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

2022-12-25 01:26
证券市场周刊 2022年44期
关键词:国债融资

2022年12月14日,北京大兴经开区,北京金沃夫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片忙碌景象。公司已顺利通过产品注册证延续的验厂环节,同时完成数十人招聘,12月金沃夫抗原检测试剂产能增长近20倍。目前,大兴经开区70家重点服务包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100%。大兴经开区区内有药品、抗原检测试剂、医药物流供应、制药装备等防疫保供企业6家,为支持好这些企业满产扩产,每家企业均由产业部门专人负责对接,重点企业实现人员现场派驻,即时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资源组织等问题。

近日,财政部官网公布将于12月12日招标发行2022年特别国债。对此,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表示,2022年特别国债发行采用市场化方式,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面向有关银行定向发行,发行过程不涉及社会投资者,个人不能购买。2022年特别国债是2007年特别国债的等额滚动发行,仍与原有资产负债相对应,不会增加财政赤字。财政部上述负责人表示,2007年,经国务院同意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财政部发行了15500亿元特别国债,作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金来源。期限主要为10年、15年,2017年起陆续到期。对2017年到期的2007年特别国债本金,财政部向有关银行定向发行2017年特别国债偿还。2022年12月,2007年特别国债中有7500亿元即将到期。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将延续2017年做法,继续采取滚动发行的方式,向有关银行定向发行2022年特别国债7500亿元,所筹资金用于偿还当月2007年特别国债到期本金。根据财政部公告,本期国债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发行面值7500亿元,可以上市交易。本期国债发行日和起息日为2022年12月12日。

12月12日,人民银行发布最新的金融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4.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3.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7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月末低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97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当月净投放现金1323亿元。贷款数据方面, 11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18.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12.59万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0.7个百分点。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少增596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6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2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03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83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36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4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99亿元。1-11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9.91万亿元,同比多增1.09万亿元。社会融资数据方面,初步统计,2022年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109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少增1573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648亿元,同比多减514亿元;委托贷款减少88亿元,同比多减123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65亿元,同比少减1825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90亿元,同比多增57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596亿元,同比少3410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6520亿元,同比少163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88亿元,同比少506亿元。1-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4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1万亿元。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2023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于12月13日举办。中国社科院原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2023年《经济蓝皮书》主编谢伏瞻在报告会上表示,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实现了经济总体平稳运行。一是产业结构逆势升级。制造业韧性凸显,表现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高新技术领域投资和社会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为长期經济发展夯实基础,积蓄动能。二是物价保持平稳。农业稳定增长,农产品供给充裕,CPI保持在2%左右,PPI快速下行。三是科技创新实力稳步增强。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综合创新实力排在全球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上升。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带动新业态快速发展。四是绿色低碳转型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速度加快,在能源消耗总量中占比稳步上升。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五是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推进。各项改革持续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进,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深入实施,自贸区、海南自贸港建设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国家统计局12月12日发布数据显示,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调查,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8332千公顷(177498万亩),比2021年增加701千公顷(1052万亩),增长0.6%。全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13731亿斤),比2021年增加368万吨(74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表示,“2022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复杂严峻国际环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食物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央行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11月企业债净融资596亿元,同比少增3410亿元。11月企业债净融资再现低谷,主要是因为受债券市场持续波动影响,不少企业选择取消债券发行。据上海证券报统计,11月共有91只信用债取消发行,规模达到724.4亿元,创2022年以来月度最高水平;而去年同期仅有29只信用债取消发行,规模为167亿元。究其原因,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主要是目前信用债二级市场收益率上行,导致发行成本增加,发行人不得不选择其他渠道融资。从整体票面利率来看,11月有明显上升态势。据民生证券统计,11月以来,1年期AAA级信用主体发行利率由11月第1周的2.17%上行至第4周的2.61%;1-3年期AAA级信用主体发行利率由3.09%上行至3.58%;3-5年期AAA级信用主体发行利率由3.07%上行至3.58%。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11月以来基准利率快速上行,引发债市下跌,部分发行人推迟甚至取消发行计划,导致企业债净融资额明显下滑。而导致信用债收益率上行的原因则在于,11月理财产品大幅赎回,导致债市大跌,“抛盘”持续加剧,二级市场债券收益率迅速上行,由此波及一级市场的发行。不过,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政府宽信用、稳经济的政策支持下,后续企业债融资会迎来改善。近期政府密集出台了支持地产企业融资的政策,这可能会对冲一部分负面影响。而且近期人民币汇率企稳,降息存在窗口,央行或会采取政策支持实体企业融资。

