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衣尚中国》看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新路径

2022-12-18 23:30张振飞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2期
关键词:服饰受众传统

张振飞

(作者单位:长治学院)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频出爆款,从早期的《朗读者》《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到如今的《经典咏流传》《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衣尚中国》等,一大批以央视创作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借助民族文化符号,立足本土文化,追求社会价值,坚守文化自信,展现出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真正实现了银幕上的百花争艳。《衣尚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于2020年11月7日推出的服饰类文化节目,由李思思担任节目主持人。节目中通过“历史空间”“匠心空间”“创演空间”的多重演绎,对传统文化服饰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现,重新解构中国审美,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本文以《衣尚中国》为例,通过对节目表达方式的创新性分析,探究当下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新路径。

1 “戏剧+影视+综艺”的多元模式构建

综艺节目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样态之一,应始终跟随时代步伐,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打破常规束缚,进行多元融合创新。“文化+综艺”的节目样态,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视听化的样态包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营造中,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戏剧+影视化”的节目表达,将历史书本上尘封的记忆以故事呈现的方式重新活跃起来,用艺术的话语讲述历史的故事。创作手法多元化的融合交汇,使得节目样态更加完善。可以说,“戏剧+影视+综艺”的多元模式构建极大程度优化了受众的视听观感。

1.1 “文化+综艺”的融合创新

在真人秀扎堆、快餐式节目占据市场主流的趋势下,人们出现了审美疲劳,于是文化类综艺节目一出现就迅速占据市场。文化类综艺节目将“文化内核”与“综艺外壳”相结合,以艺术、文学等文化形态为背景,融合艺术性与娱乐性,并将多元文化融入电视节目,快速走进大众视野[1]。《衣尚中国》依托中国传统服饰美学元素,通过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展示,让经历了岁月沉淀的服饰之美,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重新焕发出生机与魅力。不同时代背后的服饰,浓缩与展现的是当时的物质文明以及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节目通过解读中国审美来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同时邀请专家学者、明星艺人、服装设计师与模特等嘉宾,以综艺娱乐形式探寻中华服饰的现代审美表达。《衣尚中国》借鉴多种融合艺术,在走秀的基础上,结合主题词进行艺术性延展,丰富了美的艺术形式,并且通过唱歌、魔术、杂技、戏曲等方式,将多样化的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艺术跨界与审美互鉴,也实现了“文化+综艺”的融合创新。由此可见,节目依靠自身的文化意蕴和精神高度,既满足了受众的精神需求,同时也能增强受众的文化自信[2]。

1.2 “戏剧+影视”的表达手法

“戏剧+影视化”的手法表达,使得综艺节目的表达样态更加丰富[3]。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可通过“戏剧+影视”的手法,将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故事,以舞台剧展现的方式重新搬上荧屏。《衣尚中国》通过对历史素材的整理选取、历史故事的剧作改编、明星演员的通力合作,在舞台上完成了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用鲜活的方式将传统服饰文化直观地呈现给观众。如《衣尚中国》在展现“童真之美”主题时,将几个不同历史空间的人物汇聚在同一时空。主持人李思思化身育儿记者“穿越”时空,与扮演孟郊母亲、方世玉母亲、李时珍母亲的演员,进行了一场妈妈们的育儿茶话会,共同分享育儿观。通过文化故事表达,《衣尚中国》把原本在史书典籍中记载的历史文字转化为故事片段,同时凭借舞台的空间设置和演员的精彩表演,以影视化的形式将故事呈现在受众眼前。以《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为代表的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在节目中同样将戏剧故事进行了舞台剧改编,如“渴望”“白毛女”“十八洞村”等为人所熟知的故事,或是《尚书》《本草纲目》《史记》等历史深处的记忆,通过多元舞台构建和影视化手法摄制,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受众。

2 古典意象的符号化内蕴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下更需抓好文化发展的主动权。主流媒体应率先承担起传承发展文化的责任,借助自身优势来弘扬主流价值观。近年来,央视着力打破文化圈层壁垒,让文化类综艺节目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其目标清晰、定位明确,立足本土文化,坚守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之美,并以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为养料,用电视媒介视听形式包装,借用特有的民族文化符号,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范式。且其在拓展节目维度的同时,更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将古典意象的符号化内蕴发挥应用到极致,唤醒了大众对于文化的认知,重塑文化集体记忆[4]。

2.1 东方传统美学思想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衣尚文化从一万年前北京的山顶洞人开始便与人类成长的步伐相贯穿。《衣尚中国》每期节目都追溯了当期主题衣服纹饰的三生三世,展现了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服饰文化。例如,锦绣之服,用丝线装扮了万象世间,是中国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达到的巅峰;良缘服饰,婚服嫁衣背后承载的更多是彼此间的美好与承诺;骁勇军服,是阳刚无畏和爱国之心的赤诚体现;戏曲服饰,在角儿唱念做打的举手投足间,其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节目组第一季安排的十期节目主题词,带受众领略了不同类型的服饰文化,将服饰之美充分展现出来。具体而言,节目在展现“良缘之美”主题时,在舞台上展现了先秦婚礼的嫁衣,演员着红绢衣,系红绢裙,外穿彩色罗织裙,系大带玉佩,着玄衣,而这件嫁衣的背后,蕴含着一个国家对于和亲公主的期许。从先秦再到后世嫁衣的展现,让受众看到了每件服饰背后的不同寓意,让受众更好地领略了“良缘之美”服饰的前世今生。走过几千年的时光,传统东方美学背后承载了中国之风格,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服饰美学背后,构筑了东方传统美学思想[5]。

