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逻辑理路

2022-12-24 19:35李宏刚宋真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价值观核心

李宏刚, 宋真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1).。在当代中国,高等学校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基于此,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及实践逻辑,具有不可或缺的时代价值及现实意义。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逻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初心的关键举措,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需要,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念必然同这一民族、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复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凝心聚力,才能对社会思潮进行有效的引导与规范。

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在高校校园中弘扬好主旋律,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工作是“具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工作”,是“立党立国之本”(2)张志丹.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4):33-39.。基于此,高校校园文化应牢牢把握正确舆论方向,旗帜鲜明坚持真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增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另一方面,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改变着人们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信息交互方式,同时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使得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涌现。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特质在于其引领性和先进性,在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我国高校作为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其作用和任务不仅仅在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还在于坚守政治立场、引领社会文化方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高等学校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引领者和示范者,能够以各种途径对社会文化产生辐射效应。因此,始终坚持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侵袭,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

(二) 践行立德树人初心的关键举措

立德树人是现代化教育的核心要求,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人德共生”的传承与创新。立德树人就其内涵而言,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解答立德树人“立何种德,树何种人”这一问题起着关键作用。所谓立德树人,便是要立社会主义之新德,树社会主义之新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初心的关键举措,二者的融合不断促进高校育人目标的达成。

立德树人是检验高校各项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我国高校在践行立德树人初心的进程中,从未缺失对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的自觉回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为高校建设注入新活力。进入新时代,我国高校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推动立德树人任务落地落实更加有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3)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能够更好发挥其育人功效。同时,面对当前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抓好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尤为重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长效的培养机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培养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4)李立红.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N].中国青年报,2014-11-09(1) .。正所谓“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靠教育。为此,高校应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做国家之德的追随者、社会之德的遵循者、公民之德的践行者,从而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需要

培育时代新人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引导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及国家发展愿景融入学生个人成长目标之中,满足国家发展对于时代新人的需要。

首先,有助于青年大学生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丰富了青年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然而,多样化的校园文化也存在一定弊端,如校园文化的功利化与娱乐化现象突出,严重影响青年学生的价值信念塑造。要引导当代大学生不负历史所托,承担起自身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成长为有远大理想和信仰引领的时代新人,需要大力培育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增强青年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心和决心。其次,有助于青年大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高校虽不缺乏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但其传承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能够帮助青年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自觉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文化智慧与精神动力,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并迸发实践力量、增长知识才干。最后,有助于青年大学生自觉抵制错误思潮侵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便利与发展契机,然而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也使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面临挑战。高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价值取向易受影响。基于此,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助力青年学生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三观”,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状态的价值主题和行动目标。它不是思想家苦思冥想建构起来的理想型人格,而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的科学表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人的存在状态也依次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相对独立性,最终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且是对以往人格根本意义上的健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人的存在状态,必然是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而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

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怀揣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逐步总结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完备的价值理念,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这一价值理念的过程,既是不断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充分的物质条件的过程,也是不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我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办学方针必然需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性质与价值导向。现阶段,我国高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号召,并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加以引导,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缺乏必要的跟踪与关注,导致育人成效并不显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其中所提倡的价值理念与青年学生切身利益相契合,符合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有助于青年学生不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逻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高校校园文化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从本质上讲,二者属于文化类别的不同层次,但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元素,是对科学的价值理论的塑造与坚守,在理论上是高度契合与统一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能够确保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坚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原则。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什么人”构建育人标准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是当代中国精神在价值理论上的集中体现,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什么人”构建了育人标准。

从宏观层面讲,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什么人”指明了正确方向。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历史表明,无论社会历史发展到何种阶段,社会发展形式都不能脱离该时期主流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对其产生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态势显著,社会价值取向存在多样化倾向。为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这一使命要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什么人”提供了价值遵循。这一价值遵循是我们党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成果的过程中形成的,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全社会共同的价值理念,更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价值规定。从微观层面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阐明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什么人”的道德伦理。高校校园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高地,高校的任务不仅仅在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更在于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必须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准则,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道德文明素养,助力其树立远大理想。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怎样培养人”提供育人资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什么人”提供了育人标准,而且为其“怎样培养人”提供了思想动能。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表现为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则表现为由文化所表征的人的文明程度的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以其科学性和先进性而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怎样培养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育人资源。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的当代表述,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怎样培养人”提供思想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党领导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实践过程中,对社会存在的现实反映,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高度统一与双向互动(6)李畅,李亚员.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思想要义[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1(2):13-26.。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帮助校园文化主体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是非分辨能力。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之“大我”与个人之“小我”的辩证统一,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怎样培养人”提供基本遵循。这一价值理念科学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及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能够引导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追求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基本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稳定器,将其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引领高校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真正做到将国之“大我”与个人之“小我”相结合。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怎样培养人”提供目标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同时体现了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美好夙愿与价值追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强大的说服力始终发挥着凝心聚力、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不断感召广大高校学生勇担时代重任,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贡献更大的青春力量。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谁培养人”指明育人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原则,既是人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所遵循的行为规范与基本准则,也是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不断巩固其引领地位,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基本原则(7)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2.。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谁培养人”指明党性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凝练而成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奋斗的思想结晶。我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这决定了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历史一再表明,青年学生的发展需要正确的领路人,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前进方向。高校青年学生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追求,才能够不断创造新的辉煌(8)肖建国,石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旨要、价值与践行[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2):13-20.。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谁培养人”指明人民性原则。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维度来看,其价值主体、价值内涵及价值实现方式,无不深刻体现着党爱民、亲民、以人民为中心的主旨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始终体现“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明确人民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奋斗本领,在为人民服务的同时促进自身发展。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谁培养人”指明时代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其中培育时代新人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亦是高校建设的重要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完备的理论体系为高校建设注入时代灵魂,提供育人原则。

