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凡做好媒体人 继续公益事

2022-12-19 06:33叶艺琳
海峡姐妹 2022年12期

文/叶艺琳

“以前都是我采访别人,在记者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成了被采访对象,感觉很不一样。”作为省教育厅直属单位——福建教育电视台的资深编导兼主持人,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王奇凡给笔者的感觉是知性大方,真诚温暖。说起负责的新媒体栏目《家长课堂》,她津津乐道;聊到家中的“吉祥三宝”,她累中寻乐;谈到生命安全系列公益行动,她意犹未尽……

此次访谈由18年前王奇凡首登杂志封面的故事开启。她回忆说:“我和《海峡姐妹》杂志很有缘分,2004年正在福建师范大学读大三的我,因为笑得自然动人,被摄影课的老师推荐登上了杂志的封面。”时隔多年再次成为封面人物,王奇凡很是欣喜。

在轻松愉悦的交谈氛围中,她回顾了十几年间学习、工作、生活的特别时刻,自信与自负、迷茫与失意、振奋与高光……如何蜕变、成长为如今善弹“生活工作协奏曲”的多面能手?笔者听到了奇凡“不凡”的答案。

感恩过去:不忘来时路

王奇凡出生于福建仙游的艺术世家,外公是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的书画行家,母亲郑文霞是仙游地区的知名花旦,出演了几十部地方戏剧。

三四岁时,她便被母亲带去现场看戏。从小的熏陶,让她形成了不怯场、爱表达的外向性情。2001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她选择了福建师范大学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对于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美好学习时光,王奇凡一直感恩在怀。“福师大的四年本科学习,我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新闻传播训练,得到了充实丰富的传媒专业基础教育。”

2001年是福师大新开办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第二个年头,学院的教师们兢兢业业,全情投入教书育人。她和同学们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汲取知识、开展实践。在校期间,她的一篇有关各国“第一夫人”的文章还刊发在了《海峡姐妹》杂志上。

2005年,王奇凡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有着中国传媒领域“黄埔军校”之称的中国传媒大学,北上深造,攻读“外国广播电视新闻”方向的硕士学位。正是这三年研究生学习的“充电”,让她对未来要成为一位怎样的传媒人,对“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有了更深的思考。

找到方向:“没有一条路是白走的”

毕业后回到福建工作的第一年,王奇凡在海峡卫视主持节目,有台海旅游节目《萍水相逢》、天气播报节目《海峡气象》等。她说,当时处于尝试期,还没找到最适合的路子。

有一回,一位传媒界长辈的话点醒了她:“单纯主持,不是长久之策。屏幕上的光鲜亮丽是有期限的,如果没有其他才华,年龄一大就退居幕后,你会感到深深的失落。做传媒人要有十八般武艺。”在之后的十年里,当记者、做编导、主持配音、撰写各类文稿……王奇凡不断打磨自己的综合能力。

2011年,王奇凡开始扎根在福建教育电视台,迄今一直满怀激情地投身于教育领域的传播实践。经过多年的工作,她越发觉得自己喜欢传媒,也合适从事这行。

教育新闻的采写、教师专题的摄制、影视鉴赏美育节目的主持、家庭教育新媒体推文的采编……王奇凡用“时不我待”的心态认真工作,努力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把自己锤炼成坚韧的媒体多面手。她说:“没有一条路是白走的,每天都要让自己充实,努力的人才是快乐的人。”

践行初心:勇于做“吃螃蟹”的人

2016年,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福建教育电视台提出经营改革的倡议,鼓励员工拿出策划案,以独立制片人的形式承接栏目,激活员工潜力。

“当时‘吃螃蟹’的就有我。”王奇凡告诉笔者,大部分女同事希望风平浪静,简单工作,但她闲不住,递交了一个“生命健康安全公益巡回活动”方案。

一石激起几层浪,其中还夹杂着一些质疑和猜测声:“不拿工资,倒交播出费,有这本事?”“是不是商业运作赚钱呀?这么自由,不用上班?”……

王奇凡不畏杂音,在领导同事的支持下,迅速行动起来。她逐一登门拜访,请来20位热心专家,把健康与安全的自救知识用趣味讲解与抢答互动的方式带入社区,走进百户千家。

那一年,她咬咬牙办了七八场“超人保安”生命健康安全巡回活动,足迹涉及福州晋安区、台江区、仓山区以及两三所小学;每期活动的主题也不尽相同,有电梯乘坐应急、儿童居家安全、防电信诈骗、海姆立克气道急救法,以及走失老人救援队的爱心故事……温暖的信号不断被传递出去。

作为独立制片人,王奇凡承担了很多任务,包括前期策划、外联嘉宾、社区交谈、流程细节、现场主持、后期剪辑等等。那段时间因为压力大和过度劳累,她经常生病,但居民在活动现场的反馈让她心底暖暖的。“这样的活动真好,希望你们媒体多办一些”“王导你自己设计的超人形象很可爱”“互动抢答的题目我和女儿都会,我们都有认真听”……这一切,让她觉得“吃螃蟹”的尝试是值得的。

平衡有道:弹好工作生活“协奏曲”

王奇凡在主持中与学生互动

“家里有双胞胎基因,老天爷赐予的厚礼,我这当妈的硬撑也得把娃好好带大。”王奇凡打趣地说道。

2020年初,升级为“三娃妈妈”的她,在日常生活中既要辅导老大的学业、关注其心理,又要做好双胞胎的养育任务;在单位工作中,还需兼顾节目质量和传播效果。面对这样的平衡难题,她积极主动寻找方法,努力化解了职业女性的困境。

王奇凡负责的《家长课堂》栏目通过采访几十位福建的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儿童保健医生、青少年发展学者,探讨“多孩关系、爸爸不能缺席教育、疫情居家心理游戏、媒介素养家庭教育、大人如何教娃懂法”等话题,解决了部分家长的困惑,得到了不少好评,使她深感工作付出有价值。

在每期节目的采制过程中,她用心倾听,细细琢磨,提炼出适合自己小家庭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家庭经营秘笈,如发挥老大的榜样带头作用、了解幼儿心理学、让爸爸积极参与教育、时间管理术和压力调节法、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等。

“专家们的这些理念字字珠玑,一开头可能不好执行,但只要坚持做下去,根据各家的情况再调整,效果就不错。”她深有体会。

采访当天恰逢11月8日中国记者节。在这个对媒体从业者带有鞭策之意的日子里,王奇凡说:“我做不了什么宏大的事,但会尽力把手头的事平衡好,不论是家庭教育栏目,公益志愿行动,还是当个好妈妈。做好自己,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