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思考

2022-12-21 00:21吴琼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

摘要:随着融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受众接收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娱乐至死”现象愈发严重。民生新闻节目受众数量不断减少,新闻影响力也不断弱化。文章旨在突破民生新闻节目在融媒体时代面临的困境,使融媒体在民生新闻节目中发挥更大作用,以此增加民生新闻节目的受众数量,拓宽民生新闻节目的生存空间。通过观察法了解民生新闻节目发展现状,进而分析此类节目在融媒体时代能利用的各類机遇,并探索具体发展策略。研究发现,民生新闻节目需要充分利用融媒体环境的优势,借助融媒体环境中庞杂的信息进一步丰富新闻题材,创新新闻报道方式,提升新闻影响力,最终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在融媒体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节目;发展与创新策略;融媒体环境优势;新闻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1-0179-03

一、前言

民生新闻节目在传统媒体时代占据了重要地位,彼时媒体与受众的关系相对固定,报纸与电视等主流媒体对受众的影响也相对较大。但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报纸与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得不积极与新媒体融合,融媒体时代也悄然拉开序幕。而原本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民生新闻节目在融媒体时代影响力逐渐弱化,越来越多受众热衷于浏览娱乐类新闻,对民生新闻节目的关注度随之下降。

为拓宽生存空间,民生新闻节目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探索融媒体时代特点,进而在工作中充分抓住融媒体时代的机遇,突破民生新闻节目发展瓶颈,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受众的回归。

二、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瓶颈

(一)播送方式认可度逐渐降低

民生新闻节目在传统媒体时代已发展得相对成熟,播送形式也较为固定。一般情况下,此类电视新闻节目都以节目主持人为中心,主持人往往以严肃的态度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且民生新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相对较高,着装需要正式统一,使用规范化的语言,新闻场景则一般以小景别方式呈现,且整体播送过程中画面普遍处于静止状态,受众在接收新闻信息时仅能面对主持人与字幕,中间穿插的新闻画面则少之又少。这样的播送方式相对单调,不仅难以满足受众日渐严苛的审美需求,也无法及时与受众互动,难以提升新闻的感染力。

而身处融媒体时代的受众可以从多个渠道接收新闻信息,如浏览内容丰富的网页,利用微信公众号与微博等和其他观众交流,一起观看更有趣的新闻视频等。民生新闻单一的播送方式难以获得受众的广泛认可,其受众不断流失[1]。

(二)新闻内容同质化现象日渐严重

由于关注的是衣食住行、油盐醋茶,民生新闻容易让受众产生索然无味的感觉。相较于时政新闻与娱乐新闻,民生新闻更易显得“平平无奇”,受众接收此类新闻信息仅能了解生活中的点滴琐事,既不能如时政新闻般给人一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震撼体验,也不能如娱乐新闻般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因而民生新闻更易引发受众的审美疲劳。

且由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来看,受众对民生新闻的定位相对狭窄,难以在接收新闻信息的过程中挖掘新闻价值,对新闻内容中涉及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引导也缺乏重视,使得部分民生新闻从业人员也容易被受众的关注点影响,最终导致民生新闻制作与传播定位出现了偏差。且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民生类资讯充斥各大媒体平台,与单一的民生新闻节目相比,融媒体背景下民生资讯更加生动,对受众的感染力也更强。传统民生新闻节目仍固守严肃与单调等特点,则更易在融媒体时代导致受众流失[2]。

(三)解读缺乏深度且泛娱乐化倾向明显

“娱乐至死”是融媒体时代的最大特点之一,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出版的著作《娱乐至死》中对这个概念作出了相关阐释。此著作指出在各类媒体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受众面对眼花缭乱的新闻资源拥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享乐理由日渐多样化,对信息的深度解读能力随之下降,娱乐相应成为一大标志,民生新闻也难免随波逐流。现阶段已有越来越多的民生新闻节目处于仅向受众传递新闻的状态,而对新闻缺乏深度解读,难以全面体现媒体自身的权威性与专业性。

在此模式下,民生新闻节目仅承担了向受众传递信息的功能,并不能引发受众深入思考,也无法以民生新闻节目激发受众的社会责任感。

种种因素表明泛娱乐化现象已使民生新闻节目丧失了应有的功能,其在后续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效避免此类问题[3]。

