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狮人工育幼及其低血糖症治疗技术

2022-12-18 09:43郑玉瑶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海狮幼崽低血糖

郑玉瑶

(广东省廉江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广东廉江 524400)

野生动物数量少,极其珍贵,如果出现母兽遗弃幼仔或者幼崽不会吸吮乳头的情况,幼仔存活率不高。这种情况下及时将幼仔人工育幼,对于扩大种群至关重要,但人工育幼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此外,初生小崽对疾病抵抗能力差,相关疾病防治研究报道较少,目前关于海狮的研究报道尤其是针对人工育幼技术及幼畜疾病预防治疗的方面则更少[1]。本文探讨了某海洋馆海狮幼崽人工育幼技术,以及防治育幼过程中出现低血糖,旨在为野生动物的研究和保护提供科学参考,从而扩大圈养动物的种群数量。

1 海狮概述

海狮生活地域基本条件:南美海狮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海岸线和沿海的小岛上。海狮可以旱养数周,尤其在水中进食更加贴近野外的生活环境。如果圈养的海狮旱养的话,会出现抑郁症。人工育幼是要模拟幼兽跟母兽生活在野生环境中,尽可能提供贴近野生环境的条件来满足幼兽的生活营养所需,故人工育幼也必须提供一个能够给幼兽游泳的环境,具备这种条件不仅可以锻炼幼兽体能、物理治疗、舒适的精神抚慰,更加能够提高幼兽的免疫力和体质。如果所提供的是淡水则可以节约人工育幼的成本,但是使用盐水则可以预防眼疾。

2 案例研究

某海洋馆的南美海狮于12 月15 日18:21 生下1 只8.55 kg 的幼崽A,由于母兽拒绝哺乳,将海狮幼畜进行人工育幼。次年1 月7 日,南美海狮母狮16:55 生下1 只9.12 kg 的幼崽B。海狮幼崽出生2 h 后一般可自行找到乳头吮初乳[1]。观察该幼崽48 h,精神状态尚可,未发现有吸奶的行为,脐孔周围有黄色的分泌物流出。保定母兽进行乳房检查,注意乳房形状是否正常,是否方便幼畜的吸吮,探查过程中注意4 个乳房是否肿胀,是否有硬块,然后用手挤乳头,模拟幼畜吸吮情形,能否挤出奶水。

经查:该母狮4 个乳房正常,手挤有奶水流出。在出生72 h,无自然哺乳行为,体重下降到9.02 kg,幼畜体质变弱,B 进行全人工育幼。

2.1 材料

南美海狮幼崽A、B、zoology milk 33/55 奶粉、维生素E、鱼肝油、卵磷脂、乳糖酶、复合维生素(Mazuri325)、维生素B1、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食盐、妈咪爱、乳酸菌数片、醋酸泼尼松龙片、生脉注射剂、乳酸林格氏液、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2.2 方法

按照幼兽自身体重的8%~15%提供配方奶量,zoology milk 33/55 奶粉,配方奶必须添加必要的硫胺素、维生素E 来补充生长所需。使用营养配方:鱼酱0.23 kg;水150 ml(幼畜体重超过12 kg 要添加鱼酱);鱼肝油5 ml;卵磷脂 5 ml;配方奶200 ml;乳糖酶0.75 ml;复合维生素(Mazuri)1颗1.25 g;维生素B1 250 mg;维生素C 250 mg;维生素E 400 mg;葡萄糖酸钙150 mg。

准备鱼酱,使用脂肪大于10%的鲱鱼,切除头部,尾部和鳍。首先称0.34 kg 的鱼,切成块,放入破壁机中混合100 ml 的水。进行搅拌成糊状物,再将糊状物倒入过滤器,滤除较大的骨头碎片等杂质,最后制成鲱鱼酱。把这个鲱鱼酱和其他营养素药物一起放到搅拌机里,搅拌成液体。然后倒入1 个干净的容器中,加入200 ml 配方奶、乳糖酶、鱼肝油,摇晃容器,将鱼酱和奶粉充分混合。制成大约637 ml 的配方奶。在容器上贴上制作日期和时间的标签。配方奶应冷藏保存,并在喂食前用恒温加热器加热至摄氏30 度左右。配方奶粉一般要在24 h 内食用完,超过24 h 要丢弃,避免细菌滋生影响健康。

2.3 喂养方法

首选奶瓶喂养。通常需要不断尝试训练才能让幼畜接受奶瓶。奶瓶乳头选择类似母兽的乳头成功率会更高,有些幼崽可以接受橡胶样的乳头。还没有接受奶瓶饲养的幼崽需要插胃管,同时又不停训练它接受奶瓶,达到自主采食的方式。幼畜适应了人工饲养环境下自主采食,就不需要采取灌胃这种被动的饲养方式。人工灌胃对动物的应激效应大,也增加胃肠疾病发生的概率。

