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进成渝以双碳目标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2-12-25 04:57伍先美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伍先美

(巫溪县委党校,重庆 巫溪 405809)

“双碳”目标是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成渝双城经济圈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必须以双碳目标为引领,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持之以恒加以推进,确保成渝以双碳目标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深入理解生态文明思想对双碳工作的指导意义

思想就是力量,理论是道路的说明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策部署,必须坚持以坚持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碳达峰、碳中和之路。

1.1 生态文明思想主要理论来源

1.1.1 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共识。近年来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方面有很多的理论和实践的进展,坚持生态文明思想也吸取了众家之所长。

1.1.2 来源于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的领导集体,在生态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积累了很多的理论成果。如:“绿化祖国”的号召、“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两型社会”等,这些都是不同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探索。

1.2 生态文明思想的确立

1.2.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六个原则”(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生态文明思想确立的标志。

1.2.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提出来的“八个坚持”是习近平生态思想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八个坚持”与“六个原则”一脉相承,体现了坚持生态思想深邃的历史观、科学的自然观、综合生态的价值观,以及民生观、系统观、法治观、全民行动观和全球共赢观。以坚持生态思想为指导做好双碳工作都离不开这“八个坚持”,离不开我们对于这一思想真正内核的深入理解。

1.3 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意蕴

坚持生态文明思想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密的思想体系,不只有理论方面的原创性的贡献,同时也对生态建设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在理论方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新发展。

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在历史观方面,提出“人类史和自然史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观点。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绿色财富,要通过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来实现这种财富的保值和增值。

在实践层面,首先,从国内来看,坚持生态文明思想是进行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新旗帜,为建设生态文明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绘就了实现路径。其次,从全球来看,坚持生态文明思想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为全球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方案,尤其是坚持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多边治理的理念,为后发国家的绿色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

2.成渝以双碳目标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考察成渝双城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可以看出以双碳目标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2.1成渝双城经济圈优势突出

2.1.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区域内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布、风物多样,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

2.1.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可以看出成渝双城经济圈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体制优势突出,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

2.1.3 近五年发展,成渝两地政治生态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各项工作重回正轨,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发展实现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转变;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同全国人民一道告别了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共同富裕的梦想正照进现实。

2.2 成渝双城经济圈短板明显

2.2.1 成渝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仍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还需加快提升,城乡居民收入仍然偏低,民生保障还存在不少短板,社会治理有待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需要进一步压实,干部人才队伍能力作风与现代化建设要求还不够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

2.2.2 从能源转型来看,发展存在挑战。一是能源生产与消耗总量趋于稳定,转型成果存在一定差异;二是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逐年下降,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缓慢,离实现“碳中和”还有一定差距;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速度和效率相对减缓。

3.成渝以双碳目标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策略选择

3.1 深刻理解碳达峰、碳中和的内涵

3.1.1 碳达峰的目标主要是指二氧化碳排放,它包括时间点、碳达峰时候的排放量,同时涵盖着达峰时点前、中、后的排放路径和目标的体系,也隐含着碳达峰后排放下降的趋势,现在做的工作一定要为碳中和做准备。

3.1.2 成渝经济圈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平台期大概是要在2025年左右就要开始进入。2030年以后要逐步地结束,平台期呈快速下降的态势。到2035年就要比峰值有明显的下降。

3.1.3 做到目标清晰和路径明确。实现碳中和路径有两条,即减少碳排放增加碳移除。降低碳排放主要的路径有三条,一是降低能源消耗的总量;二是优化能源的结构,让可再生能源的占比逐渐地提高,化石能源的占比逐渐地降低;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让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碳移除量主要是包括碳汇的吸收和技术移除量。要实现碳移除的增加,最主要的渠道就是增加碳汇,国土绿化是增加碳汇极其重要的手段,另外就是发展各种各样的负排放技术。

3.2 要把系统观念贯穿于双碳工作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必须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研究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统一思想和认识,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所以关键在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的全过程。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要注重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明确指出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要坚持统筹谋划,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群众正常生活。二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既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加强政策措施的衔接协调,确保形成合力,又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三是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四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坚持两手发力,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建立健全“双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