三、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机遇

(一)新闻题材日渐丰富

融媒体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了全面普及,无论是受众还是民生新闻节目从业人员都拥有了更丰富的互联网社交生活。在此背景下,互联网中的每位用户都能成为信息的传递者,“人人自媒体”时代也随之到来。

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融媒体时代的受众面对庞杂的信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角度也会更全面,拥有深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民生新闻节目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受众的需求不断完善自己,深入分析受众的兴趣点,打造与其契合度更高的民生新闻节目。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尝试对一般素材进行筛选,从中寻找新闻报道的切入点。

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民生新闻节目开始接受互联网用户线上投稿,以此使新闻内容更贴近受众的日常生活,从而提升受众收看、收听民生新闻节目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民生新闻节目与受众间的双向互动频率,为传统民生新闻注入新的活力。在此情况下,民生新闻题材也相应得到丰富,且与社会文化环境紧密贴合,新闻内容更易引发受众共鸣[4]。

(二)新闻播送形式日渐多样化

传统新闻制作过程与播送过程都相对复杂,新闻记者需要在着手制作新闻节目前便开始调研论证,跟踪记录所报道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以此提升新闻的真实度与可信度。

但在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新闻事件发生过程虽然不变,但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解读更为多元化,在无形中加快了新闻事件的发展速度,也为新闻事件的传播赋予了广泛性与泛娱乐性等新特点。因此民生新闻节目制作与报道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在报道过程中占据主动权,基于专业的媒体素养深度挖掘新闻事件中隐藏的细节,找出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

同时也可在民生新闻报道过程中充分融入各类正向的舆论引导,合理筛选受众发表的舆论,并将其植入新闻报道环节,以此提升民生新闻节目的互动性,进一步发挥新闻报道的价值。

(三)民生新闻社会影响力日渐提升

多渠道新闻传播是融媒体时代的一大特点,传统媒体“垄断”新闻信息传播的模式已被打破,民生新闻节目的新闻社交属性也出现变化,新闻媒体与受众、受众内部之间的沟通日渐频繁,无形中为民生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民生新闻也由以往单一播送节目的形式转变为向受众呈现节目内容并积极与之互动的模式。并且民生新闻节目也为适应不同平台的传播特点而调整了自身的播送形式,融入了更多技术手段,使各个渠道的内容传播方式彼此契合。

在民生新闻从业人员、受众与融媒体的多方互动下,民生新闻节目的社会热点属性与社会关注属性逐渐回归,其在融媒体环境下再次大放异彩,成为受众关注的对象。且民生新闻节目自身具备的严谨性、客观性、真实性与社会责任感等,也有利于其在融媒体环境下树立更积极正面的形象,不断提升受众对它的认可度[5]。

四、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策略

(一)优化民生新闻节目编排环节

民生新闻节目涵盖的范围相对较广,单个新闻事件自身涵盖的要素也相对较多,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发展过程、事件结果、事件意义等。在民生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从业人员往往也需要基于各类要素完成新闻制作工作。但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节目应当勇于打破固有的编排环节,进一步整合与优化各类核心要素。

在此过程中,相关从业人员应当由受众认知特点出发,兼顾融媒体特质,合理转化新闻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断完善的融媒体使新闻节目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其制作过程也要与时俱进,其中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在于采编环节的弱化,新闻制作的重点应当放在节目编排上。

采编人员在融媒体时代不仅需要做好信息的采集工作,更需要提升自身甄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以此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内容。以往民生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的“采集发布新闻”已向“整合新闻”转变,民生新闻节目从业人员也需要不断强化新闻策划能力,使民生新闻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达到提升新闻播报专业水平的目标。

比如在民生新闻节目中报道历史遗迹受暴雨冲刷而可能出现坍塌问题的新闻时,新闻节目制作组首先应当开启策划环节,对经受暴雨冲刷后的历史遗迹持续进行跟踪报道。针对历史遗迹中的建筑物所处的危险境遇进行客观报道之余,仍需要进一步拓展报道宽度。

