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盲一号方联合“韦氏三联九针”治疗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2则

2022-12-20 08:58税小丁宫晓红韦企平夏燕婷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右眼视神经敏感度

税小丁,宫晓红,韦企平,夏燕婷

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autosomal dominant optic atrophy,ADOA)是一种多发于儿童期、慢性进展的视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最终视力一般维持在0.1~0.5,视盘色苍白或视盘杯盘比(C/D)增大,蓝黄色盲,视野缺损等[1]。ADOA 的发病率约为1∶30,000[2-3],多由位于3q28-q29 的OPA1、OPA3、OPA7基因突变所致[4]。ADOA属于中医学“青盲”范畴,本研究运用疏肝养血之青盲一号方(国家处方专利号:201410225390.2)联合“韦氏三联九针”治疗2 则ADOA 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1

张某,男,13岁,主因“双眼视力先后下降4年”,于2020 年12 月4 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力骤降,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弱视”,行弱视相关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在左眼首次发病1个月后,出现右眼视力下降,双眼均无眼胀、眼球转动痛,就诊于外院,行基因检测,结果示:OPA1 基因突变,为杂合突变,变异位点为:c.1376G>A。未予系统治疗,现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诊。眼科检查:视力,双眼0.1,矫正不提高。眼压,右眼20.4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20.6 mm Hg。双眼前节无异常,瞳孔对光反射稍迟缓,眼底检查:双眼视盘界清,色苍白,生理杯浅大,杯盘比≈0.8,黄斑中心凹反光窥不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示:双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平均厚度薄变,右眼为56 μm,左眼为55 μm。视野检查示:右眼近中心视野处可见小片视野缺损伴旁中心的视野敏感度下降(图1A),左眼颞上周边视野可见小片视野缺损区及视野敏感度下降区(图1D)。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右眼13.3 dB,左眼13.5 dB;视野平均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右眼16.3 dB,左眼16.1 dB。刻下症:双眼视力下降,自发病以来,患者情志抑郁,少气懒言,肢体乏力,纳稍差眠可,二便调。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既往体健。家族中母亲、姥爷、姨母、表弟均有类似眼病史,但拒绝基因检查。西医诊断:双眼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中医诊断:青盲病(肝郁脾虚证)。治疗以疏肝解郁,益气养精明目为原则。方予青盲一号方加减,中药颗粒处方如下:生黄芪20 g、茯苓10 g、当归10 g、麸炒白术15 g、柴胡10 g、白芍10 g、党参15 g、枸杞子10 g、菊花10 g、麸炒枳壳10 g、石菖蒲10 g、炙甘草6 g、酒女贞子10 g,7剂,每日1剂,早晚冲服。配合“韦氏三联九针”治疗,治则为:通经脉,调血气,疏通壅蔽。拟方如下,主穴:(双侧)睛明、承泣深刺取穴,可轻微捻转,不提插;(双侧)丝竹空透鱼腰、阳白透攒竹、风池。配穴: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以补法为主。期间复查视野,右眼视野缺损区消失,旁中心附近的视野敏感度上升,MD 9.8 dB,MS 19.8 dB;左眼视野较前变化不明显。

二诊(2021 年3 月10 日):患者自诉视物模糊好转,舌暗红,余症状同前。视力,双眼0.1,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双眼0.2+。原方去白芍,加赤芍10 g、生黄芪用量增至30 g,以加强活血益气之功,7 剂,服法同前。针灸处方不变。

三诊(2021 年4 月8 日):患者一般情况可,仍诉偶有气虚乏力,眼部刺痛感此次未见。BCVA,双眼0.3。视野检查示,右眼颞上有点状视野敏感度下降区,未见视野缺损区(图1B),MD 6.4 dB,MS 21.6 dB;左眼视野敏感度下降区明显减少,未见视野缺损区(图1E),MD 9.7 dB,MS 18.3 dB。二诊方将生黄芪用量增至40 g 以补益气血,7 剂,服法同前。继续针灸治疗。

四诊(2021 年9 月23 日):患者病情平稳,BCVA,右眼0.25+1,左眼0.3。舌暗红,苔薄白,脉涩。视野检查示,双眼仅中心视野见点状视野敏感度下降区,无视野缺损区(图1C、1F)。右眼MD 7.4 dB,MS 20.6 dB;左眼MD 8.2 dB,MS 19.8 dB。三诊方加牡丹皮15 g、路路通10 g,增强活血化瘀通络之功,针灸处方同前。随访至今,病情一直保持稳定。

