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纪录片《人生果实》中的文化内涵

2022-12-22 09:34徐学超
戏剧之家 2022年33期
关键词:英子日本生活

徐学超

(珠海科技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41)

一、人与自然:敬畏与感恩

日本爱知县高藏寺新城约有居民四万五千人,这里有一栋红顶木屋,四面种植着一百八十棵树,五十多种水果,七十多种蔬菜,高高的天花板和粗粗的房梁架起了一栋通透敞亮的房间,墙上贴着日本文豪幸田露伴的名句“每天都是小春日和,后省而谓知成就”,虽不奢华,却布置精致,处处充满品味和情趣。修一说:“在战后物资贫乏的时代,雷蒙德先生想到使用鹰架圆木和三夹板等最便宜的材料盖房子,我想要沿袭他的精神”,这里正是主人公修一按照建筑师安托尼·雷蒙德的设计理念亲手建造的家。夫妻二人在40年前买下这块土地,开荒、建屋、种树,他们追求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居住理念,自己动手打造出一片森林。几十年的辛苦耕耘使小屋一年四季景致万千,庭院里栽植了上百种蔬果,经英子的巧手制作,变成了道道佳肴。白天虫鸟熙熙攘攘,夜里草树竞相生长,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人与自然共生共赢,这间小屋正是津瑞修一建筑理念的真实写照。

日本是一个岛国,属于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自然风貌使得日本人更加亲近自然、顺应自然,日本人往往对自然馈赠的一切异常珍惜。两位老人屋内陈设的器具跟随了他们40 余年,妻子英子总说:“我们总是很慎重地买东西,也从不轻易丢弃”[1],这是对大自然的馈赠饱含感激才会有的待物之道。

人与自然互生共赢,人对自然充满敬畏,正是日本民族自然观的最大特征。在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中,四季自然美占有突出位置。自古以来,日本文学家与自然为友,很了解自然的心——即自然的灵性。他们能敏感地掌握时令变化的微妙之处,抚摸自然生命的律动。季节感在最早的和歌集《万叶集》中就明显地表现出来,并影响到其后整个日本文学的发展。20 卷的《古今和歌集》中,关于四季的诗就占了6 卷[2]。

修一信奉房屋就是生活的珠宝盒,所有的答案都在大自然中。影片中有两个暖人的情节,二位老人在庭院里特意放置了一个盛满水的大陶盆,这是专门为小鸟准备的,上面写着“小鸟的浴盆,请自便”,夏日炎炎,附近的小鸟会来此饮水、洗澡。此外,夫妻二人种植果蔬从不使用化肥,只收集落叶做肥料,放入专门的肥料发酵桶中,用来肥沃土地。他们说,没办法留下更多的财物,那就留下这片肥沃的土地给最疼爱的外孙女吧!人与自然万物竟然可以如此和谐,如此美好。两位耄耋老人的田园生活,那些生活点滴中透出的与自然的亲近,都在告诉我们,当我们融入自然时,身心会自然地放松,心情会愉悦起来。我们本来就生活在自然中,我们食用的一切都是自然的馈赠。生活的本质就是让我们疾走的脚步慢下来,走进自然、顺应自然、感恩自然,接受自然的安排。

二、夫妻关系:彼此尊重,互相成就

1950 年,修一担任东京大学帆船队队长,英子是一家有200 年历史的清酒酿造厂的独生女,为了比赛,修一和队员们到开酒坊的英子家借宿,修一被英子爽朗的笑容吸引,奇妙的缘分让两人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守,平淡却弥足珍贵。1955 年,二人结婚,婚后他钻研建筑,她相夫教子;他用落叶堆肥,她浇水施肥;他采摘蔬果,她钻研料理,两个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可谓佳偶天成。两性的亲密关系若想长久,必然离不开牺牲与付出。修一最爱吃土豆,英子最讨厌吃土豆,然而,英子却变着花样为修一做各种土豆菜肴。修一爱吃传统日式早餐,英子爱吃西式早餐,于是,英子每天都准备两份不一样的早餐。修一有些“浪漫主义”。刚结婚时,两人都很穷,收入只有4万日元的修一却想买70 万日元的帆船去航海。英子尊重他的梦想,把所有保险全部解约,悄悄典当了自己所有的和服,筹钱买船。做建筑设计师的修一做事缜密,喜欢整理,所有东西都按照色彩、大小分类,放在固定位置。而英子做事不够细心,记性不好,常忘记关煤气,忘记关水龙头,但修一没有责怪她,而是做各种卡片写留言提醒她。饮食、性格和做事方式的差异并没有让他们的婚姻陷入争吵之中,秘诀在于,他们拥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彼此尊重、互相成就。他们尊重对方的喜好,尊重自然万物,而不是互相妥协、相互改变。

