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民族文化 感悟时代精神
——对骆山大龙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

2022-12-25 22:34王煜涵王智恒马晓飞
轻音乐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大龙舞龙文化遗产

王煜涵 王智恒 岳 李 马晓飞

一、骆山大龙介绍

骆山大龙,一种传统民族舞蹈,起源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08年6月7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南京市溧水区的龙舞(骆山大龙)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4。

骆山大龙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说与江苏溧水孔镇骆山村的明代进士杨培庵有关。这是相传的故事版本之一。

骆山村——位于石臼湖畔,位于骆山脚下,日出日落的地方,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在这里生存,“江南第一大龙”——骆山大龙就在这里,日渐兴起。

据传说,明代万历时期,一位名叫杨培庵的进士从骆山村来到京城,在前往京城的途中遇到大雨,他便到寺院避难。谁知道他遇到了被惩罚的小白龙,并对它深表同情,杨培庵替他向执法的张天师求情。张天师被杨培庵的真诚所感动,以木剑轻砍小白龙的尾巴取代了惩罚,然后便将此放生。杨培庵把小白龙带回了罗山村,为了偿还他的好心,小白龙在云中行走,播雨造福百姓。从那以后,罗山村每年都有好天气。从那以后,骆山村就有了舞龙的习惯。

骆山大龙自明清以来一直传承,但是以民间流传的方式传承下来,没有任何书面材料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骆山村民对舞龙队进行了重组。

骆山村的村民以杨氏家族为主。舞龙规则是在几百年的演变中形成的。村里每家每户都必须派人参加,至少一人。参加舞龙的不仅是年轻人和中年人,还有8到12岁的孩子,总数超过500人。

由于在计划生育期间,每家每户的人口减少,青壮年外出打工,增加了少年儿童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少的村民参加舞龙,罗山大龙的场次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因此演出场次逐渐减少。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多数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满意度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骆山大龙也是如此。

二、骆山大龙表演形式

骆山大龙表演有三个阶段:起草,白龙开光和舞龙。

起草:舞龙队伍会于三声炮响之后在龙会议的大门前聚集,由画有蟠龙、麒麟的十面大旗引领。接下来,舞龙队在龙珠的带领下,伴随着锣、鼓、喇叭,四个队伍依次向海滩前进。

白龙开光:首先枪响三声,然后鞭炮齐鸣,锣鼓喇叭声响亮,香桌请神,祈求保佑一方平安。

舞龙:村民和外戚们把白龙挂红,进行舞龙表演。舞龙由珠舞、龙舞、云舞三部分组成。

跳珠部分:手持龙珠的舞者在龙头前进行指引,进行各种表演(用红色龙珠对龙进行挑逗和引诱)。

跳龙部分:由于龙体庞大,舞龙者需要分成两队。一队跳龙,另一队休息片刻,依次进行表演。阵法有“巨龙摆尾”“一字长龙阵”“盘旋阵”等。

跳云部分:六十六个男孩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戴着五颜六色的帽子和穿着各式各样的绣花鞋,每人拿着两块绘有云朵的云板,在龙身环绕的空旷场地表演。两个数组。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双龙出水”“满天星”等来表达良好的祝愿和祝福。

表演时,需要用一根粗绳,长约10米,系在龙尾上,由十几名身强力壮的后辈拖拽,起到平衡的作用,防止龙的尾巴松开。在大龙完成后,它将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时候被开光。此外,还需要制作龙旗、彩旗、大大小小的灯笼,以及马蹄炮等。第二类是制作云板和彩色刺绣。云板共有66面。轮廓用竹条做成,再用蜡纸、金纸和各种颜色的纸做成。上面画着云的图案。彩绣分为生产头饰、刺绣服装和刺绣。

舞龙的主要领导机构是“龙委会”(又称老人会,由经验丰富、在村里受人尊敬的老人,主要负责舞龙的策划、培训安排、财务管理、策划等)。由“龙委会”成员和领导统一安排舞龙的开展,24名组长各司其职,对上级和下级负责,舞龙舞者也经过精心培训和安排。

