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及评价探究

2022-12-25 04:58郭艺玲
考试周刊 2022年43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道德与法治小学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核心课程,能有效夯实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为培养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奠定思想根基。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授课不仅要立足课堂发挥有效思想引领价值,还要贴近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热爱学习探索的天性,优化作业设计,推进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设计,通过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实现生活成长,开展综合性学习。结合教学实践和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要积极探索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引导学生主体建构,彰显道德与发展全面育人价值。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3-0034-05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贴近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内要注重教育信息化手段的有效应用,对课程资源有效挖掘和运用,同时迎合“双减”理念切实把握“减负提质”目标下的作业设计,注重课程学习的衔接性与实践性,优化学业质量测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现从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落实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入手,探索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及评价的有效路径。

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作业设计意识

“双减”政策指引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非常注重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导向,以道德法治教育内容为框架,融入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法制教育等鲜活资源,服务学生课内学习。但当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授课中,很多教师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理解为无作业。将道德与法治教学止步于课堂,不注重作业的有效布置,或者只布置少量作业,让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内容抄一抄、写一写、背一背。这种枯燥、单一、没有延伸性的作业类型,学生只需要用少量时间就能完成,固然迎合了“双减”理念,但是因为小学生自我约束意识不强,心智发展尚不完善,机械的抄写与背诵,很容易影响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热情。还有一些学生认为作业过于简单,以应付心理潦草完成。不但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效果的发挥,还会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热情丧失,创新能动性不能有效发挥。

(二)作业设计缺乏趣味

小学道德与法治授课将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在一起。教材上既有基本概念,又有法治理论,还有一些典型案例,不仅需要让学生在文字层面进行有效赏读,还需要融合与探究、讨论、分析、思辨多个过程,提升学生价值辨析能力。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授课可以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提升作业设计趣味性。遵循学生学习发展规律,推进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有机联动。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明显缺乏趣味性,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创意不足,覆盖内容有限,与社会实际生活相脱节。对本身缺乏理性思维、对高深理论理解不强的小学生而言,这样的作业形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往往以标准答案为参考,对学生作业进行机械评分。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只能对教材上出现的一些理论反复抄写,而学生自身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创新理解意识较低,也难以获得丰富的探究体验。久而久之,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变成了课内文本的背诵,与学生成长天性相偏离,学习兴趣显著降低。

(三)作业综合评价缺失

课堂讲解、课后练习、作业评价是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關注学生在作业中的一些创意表现,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鼓励,让学生的学科思维更加完善。但当前很多教师在作业评价环节缺乏灵活性,还有一些教师并不会及时追踪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这样学生很难带着足够的热情去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更不会在实践中加强理解。核心素养理念指引之下的作业评价,不仅要认真批改作业的对错,通过测试题、练习题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更要测评学生学习态度,观察学生具体表现,以评价让学生在思政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丰富情感体验,在作业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评价环节的缺失不能够对学生实施科学的鼓励。这样教师就难以真实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也不能引领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二、 作业设计与评价出现偏差的原因分析

(一)对学科特性把握不足

小学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核心学科。教师要贴近学生认知规律,推动学生学习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实践。以生为本、学为主导、教为补充,促进学生主体成长。但当前很多教师对思想政治学科特性把握不足,将作业单纯当成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和扩展,在设计形式上比较随意,在作业内容方面不能凸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在作业追踪方面存在极大的滞后性,这就造成了作业这一重要学习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对学生能力把握不充分

当前道德与法治授课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握不够充分,在作业的设计中也缺乏必要的衔接性、渗透性,不能够从低年级阶段开始引领学生有效观察,到中高年级阶段推进学生自主实践、积极探究。因为教师将学生的能力发展困囿于课堂或书本教材,对学生主体能动性的预估不足,也不能立足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实践,这就很难激发小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小学生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除了让他们单独作业之外,还可以引领学生通过合作、互动的方式共同完成一些实践性作业。而很多教师采用的是整齐划一的模式,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设计权、选择权完全把控在教师手中,不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合作对话,也间接阻碍了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過程性评价意识不强

作业不是单纯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课堂笔记,也不是让学生对一些重点内容写写画画。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设计要能够体现过程性、实践性、成长性,让道德与法治学科人情味尽显,这是提升学生作业热情的重要手段。核心素养理念指引下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对学生作业完成的积极态度、作业中出现的一些认知偏差、在作业中碰到的问题及时捕捉。作业提交时鼓励学生采用一些创新性方式,并及时落实多元评价,结合学生能力基础,进一步推动总结反思,这样才能形成道德与法治学习与作业的良性循环。重视对作业的过程性评价,及时引导学生查缺补漏,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授课综合效果。