在该纪录片拍摄结束后的2017 年,英子和担任旁白的树木希林相约在一家居酒屋见面。英子出生于日本传统富裕家庭,从小就被教育要成为“贤妻良母”,英子的一生虽不谙世事,却纯真而快乐。与英子相比,树木希林性子刚烈,与丈夫吵架吵到警察上门。然而,对待两性关系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位老人却在“男人都是懦弱的呀”这件事上观点一致。英子曾谈到,“修一是怕寂寞的人,一有心事就会睡不着。在我看来,小时候缺乏母爱的人,心里总是会有挥之不去的寂寞。”于是,当修一有心事睡不着的时候,英子就会从旁握住他的手,“睡不着吗?我来牵你的手,赶快睡吧。”之后,修一就会渐渐安眠下来。英子还觉得,“伴侣之间一定要留有缝隙”“在交谈时,不要求对方立刻回应,给对方留下空间,关系就会比较融洽。”在日本这样相对保守的国家,英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家人教育她,作为一个女孩,要保持微笑、努力工作、谨言慎行。结婚以后她才开始畅所欲言,因为每次她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丈夫都会鼓励她:“当然好,听起来很棒。”87 岁的英子会开玩笑说:“年轻的时候没觉得他帅,现在他老了反而觉得他帅了。”90岁的修一面对采访的记者,特别自然又骄傲地说:“她是我最棒的女朋友。”二人被认为是日本模范夫妻。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曾说过:“我们因相同而联结,因差异而成长。把差异看成对自我的成长和修行,有利于婚姻的经营。”正因为两个人彼此支持,相互尊重和包容,相互成就对方的梦想,适时给予对方赞美,他们才能携手65年,直至死亡将他们分开。

三、面对工作:不忘初心,勿忘心安

修一是东京大学建筑系的高材生,曾师从建筑大师丹下健三,并和前川国男合作参与过大量日本战后的都市建设计划。20 世纪60 年代是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期,伴随着人口的激增,住宅不足问题逐渐凸显,很多城市的郊区都开始建设新城。1959年,伊势湾台风让当时日本的受灾地区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人们该住在哪里?作为日本早期住宅公团的首席建筑师,修一于1960 年参与了家乡爱知县名古屋郊区的KOZOJI 新城改造的蓝图设计。他一直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理念,在设计建筑时也梦想着将森林带回城镇,提出保留树林“为风开道”的理念,方方面面考虑到居住的舒适性,设计了一片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田园式住宅区,实现了与自然的共生。这是一项令人震撼的设计,但是,在经济导向型的日本社会,为了解决地少人多的矛盾,政府没有选择他的规划,而是选择在新城区推山填谷,建成了千篇一律的密集型坐北朝南的建筑群。这件事让修一感受到了挫折,他抱着梦想没能实现的遗憾,告别建筑设计行业,放下繁忙的工作,辞职担任了一名大学老师。1970 年,修一和妻子搬回高藏寺新城,为了让平地重新变回森林,他们在郊区购入300 平方米土地,盖起了房屋,也种植了林木,辞别都市,归隐田园,践行最初的梦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知道,每个人都能为重建山林作贡献。

2015 年,日本佐贺县伊万里市一家精神疗养院的工作人员登门拜访修一,述说了在经济导向型的社会中病人们饱受压力、疲惫不堪的现状,疗养院的现代化建筑与他们的经营理念严重不符,于是,他们向修一先生求助,希望他设计出可以缓解病人焦虑情绪的建筑[3]。修一欣然接受,两天后便交上了设计蓝图,他的价值观,他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在这几张图纸中再次体现出来。比如,在房屋周边种上树苗,让这些树苗从小生长,这样,随着时间的变化,房屋里的人便能看见四季变化的景象,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修一总是随身携带着一副画具,旁人需要他的帮助时,他便立刻创作,为了梦想而倾尽所有,这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本片给观众上的生动一课。

