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综艺节目制作与传播的创新对策分析

2022-12-18 15:32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3期
关键词:受众文化

王 娴

(作者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台)

在当前媒介融合发展态势下,大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综艺节目不断涌现,受到观众的广泛欢迎,在满足观众文化审美需求、增强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1]。从现实情况来看,无论是央视还是地方卫视,都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制作非常重视。近些年,我国推出了如《中国诗词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汉字英雄》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广受好评。然而,目前很多文化类综艺节目逐渐出现了内容同质化严重、形式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导致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文化类综艺节目陷入了发展困境。基于此,本文将立足当下受众的文化需求,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制作与传播对策展开分析。

1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主要特点

1.1 重视传统文化的呈现与传承

许多口碑良好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均以呈现和传承传统文化作为节目核心,其中汉字、诗词、文物等均为我国传统文化结晶,对这些文化进行展示便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同时,在当前全民娱乐的大环境下,文化类综艺节目更像是一缕清风,内容厚实,形式具有仪式感,体现出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从观众角度来看,此类节目广受欢迎,也体现出了当代民众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

1.2 重视民众日渐增长的文化需求

一档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必定经过前期市场调研,所以肯定是因为有民众希望看到文化类综艺节目电视台才会制作。从结果来看,文化类综艺节目深受民众的喜爱,有着良好口碑,这意味着此类节目比较契合民众日渐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制播方式也逐渐向现代观众的收视习惯与思维方式靠拢,许多节目聚焦于解决现代人文化方面的困境,如提笔忘字、对成语一知半解等,节目对大众了解传统文化具有很大帮助,因此大众更愿意选择观看节目来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

2 文化类综艺节目制作的创新对策

2.1 创新节目形式,增强节目沉浸感

要想实现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有效传播,电视媒体一方面要找到与观众的共鸣点,另一方面要在美学意境营造方面有所创新。随着如今媒体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着眼于策划、形式、题材等方面的差异化打造,其中综艺节目凭借着空间与体验这两大要素,优化受众的体验,带给受众身临其境之感[2]。由此可见,“实景+综艺”的节目形式创新,能够有机结合镜头与实体环境,突破过往综艺节目舞台的局限性,在特定环境中赋予节目情感,带给观众别样的观看体验。在以往许多文化类综艺节目中,人们感受到的“空间感”主要依靠舞台特效实现,这虽然也能带给观众一定的视觉享受,但是在情感与认知层面难以引发观众的共鸣。而节目制作者创新性地采用“实景+综艺”的做法,不再完全借助灯光、特效去装饰舞台,而是与人们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场景相联系,可以增强空间的可塑性,增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沉浸感。例如,《一堂好课》节目组直接把舞台搬到了学校操场、户外场馆,借助这些真实度高且具有符号化的客观环境,引领观众快速进入节目设定的教学状态中,打破了课堂与节目的壁垒,实现了真实教学与虚拟空间的有效结合。又如,《我中国少年》节目同样将舞台设定在学校的大操场,以“青春中国”作为节目主题,设计“花式课间操”内容,聚焦师生的课间活动,广受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2.2 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提高节目品位

文化类综艺节目需要重视文化选题,借助综艺节目技巧对文化进行创新表达,所以制作组应当基于人文主义理念,以打造精品为目标,投入足够多的资源,从而制作出高质量的原创节目[3]。此外,节目制作方还应对经典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找准其中可以适当搭配娱乐元素的关键点,丰富综艺节目的内容。总而言之,节目制作者需要将文化元素与综艺节目要素进行融合,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提高节目内容的品位。例如,在《你好,生活》这档节目中,每期节目主持人都会前往不同城市体验生活,镜头并没有落于俗套地去呈现城市的建筑景观和景区风光,而是着眼于不同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探索各个城市,向观众呈现出这座城市民众的涵养和生活,进而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唤醒了人们遗忘已久的“旅行的意义”。又如,在谈话与阅读互动节目《朗读者》中,节目制作方不仅在文化情感氛围营造方面下足了功夫,也注重个人情感经历与传世名篇内容的有机结合。如果说经典美文是《朗读者》节目的工具与材料,那前来参加节目的嘉宾便是激发观众情绪的关键人物,能够在观众与节目之间搭建起一座心灵桥梁,引发观众共鸣。事实表明,只要在策划、选题、主题方面下足功夫,创新节目中的文化表达方式,提高节目文化品位,便能引发全民收视与社会热议,带来不错的传播效果[4]。

2.3 创新节目编排符号,促进受众品评

文化类综艺节目不仅要满足现代观众需求,符合时代审美趋势,还要承担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激发受众了解文化的积极性,这便是当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应当实现的目标。例如,《国家宝藏》节目不仅契合了现代中国社会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精神,也摒弃了过去以娱乐为主的综艺节目制作套路,在节目内容渗透了中国特色文化的主旋律,成为全新的“文化评论+审美综艺”的节目。又如,文化类综艺节目《了不起的长城》在形式上显得更加活泼,节目组挑选了多名不同年龄段的“长城砖员”,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对长城精神进行品读,通过户外体验与游览,产生各个年龄层次的思想碰撞,实现代际话语的交换。当然,每个“长城砖员”都有各自的特色,都能够在创造话题、制造效果及学习长城文化的同时,为观众带来高质量的节目。由此可见,这种由真人品评、图文讲解、戏剧表演等多种符号创新制作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令人耳目一新,能够有效改变过去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沉闷”状况,在解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文化创新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节目的传播。