图1 张某治疗前后双眼视野图

1.2 病例2

展某,女,15 岁,主因“双眼视力下降8 年,加重6个月”,于2019年7月11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8 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力突然下降,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平扫、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未见颅内占位灶。查线粒体DNA(mt DNA)示:11778、14484、3460 位点均阴性。当地医院诊断为“双眼原发性视神经萎缩”,6 个月前患者自觉视力持续下降,不伴眼痛眼胀,于2019年8月21日在北京市眼科研究院再次行基因检测,结果示:OPA1 基因突变,为杂合突变,变异位点为c.1635C>A。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诊。眼科检查:视力,双眼0.1,矫正不提高。眼压:右眼21 mm Hg,左眼22.9 mm Hg。双眼前节无异常,眼底检查示:双眼视盘色苍白,界清,C/D≈0.7。视野检查示:双眼颞侧视野敏感度下降,右眼可见周边视野缺损区(图2A),MD 15.8 dB,MS 13.9 dB;左眼颞上象限可见视野缺损区(图2E),MD 15.7 dB,MS 13.9 dB。中医四诊:患者双眼视力下降,纳差,眠可,体弱,偶腰酸,耳鸣,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既往体健。西医诊断:双眼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中医诊断:青盲病(肝肾亏虚证)。治疗以补益肝肾为主,颗粒处方:当归10 g、川芎10 g、熟地黄10 g、白芍10 g、楮实子10 g、女贞子10 g、枸杞子10 g、决明子10 g、丹参10 g、五味子10 g、覆盆子10 g,8 剂,每日1 剂,早晚冲服。配合“韦氏三联九针”治疗,治则为通经脉,调血气,疏通壅蔽,穴位选取同病例1。

二诊(2019 年10 月28 日):患者腰酸耳鸣、纳差的情况均较前明显好转;自觉视力好转,BCVA,右眼0.1,左眼0.15,视野较前好转。视野检查示,双眼视野敏感度上升,右眼颞上侧存在少许视野缺损,鼻下、颞下视野缺损消失(图2B),MD 13.7 dB,MS 16 dB;左眼颞上象限视野缺损区消失(图2F),MD 12.4 dB,MS 17.2 dB。患者近日少许鼻衄,调整处方,前方去上行走窜力强的川芎与凉血活血之丹参,加太子参30 g、党参10 g、石菖蒲10 g,服法同前。针灸治疗取穴不变。

三诊(2020 年8 月14 日):患者因个人原因于10 个月后才再次就诊,因长期未行眼科系统治疗,自觉视野水平下降。BCVA,双眼0.1,患者自述腰酸、耳鸣症状消失,情绪依然低落,舌淡胖,苔薄白,脉弦。视野检查示,右眼颞下及鼻上再次出现视野缺损,颞下、鼻上视野敏感度降低区域增大(图2C),MD 17.9 dB,MS 11.8 dB;左眼颞下视野缺损较前增大,颞下视野敏感度降低(图2G),MD 16.6 dB,MS 13 dB。调整中药,原方去楮实子、决明子、五味子,加茯苓10 g、枳壳10 g、柴胡10 g、红芪20 g、炙甘草6 g、菊花10 g、陈皮10 g,7 剂,服法同前。继续针灸治疗。治疗期间复查视野,右眼颞下、鼻上视野缺损范围显著减少,视野敏感度上升,MD 14.5 dB,MS 15.1 dB;左眼颞下视野缺损范围明显减少,MD 16.2 dB,MS 13.4 dB。

四诊(2021年7月5日):患者BCVA,右眼0.12,左眼0.2。稍有腰酸、腹胀,余症状体征大致同前。前方加菟丝子10 g 以顾护肾元,木香10 g 以理气除胀,18 剂,服法同前。继续针灸治疗。期间查视野,双眼视野好转,视野未见缺损暗点,双眼视野敏感度较前治疗再次提高(图2D、2H),右眼,MD 7.7 dB,MS 20.3 dB;左眼,MD 10.7 dB,MS 17.3 dB。嘱患者出院后注意视力、视野变化情况,及时复诊。