12月12日,西藏城投公告称,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用于公司“保交楼、保民生”相关的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以及符合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要求的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用途。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房企股权融资“第三支箭”落地两周多以来,披露股权融资意向或计划的A股房企已达20家,其中有17家拟通过定增再融资,占比超八成。 “定增较为高效,设计定增方案也相对简单,故企业倾向于选择通过定增进行股权融资。”嘉维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高级合伙人葛友山律师对记者表示,同时定增不直接增加房企的负债规模,同时可为房企融资提供充足的渠道,有利于房地产资产负债表的改善,加大权益补充力度,进而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在定增队伍中,目前已有华发股份、福星股份、嘉凯城、大名城等房企率先抛出预案。除嘉凯城外,其余3家募集资金的七成及以上用于“保交楼”相关房地产项目。另有房企宣布启动并购重组计划。12月1日、12月5日、12月8日,陆家嘴、招商蛇口、格力地产3家房企先后公告并购重组,并募集相关配套资金。葛友山表示,这3家房企都具有国资背景;收购标的主要是同集团或同公司旗下资产;先前都有重组的经验和计划,“2016年陆家嘴就启动了百亿元资产重组,从单纯地产业务向‘地产+金融’迈进,借机优化资产结构;招商蛇口、格力地产则是借政策东风重启旧项目。”相对定增,目前并购重组类股权融资的案例相对较少。多位行业人士认为,并购重组涉及的事项更为复杂,不确定性较高,并且还涉及重大资产重组的相关要求,需要更长的准备周期和更为严谨的考量。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记者,“目前来看,这几笔拟并购重组主要集中在集团内部。未来市场走向明朗后,跨界的行业大整合或将出现。”

当地时间12月13日,美国劳工部发布年内最后一份通胀报告,数据显示美国通胀正在“降温”。11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7.1%,为2021年底以来的最小增幅,预期值为7.3%,较前值7.7%回落0.6个百分点;11月CPI经季调后环比上涨0.1%,低于预期值0.3%和前值0.4%。2022年6月时,美国CPI同比涨幅一度触及9.1%峰值,创逾40年新高,此后,该指标连续数月回落。剔除波动性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美国11月核心CPI同比上涨6.0%,前值为6.3%,预期值为6.1%;环比上涨0.2%,前值和预期值均为0.3%。数据出炉之际,正值美联储开启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4.25%-4.5%,为2007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芝商所利率观察工具(FedWatch Tool)显示,12月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79.4%,押注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20.6%。分项来看,住房成本依旧是11月美国通胀的最大贡献者,抵消了能源价格的下跌,占到CPI权重三分之一的住房指数环比上扬0.6%,同比涨幅为7.1%,能源价格则环比下跌1.6%,二手车价格环比跌幅为2.9%,医疗保健服务价格环比下跌0.7%。美联储主席鲍威尔11月末在布鲁金斯学会最近一次露面时,将通胀拆解为三個类别:核心商品通胀、住房服务通胀以及剔除住房的核心服务通胀。他预期,商品价格将在未来数月开始对整体通胀施加下行压力,住房价格将在2023年某个时候开始回落,而剔除住房的核心服务可能是理解未来通胀演变的最重要类别。针对上述三种通胀的前景,瑞银表示,供应链紧张似乎得到缓和,租金增速也见放缓,零售库存正在上升,与此同时,美联储正设法遏制需求,预计就业市场将随之疲软,减轻名义工资压力。“综上来看,经济失衡和就业紧张得以缓解,应该会在未来几个季度大幅舒缓通胀压力。”瑞银报告写道。鲍威尔指出,薪资是服务通胀的最大构成,“劳动力市场只显示出了重新平衡的初步迹象。如果企业不放慢招聘速度,劳动力需求强劲与工人短缺无法达到更好平衡,那么商品和租金价格的下降可能是不够的”。彭博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Tom Orlik)预期,2023年年中美国通胀率将降至3.5%-4.0%。“能源价格推高通胀的暂时性影响将很快消退,薪资压力则会相当顽固,预计2023年全年通胀都难以回到美联储2%目标。”他说。惠誉评级在报告中,同样强调了服务通胀高企的风险。“由于就业市场仍然紧张,服务通胀率接近7%的高位,美联储越发担心通胀将根深蒂固。”该机构预期,随着能源和食品价格企稳,整体通胀将在2023年走低,但核心通胀率仍将高企,预计2023年四季度时仍将达4.5%。在此背景下,惠誉预期,美联储将在2023年3月前加息至5%上限,并在2023年剩下时间将利率维持于该水平,劳动力市场降温料将减轻工资增长的压力,为美联储在2024年开启降息周期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国债融资
房企融资能力对对碰
你知道什么时候买国债吗
融资
融资
9月重要融资事件
财政部进行首次国债做市支持操作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
国债发行与国债债务终结策略分析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