线。生猪产业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是保障“菜篮子”工程的关键,从目前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依旧存在国内种猪质量不高,过度依赖外种猪等问题,导致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受限,其原因在于我国生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地方猪种的培育和保护重视不够,过度依赖进口和杂交,导致地方猪种资源优势浪费。因此,要提升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动能,就必须加快实施生猪种业振兴,让中国生猪产业发展走向世界前列。

1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概况

1.1 生猪产能恢复超预期

2018年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生猪产业影响巨大,2019年出栏生猪仅有54 419万头,同比下降21.57%。2020年,随着我国生猪产能的逐渐回升,养殖利润也位于近5年来的历史高位,其中自繁自养利润达到2 117元/头左右,外购仔猪利润达558元/头左右。2021年,由于生猪产能恢复超预期,存栏量和出栏量都出现了明显上升,但受到新冠疫情和前期高位猪价的影响,生猪价格跟涨有限,导致2021年全年生猪价格明显下降,全年生猪均价20.78元/kg,同比下降38.58%,如图1所示。

图1 2017-2021年中国生猪存栏、出栏和猪肉产量(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1.2 猪肉进口持续增加

虽然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和猪肉生产国,但国内生产量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2007年,我国就成为了全球猪肉的净进口国。受非洲猪瘟影响,我国生猪产能下滑严重,2018年—2020年猪肉进口量达到了最近5年猪肉进口量的历史高位。2020年,我国进口猪肉量为439万吨,同比增加108.3%,2021年,由于产能不断的恢复,猪肉进口量有所下降,同比减少15.5%,如图2所示。由此可见,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如何做好猪肉的稳产保供,不仅事关养猪经济效益,更事关民生问题。

图2 2016-2021年中国猪肉进口情况统计(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1.3 生猪生产竞争力整体偏弱

相比养猪发达国家,我国生猪产业综合竞争力还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如饲料报酬,养猪发达国家的育肥全期增重耗料比可以控制在2.5以下,我国的平均水平在3.2左右,这也就导致我国养猪的效益和其他国家相比缺乏竞争力;二是综合养猪成本偏高,受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能源管控、饲料原料成本上涨以及人工成本增加的原因,我国养猪的综合成本基本上在15~16元/kg,而养猪发达国家的养猪综合成本不到10元/kg。因此,总体上来看,我国生猪生产的综合竞争力还是整体偏弱,其原因,一方面与我国生猪生产的管理模式不够先进、精准饲养不够完善等因素有关,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与种猪的种质水平不高有直接关系,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生猪生产的效率始终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表1,图3)。

表1 世界主要养猪国家生产效率

图3 全球各国综合养猪成本总计

1.4 种业振兴成为中国生猪生产发展的关键

2009年,我国启动生猪遗传改良计划,10余年时间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围绕育种体系完善、种群性能提升、基因组选择平台建立和地方猪种DNA特征库的构建等开展了大量工作,在生猪联合育种工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在于生猪种业自主创新力还不够强,最近3年,每年进口超2万头种猪,而中国具有世界上1/3的地方猪种,却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很好发挥作用,如图4所示。因此,做好种业自主创新,夯实种业基础,培育中国特色的“华系种猪”是我国生猪种业振兴计划的必由之路。

图4 全国种猪场数量(数据来源:方正中期期货)

2 我国生猪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力度不强

地方猪资源是应该大力保护不可再生的战略性资源,是种质遗传资源创新的关键和基础。从目前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还存在一些问题,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公布的83个地方品种,真正在市场上发挥骨干作用的并不多。这是因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广泛开展杂交改良,提高瘦肉率、增重速度。保种的最终结果是要利用,在市场上发挥作用。还有品种杂乱现象比较多见。多数地区没有建立畜禽遗传资源库,大部分地方猪遗传材料分散保存在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可能导致遗传材料的保存、分析、利用难以高效地实现,甚至导致部分优良的地方猪种遗传材料锐减,出现濒危或灭绝的风险。

