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健融合背景下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12-22 15:05尚晓丽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思政融合政治

刘 静 任 栩 尚晓丽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培育和造就人才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之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培育优秀人才和促进国家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聋健融合背景下开展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有利于真正践行党中央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指示,进一步加快构建聋健融合思想政治大格局,优化聋健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聋健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能力,促进高校聋健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营造平等、尊重与资源共享的融合教育环境,使听障大学生在平等、尊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里与健听大学生交流合作、分享学习资源,从而有利于增强聋健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和作用。

一、聋健融合背景下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关于聋健融合背景下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极其匮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健听大学生,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开始缓慢,听障大学生在校人数较少,听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尚未得到重视;另外,针对特殊教育理念还存在偏差,很多人认为对听障大学生首要开展的教育是生计教育,却忽视了听障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再加上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理论以借鉴国外理论为主,而国外学者关于听力障碍人士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没有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分析,这就导致我国关于听力障碍人士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缺乏实践性。[1]此外,从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不太重视开展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有的学校直接不对听障大学生开设思政课,或者有的学校由于缺乏会手语的思政课教师,就会让其他任课教师去代听障大学生思政课,这些代课教师考虑到听障大学生的特殊性,往往也是以敷衍塞责的态度去开展教学。久而久之,这就会造成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专业性和有效性。

(二)教师队伍面临新的挑战。聋健融合背景下开展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任课教师面临更艰巨的挑战,因为教师面临的学生群体较以往显得复杂多变,其教育客体本身具有特殊性,听障大学生本身的这种特殊性就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由于听障大学生口齿不清、语速慢以及语病较多,在这些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像对待健听大学生一样对待听障大学生,教师需要在听障大学生身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正因如此,特别容易导致教学进度延缓,教师甚至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另外,思政课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听障大学生身心特殊性,针对听障大学生个体不同特点和需要,开发适合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或者思政教育活动,同时,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掌握手语。此外,教师在面对听障大学生时要承担更多不同的教育角色,既要做好传道授业者,又要像父母一样关心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教师需要足够的精力和耐心给听障大学生更多地关心和照顾。此外,教师也会面对比以往更多的学生之间矛盾,因为学生群体中既有健听大学生,也有听障大学生,双方在相处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矛盾引起的冲突。这些都加大了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难度。[2]

(三)针对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匮乏。目前,关于聋健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仍处在自发状态,这与现阶段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有所冲突。高校在开设思政课的时候主要是考虑到健听大学生,所以在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候更多是向健听大学生倾斜,而针对听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则明显匮乏,即使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是根据健听大学生身心发展基本特征和思维特点来制定的,忽视了听障大学生的身心状况和接受能力,听障大学生依据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是很难理解思政课教材内容。长期下去,听障大学生就会怀疑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极大降低了对思政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久而久之,听障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不深入,思政课教学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四)听障大学生的知识积累欠缺。听障大学生本身存在听或者说方面障碍,这使得健听大学生和听障大学生在学习相同内容时就会出现不一样理解,后者存在听力阻碍,往往主要依靠视觉来获取相应的知识,这就导致其理解相关内容比较困难,而且大多数听障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健听大学生弱一些,难以理解思政课相关概念,例如,听障大学生难以理解思政课中像“治大国若烹小鲜”等词语,那么教师就只能用简单的近义词代替这类词,在这样的情况下,听障大学生掌握的思政课专业术语就会越来越少。另外,听障大学生普遍存在语句顺序以及语义表达方面的问题,这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加上大多数听障大学生本身在社会、历史、政治等方面知识的缺乏,久而久之,听障大学生自身所储备的知识量也就会愈加稀少,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系统,知识面的狭窄导致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比较困难。

二、聋健融合背景下强化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重视开展聋健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决策文件提出“努力发展融合教育”,“推进高质量特殊教育发展”的任务,这显示出国家在不断地重视特殊教育发展,以及加大对融合教育的支持力度,对听障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办好特殊教育的任务之一。因此,高校要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在听障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战略地位,增强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一方面,校领导和专任教师要高度重视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听障大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另一方面,学校要为承担听障大学生思政课教学任务的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确保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从而激发聋健融合背景下听障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听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最终实现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3]

(二)加强聋健融合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大力扩充聋健融合下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任教师数量,各项条件完备的高校设置专职教师对听障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条件不完善的高校可以成立工作组,集全校教师的智慧结晶解决听障大学生出现的问题。其次,加强师资培训系统性,对思政课教师进行长期、严格、全面的培训,形成多元化、高实效的综合培训体系,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技能、业务等,使教师具备应有的岗位胜任能力,受过专业训练的思政课教师能够掌握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定的手语技能,通过手语员翻译考试,具有专业证书,可以更好地与听障大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听障大学生更好理解相关的思想政治概念,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会比较头条理清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感受。最后,建立聋健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共同体,对听障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只局限于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思政课教师要与其他相关的行政人员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其他专业教师的作用,形成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三者合力,更好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以此构建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为聋健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性奠定基础。

(三)提高聋健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聋健融合思政课应结合听障大学生身心特点及其思维感知能力进行教学,可以从“供给侧”角度出发给听障大学生提供更适合的学习内容,不仅要立足于思政课教学活动,挖掘适合听障大学生需求的丰富资源,优化其教育选择,提升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还要针对听障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具象感性认知较强、偏好视觉语言且视觉敏锐的习惯和特点,以“三全育人”作为指南和目标对听障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结合听障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走进他们的内心,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再创造,对教材进行再开发,使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基础教育教材为蓝本,加入鲜活的案例、植入生动的视频和图片,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4]还可以针对思政教育内容配套开设适合听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其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以及在实际活动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理解。

(四)改变思政课教师的授课方式。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依赖于教师的“教”,教师先把基本的概念和内容传授给听障大学生,还要注重听障大学生的“学”,要启发其思考,让其主动学习,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听障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让其在实践活动中更好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相关的教育内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让听障大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根据听障大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和教育要求,及时有效地对听障大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其真正参与到政治教育活动中去。例如,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启发式谈话的形式,针对道德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此进一步加深听障大学生对道德原理和道德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纠正学生的偏差或问题,也可以通过案例研讨的形式进一步提升听障大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再针对听障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思想问题,对其进行专门的咨询辅导和教育指导,以此体现出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5]

猜你喜欢
思政融合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