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022-12-24 01:30邓文亮廖永红
大科技 2022年44期
关键词:职工生产培训

邓文亮,廖永红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平利县供电分公司,陕西 安康 725000)

0 引言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安全”永远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和“底线”。电力企业必须始终将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把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深入贯彻执行到生产实践的方方面面,才能实现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在不考虑管理缺失和环境因素影响的背景下,斯奇巴的轨迹交叉理论指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时空上的重叠,共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1]。海因里希通过大量的研究成果发现,在生产实践中,大约88%的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差错所导致,因此企业的安全管理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人”这个层面。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提炼安全理念,强化安全培训,营造安全工作氛围等一系列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让职工认可并主动投身安全工作、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逐步实现职工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业务零差错”“操作零失误”的目标,最终避免甚至杜绝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1 安全文化的相关概念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 9004—2008)中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为: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它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人为的和自然的),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2]。总的来说,它致力于培养具有安全价值观、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规范,符合社会和谐发展要求的人。

2 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上文提到,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事件的发生归结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时空上的重叠。因此,控制事故事件的发生,一是“物”本身具备本质安全特性,不会因为误操作或者故障导致人身伤害;二是要求“人”的一切行为符合标准规范。目前的技术手段和生产实际无法全面实现物的本质安全,所以预防事故的重点当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着手。

要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两个思路:①形成“一对一”的盯防态势,但这种方式无疑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容易使被监督人员产生逆反心理。②引导被监督人员自觉遵守安全工作规定、行为准则,通过员工对安全的自我追求,从而杜绝事故发生。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构建安全生产工作氛围,引导职工认可安全工作并主动规范自身行为。因此,企业的平稳发展,无论从节约成本还是长治久安两个方面考虑,安全文化的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点

3.1 明确安全文化核心体系

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企业结合生产实际,提炼出与企业当前发展背景相适应,包含安全理念、安全愿景、安全目标等内容的安全文化体系,作为指导企业生产实践的价值导向和目标导向。安全理念是企业在生产实践中抓安全,保安全的基本遵循,它决定了企业管理者将以何种态度、何种方式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愿景是企业在经过中长期安全平稳发展后试图实现的目标。安全目标是企业在总结上年度安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年度安全工作重点任务。目标制定不宜笼统,要具有明确的指标,也不能极易实现,否则基于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纠偏将流于形式。

安全文化体系的提炼,需充分征求基层员工的意见建议,而后通过树立正面典型、制作标语、印发手册、主题宣讲等多种手段,引导全体职工认可安全理念、安全愿景和安全目标,并将其作为行动指南,落实在生产实践之中。

3.2 构建安全制度文化体系

安全制度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情况。它要求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配备专职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建立三级安全监督网络,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结合企业生产工作实际,制定覆盖企业负责人至一线班组成员的安全责任清单和安全工作清单,并定期滚动修编予以完善。必须构建完善的考评机制,从个人年度安全目标完成情况和安全过程管控等多个维度,通过多种方式,对安全生产存在突出贡献和违反安全工作规定的集体或个人,分别进行表彰和惩处,发挥安全管理制度对职工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只有建立全体职工认可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电力企业才能将无形的文化固化为有形的规定,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继续向更纵深处发展。

3.3 狠抓安全诚信文化建设

安全诚信文化建设一方面体现为企业职工对公司安全目标、安全愿景、工作规范、岗位职责以及失职责任等内容作出的书面承诺。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要根据新《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要求,履行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并接受政府、纪检监察机构、工会、职代会的监督。各业务部门和企业全体职工也要分别结合企业及部门年度安全目标,细化年度安全重点工作任务并作出书面承诺,最终形成“一级保一级”的安全承诺体系。

安全诚信文化建设的另一方面是建立并完善针对劳务分包单位和劳务分包人员的“负面清单”和“黑名单”制度。坚持对劳务分包单位和劳务分包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同质化”管理,开展劳务分包单位安全工作评价,对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安全生产存在重大风险的,坚决予以清退并纳入“负面清单”和“黑名单”管理。

3.4 重视安全培训文化建设

安全教育培训本身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占用一部分安全投入。但职工因教育培训缺失,致使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往往会给企业带来高额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因此,教育培训是企业投资最小,潜在回报最大的举措。

电力企业部分一线职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更有甚者对教育培训怀有抵触心理。安全培训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调动参培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宜采用“照本宣科”或理论性过强的方式。反之,要多利用多媒体手段,譬如视频、动漫甚至虚拟现实(VR)等,让职工参与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感”培训,在激发职工学习兴趣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教学。

安全培训文化建设包括但不限于以下4 个要点。

(1)建立安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3]。安全教育培训作为电力企业职工管理的重点,切忌一曝十寒。企业应根据生产实际和职工安全知识技能的薄弱环节,每年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并严格执行。定期对教育培训质效进行评估和纠偏,且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及培训效果应纳入部门和个人年度安全工作绩效进行考评。