图2 展某治疗前后双眼视野图

2 讨论

ADOA 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视神经疾病,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变性所致,同时伴有上行性视神经萎缩[1],表现为RGCs 明显减少,RGCs 层严重纤维化,有少量残余细胞以及高度浓缩的内界膜;视神经、视交叉及视束的胶原含量增加,神经纤维及髓鞘成分减少。超微结构见线粒体病理性聚集[5],病变主要位于后极部视网膜,而视网膜其余部分正常。本病首先于1959 年由丹麦医生KJER[6]进行系统描述并报道,故ADOA 又被称为KJER 型视神经萎缩。综合各学者报道的OPA1 突变类型,ADOA 主要分为缺失/插入突变、错义突变、剪接突变以及无义突变等[7]。与Leber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一样,ADOA 中未见视神经的炎症反应,研究[8]表明,外侧膝状体处存在跨突触变性,但这种变性未延伸到距状裂皮质纹状区。目前全世界对于本病尚无确切的防治办法,对于确诊患者一般予以营养神经、干预线粒体新陈代谢的药物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黄帝内经》[9]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韦企平认为“调肝”是治疗眼疾的关键所在,人以气为本,气和则上下不失其度,肝主调畅全身气机,疏泄失常则可致痰、湿、瘀等病理产物阻塞经络脉道;且气郁不畅,气、精、液功能失常,精不能上荣,目窍失养,神光不得发越于外即造成目不能视。又因ADOA主要发病期为儿童,儿童心肝易旺,而肺、脾、肾易损,发病后传变迅速,肝气郁滞易横逆犯胃,致使脾失濡养、脾胃虚弱出现纳差;脾在体合肉而主四肢,若脾失健运,水谷精微生成和转输障碍,四肢肌肉失养则倦怠无力,气虚而见少气懒言,且脾虚,土不沃,则肝不得血,木萎不能条达,致使视力下降症状加重。

病例1张某的方药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当归柔肝养血,三药为本方中最重要的“调肝”基石,既疏肝郁,又滋肝阴;当归补血活血,党参、茯苓、白术、黄芪补气健脾,同时防止木乘脾土。其中,黄芪、党参均可补脾气,但前者可补气升阳,后者可益气生血,黄芪偏于阳而固表,党参偏于阴而补中,两药共奏补益扶正之功[10]。白术、茯苓健运脾气使气血生化有源。久病多虚多瘀,复诊时患者舌暗红,脉涩,故加牡丹皮、赤芍、路路通等加强活血化瘀之功,加大黄芪剂量以益气载血。全方攻补兼施,气血生化和合,使其生化无穷。《灵枢·天年》[11]云:“人之初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指出人的生命来源于父母之精,病例2 展某从7 岁开始发病,根源是其先天之精不足而致五脏六腑虚损,精血同源,肝肾亏虚为发病的始因,精血俱虚不能上充头面致耳鸣;腰为肾之府,肾元不足,而出现腰膝酸软;脉细也同样提示虚证。治疗当先滋补肝肾,予枸杞子、五味子、女贞子、决明子、楮实子等,三诊时患者腰膝酸软,耳鸣的情况已经消失,提示经后天精心养育,肝肾亏虚的情况有所改善;但见情绪低落,脉弦,再辨证为肝郁气滞证。“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12],方中加柴胡、陈皮、枳壳以疏肝郁,加太子参、党参、红芪以补益脾气,脾胃得健,后天之本可滋养先天之本;菊花、石菖蒲等药益精、开窍、明目,同时能引药上达目窍。

2 位病人均联合“韦氏三联九针”针灸处方:以疏通壅蔽为治则,其效应遵循经络腧穴理论指导,靶器官机能状态是穴位选择的主要依据,穴位组合和刺激方法是决定疗效的关键因素[13],一联为眼部三针:睛明、承泣各一针,直刺20 mm,不可行提插等重手法,可原位轻捻转或使用弹、刮、飞等行针手法;二联为眼周透三针(眶缘透三针),即为阳白透风池、攒竹,丝竹空透鱼腰,透穴法意味着针刺部位深度大,跨经跨穴而刺,不仅可使针感传导增强,提高针刺效应,还可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扩大治疗范围;第三联为全身辨证取穴:如肝气郁滞者可选合谷、太冲等疏肝理气,如病例1;脾气亏虚、气血不足可选足三里、三阴交等补益气血,调理脾胃;肝肾不足可选择三阴交、太溪等,如病例2。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三联配伍,共奏通达表里,疏肝健脾,调气和血之功[12]。

ADOA 发病率很低,国内外均缺乏有效治疗ADOA 的临床方案,目前国外研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以基因分析[15]、线粒体研究[16]、动物实验[17]为主;国内也仅有ADOA 的临床表现分析[18],而未见临床治疗有效证据。全世界关于ADOA的治疗暂无突破性进展,可见该病治疗的棘手性。本次介绍的2 位患儿,第1 位患儿在确诊该病的1 年多的时间内,前后就诊4 次,予以针药联合治疗后,BCVA 明显提高;第2位患儿在治疗后视野敏感度提高,视野缺损区消失。

综上,以疏肝健脾,调理气血为法,以青盲一号方为基础进行药物化裁后,联合“韦氏三联九针”协同治疗,患者的BCVA 或视野明显改善,临床证明中医治疗对ADOA 确有疗效,更大样本的临床证据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将继续探索。

猜你喜欢
右眼视神经敏感度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视神经节细胞再生令小鼠复明
掩其右眼
左眼右眼
左右眼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双胞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例报告
唐由之视神经萎缩诊治经验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