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归化城

2022-12-17 06:04
文史月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娘子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

◇ 刘 媛

明归化城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意思是“青色的城”,“呼和”为“青色”的意思,“浩特”为“城市、城郭”的意思,因北依大青山而得名。也有说法是因为归化城的墙由青砖砌成,所以叫做青城。在明代历史上,有一位传奇的蒙古族女性“三娘子”(1550—1612),她的一生事迹深刻影响着当时明蒙两个政权间的关系,深刻影响着明蒙各自的社会生活,更给明、清、民国时期的山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印记。呼和浩特的建成与三娘子有直接关系,因此这座城也被称作“三娘子城”。

绥远将军府藏归化城老照片

三娘子是以蒙元首领俺答汗之妾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的。从现有的史料记载看,三娘子少年时期的家庭背景情况粗疏含混,是蒙古族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根据各类史料及研究成果得知,三娘子的出身迄今有多种说法:从血缘关系看,三娘子或是俺答汗姐姐的女儿(外甥女,或领养),或是俺答汗女儿的女儿(外孙女,或领养);从家庭关系看,三娘子或是俺答汗的孙媳,或是外甥女兼孙媳;从社会关系看,三娘子或是宣大伎女(被领养),或是其他蒙古部落贵族之女。

根据朱荣嘎先生的研究,三娘子就是蒙文史籍里的钟金哈屯,她嫁给俺答汗后生了儿子,就是汉文史籍里的不他失礼。“钟金”是名字,而“哈屯”是身份的尊称,相当于汉文里的“王妃”、满文里的“福晋”。蒙古首领的妻子也被尊称为“娘子”,在三娘子之前,俺答汗已经有了矮克哈屯(大儿子黄台吉之母)和一克哈屯,所以钟金哈屯被称为“三娘子”,并且这个称呼为后人所熟知。

俺答汗(1507—1581)在一些文献里又被称为阿勒坦汗、阿拉坦汗,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裔。蒙元政权在被明王朝赶到塞外之后,逐渐分成了几大部落,分别由不同的汗王率领,有各自的势力范围,其中大同以北地区的蒙古贵族首领是俺答汗,其部驻牧在今内蒙古自治旗土默特右旗、土默特左旗、呼和浩特一带,即为民歌中的“敕勒川”,西有富庶的河套,东有大片草原,北靠大青山,南临明长城“中三边”的宣府镇、大同镇、延绥镇。

俺答汗执政以来,用尽各种办法想要促成明蒙之间互市,但一直不得遂愿。长城两边的民众饱受锋镝之苦,尤其是嘉靖年间,俺答部屡屡深入长城,边民“父子夫妻不能相保,膏腴之地弃而不耕,屯田荒芜,盐法阻坏,不止边方之臣重苦莫支,而帑储竭于供亿,士马罢于调遣,中原亦且敝矣”(《明穆宗实录》卷五十九)。从事实看,三娘子曾助力俺答汗完成了其从青年时期一直孜孜以求几十年的明蒙互市愿望,在今山西大同达成了“隆庆和议”,从而开启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时期。按照与明朝的约定,只有顺义王与三娘子联合签署印信,草原上的相关政务才能实施。三娘子与俺答汗一起联合掌权的局面持续了11年。万历九年(1581年)俺答汗去世,他的大儿子黄台吉继承了汗位,按照蒙古族的习俗,子孙要继承父祖血缘关系以外的妾,因此黄台吉娶了三娘子,两人继续联合执掌政权,保持住了俺答汗开创的明蒙互市友好局面。

万历十三年(1585年)黄台吉去世,其长子扯力克袭了顺义王的封号,亦按照习惯收三娘子为妻,依然按照与明朝的约定,由夫妇共掌互市权利。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扯力克去世,按照蒙古族习俗以及王封权力继承要求,三娘子需要继续嫁给扯力克的儿子、俺答汗的重孙卜失兔。这时三娘子已经趋于年老,拥有自己的部落力量,且自己与俺答汗生育的孙子已经长大。起先她并不愿意再嫁,由此草原各部落一度混乱,直到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三娘子再婚于卜失兔,卜失兔才再度获得明廷封王,草原上的局面才再次稳定下来。

万历十五年(1587年)春,三娘子因“帝嘉其功,封忠顺夫人”,为一品诰命。万历四十年(1612年)三娘子去世,享年63 岁。明廷评价她“历配三王,主兵柄,为中国守边保塞,诸部畏服之”(《明鉴》卷七《神宗显皇帝》)。三娘子的历史贡献在于“边塞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明史》卷二百二十二《王崇古传》)。大明国祚276年,绝大多数时间都与草原上的蒙元势力边塞纷争,只有三娘子深度参与明蒙互市的40 余年,是明蒙之间惟一连续和平时期。