综上,核心素养理念指引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立足课堂完成“学什么”的问题,更要结合作业环节,把握学生成长特点,了解学生能力基础,设计学生喜欢的作业,引导学生在作业完成中积极思考“做什么”“如何做”等核心问题。聚焦作业设计与有效评价,推动学生成长发展,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突破的一项重点问题。

三、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切入点选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更好地落实“以学定教”,把握学生学习特点,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优化作业设计,推进作业评价,将学习、作业、实践、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彰显学习连贯性,推动学生知行合一全面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要把握有效切入点,提升学生作业热情。

(一)联通生活,优化作业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所学内容要想真正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必须要将课内所学理论对接学生日常行为,指导学生有效实践,促进学生巩固内化。要达成这一目标,不仅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拓展一些主题讨论内容,更要联通生活,指引学生积极实践,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品德形成、行为转变。以一年级阶段学生所学的内容“早睡早起”为例,对接生活,就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睡眠记录表。让学生起床之后,将前一天的睡觉时间与早晨起床时间有效呈现,计算自己当天的睡眠时间,并将一周的睡眠时间进行持续记录。以时间记录表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再比如三年级部分有“我学习,我快乐”这样的内容对接生活,引领学生有效作业,就可以让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或者是动物,学会去照顾它。以多肉植物为例,可以让学生采集多肉植物学习卡片,将多肉植物的名称、照片以及照顾多肉植物的方法有效呈现。让学生每周用尺子量一量多肉植物的高度,数一数多肉植物的叶片,形成鲜活记录表,体会照顾植物的快乐。

联通生活,设计作业,让学习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教与学的提质增效。通过作业实践过程,提高学生对课内知识的认知,对接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作业的可操作性显著增强,学生作业的兴趣稳步增长。

(二)项目研学,拓宽视野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所学内容不仅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同时与多门学科内容都有紧密关联。在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跨学科整合意识,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鼓励学生进行议题探索、项目实践、多元体验,通过参观访问、现场观摩、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生产劳动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跨学科实践能力,助力学生品德形成,观念认知,行为实践。以二年级下册的“坚持才会有收获”这一课为例,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的一个小目标,如每天跳绳200个,坚持21天。这类作业形式将道德与法治与体育紧密融合在了一起,通过21天行为记录,促进学生习惯养成。同时通过体育运动这样一种健康方式,引导学生释放学习压力,强健个人体魄,指引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改变懒散、逃避、运动不足的问题。另外,在课堂中还有很多内容与多门学科存在有机关联。如“买东西的学问”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知识。买东西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货比三家,选择优质产品,而优质产品的指标就需要有效明确。以牛奶为例,要看看包装上有没有生产日期,看看生产厂家是否规范,有无卫生许可证编码。接着还要让学生对比产品的价格,看看产品的成分。牛奶是属于鲜牛奶、酸奶、全脂奶、脱脂奶还是复原乳。这类作业涵盖了数学、科学、营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贴近小学生的成长特点,能够在作业中融入健康教育、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法治教育等多元内容,很好地提高了作业的操作指导性。结合学生拍摄的照片、完成的分析、选择的不同产品,教师可以为他们延伸更多有思想、有内容、有深度的趣味知识,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照亮学生心灵,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自主选择,协作共进

道德与法治课程所学内容涉及知识面广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非常全面。在作业设计与评价过程中,如果采用统一化作业模式,学生难以面面兼顾,而且只让学生一人来完成难度较高。受限于学生自身认知范围、能力水平,很多作业学生只能完成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会影响学生拓展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时,要能够体现自主选择、协作互助的特点。着眼于学生问题解决意识、合作意识、学科逻辑性、认知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在作业设计之初,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在任务选择时让学生们集体讨论,选择更加恰当的项目,引导学生合作对话,共同参与,推进作业任务的高效完成。以“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这一单元的学习为例,涉及了感受家乡的传统节日风俗、了解家乡民间艺术、推广家乡文化、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等多个部分的内容。在同一框架内,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三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选择其中一到两项来完成。作业一:设计一份家乡习俗知识竞赛题;作业二:选择当地的一种节日民俗,制作民俗资料小报;作业三:完成一份当地民间艺术调研报告。这些作业都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将学生所学内容纳入知识体系框架内,推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在作业完成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之间合作对话,共同交流认知,还需要向爸爸妈妈请教,上网搜索,进入图书馆、博物馆查阅资料,了解当地的重要习俗。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让学生在团队中胜任不同的任务,作业成果将会更加精彩。

