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活动性课程探索

2022-12-21 08:50张素炎人大附中深圳学校
教育家 2022年44期
关键词:活动性新教材语文课程

张素炎|人大附中深圳学校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旨在统整学习过程,培养核心素养。自2020年底获批深圳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学科示范基地以来,人大附中深圳学校语文学科组紧抓新课标的“任务”“活动”和“情境”要素,深入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开发了多元开放、富有特色的活动性课程。

科学构建活动性课程体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在“课程性质”部分强调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基于这一理念,语文学科组结合学校已有优势和特色,制定出《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高中语文课程实施方案》,从宏观上明确课程开发整体思路,统筹规划校本课程建设,界定“活动性课程”的概念并论证实施路径,将“诗歌鉴赏与创作”“语文戏剧教学”以及“研讨式阅读教学”三门课程确定为重点校本课程。

积极探索活动性课程实施路径

打通课堂内外,形成课程模型。在语文课程教学上,学科组探索了“一打通”“两结合”的路径。“一打通”即打通课堂内外;“两结合”即将新教材的日常教学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将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诗歌鉴赏与创作”课程为例,学科组从“学习任务群”的角度出发,制定了“课堂教学—创作实践—形成成果—集中展示”的流程,开展读写融合实践,形成可操作的立体式课程模型。例如,部编版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青春激扬”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学科组在领会新教材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元的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从课程的上位设计,到课堂实施单元教学、学生创作实践,再到汇编学生的原创诗集《风从山海来》,最后呈现为大型的校园文化活动“谷雨诗会”,依托模型实现了完整的教学流程,使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理念得以落地。

以“大情境”“大任务”统筹课程。仍以“诗歌鉴赏与创作”课程为例,学科组以“大情境”“大任务”统筹教学实施全过程。首先,依据“学习任务群”要求创设课堂情境,以课堂为主阵地引导学生鉴赏诗歌,落实“语言”“审美”“文化”等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其次,围绕问题设计读写任务,将任务群的学习要求落实在诗歌写作实践上。在“大情境”与“大任务”中,活动性课程的意义得到了彰显。例如,在课堂上完成《沁园春·长沙》《红烛》和《峨日朵雪峰之侧》等诗歌的鉴赏任务后,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并于“谷雨诗会”上展示。诗会的大情境成为学生获得体验、提升素养的生命场域,整个过程融鉴赏与表达于一炉,将诗教立体化,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赏鉴能力的同时激发出他们创造的力量。

变革学习方式,凸显学生主体。真实的学习情境由学生亲自体验,物化的学习成果由学生主动创造。鉴于此,学科组致力于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努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研讨式阅读教学”课程为例,学科组以新课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为载体,打造“图书馆里的语文课”,开发整本书阅读课程《平凡的世界》和《乡土中国》。在线性流程上,首先制定阅读计划,成立阅读小组,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布置读写任务,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逐步推进。从制作大事年表、人物关系表,到为主要人物写传记,再到集中研讨人物形象、作品主旨,学生对作品的认知逐渐深入。在课程类型上,探索“导读课”“推进课”“研讨课”等不同课型,通过课型的精准定位推动阅读目标的分级达成。“图书馆里的语文课”不只是上课场所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在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研讨的方式帮助学生建构主体意识、丰富阅读经验、掌握阅读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新的认知,收获丰富的读写成果和思想境界的升华。

猜你喜欢
活动性新教材语文课程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选择合理试剂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
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