隆庆议和后,俺答汗与三娘子招募能工巧匠,在大青山南的平川上,开始兴建一座宏伟的城池,蒙古人称“库库和屯”“大板升”。到万历九年(1581年)城池建成,明廷赐名“归化城”,取“归顺同化”之意。关于归化城的开建与建成时间,旧有的史籍和方志中多语焉不详,甚至说法矛盾,有至少3 种说法,时间前后差距30 余年。胡钟达《呼和浩特旧城(归化)建城年代初探》一文,列举多种史料做了具体辨析,认为“由于弘慈寺和归化城是同时兴工,而且城和寺相距不远,并且是在万历八年、万历九年先后竣工的,所以许多史书上虽没有肯定弘慈寺和归化城是建于何年,但往往把归化城和弘慈寺并提”,本文取建成时间“万历九年”说。

呼和浩特市大召寺大雄宝殿

大召广场俺答汗像

呼和浩特市内宝尔汗佛塔遗址

“弘慈寺”也叫银佛寺,即今呼和浩特市内的“大召寺”,位于旧城(即明归化城遗址)内,蒙古语名“伊克召”,“召”的意思是“庙”,大召即为“大庙”,是呼市内最大的黄教寺庙,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广场上有俺答汗的塑像。附近有席力图召,是呼和浩特市规模最大的寺庙,这两座召庙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太宗皇太极将归化城大部分焚毁,仅留下银佛寺(今大召寺),后在归化城旁修了绥远城,清代时今呼和浩特归山西省所辖。

今土默特右旗有一座城寺叫美岱召,三娘子就葬在这里。美岱召的汉称在明清时期叫灵觉寺,后改叫寿灵寺。这座寺院的圈墙为城堡状,周围有土筑石材包砌的城墙,四角有角楼,南墙正中开设一门,名“泰和门”,上部建有城楼。明万历三年(1575年)俺答汗在此建起城寺,明廷赐名“福化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西藏迈达里胡图克图来此传教,故又名“迈达里庙”“迈大力庙”。召内主要建筑沿南北向的中轴线布局,进入城门首先是天王殿,向北为相连的经堂和大雄宝殿,东西相对有十八罗汉殿和观音阁,再北是琉璃殿。琉璃殿为三层楼阁式建筑,覆盖绿色琉璃瓦。城堡里还有乃春庙、老君庙、太后庙、万佛殿等,其中太后庙即为三娘子冢。在城后西北大青山的山脚下,有清代辅国公(顺义王后裔)的坟冢,城寺边有美岱召村。

呼和浩特城以东有明代三娘子的美岱召,城南有汉代昭君的“青冢”,寄托着人们对两位传奇女性的景仰。除了在草原上,长城沿线多处有三娘子庙,例如张家口大境门旁的三娘子庙。在长城沿线开过马市的地方,人们以建庙侍奉香火的方式感念三娘子的功德。

美岱召景区

美岱召太后庙

明福化城泰和门

三娘子与俺答汗像(美岱召内)

隆庆议和之后,三娘子与俺答汗一起主持具体贡市事宜,使明蒙边境出现和平安宁景象。“东自海治,西尽甘州,延袤五千里,无烽火警。”明朝在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等地,先后开设马市11 处,每年春季为市期,由明蒙两地官方组织实施,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交易。蒙古人以马、牛、羊、毛皮等特产,换取中原日常生活用品。随后又开设月市,属于小范围的民间贸易,使蒙汉民间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三娘子主持互市期间,蒙古诸部皆受其约束,蒙汉人民交易不绝,经常“醉饱讴歌,婆娑忘返”,《明史》载有三娘子与宣大的明廷戍边官员多次酬答往来诗文。今大同长城沿线有多处马市遗址,例如天镇县新平堡、阳高县守口堡、新荣区得胜堡、左云县威鲁堡、右玉县杀虎口等。明末的《皇明经世文编》卷三十五记载,这一时期“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举世闻名的晋商由此进入到繁荣发展时期。

今呼和浩特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心城区由归化城、绥远城在清末民初合并而成,时名“归绥”,1954年改名为“呼和浩特”,成为今内蒙古自治区首府。这是北方地区的重要城市,是连接黄河经济带、亚欧大陆桥、环渤海经济区域的重要桥梁,是中国向蒙古国、俄罗斯开放的重要沿边开放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市内抗日烈士纪念碑

猜你喜欢
娘子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之旅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以呼和浩特市小学为例
工商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操作实例
三娘子的饼
庆祝《娘子关》杂志创刊四十周年
花鸡娘子
诗书画印
驴声驴影三娘子
呼和浩特
美丽的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