正是因为这种明确合理的分工,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活动,使得管理工作成效明显,需要近500人参与的骆山大龙才得以真正的舞动起来。可见“龙委会”的有效管理为舞龙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现实保障。龙委会的成立和村民生活水平提高所构成的“管理与经济”条件,是推动着骆山村人去传承与发展骆山大龙最现实的动力。[1]

三、骆山大龙传承情况

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开展,各地区政府和文化部门对本民族民间舞蹈越来越重视,有的民间舞蹈甚至走向了世界。例如,迪庆州的“德钦弦子”“奔子栏锅庄”都曾远赴日本,马来西亚等国演出。[2]由此可见,在世界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然迈出国门,展示了祖国对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坚定信念,但相对于一些地方性,区域性的民族文化,他们的保护与传承又是怎样呢?

(一)传承价值

骆山大龙不仅是一类舞蹈,更是一种精神,是江苏南京溧水地方文化的一大代表。骆山大龙其仪式、表演和整体节目体现了古人对天地、鬼怪、自然的崇敬和认知。此外,活动期间,走亲访友、赏龙灯、喝年酒等相关习俗,体现了苏南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二)传承状况

由于历史动荡,骆山大龙的活动经常被迫中断,甚至出现了几十年一跳的局面。因为扎龙技艺的流失而给传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是幸运的是,舞蹈模式仍然保存下来。据说,在20世纪,它只在抗日战争胜利和80年代进行了部分演出,中间有很长的休息时间。它恢复于2005年后,因长期的“休息”,导致很多细节和动作流失,国家出手援助了骆山大龙的传承,但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年轻人继承和发扬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

(三)保护过程

2005年后,骆山大龙重新得到恢复;2006年,骆山大龙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龙舞(骆山大龙)》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年的1月20日至21日(腊月二十六至二十八),当地都会表演骆山大龙及相关民俗文化宣传活动。[3]

(四)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南京市溧水区文化馆获得“龙舞(骆山大龙)”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关键,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年老体弱等原因,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去世人数不断增加,在世人员也多年事已高,开展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刻不容缓。

四、问题与思考

把舞蹈作为民族历史过程中的文化沉淀,从中体悟这个特定民族或群体的社会文化脉络,是文化人类学赋予民族民间舞蹈的思考方式。而当我们再把目光转向舞蹈的艺术本体发展时,又将引起更多的思考。[4]在笔者的认知中,舞蹈的艺术本体即民族历史文化的体现,每一个动作和神态的编排无一不在展示着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并且舞蹈艺术的总体文化,更是赋予了舞蹈本身更多的生命和价值意义。若把目光转向艺术本体发展,也就意味着在对历史文化传承再现的思考。

南京拥有着许许多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骆山大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伴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南京各地各区的经济文化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出现了非常繁荣的景象,但进步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南京市区内的文化展馆等层出不穷,已经把保护历史文化做的相当不错,但边远地区的民族文化没有完全得到更好的保护,因此,必须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一)问题:民族传统文化的部分流失

我国对待文化的态度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在“去”的同时也要做好对本文化整体性的保护,无论是饮食文化,土特名优,手工艺,民风民俗,都在被商品经济的充斥下缓慢消失。如今,在许多舞蹈赛事上,不断地涌现出舞蹈新作,但相比起古典舞、当代舞,民族民间舞蹈的创编并不是很理想。虽然舞蹈动作都很丰富,却展现不出少数民族的风格与精神,略显苍白无力。大量的民族民间舞剧,其中也不乏以商业旅游为目的的。那些优秀的、经典的、被大众所接受的舞蹈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来源于生活。[5]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民族文化的趋同现象日益突出,现代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冲击甚至取代民族文化,使其失去它固有的特色和个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宣言》特别指出:目前世界上文化物品的流通和交换所存在的失衡现象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威胁。虽然说这是一个文化不断交融的世界,但保护自身的传统文化一定是重中之重。我国在2010年后就一直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明显增多了保护措施,可受益的文化仅是一部分而已,想要做到保护和传承整个多民族文化遗产,仍需国家和个人共同努力。