3.3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低碳行动的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资源条件、技术潜力、市场活力,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要改变过去政府作为单一的主体治理市场的局面,要逐渐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的局面。

3.4要加强双碳实现过程中的风险的防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于双碳工作要有底线思维,要加强风险意识。“双碳”目标实现过程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综合性工程。要研判潜在的风险才能避免和减少这些风险,要以缓解危害为目标,建立自然风险的防控体系和经济风险的防控体系,做好成本收益分析;注意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产生的公平性问题,要关注气候变化的问题,因为气候变化的问题对边缘群体、底层群体影响最大,应该从社会公平的角度予以高度的关注;要防止由以上问题带来的政治风险(可能带来对双碳目标本身的质疑),因此,在国内要增进对双碳目标的认同,对国外要讲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故事。

4.以能源转型为突破口推进成渝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当前中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继续发生深远复杂变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建设,便于形成优劣互补、高水平发展的地域经济布局。能源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成渝地区是全国油气产出的重点区域。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低碳发展、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因此,以能源转型为突破口推动成渝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必然成为首选路径。

4.1 成渝双城全面协作。建立完善空间区域协作办公平台和合作机制,促进能源转型。以大型科技能源企业为载体,依托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市场主体地位等优势,引领其余企业协同发展,深度交流、默契合作。将政府的支撑作用、能源企业的载体作用、地域经济的活力作用整合为“三位一体”优势;加强交通运输协作。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四川要完善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建设川南多个城市地段的城际铁路,加快建设川中绵阳、乐山、资中等多地间的高速公路,增强与全国交通枢纽衔接牵引能力;推进岷江全线达标、嘉陵江全线复航、渠江全线渠化,促进沱江、涪江等新进高等级航道有序延伸、有序发展,协同重庆共建综合航运中心,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转型的交通运输网络;围绕区域特色开展金融协作。重庆发挥西部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作用,在金融发展和金融改革方面实现快速创新,搭建全方位一体化的低碳转型体系。成渝地区独有的化工优势、制造业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可以实现现代工业、电子信息的快速集成,加快发展科技金融、低碳金融、绿色金融,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能源转型。

4.2 扩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面启动。2014年6月19日,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正式开市。在目前“双碳”目标下需要扩大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加强川渝合作,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联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区域内企业相互协作,优化容量分配,将西南地区打造为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宜居的国际化示范地带,探索国家级核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能源企业可以运用清洁发展机制,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市场为导向,驱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减少碳排放总量,引入技术资金投资,促使成渝地区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发展成为国内能源转型示范区;加强成渝两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为能源转型的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等各项治理技术提供更大空间,激发合作区域内企业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增强能源转型效果。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优势,推动成渝双城低碳经济圈建设,实现西南地区绿色生态发展。

4.3 推动减排技术创新。

4.3.1 创新低碳高效技术。技术减排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战略研发,掌握核心减排技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具有高热电转化效率,是低碳分布式发电的理想技术;对煤炭资源进行高效清洁利用转化,有效利用煤层气资源,降低碳排放量;加强去碳技术研发,提高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碳中和。

4.3.2 创新清洁能源开发技术。以市场为主导方向,合理发展太阳能、沼气、水能等符合区域特点的新能源。四川光伏发电能力较强,可利用太阳能驱动硫化氢制氢,研发高效、高稳定性、低成本光催化材料。开发多样化有机氢载体和高效加氢脱氢催化剂,研发常温常压脱氢技术。由于地理位置特性,重庆市太阳能发展难有突破,可依附长江尝试在大河流域发展水能产业,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或沼气技术,形成种类齐全而又各具特色的新能源产业带。利用新能源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能力,搭建低碳技术研发平台,开展可再生能源、高效减排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低碳技术产业化,综合提升低碳经济的发展效率和新能源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三大增长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溢出影响研究
基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国数字贸易出口促进效应研究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成渝客专提质达速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研究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成渝双城到同城
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