2.4 创新叙事表达方式,提炼文化内核

现象级节目之所以能引发全民关注,主要是因为其具有故事性、人物性及细节性等特色,故事结构一定要有矛盾、有冲突、有悬念,但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叙事节奏明快[5]。文化类综艺节目制作人员不能只盲目地追求叙事饱满,而要在保证画面精美的同时,有清晰的叙事主线与副线,以及相互配合的明线与暗线,根据节目特点设置章节,合理呈现实景,提炼其中的文化内核。例如,在《朗读者》节目中,会有专门环节让朗读嘉宾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国家宝藏》节目设计了“剧场”形式,对国宝的传奇故事进行演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也会为选手提供一定的时间进行自由发挥。此外,部分节目还会以戏剧作为主要表现形式,配合悬念设计和剧情冲突,在保证节目整体性的基础上,让观众感受到戏剧的曲折性,给观众带来别样观感。

3 文化类综艺节目传播的创新对策

文化类综艺节目要想吸引更多不同年龄与职业的人群,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就需要对传播策略进行创新。

3.1 坚持内容为王,保持节目特色

随着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在电视荧屏上的迅速出圈,无论是电视媒体平台,还是网络新媒体平台,均已推出了大量文化类综艺节目,这类节目的内容出现严重的同质化问题,而且有的节目依旧沿用娱乐形式的竞技、真人秀模式,甚至有的节目的流程、内容完全照搬其他高收视率的节目。

事实上,文化类综艺节目要想从诸多的节目中夺人眼球,成功突围,就要保证自身的创新性,不管是节目的传播主题、传播内容,还是节目传播渠道,均要全面创新,但最主要的是保持节目的特色。当前,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不断涌现,文化类综艺节目要想保持持久的吸引力,就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重视节目的原创性,并且要在娱乐性与文化性之间找到平衡,打造出更具创意且能激发观众收视兴趣的原创类文化类综艺节目,满足受众需求。

3.2 衍生文创产品,打造文化IP

作为大众传播中的组成部分,文化类综艺节目有着传播知识、娱乐大众的功能,但也不能忽视其经济功能,二者之间不存在矛盾冲突。文化IP的商业化运作,同样是文化传播的创新方式,所以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传播过程中不能只着眼于解读文化,还要持续深入地开发文化内容,在保证节目质量及其能带来正面社会影响的同时,想办法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通过创新衍生出文化创意产品,此举在推动文化类综艺节目传播“破圈”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能够增加节目的经济效益,与当前文化传播趋势相符,也契合将传统文化融入受众生活的理念。例如,《国家宝藏》作为现象级文化类综艺节目,它开创了天猫旗舰店,店铺粉丝较多,靠的就是备受人们欢迎的具有国宝元素的节目文创产品,如“千里江山图抱枕”“唐代仕女盲盒”等。随着这些文创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相融,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效果有了质的 提升。

3.3 构建传播矩阵,增加节目热度

在当前媒介融合环境下,新旧媒体的互动已屡见不鲜,大小屏同步传播已成常态,所以文化类综艺节目传播者也需要树立媒介融合思维,构建传播矩阵,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接收差异化需求,实现文化类综艺节目传播范围最大化[6]。文化类综艺节目可采取台网联播的做法,实现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同步更新,而且节目组还可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注册官方账号,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和受众特征,有针对性地上传内容,与受众进行积极互动,为节目增加热度,这将有助于打造节目的良好口碑,实现二次传播。比如,《故事里的中国》节目便有效借助了微博这一媒介渠道进行营销,对传播策略进行全面创新,节目首播当天热搜居高不下,话题阅读量达到惊人的2.1亿次,而且通过微博用户的实时互动与反馈来看,节目组一直在与受众进行高效互动,准确把握住了观众的需求,对节目作出了调整,吸引了更多大众的注意力,获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同时,该节目的微信公众号在节目播出后,为了维持话题热度,会向粉丝推送节目制作的幕后故事,与受众展开互动,从而实现多平台、多渠道传播,保持节目热度,提高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4 线上线下联动,与相关机构合作

许多观众在看完文化类综艺节目之后会对节目中介绍的文化十分感兴趣,于是产生了亲身前往体验的兴趣。比如,《国家宝藏》节目为观众介绍了各地博物馆的珍宝,让观众对文物形成了更全面的了解,许多观众纷纷前往线下博物馆打卡,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博物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缩影,在《国家宝藏》这类文化类综艺节目出现之前,人们在参观时仅仅基于自身对文物的浅显理解,如果所参观的文物超出了自身的知识范畴,则需要博物馆馆员帮助自己理解,但这种理解是单向性的,并且自己的参与感非常低,只能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人们在观看完这类节目之后,再去博物馆欣赏藏品,便能引发对历史文化的深思。所以,文化类综艺节目应当将内容中涉及的景点、著作、文物等实物的线下体验点进行详细介绍,并与相关机构联手合作,为节目受众带来更好的打卡体验,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打造良好口碑,进而再次提升传播 效果。

4 结语

目前,大众对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日渐强烈,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当前的媒体市场中备受瞩目,人们在收看文化类综艺节目时能够从中了解文化、获得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作为电视媒体从业者,面对如今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一定要重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制作与传播方面的创新,从节目制作的内容、形式、传播渠道、策略方面着手,不断提高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社会影响力,为受众制作出更多高质量、文化内涵丰富的节目,推动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受众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融媒体环境下的受众计算:途径与挑战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谁远谁近?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