在本次试验中,同一区组的标准地内毛竹密度不同,使得产量在进行方差分析时F值减小,相对较难以检验出处理的差异显著性。因此,将标准地的总产量平均到每径阶(1 cm)水平,即为相对增产量。在低密度林分中3种施肥处理尿素、生物有机肥、钢渣肥相对增加产量分别为:2.63、2.60、2.72 kg;在高密度林分中相应的相对增加产量则分别为:2.18、2.57、2.52 kg。可见,在3种肥料处理下,毛竹林随着密度的增加相对增加产量均呈现下降趋势。

(2)开展基于工种、岗位的差异化培训。不同岗位、工种需掌握的安全知识技能往往具有较大差异,因此教育培训工作也要结合不同岗位的工作实际,进行差异化设计,以“干什么、学什么”为导向。

(3)丰富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和内容。传统讲座、面授等教育培训方式因其理论性较强,学习过程较为枯燥且参培人员参与度不高等原因,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因此,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应丰富教育培训方式,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发安全微视频、微动漫和采用虚拟现实等手段,激发职工好奇心,把枯燥的文字通过高科技手段转化为视觉的冲击和直观的身体感受。

(4)教育培训工作要坚持重在平时。电力企业在完成既定教育培训任务的基础上,要依托移动终端、电脑、报刊、宣传展板、电视等媒介,不间断的发布、分享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知识技能、先进经验、典型事故案例等内容,全力营造“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3.5 打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

狭义的安全生产环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职工进行生产实践的场所及其卫生状况,配置的设备、劳动防护用品、警示标示等一切物质条件构成的集合。企业提供的生产环境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健康标准,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源必须进行系统辨识,建立危险源台账,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风险控制或设置醒目警示标志。

打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同样要利用宣传板、文化牌、LED 屏、桌牌等宣传阵地,全面布置安全提示、安全常识等内容,把安全生产渗透到职工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建立安全警示教育室、安全警示长廊、安全文化建设示范点以及职工培训基地,定期组织职工、劳务分包单位及劳务分包人员开展事故警示教育,学习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开展职工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下大力气提高职工和外来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可度和安全意识。

3.6 加强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职工安全行为是电力企业安全理念、安全制度以及安全环境共同作用的集中体现。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积极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用情用力抓安全、保安全,亲力亲为。及时传达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安全生产的会议、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例行检查、应急处置等工作。大力推动标准化作业在检修作业现场落地生根,加快实现“标准”和“习惯”的有机融合。

班组长和安全员要利用周安全活动、月度安全例会,组织学习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典型违章、事故案例,切实把不遵守安全规章引发的潜在危险和后果传达至每位员工。生产一线班组成员要提高工作执行力,严格落实上级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生产检修要做到“七分准备三分实施”,开好班前会,落实作业现场危险源、风险点辨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控。采取“以干代培”的方式推进现场标准化作业进程,常态化开展“反习惯性、重复性违章”“安全吹哨人”活动,及时发现和制止违章行为。始终保持对事故苗头的高度警觉,在生产实践活动的关键步骤、关键流程以“不信任”的态度,组织安全措施执行情况的二次甚至多次复查,确保万无一失。

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各类安全专项或例行检查,坚持问题导向,抓责任落实、抓隐患排查、抓问题整改,确保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各业务管理部门要按照“三管三必须”的方针,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坚持严字当头,重拳出击,查处作业现场不安排行为。安监、劳资、财务等部门要按要求配齐劳动防护用品,定期组织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工职业健康档案。

3.7 实现全员参与良性循环

电力企业职工作为日常生产实践的执行者,在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出台,要充分征求各层级、各岗位职工的意见,不能闭门造车。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让广大职工参与企业安全生产重大决策,制定公司安全发展中长期规划,监督安全目标完成以及安全费用的投入情况。

各部门试行“轮值安全员”制度,鼓励各岗位人员参与安全管理,为安全生产工作建言献策,扭转职工“被动服从”安全管理、积极性不高的局面。坚持开展职工安全承诺、手书岗位安全职责、技能比武、岗位练兵、“亲情唤安全”等活动,着力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企业归属感。把党建、团建工作和安全生产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先锋引领作用,积极创建“党员安全示范岗”“青年安全突击队”,以点带面地将群众性安全生产工作推上新台阶。

4 结语

安全文化建设是系统性工程,电力企业主要负责人,各级管理者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汲取经验,充分认识到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期性、阶段性特点,在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当前发展实际,制定安全文化建设目标。切不可因企业规模小,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底子薄的现状忽视安全文化建设在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规范职工作业行为、弥补技术装备水平不足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也不能大搞形式主义,设立虚高目标,提出与企业生产现状不相符的安全愿景、安全目标,给基层增加负担的同时,透支了企业的执行力[4]。

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同于传统的安全管理形式,旨在将安全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上来[5],通过加强职工对安全工作的个人响应和情感认同,让职工主动参与安全、融入安全,从保护自身做起,营造人人争做安全生产“排头兵”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职工生产培训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一心守护青年职工安全的“郑安全”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
青年职工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