四、面对死亡:向死而生,从容淡定

2015 年夏天,修一在除草后的午睡中安然离世。修一的去世是影片的一个节点,导演没有过度地渲染悲伤,片中也没有掩面哭泣的画面,一切都是如此的平静祥和,但却充满力量,仿佛“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4]。在离世前,修一的最后一项工作是给佐贺县伊万里疗养院设计蓝图。他作为设计者,写给工作人员的叮嘱是:“我今年90 岁,遇到了人生中最后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我拒绝一切谢礼和设计费等费用。我发自内心地感到自己家真好,在这种安心感中度过每一天比什么都要美好。请将我的理念传承给下一代,使其过上充实的生活。从自己能做到的开始,一件件来。”“缓慢而坚定地前进,慢慢来。”修一走后,英子也曾陷入“一个人该怎么生活”的迷茫,但她会想起修一说过的话:“生而为人,坚持脚踏实地走到人生终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此才能丰富自己。”“哪怕你先离开,你种下的一树一花都会陪着我走到生命的尽头”,尽管修一的离开让英子感到寂寞失落,但她却不想浑浑噩噩地度过剩余人生。英子决心给自己找事做:做很多果酱、佃煮之类的东西送给亲朋好友……随着时间的流逝,那种迷惑和不安慢慢消失。前文中提到的为小鸟准备的水盆后来因为年久失修破裂了,英子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不要抱怨,它只是到了时候而已”,这也是英子对待生命消逝的一种态度:顺势而为、不强求,笃定而从容。2018 年6 月,英子也离开人世,去兑现与修一生前的约定——“一起环游太平洋”。

综上可见,“慢”是夫妻二人的人生哲学。“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他们对待爱情如此,对待生命的终点亦是如此。带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从容,两位老人细心呵护着生活中的小美好,赋予了生活以神圣的仪式感。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慢慢走,三四月播种,七八月自然会有收获。正如电影中多次出现的旁白:风吹落枯叶,枯叶滋养土壤,肥沃的土壤帮助树木缓慢而坚定地生长。富有哲理的诗句紧扣“人生果实”的内涵,修一与英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土地同在、与四季相伴。他们收集枯叶做肥料,他们用时间的积淀肥沃着脚下的土地[5]。他们从容生活、不惧死亡,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给予别人心灵的滋养,治愈着人们浮躁的心灵,诗意地传达着缓慢而坚定生长的真正意义。“月岂昔时月,春非昔日春;此身独未变,仍是昔时身”。百年之后这片院落终究归于何人,将来又会变成怎么样,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片土地上耕作的人,他们怎么相知相爱,最后又怎样坦然离开。“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人生、万物、自然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有节有律,不紧不慢。现在,修一和英子都已安静地睡去了,留下的是被滋润的土地和被滋养的灵魂。

五、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观看纪录片不仅希望获得知识、增长见识,还希望获得精神上的共鸣。《人生果实》让观众看到了两位老人的春耕夏养、秋收冬藏,他们用满满的爱心呵护着生活中细微的美好,认真而又平凡地生活着,引发观众对自然、夫妻、工作以及生命和爱的探讨,在如何利用自然治愈心灵并时刻保持生活的热情方面,给予观众深刻的启迪。对待自然要充满敬畏和感恩;对待爱人无需用华丽的辞藻述说爱意,只需互相尊重、互相赞美、互相鼓励;对待工作要有激情,勿忘初心;面对生死要豁达坦然。这部生活纪录片不仅展示了生活本身,也诠释了人的一生——如花朵一般,从萌芽初生、花蕾绽放,到花熟蒂落。只要用心经营,经历四季后,人生就会结出果实,这也是导演通过本片传达的人生哲理。

猜你喜欢
英子日本生活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独臂作家之死
钻石妙贼
巧计得绵羊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鲜花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