(二)对策

1.首先,笔者认为认知和行动同样重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国家已对民族文化有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即已“行”,但人们的认知呢?所以现在宣传和弘扬自觉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成为了首要任务。应把民族意识写入当代教育,对民族意识的启蒙非常关键,这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先导。拥有民族自信,自豪感的个人,才能自觉主动的重视传统文化,从而在精神层面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持,其主角还是民族文化自身,只有从内心渴望传承自己的文化,认同自己的文化,其传统文化才可谓是后继有人。前者讲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论点不仅是对于传承民族文化,更是对于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国家层面重视了民族文化,人民层面才能有这种思考和行动,教育层面重视了民族文化,精神层面才能把保护和传承的思想种子种在每个祖国花朵的心中。这个种子成长发芽后,才能保证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保证传统民族文化的纯洁性。

2.国家大力宣传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放在文化保护上一样可行,从已有的民族文化开始,文化教育、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创作等都可以顺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总体以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为根本目标,提升文化意识和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在世界各文化交融的大环境下,应把中西、古今的文化保持一定比例,在政策上给予传统文化更多的倾斜。相对于那些地域偏远,信息闭塞的民族地区而言,文化流失可能会更加严重,国家应加强对于偏远地区的文化保护和现代化发展,只有通过现代化,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才能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生活富足才能有精力提升文化熏陶,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事实上,对于一般的村落舞龙而言,场地问题并不是最凸出的矛盾,然而对于骆山大龙而言,由于其数百年传承所形成独有的风格特点,使得骆山大龙对场地的要求显得格外重要。[6]

3.将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纳入法律的范畴,并加强法制的保护措施和细节。在“文革”期间,为了所谓的“破除四旧”而破坏了极多的民族传统文化,却无任何惩罚措施,这是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一大缺憾。我们国家对文物方面,颁布了不少的法律、法令和法规,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普查登记,加强了管理,有效地制止了文物丢失现象。但是对于其他方面,如民族习俗等,尚缺乏法律保护。因此,歧视、排斥、破坏民族传统文化的现象还时有发生。[7]其次,已有惩罚措施后,对于那些为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功臣,应设有相应的奖励措施,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人民内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样一来,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就会大有希冀。

总 结

骆山大龙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数十年前也只对周边的村落有影响,在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通过南京市媒体的报道扩大了影响力,让中国甚至整个世界知晓和关注。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认同感,更是一个民族的特色,是同其他地区区别开的重要标志。所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我们国家就显得尤为重要。

骆山大龙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多民族国家自身就有着多元文化,更多的民族传统文化在等待新一代的保护和传承,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悠远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新的文化辉煌正在向我们招手。

注释:

[1]高 亮,麻晨俊.村落舞龙:“骆山大龙”的传承与发展动力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7—11.

[2]戴文清.溧水手绘丨骆山大龙的“前世今生”[N].潇湘晨报,2021-05-21.

[3][4]刘 丽.回归文化精神,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感悟于云南民间舞蹈采风[J].民族艺术研究,2007(05):51—53.

[5]仲 睿.民族民间舞蹈与采风关系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8(05):79—82.

[6]高 亮,麻晨俊.村落舞龙传承的问题、机遇与对策分析——以骆山村“骆山大龙”为分析个案[J].体育与科学,2014(04):59—63.

[7]吴德海.民族传统文化的衰退与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1991(02):47—50.

猜你喜欢
大龙舞龙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准能找到你
与文化遗产相遇
骆山大龙:500壮汉舞动“江南第一龙”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中秋舞龙
舞龙舞狮进校园
月缺月圆
人体运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