四、 小學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及评价实践

(一)设计课前作业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带着准备进入课堂,以有效的学习对重点内容充分思考,结合生活经验反刍延伸,可以为课堂教学高效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课前作业的布置,首先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二年级下册“挑战第一次”为例,文字较多,图画也比较丰富,信息量很大。在课程正式展开之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本,扫清文字障碍,观察图画尝试讲故事。结合课文图片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头脑中对挑战第一次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并联系自身生活经验,想一想有哪些事情是第一次尝试。在第一次尝试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克服的。有了课前预习之后,课堂上教师抛出话题与学生互动讨论时,他们参与的热情就会非常高涨。

除了读课本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一些社会小调查,拓展学生道德体验空间,尝试与家长互动形成有效教育合力。以“传统游戏我会玩”这部分为例,就可以让学生询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小时候玩过哪些游戏。围绕传统游戏的名称、玩法、需要的道具进行有效的亲子互动,可以增进亲子感情,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以简单而有趣的课前作业,指引学生自主预习,加深对课程主题的理解。同时教师结合学生搜集到的信息、获得的经验,在课堂上有效评价,适当延伸技能。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又能够在评价中引领学生树立良好学习态度,养成及时预习的好习惯。将知情意行融合在一起,助力核心素养授课目标有效达成。

(二)注重课堂作业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授课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所以课堂上除了教师的内容讲解之外,要为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展示,积极表达,碰撞思维火花。同时,在学生讨论表达的同时,教师可以从旁落实后观察指导工作,结合学生在作业表现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出科学的干预策略,让他们完善思维,迎接挑战,直面问题,突破自我,推进核心素养渗透目标的有效达成。

以“传统美德,源源流长”这部分为例,围绕传统美德可以设计三个话题,分别为“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从人格教育到社会关爱,再到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认知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休戚相关。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出示三个讨论任务。

第一,新闻大事件解读。关于刚刚过去的2021年,发生了很多大事,如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孟晚舟回国,中国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中国“飞人”苏炳添打破亚洲纪录,“双减”政策落地,云南大象的北上之旅……教师将一些重点事件在大屏幕有效呈现,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见闻,说一说对这些事件的见解。在新闻事件的解读交流中,涵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情怀,升华学生爱国认知。

第二,中国故事我来讲。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时间,了解了丰富多元的中国故事。如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故事、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岳飞抗金的故事,另外还有学生喜爱的嫦娥奔月故事、后羿射日故事、女娲补天故事。让学生在讲故事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汲取优秀人物身上自强不息的人格精神和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推动学生道德品质完善。

第三,凝聚爱国力量。让小学生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可以做哪些事情来爱护国家,助力国家进一步发展腾飞。有的小学生想到了要爱护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的小学生想到要锻炼身体,积极进步;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学好学习文化知识,长大成为科学家报效祖国。将对家国的认知化为学生生活中的日常点滴,让小学生积极表现自己的爱国之情,传承中华优秀美德,提升政治认同。“少年强则国强”,推动小学生思维进阶,拼搏向上。

通过课堂互动作业,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以教师的评价指引,深化学生爱国情感,鼓励学生精彩展示,让学生反映真实价值观,尝试团队合作补充完善,能够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堂多元育人价值。

(三)落实课后作业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以。”学习的道路上,教师讲解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而让学生自主习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更加丰富多元。在课后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引领学生尝试社会问题小调查,形成相应的学习报告,给学生设计挑战任务卡,激发学生作业兴趣。落实多元评价,给学生更强的进取突破感。

例如“父母多爱我”学习完成后,教师就为学生布置了一项开放性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可以与父母一起散散步,可以给父母准备一个惊喜,可以帮父母做一做琐碎的家务,在作业完成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有的学生大声说出了“妈妈我爱你”。有的学生真诚地向父母道歉,表示以后不再调皮,顶撞父母。还有的学生别出心裁制作了父母从小到大的成长相册。一项项暖心活动的一项项暖心作业的呈现,使亲子关系更加和谐。同时,父母也参与到了对学生的评价工作中来,讲出了孩子的进步与懂事。

对小学生课后的每一份作业,教师都要让学生积极展示、分享、交流。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多元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鲜活与实用价值,为学生带来美好学习体验。

总之,核心素养理念指引之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落实“双减”政策控制作业数量,更要提高作业质量,引导学生课内课外学习实践。通过作业的联通生活、项目研学、协作共进,将课前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一线贯穿,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指引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积极向上。

参考文献:

[1]孙慧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1):242.

[2]李芝.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J].求知导刊,2021(37):36-37.

[3]王金山.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J].文学少年,2021(8):179.

[4]柯智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与改进[J].新教师,2021(8):84-85.

课题项目:文章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及评价探究》(编号:FJJKZX22-601)、2021年漳州市教师综合评价研究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学生过程性评价的探索》(编号:ZJKTZX21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艺玲(1981~),女,汉族,福建漳州人,漳州市龙海区榜山第二中心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