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K/TOPK表达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反应和生存预后的关联分析

2022-12-22 08:39吴文萍徐林娟王佳亨张娜娜
检验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核型骨髓外周血

吴文萍, 徐林娟, 王佳亨, 张娜娜

(衢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浙江 衢州 324000)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恶性血液系统克隆性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临床表现为骨髓原始细胞异常累积和正常血细胞生成障碍[1],是成人急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我国老年AML患者(≥60岁)发病年龄约为67岁[2]。吸烟、病毒感染、长时间辐射暴露等均可能诱发AML[3]。目前,老年AML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3+7”基础化疗方案、低强度治疗和支持治疗,但由于老年AML患者脏器功能差、合并症多、不良遗传核型等多种不良预后因素,其5年存活率仅为5%~10%[4-5]。

PBK/TOPK是由激酶亚结构域和锌指结合域组成的丝-苏氨酸激酶,在有丝分裂期间活化和磷酸化,属MAP-KK分子家族成员[6-7]。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BK/TOPK在淋巴瘤、白血病、乳腺癌、黑色素瘤中高表达,在除睾丸生殖细胞和胎儿组织外的正常组织中无法检出,与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有关[8]。然而,关于PBK/TOPK表达与老年AML患者治疗反应和生存预后的关系鲜有报道。本研究以老年AML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PBK/TOPK在老年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评估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AML患者80例(AML组),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69.8±6.5)岁,均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分型诊断标准[9]确诊。排除标准:(1)年龄<60周岁;(2)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继发性或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3)AML复发;(4)接受过化疗或其他治疗;(5)合并精神疾病、严重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6)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the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能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PS)>4分。

另选取同期衢州市人民医院行骨髓穿刺活检的≥60岁非恶性血液疾病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67.91±5.89)岁。本研究经衢州市人民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160225),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基本信息收集 收集AML患者年龄、性别、外周血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法美英(French-America-British,FAB)分型、染色体核型、基因突变类型、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等临床资料。

1.2.2 样本采集 采集所有患者入院后治疗前骨髓样本和外周血各2~3 mL。骨髓样本采用肝素抗凝,在15 mL离心管中加入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后加入样本,447×g离心20 min,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80 ℃冷冻保存。外周血样本离心后分离血清,冷冻保存。

1.2.3 主要仪器与试剂 Trizol试剂盒(日本TaKaRa公司),ReverTraAce qPCR RT Kit和SYBR Gene Realtime PCR Master Mix(日本Toyobo公司),CFX96型荧光定量PCR仪(美国Bio-RAD公司),DanoDrop 1000超微量蛋白核酸分析仪(美国ThermoFisher Scientific公司),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设计并合成,人淋巴细胞分离液购自天津灏洋生物制品科技有限公司。血液检测均由衢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部完成。

1.2.4 PBK/TOPK表达的检测 将冻存的单个核细胞37 ℃水浴复苏,按Trizol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总RNA,将RNA逆转录为cDNA,以cDNA为模板进行RT-qPCR。PBK/TOPK正向引物序列为5'-GAGAGTGGCTTTCACAATGGA-3',反向引物序列为5'-GGCCGGGATATTTATAGTTGGA-3';β-actin正向引物序列为5'-TGGCACCCAGCACAATGAA-3',反向引物序列为5'-CTAAGTCATAGTCCGCCTAGAAGCA-3'。反应条件:90 ℃5 min;95 ℃ 5 s,60 ℃ 30 s,40个循环;72 ℃5 min。采用2-ΔΔCt法计算PBK/TOPK mRNA相对表达量。根据PBK/TOPK相对表达量的中位数将AML患者分为PBK/TOPK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

1.2.5 治疗与评估 依据患者身体状况和疾病发生情况,对其进行诱导治疗。包括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unorubicin-cytarabine,D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emethoxydaunor-cytarabine,IA)、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aclacinomycincytarabine,A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homoharringtonine-cytarabine,H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mitoxantrone-cytarabine,MA)、阿糖胞苷和阿克拉霉素联合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ytosine arabinoside and aclamycin combined with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AG)等传统化疗方案及地西他滨联合减量化疗方案。按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0]判断是否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患者未出现由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生活无明显异常;(2)患者外周血中未检测到异常血细胞,Hb≥100 g/L(男)或≥90 g/L(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PLT计数≥100×109/L;(3)Ⅰ型或Ⅱ型骨髓原始粒细胞≤5%。

1.2.6 随访 采用电话访问、门诊复查、病历查询等方式对AML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2月15日。统计所有患者无进展生存期(event free survival,E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EFS为自首次CR至复发、死亡或随访截止日期的时长,OS为自确诊至死亡或随访截止日期的时长。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绘图。通过Shaopiro-Wilk法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M)[四分位数(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样本例数较少(<40)或理论频数较小(T<5)时,采用Fisher精确性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PBK/TOPK表达水平老年AML患者EFS和OS。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ML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AM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WBC计数为11.16(2.75,50.21)×109/L,Hb为(74.69±20.31)g/L,PLT计数为37.50(19.00,68.00)×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为58.24%±23.85%,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为34.00%(7.75%,74.00%)。

FAB分型结果显示,80例老年AML患者中,M2型所占比例最高(35.00%);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显示,老年AML患者伴重现性染色体异常41例(51.25%),正常核型39例(48.75%)。19例(23.75%)患者基因检测正常,61例(76.25%)患者检出基因异常,51.25%的AML患者预后不良。见表1。