2.2 生猪品种培育创新性不够

生猪种业振兴的核心和关键在于保护地方品种资源和培育适应中国养猪生产模式和环境的“华系猪种”。但就目前生猪品种培育的情况来看,虽然大部分的生猪育种企业意识到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但仍有很多人认为育种就是开展猪种的杂交组合,而忽视对生猪品种和环境适应性的互作效应,进而导致遗传的稳定性、环境的适应性处于较低的水平。此外,由于追求“短平快”的生产效益,缺乏对育种工作的积极性,加之机械性的操作技术使得种猪生产企业陷入“引种→扩繁→维持→退化→再引种→再维持→再扩繁→再退化”的恶性循环,进而使得大部分的种猪生产企业将维持引种水平作为生产的第一要务,而忽视对适应地方环境的生猪品种培育创新。

2.3 联合育种推进乏力

随着我国猪育种理念的不断深入和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猪育种观念已经从公司独立育种走向联合育种。所谓联合育种,即是通过现代育种理念和技术,开展跨场、跨地区联合遗传评估,进而使育种群得到扩大,增加群体遗传变异,使公猪选择强度得到提升。企业关联是否良好是实施联合育种的基础,是场间评估的关键,但由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一些相对竞争关系等问题,导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联”不强。

2.4 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

发展生猪种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设施投入,且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也较大。如开展猪的新品种选育,每100头猪经过3年选育,仅有2~3头可作为种猪,10~20头可作为备用二代种猪,其余的则只能淘汰作为商品猪销售,且售价一般远低于市场价,这就导致开展选种育种工作不仅短时间没有经济效益,还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投入,而企业作为发展生猪种业振兴的主体,一旦在资金投入上出现问题,就容易导致生猪种业发展受阻。

3 生猪种业振兴的发展思路

3.1 持续加强地方猪种资源保护

严格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通知》,做到地方猪种保护全覆盖。依托地方猪原产地科研、推广机构建立保种场,切实开展地方猪种就地保护和扩繁;依托省级农业科学院(畜牧科学院)加快建立遗传基因资源库,全面深入开展地方猪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搭建“产学研推”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地方猪新品种研发、培育等联合攻关,扩大地方猪品种类型;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国内知名养猪龙头企业参与地方猪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打造地方猪特色品牌,将资源优势市场化,逐渐形成地方猪品种资源保护利用的新体系。

3.2 建立生猪种业创新中心,研发中国特色“猪芯片”

各地要依托高校、科研单位和大型龙头企业,建立校政企深度合作的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首席专家负责的工作机制,在做好本地猪种保护开发利用的基础上,集成系列成果,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跨省、跨国开展生猪育种深度合作,建立健全高效准确的种猪性能测定,加快全基因组选择等新技术的应用。同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攻关,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猪芯片”,促进更具中国特色的地方品种性能优化,打响打好中国生猪种业创新战。此外,依托生猪种业创新中心,积极做好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提高种质资源利用转化率。

3.3 持续推动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构建生猪种业产业集群

在持续推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同时,要依托养猪企业建立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完善养殖、饲料、屠宰加工、营销、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各环节的建设,进而推动生猪种业向好发展。同时,推动企业资源整合,组建生猪种业专门化企业,引导国有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形式进入生猪种业领域,进而推动生猪种业企业成为国际领先的现代种业集团。同时,地方政府要制定政策,支持生猪种业企业在育种人才培养、育种技术革新、育种成果推广、售后服务等不断创新发展,真正赋能生猪种业转型升级。

3.4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延伸生猪种业产业链

国家和各级地方财政支持要向生猪育种企业倾斜,对生猪育种企业开展定向减税、专项补助和奖励等,提高育种企业开展育种工作的积极性。财税金融体系要对生猪育种企业开展活猪抵押贷款等试点等工作,保障生猪育种企业开展育种工作无后顾之忧。保险机构要面向生猪育种企业制定优惠政策,做到种猪保险全覆盖,有效缓解市场引起的相关问题。此外,要不断延伸生猪种业产业链,以“生猪育种+”为基础,不断推进“种猪+兽药+饲料+环保一体化”,打通全产业链的对接和发展,提升育种附加值,实现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4 结语

生猪种业振兴是实施“菜篮子”工程的基础,事关国计民生,要精准围绕国家种业振兴大布局,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企业成为生猪育种的主体,对地方猪种开展全面遗传资源普查工作,保障地方品种资源不丢失、不浪费,全面促进地方品种资源开发和利用,保障国家种业安全。同时,在非洲猪瘟和豆粕减量常态化背景下,推动高级别生物安全猪场建设,积极探索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猪种种猪养猪
可视化中国地方猪种地理分布图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国外猪种大量引进导致本土猪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以玉山黑猪为例)
养猪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