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腐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2022-12-26 02:00徐杰飞王世通王志新李灿东赵海红赵星棋王象然郭美玲
大豆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衣剂豆苗根腐病

徐杰飞,郭 泰**,王世通,王志新,郑 伟,李灿东,赵海红,赵星棋,王象然,郭美玲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佳木斯综合试验站,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2.北大荒集团黑龙江佳南实验农场有限公司,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哈尔滨 150086)

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是重要的粮、油、食兼用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1-2]。近年来,大豆根腐病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发病频繁,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发病严重时甚至导致大豆绝产。

大豆根腐病是一种土传性病害,具有分布范围广、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等特点,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大豆根部为大豆植株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对植株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大豆根腐病主要侵染大豆根部,被侵染后的大豆植株表现为叶片黄化、根系不发达、根瘤少、地上部分矮小、结荚少等,发病严重时整株死亡[3]。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种类较多,发病时病原菌多为复合侵染,防治困难[4]。文章对大豆根腐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总结,旨在为生产上大豆根腐病发生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大豆根腐病发病原因

大豆根腐病病原菌以伤口侵染为主,不易通过自然口径直接侵染植株。病原菌主要有大豆疫霉菌、镰孢菌、腐霉菌和立枯丝核菌。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种类与当地气候及生态条件密切相关,目前生产上研究较多的大豆根腐病致病菌主要为大豆疫霉菌和镰孢菌。相关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为镰孢菌、腐霉菌和立枯丝核菌等复合侵染[5-6]。

1.1 品种

种植感大豆根腐病品种为发病主要原因之一[2]。在大豆根腐病暴发年份,种植未进行种衣剂包衣的感根腐病大豆品种,将导致大豆绝产。生产上,部分大豆品种不含抗根腐病基因,综合抗性差,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

1.2 连作

大豆根腐病病原菌是土壤中的习居菌,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大豆连作使根腐病致病菌基数增加,菌源数量多发病重,因此大豆连作加重大豆根腐病病害[7]。

1.3 土壤条件

土壤理化性质、温度和湿度对大豆根腐病发生均有影响。白浆土、黏重土壤通透性差,大豆易患根腐病。播种过早,土壤温度低易发病。土壤含水量大,尤其水改旱和低洼潮湿地块,前期土壤通气性差,温度低,大豆苗长势弱,易发病[8]。

1.4 耕作栽培方式

大豆垄作发病轻,平作栽培发病重。垄作可进行中耕培土,土壤通透性好、温度高、含水量低[8-9],因此发病轻。

1.5 播种深度

大豆播种深度为镇压后3 cm,不宜深播。如播种过深可导致出苗慢,当土温低时,幼苗弱,地下根部长,易受根腐病菌侵染。

1.6 施肥

施肥水平及种类对大豆根腐病影响较大。由于复合肥氮磷比例高,施后大豆苗徒长、细长、组织柔嫩,大豆根腐病发病重。此外,大豆虽为喜氮植物,但因其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不宜多施,施肥时应合理配比氮磷钾比例。

1.7 害虫

害虫啃咬大豆根部后形成伤口,易发病。如根潜蝇危害可加重大豆根腐病,虫株率越高,发病越重。

1.8 化学除草剂

喷施化学除草剂对大豆田杂草具有较好防除效果,但如化学除草剂施用方法、剂量和混合配方不当(尤其苗后除草剂)均可对大豆苗造成药害,使幼苗生长受抑,增加大豆根腐病发生几率。

2 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2.1 大豆根腐病的预防措施

2.1.1 抗病品种 防治大豆根腐病最有效的措施为选用抗病品种。抗根腐病大豆品种的应用可有效减少大豆根腐病发生几率,降低农药污染和残留,效果稳定。因此,应加大抗大豆根腐病品种选育力度。此外,在选择抗根腐病大豆品种时,应注意品种的适应区域,如适合三江平原地区种植的抗大豆根腐病品种为垦丰16和合丰55等[10]。

