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把脉厘清思路 精准导航指明方向
——探寻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的哲学密码

2022-12-23 16:07江苏丁立均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2年3期
关键词:公报党中央哲学

江苏 丁立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会诊,并依据现有情况提出未来政策变化的方向。通过对公报内容的解读,探寻公报中所蕴藏的哲学密码,可以发现党中央把脉宏观经济形势、凝聚哲学智慧、总结成功经验、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径,彰显科学的辩证思维。通过对公报的哲学分析,深切感受2021 年经济成绩的来之不易,深刻领会坚定“两个维护”和“四个自信”的重大意义,深度解读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以百倍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

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随后,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1 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 年经济工作。为经济形势把脉,为经济发展导航,研读公报内容,彰显丰富的哲学智慧。

一、把脉宏观形势,凝聚哲学智慧

会议指出,2021 年全国上下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同时指出,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公报既客观又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经济总体形势,从客观存在的现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从中找出经济发展所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作为党中央作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在实践中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公报指出,伟大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的结果,这是党中央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深度把脉取得这样成绩的经验和出现困境后的对策,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典型体现。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但这两个方面的地位是不平衡的,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而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看问题时要把握主流,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又不忽视支流,做到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公报对2021 年经济形势从宏观上作全面的分析,既肯定了2021 年我们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又客观分析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了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取得的成绩是主要方面,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边主义,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它认为,在复杂事物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是次要矛盾。因此,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既要抓住主要矛盾,抓重点,也要不忽视次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公报指出,保持经济发展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要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等,无不凝聚哲学智慧,充分体现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矛盾分析法。整体居于主导地位,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点,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把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查。会议指出,领导经济工作必须有系统思维、科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领导干部要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坚持综合思维和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二、总结成功经验,探索发展路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在2021 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中,连提25个“稳”字,强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做好六“稳”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回顾近三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中有关第二年经济的总基调,都提出“稳”字当头。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2021 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提出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2022 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坚持稳中求进。这是党中央对近年来我国取得成就的经验总结和形成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也是我国2022 年经济发展应有的基调,应坚持的发展路径,充分体现党中央的科学处理方法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原理。

经济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短短几十字,指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路径,蕴含丰富的哲学思维。坚持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意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经济发展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辩证否定的具体体现。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经济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国内大循环,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强心剂,通过处理好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引导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最持久、最深沉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我国经济发展能够保持全球领先,得益于人民群众的万众一心,党中央始终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解决好就业问题,统筹全国养老保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正是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不仅把“蛋糕”做大做好,还通过合理制度把“蛋糕”切好分好。

三、导航新一年经济,彰显辩证思维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019-2021 年经济工作会议关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能源政策和金融防范政策等都保持了前后的连续性,充分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但每年的相关政策又各有不同,这是针对每一年的经济发展情况而作出的调整,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党中央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对标2022 年经济发展,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充分体现了城乡联系、区域联系,坚持了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为时代课题。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政策,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防范风险策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重要的辩证思维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2021 年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蕴藏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如前文阐释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党中央对当前整体经济形势的判断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时,党中央强调“双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充分说明了过犹不及的道理。打赢“双碳”是一场硬仗,绝非一日之功,绝不可功于一役,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日积月累,打一场深远持久的攻坚战。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让我们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党领航掌舵,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正视困难,坚定信心,以百倍的努力贡献哲学智慧,创造新辉煌、铸就新伟业。

猜你喜欢
公报党中央哲学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菱的哲学
小包哲学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一图读懂2016年度党内统计公报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从公报解读2014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