喂养时第一次用5%葡萄糖电解质配方,经胃管进食,按20 ml/ kg 计算投喂量。第二次投喂由一半葡萄糖的溶液和一半的配方奶组成,投喂量跟第一次投喂量一样,循序渐进,给予幼兽适应葡萄糖电解质和配方奶的过程。第二天经胃管喂养总量按100 ml/ kg 计算,第二天分为5 次或6 次喂养。每天喂5~6 次奶,每次分别喂120~150 ml 配方奶。一旦幼崽喂养得好,每次喂养的配方奶量可能会逐渐增加。到3~4 周大时,幼崽应该每次喂食200~250 ml 的奶。6 周大的幼畜应该每天喂养4 次,每次250~300 ml。如果幼畜不接受奶瓶,必须通过胃管喂养,直到它可以断奶。用胃管喂养的幼崽每次喂养量应少于普通哺乳的量。灌胃量应减少15%~20%,并且灌胃速度要缓慢,以避免出现反流症状。

3 人工育幼过程容易出现低血糖症

在人工育幼海狮的过程中,海狮A、海狮B 在不同的时间段都出现了低血糖的情况。低血糖在幼崽出生后无母乳摄入,及人工育幼的动物中时常发生,也是幼龄海狮营养不良的常见后果。低血糖发生时给予葡萄糖对恢复至关重要[2]。配方奶中添加葡萄糖可以缓解动物低血糖的症状。本病例中该幼崽在人工育幼过程中也出现了低血糖,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病症,需要保育人员正确了解低血糖的诱因、鉴别、治疗及预防措施,减少病死率。

3.1 低血糖在海狮新生幼畜的临床表现

海狮A 表现出乏力、血液中的钠离子降低。低血压、体重减轻、肠胃功能紊乱、腹泻的症状。海狮B 表现出食欲减退、腹泻、眩晕、昏厥、甚至出现休克症状。海狮A体温为37.5℃。血检:血糖为2.0 mmol/L、钠离子为105 mmol/L,远远低于正常范围(参考值:147~158 mmol/L)。治疗原则:在配方奶中添加食盐,葡萄糖、投喂泼尼松龙、乳酸菌素片片、妈咪爱。经过1 周的治疗,抽血检查血糖4.2 mmol/L,血钠151 mmol/L,幼畜生长发育良好。

海狮B 体温检查为35.7℃、白细胞数为8.1×10^9/L,血糖为2.1 mmol/L,体重降为9.02 kg。经过配方奶加葡萄糖持续治疗1 周,动物仍然表现出精神沉郁、昏睡、腹胀等体征,甚至出现昏迷和机体抽搐的现象。奶水质量欠佳导致小仔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症状,严重时会引发疾病恶化导致死亡[3]。再次进行血检,结果为1.9 mmol/L,体重降为8.95 kg。海狮正常的血糖范围:3.3~10.6 mmol/L[4]。

由于海狮B 低血糖的症状明显,但是几经投喂葡萄糖,甚至静脉点滴葡萄糖仍然无法改变动物低血糖的症状,并且情况严重。体重下降,粪便不成形,酸臭味浓。肠胃功能紊乱、无食欲,呕吐,腹泻,动物甚至出现昏迷和抽搐的症状。集中表现出消化系统症状:腹泻、食欲不振、昏睡、虚弱、体重下降、颤抖、虚弱、脱水。由于治疗过程中,动物的血糖低等症状,更改治疗方案。

3.2 治疗

快速提高机体的血糖浓度、维持酸碱平衡、补水,缓解机体抽搐的症状。(1)生脉注射液10 ml、5%葡萄糖50 ml 静脉给药;(2)葡萄糖酸钙10 ml、0.9%氯化钠注射液 50 ml 静脉给药;乳酸格林氏液100 ml 静脉给药,1/d,连续治疗5 d。

生脉,中成药,为补益剂,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之功效。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是我国中医建树上的一大瑰宝。在本病例中,由于动物是幼崽,调节血糖能力尚未健全,在解剖学上主管糖功能的有胰腺和肾皮质起作用。本病例由于幼崽的治疗过程中补充了相应的糖还是不能改善机体,且表现为更加严重的症状。