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逻辑

从价值理念的培育到行为习惯的落实,必须通过实践(9)王娜,金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的内在逻辑与关键点位[J].思想理论教育,2021(4):60-64.。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在主流意识形态坚守、主体选择、制度建设、活动创建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

(一) 在校园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坚守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我国高校教育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集中表征,将其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助于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具体而言,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大学建设最鲜亮的底色,办好我国高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营造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环境。二是要加强思想阵地建设,坚定主流意识形态。在新媒体环境下,校园社会思潮更加多元化,要在多元文化中定方向、谋共识、立主导,推动一切有益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既要坚持其一元指导地位,又要坚持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同时,更要坚决抵制和有效防范一切有害学生成长成才的错误思潮。三是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整体监测和分析,准确把握其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其动态变化,提前做出发展趋势预测。同时也要善于把握和分析学生思想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秉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其进行意识形态引导工作,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 在校园文化的主体选择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是思政工作者运用一定的教育形式对教育对象的个人价值观施加积极影响的一系列过程。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使教育对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情感认同,进而在实践中自觉践行。高校青年学生正处在张扬个性、追求自由发展的成长期,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采取强硬的行政手段或是单一的灌输方式,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具体而言,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注重培养校园文化主体的理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真理,具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生活需要的理论品质和现实依据,但其本身并不会因为处于意识形态的高阶位而轻易地入脑入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如果只是依靠其强势地位和外部力量,会极大地降低其引领成效,使校园文化主体产生逆反心理。只有不断地将这种外在驱动力转化为内在驱动力,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校园文化主体发展需求之间的契合点,校园文化主体才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产生理论认同。第二,注重引导校园文化主体的实践养成。所谓实践养成,即校园文化主体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强烈理论认同的基础上,将其自觉转化为行为方式或习惯的实践过程。这意味着,高校应从方法论的视角多维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青年学生人生发展的价值意蕴,使其认识到这一价值观的培育不是枯燥的“知识说教”,而是能够为其未来的人生发展提供思想指引的科学方法,从而促进其实践养成。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下功夫,提供充足机会引导校园文化主体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他们的日常行为准则(10)冯刚.习近平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述的理论蕴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70-180.,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

(三) 在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是规范校园主体行为的有效途径,有助于精准传达高校教育理念与管理思想,提高主体行为的方向性与有效性。任何制度的设立都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进行的,从价值的角度看,价值实现的有力方式便是将其制度化(11)朱志明,魏宝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2):40-43.。高校应从战略角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中。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管理制度。首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各项管理制度当中,同时以其价值目标作为校园制度的审查标准,以官方制度形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提供政策保障;其次,学校各级组织应重视物质保障,及时提供必要的技术与资金支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奠定物质基础。二是形成渗透制度。首先,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远景目标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活动之中,以确保青年学生在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必须认真关注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从实际出发,确保渗透全覆盖,并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引领方案。三是构建评估制度。这种评估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作为制定校园文化条例和学生行为守则的内在规定,将条例守则的可实施性作为制度评估标准。其次,应建立开放的监督机制。这种监督机制有助于评估结果在切实有效地促进和激励中发挥作用,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落地”。

(四) 在校园文化的活动创建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实践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而有效的载体。要增强校园文化活动对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要创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具体而言,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这就要求高校充分发挥其地域特色,从其历史文化底蕴中汲取能量,开展极具特色的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成长规律,开展专业学术活动。二是丰富校园网络文化活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潜移默化。这就要求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形成良好的网络话语权表达,充分开发与价值观相契合的网络资源,开展“线上”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宣传引领作用。三是创新师生共建校园文化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参与方能充分发挥作用。高校党委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做好统筹工作,确保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校园文化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创新发展。广大教师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个人魅力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以确保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与成效。青年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与特长,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发展中去,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强思想与实践的双重获得感。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