具体而言,可以邀请文物古迹修复专家、建筑领域的专家进行“问诊”,并由此拓展到现代科技领域,与专家学者及新闻节目受众共同寻找历史遗迹的修缮方法,并深度参与修缮方案论证环节。

另外,还要对修缮过程中涉及的各类特殊构件的相关定制工作开展进一步跟踪报道,同时兼顾市民对历史遗迹的关注点,报道羁旅异乡的游子捐修缮专款等内容,最终汇总各方面报道,设置相应的关联新闻,使各个维度的新闻共同指向此处历史遗迹,形成相对完整的系列报道。

在报道中还需要插入相关图片与视频等,为受众提供专业的新闻报道内容,使其充分感受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节目的趣味性。

(二)拓展民生新闻节目解读深度

在以泛娱乐化为主要特点的融媒体时代,受众接触的信息量不断增加,过剩的信息相应剥夺了受众深度解读新闻与深度思考的能力,使得大部分受众在面对海量的新闻时选择走马观花的方式粗略浏览,缺乏深度思考。长此以往,民生新闻激发受众社会责任感等功能会明显淡化。

为解决此类问题,拓展民生新闻节目解读深度也成了新闻从业人员在融媒体时代需要肩负的新任务之一。民生新闻节目需要充分利用融媒体优势,提升自身对资源的整合能力,不断深化新闻解读评论环节,最终达到提升新闻节目专业化水平的目的,以此收获更多受众的认可。

在此过程中,民生新闻节目应当摒弃传统新闻思维中以传递信息为主的理念,需要重视对新闻信息的深度解读。从业人员要将自身关注点由“发生了什么”转移至“挖掘事件背后的意义”,以此使民生新闻更具报道价值。

比如在对老旧小区出现违章搭建等现象的报道中,新闻制作组不仅要报道事件本身,更需要由此入手对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如老旧小区居民往往居住时间相对较长,对小区的主人翁意识过于强烈,引发其为所欲为的心理,因而出现了违章搭建的现象;同时也有部分老旧小区监管不力,物业等工作人员不作为,任由小区居民随意搭建,无形中埋下了安全隐患。

在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之余,民生新闻从业人员更需要借助不同媒体,整合各方资源,深度挖掘住建部门、物业协会、行政执法部门、小区物业公司、业主等各方的联系,并全面收集各大新媒体平台上的市民意见、专家观点、建设單位观点、有关部门反馈等,将其呈现在受众面前,使受众在接收新闻信息的同时窥见新闻事件的全貌,由此从更客观的角度分析新闻现象,避免“一言堂”的情况。

在对各方信息进行综合考量后,受众不仅能客观看待新闻事件,也能补齐自身缺乏深度解读能力的短板,从而在客观全面的公众讨论中实现舆论扩大化,以此引发政府部门的重视,进而对老旧小区违章搭建等问题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

五、结语

当下,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融媒体时代亦随之到来,民生新闻节目的传统优势已不复存在,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日渐多元化,对民生新闻节目的关注度也随之降低。

面对这样的局面,民生新闻节目从业人员需要全面分析自身在融媒体时代面临的困境,进而抓住融媒体时代的机遇,并以此为出发点创新民生新闻节目。民生新闻节目不仅需要肩负起传递新闻信息的责任,更应当优化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编排环节,同时引导受众深度解读新闻事件,以此构建更客观的舆论环境,改善融媒体背景下受众缺乏深度解读能力的弊端,为节目注入新的活力,使受众重新关注民生新闻节目,为节目争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蓝桂强.融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采编技巧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5):173-175.

[2] 胡敏.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微表达”[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14):31-33.

[3] 李研.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生命力的提升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10):50-52.

[4] 李雪峰.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的蜕变[J].记者摇篮,2022(5):105-107.

[5] 黄彩琳.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民生新闻传播力[J].新闻前哨,2022(8):43-44.

作者简介 吴琼,本科,编辑,副主任,研究方向:新闻宣传。

猜你喜欢
融媒体时代
融媒体时代网络新闻专题策划原则
融媒体时代综艺节目的发展研究
融媒体时代主持人角色定位与能力塑造研究
论融媒体时代宣传报道策划的多重性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职业素养研究
融媒体时代对编辑的能力要求
融媒体时代电台文字编辑发展战略研究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