表1 80例老年AML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2.2 2个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BK/TOPK的表达

AML组骨髓样本中均检测到PBK/TOPK表达,相对表达量为3.47±0.74;对照组PBK/TOPK相对表达量为1.43±0.45。AML组PBK/TOPK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图1。

图1 AML组和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PBK/TOPK的表达

2.3 PBK/TOPK表达与老年AM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有49例AML患者PBK/TOPK高表达,31例低表达。PBK/TOPK相对表达量与患者Hb、PLT计数、染色体核型和基因突变类型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FAB分型、PS评分、WBC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及骨髓增生程度无关(P>0.05)。见表2。

表2 PBK/TOPK表达与老年AM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例

2.4 PBK/TOPK表达与老年AML患者治疗反应的相关性

PBK/TOPK表达与老年AML患者CR率呈负相关(r=-0.743,P<0.05)。PBK/TOPK高表达与低表达AML患者CR率见表3。

表3 不同PBK/TOPK表达水平老年AML患者CR率 例(%)

2.5 PBK/TOPK表达与老年AML患者生存期的关系

80例AML患者随访时间为3.0~3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0.0个月,随访完成率为100%。随访结果显示,PBK/TOPK高表达患者1年复发11例,死亡9例;31例PBK/TOPK低表达患者1年复发8例,死亡5例。2个组之间1年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BK/TOPK高表达患者3年复发42例(85.7%),死亡30例(61.2%);PBK/TOPK低表达患者3年复发21例,死亡11例。2个组之间3年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BK/TOPK高表达患者的中位EFS[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5.9~12.2)]为9个月,明显低于PBK/TOPK低表达患者[14.0(8.8~18.6)个月](P<0.01)。PBK/TOPK低表达患者中位OS(95%CI)为21.0(16.2~26.4)个月,明显长于PBK/TOPK高表达患者[15.0(15.1~20.9)个月](P<0.01)。见图2。

图2 PBK/TOPK表达与老年AML患者OS、EFS的关系

3 讨论

AML是常见的成人白血病,美国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新发AML病例中,≥65岁患者占57.4%[11],老年人造血系统以粒系造血为主,且基础疾病多,脏器功能代偿能力差,更容易出现不良细胞遗传学改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不良预后因素,影响诱导化疗的疗效。因此,本研究针对老年AML患者PBK/TOPK表达与治疗反应、生存预后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老年AML患者中,M2型(35.00%)发病率最高,以下依次为M4型(26.25%)、M5型(23.75%)、M0型(6.25%)、M1型(3.75%)、M6型(2.50%)和不确定型(2.50%)。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检测对AML诊断、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老年AML患者较少发生t(8;21)等预后良好的染色体改变,而-5/del(5q)、-7/del(7q)或复杂核型等预后不良核型则较为常见。本研究中,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51.25%,与国内外报道的AML患者异常核型检出率(46.70%~57.78%)一致[12-13]。有研究结果表明,具有NPM1突变的AML患者预后较好,而存在FLT3-ITD突变的AML患者则预后较差[14]。SCHNEIDER等[15]的研究结果显示,≥60岁AML患者NPMl和FLT3-ITD突变率分别为37.31%和20.68%。而在本研究中,NPMl和FLT3-ITD突变率分别为8.75%、27.50%,提示NPMl和FLT3-ITD突变可能与AML患者地域和种族差异有关。

PBK/TOPK在特定增殖的正常细胞和高度增殖的肿瘤细胞中表达,与细胞增殖分化和肿瘤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BK/TOPK与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LIU等[16]和ALACHKAR等[17]均发现PBK/TOPK在AML患者中高表达,SIMONS等[18]发现其在成人Burkitts淋巴瘤中高表达,与本研究AML组PBK/TOPK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PBK/TOPK在AML中发挥促癌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PBK/TOPK低表达的AML患者无FLT3-ITD突变率更低,且染色体核型正常者所占比例更高。原因可能是PBK/TOPK可通过与cdk1/cyclin B结合形成复合物,影响细胞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而cdk1/cyclin B主要通过在T9位点的磷酸化来结合PBK/TOPK,上调cyclin B表达,加速细胞G2/M期进程,从而加快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的发生。而PBK/TOPK表达在不同Hb和PLT计数人群中的差异性表达可能与AML的进展有关。PBK/TOPK在AML患者预后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一项针对儿童恶性淋巴瘤的研究结果表明,PBK/TOPK阳性表达患儿中位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PBK/TOPK阴性表达患儿[19]。本研究结果显示,PBK/TOPK高表达的老年AML患者预后情况较低表达患者差,PBK/TOPK低表达患者CR率高于PBK/TOPK高表达患者,说明PBK/TOPK低表达患者标准化治疗效果更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年后不同PBK/TOPK表达患者复发率和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BK/TOPK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均较低表达患者低。原因可能是PBK/TOPK高表达可调节多个靶基因,促进AML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导致患者生存期缩短[20-21]。

综上所述,PBK/TOPK在老年AML患者中表达增加,并且其高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老年AML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患者多来自衢州市相邻地区,关于PBK/TOPK在老年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数据来验证。

猜你喜欢
核型骨髓外周血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产前诊断指征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筛查中的作用评估*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特征与临床的关系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