生脉饮具有抗休克作用,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的增强糖皮质激素功能,并能改善血清CRP(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及TNF-α(肿瘤坏死因子)水平[5]。生脉由红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其中红参对因肾上腺素的血糖调理作用;还可用于体虚欲脱、气短喘促、自汗肢冷、精神倦怠、食少吐泻病症,治疗脾肾虚寒,真阳衰弱,中气不足,四肢欠温,自汗暴脱。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麦冬具有抗疲劳、清除自由基、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调理动物的胃肠功能,消除腹胀[6]。五味子补五脏气,使人精神顿加,两足筋力涌出。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通过巧妙运用中药生脉饮达到整体调理机体全身脏腑强肾脏,健腰骨,从而改善机体的代谢机能。乳酸格林氏液具有调节酸碱平衡,葡萄糖酸钙不仅能够缓解动物抽搐症状,而且还能抗过敏的功效,使得各个药物能够各司其职,改善机体的状况,从而拯救生命,提高幼崽的成活率。

3.3 治疗结果

经过第1 天输液治疗,海狮B 精神状态好转排出大量黄色稀便,腹胀现象消失。治疗第2 天海狮B 精神活跃;治疗第3 天海狮B 全天活动量增加;治疗第4 天精神状态良好,能够自主吸奶瓶;治疗第5 天监测血糖为7.3 mmol/L,由于海狮B 的精神状态良好、排泄物正常,活动量正常,停药观察。

4 断奶过程

在人工育幼的过程中体重一旦超过12 kg 就可以在它们的饮食中引入鱼浆,添加辅食,使幼畜尽早断奶。适应了喂食鱼浆,为日后采食鱼块、鱼条打下基础。在幼畜适应鱼浆后,可以采用剪大奶嘴孔的方式,在奶瓶里的配方奶里面添加碎鱼块喂给幼畜。通过扩大奶嘴孔和饲料小鱼片来取代配方奶。观察动物的精神状态、活动、排泄等情况,逐步减少配方奶量,增加鱼块、鱼条的量。

根据幼崽接受鱼块程度选择自主采食或填喂的方式。这个过程可能需要1~4 周的过渡时间才能转变成自愿吃鱼。如果缩短断奶阶段可以填食。逐渐增加鱼的数量,直到每天的喂养量达到幼崽体重的20%。使用解冻饲喂要补充维生素以补充流失的维生素,保证动物日常需求量。另一种方法是“冰块法”,通过这种方式使幼崽断奶过渡到采食鱼类。首先减少配方饲料次数,一天仅喂2 次,并给幼崽冰块玩耍。小块的鱼被冻在冰块里。刚开始幼崽可能会拒绝,但通过不断尝试,一旦幼崽饥饿最终会接受鱼块。一旦幼畜接受冰块里的鱼,就可以尝试提供小块鱼,然后提供整条鱼。这个过渡时期一般需要1 周左右,在换食的过程中幼崽可能会减轻2 kg 的体重。

5 分析

在人工育幼的过程中需要对海狮幼崽进行体格检查、体重监测、抽血检查、进行全血计数和血清化学分析。第一周每天称体重,然后每周两次,3个月大的时候每周1次。当海狮幼崽出生2~3 d时,应允许它们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在浅水中游泳。因为海狮在野外的生存环境中通过深度潜水来锻炼自己的肺部功能,提高自身的体质。所以当幼畜学会游水可能需要更深的水来满足身体发育所需,最好能够提供盐水。如果不能提供盐水的话,则每天必须给幼畜补充大约2~3 g 的氯化钠。夜间环境温度低于20℃,应将体重小于7 kg 的幼畜带进室内保暖。

人工育幼容易有消化道疾病。海狮消化道疾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反流,黑便,腹泻和脂溢。腹痛或不适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嗜睡或抑郁。人工育幼条件下的幼兽缺乏母源抗体及肠道益生菌,患消化系统疾病,幼兽体质下降,发生腹泻等症状,严重脱水死亡。人工育幼摸索阶段,胃管深度、投喂速度,量大也诱发消化道疾病,同时幼畜的胃贲门未健全,喂养过快现呕吐,补水和添加鱼糜之后会减少呕吐。饲养员还要观察动物的精神状态、排泄情况、体重增长曲线监测,调整配方来预防消化道疾病。

6 讨论

海狮繁育的很多方法还是处于摸索阶段,动物血糖低,提供葡萄糖仍然无法解决低血糖的表象,推外及里,虽然有人工育幼的推荐使用配方奶粉,但饲养员仍要以动物临床表现为依据,适当调整配方奶的次数及比例,不是一味遵循推荐使用的次数和比例,同时参考动物排泄物和精神状态,进一步科学搭配比例,确保动物健康。人工育幼是要从营养能量学角度模拟成年母兽哺乳照顾过程,调控室温等外在条件,控制疫病,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育幼成活率。

猜你喜欢
海狮幼崽低血糖
当人类幼崽碰上小动物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海豹幼崽可以像人类一样改变声调
海狮
大连百头斑海豹幼崽被盗猎,没有买卖才没有伤害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求关注的海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