2.2 民族文化深厚底蕴

当前,立足宏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结合当下电视语境与受众的审美期待,挖掘出独具一格的美学特质显得极为重要。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理论,他认为这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种族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应充分挖掘我国民族文化中所特有的符号物品属性,立足本土审美观念,挖掘民族文化养料,激活集体记忆共鸣,推动受众实现文化认同。如《经典咏流传》将中国经典的诗词文化进行现代化作曲改编,旧词新唱,将诗词文化上的意境悠远与通俗唱法的委婉悠长相结合,推动中国诗词文化实现了创新性发展。《故事里的中国》重新演绎经典片段,着力讲好中国故事,用一个个作品打动人心。《典籍里的中国》以主持人与先人对话的模式,展现古人的智慧,触碰思想的脉搏,从而拉近受众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让千年历史中的典籍故事活了起来。《衣尚中国》则着重展现中国服饰的发展历程,从石器时代的贯头衣到商周之际的上衣下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与胡服到绚丽多姿的唐代服饰,从宋代的清丽雅致到金元的雄浑……该节目用艺术的话语讲述服饰故事,用审美的视角探寻当代的转化,将民族文化的养料充分渗透其中,从而让美融入生活。

3 “年轻态”的艺术生命力呈现

“好的节目与播出媒介无关,而是取决于创作的初衷是否是制作‘年轻态’的节目,取决于制作节目时是否考虑到了年轻观众。”媒介话语形式的革新被年轻一代的主流群体推进前行,需要将古老的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相联系,引发年轻群体产生共鸣。鉴于此,传统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应不断结合新媒体潮流,扩展年轻收视群体,制作全新的媒体节目样态,给予主持人充分的表达话语权,打破圈层观念,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受众展示传统文化底蕴,用年轻化的表达解构传统文化之美。

3.1 全新的媒介节目样态

节目制作组在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应不断推动节目的更迭升级,从技术层面满足受众需求,从而赋予文化类综艺节目新的活力。《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中采用了5G技术打造宏大的巨幕屏,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答题,将“云中千人团”联系在一起,实时传输信号,扫二维码参与答题赋予观众更加强烈的节目参与感。《朗读者》第三季首次推出先导节目《一平方米》,在全国各个省市设立朗读亭,24小时服务促使更多的人走进这一片小小的天地,朗读自己心中的经典。《国家宝藏》在节目中采用了极具3D幻影立体显示特效的全息影像技术,将古典美学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在满足节目叙事需求的基础上,提升了受众的审美需要。而《衣尚中国》通过三层空间的叙事结构,用艺术的话语讲述服饰的故事。“历史空间”“匠心空间”中通过故事性演绎和人文性访谈,对美学理论进行阐释;“创演空间”中对美进行了创新性演绎,聚合多方力量展开美学碰撞。节目内容层面不仅采用歌曲、舞蹈等常见的文艺样式,还将走秀,街舞、说唱等艺术方式也应用到中华服饰的表达之中。同时,在每期节目的最后推出创演大秀,服装设计师结合历史与现代的传承,给受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6]。节目组还借鉴多种融合艺术,在走秀的基础上,结合主题词进行艺术性的延展,丰富了美的艺术形式,通过外在的衣尚纹饰,让美“美”给你看。

3.2 主持人的年轻化表达

电视媒介形态的多样化发展,促使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定位发生了转化,这也成为节目组战略调整的目标之一。基于此,央视类文化综艺节目应顺应发展新趋势,促使节目主持人进行年轻化表达。不同于传统央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古典、端庄的气质,以撒贝宁、李思思、王冰冰为代表的央视主持人,在文化综艺节目中转换角色定位,由传统节目流程掌控者变为节目参与者,用轻松、幽默的主持风格吸引年轻受众。《衣尚中国》的制作人是李思思,同时她也是节目的发起人和主持人,她组建了自己的团队,亲自参与节目制作的全过程。节目策划近两年,她选择了自己感兴趣,同时又承载了中国文化之美的服饰为切入点,通过讲好服饰故事来展现服饰之美。从新时代视角出发,《衣尚中国》运用新颖的表达手法,对中华传统服饰进行艺术性的转化和传播。从董卿的《朗读者》到尼格买提的《你好,生活》,再到李思思的《衣尚中国》,充分体现出央视主持人的品牌化发展路线。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力争发展品牌化、青春化、新媒体化,以此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拥抱年轻群体[7]。

3.3 媒介融合传播

进入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介需要直面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同时要依托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与文化发展趋势,把握市场和受众需求,结合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媒介平台,优化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题材和创作方式,促进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实现繁荣发展。另外,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要突破传统受众圈层,将品牌向外发散,依托传统文化底蕴,借助流行的综艺方式将圈层文化传播给观众。从早期的《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国家宝藏》,再到当下的《典籍里的中国》《衣尚中国》,央视通过打造文化综艺系列品牌,抓牢忠实受众,利用口碑优势吸引受众,拓展节目受众群。同时,央视通过融媒体传播引领舆论热度,并通过跨屏传播、全媒体联动打造传播矩阵,实现大小屏联动发展,突破了受众圈层。

4 结语

“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新时代风采”,成为传媒人坚守的原则与奋进的号角。文化类综艺节目经过早年的摸索与发展,历经时间的沉淀,如今已向高品质、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迈进。文化类综艺节目也逐步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不断探索高品质的节目发展路径。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背后所承载的责任与使命,是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的关键一环,而以央视为主导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必将引领综艺节目发展新风尚。

猜你喜欢
服饰受众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动物“闯”入服饰界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