2.1.2 种子处理 播前对种子进行种衣剂包衣可有效防治大豆根腐病。重迎茬种子进行种衣剂包衣,防治效果显著[11]。种衣剂包衣不仅可防治大豆根腐病,还可防治苗期其他病虫害,如大豆胞囊线虫、根潜蝇等。此外,由于某些种衣剂含有营养成分,如钼酸铵等可促进大豆根瘤菌形成。

2.1.3 农业防治

(1)轮作

轮作是有效防治大豆根腐病的方法之一[12]。大豆根腐病病原菌是土壤中的习居菌,宿主植物生长良好对病原菌生长有利,可降低病原菌越冬死亡率。连年种植大豆可导致大豆根腐病病原菌数量逐年增加,因此应和玉米、小麦、马铃薯、辣椒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有利于减少菌源数量,降低发病率。

(2)栽培方式

大垄垄作栽培可降低大豆根腐病发病率。大垄垄作栽培条件下土壤松散,通气性好,土温上升快。此外,垄作有利于中耕培土,加强土壤通气性,增加散墒,降低土壤含水量,减少大豆根腐病发病率[13]。

(3)选地与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土壤松散的地块,前茬以玉米、辣椒、马铃薯等作物为宜。建议实行秋起垄,一次性达到播种状态,降低大豆根腐病病原菌越冬几率,减少菌源数量,降低发病率。有深翻条件的建议每3年深翻1次(深度为30 cm),深翻可破坏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生存环境,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渗透性,减少土壤中病原菌数量,降低大豆根腐病的发生[14]。

(4)播种

当地温3~4 d稳定通过7~8℃时即可播种。但低洼或水改旱地块,由于土壤含水量大,通气性差,地温上升慢,可先将水排出,适当晚播错开前期低温或选择前期早生快发大豆品种。

(5)田间管理

施肥:大豆施肥应以基肥、种肥和根外追肥为主。基肥可选用腐熟农家肥(10~15 t/hm2)在秋整地时一次性施用;种肥为尿素3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硫酸钾70 kg/hm2,播种时分层施于种下7 cm和14 cm处,应施于两侧,切忌种肥同位;根外追肥为初花期和结荚初期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1.5~2 kg/hm2)。大豆苗前期正常生长情况下不喷施叶面肥,因施后可导致大豆苗徒长、柔弱,增加大豆根腐病发病率。

中耕:大豆整个生育期进行2~3次中耕,于大豆出苗后7 d、初花期(5片复叶前后)、封垄前各进行1次。尤其是低洼和水改旱地块,中耕有利于通风散墒,减少土壤含水量,可促进根系发育,植株健壮,降低根腐病发病率。

化学除草:大豆田化学除草应遵循“苗前封闭除草为主,茎叶处理为辅”原则。苗前封闭除草剂于播种后3~5 d喷施,喷施早效果差,喷施晚易产生药害。苗后除草剂喷施时期、除草剂种类和剂量选择直接影响除草效果。除草剂选择应根据田间杂草种类确定,如灰菜,应选用氯磺胺草剂;除草剂剂量则按使用说明书配置;喷施时间以杂草出齐为宜,在大豆3片复叶前进行,如田间杂草多且达到3叶龄,应尽快喷施除草剂,苗后除草剂仅喷施1次。

2.2 大豆根腐病的治疗

大豆根腐病一旦发生,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为采用杀菌剂(甲霜噁霉灵)灌根。目前,仅有新疆地区具备大面积滴灌条件,因此大豆根腐病一旦发病难以治疗。

3 结论

近年来,大豆根腐病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发病频繁,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因此,生产上亟需探索防治大豆根腐病的有效措施。由于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多样,发病多为复合侵染,防治困难。发病部位多为根部,发生时采用杀菌剂灌根为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目前大部分地区不具备灌根条件,一旦发病难以根除。因此,在大豆生产上,大豆根腐病应以预防为主,如选用抗病品种、种衣剂包衣、农业防治等。文章对大豆根腐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总结,旨在为生产上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衣剂豆苗根腐病
番茄萎蔫膨果慢 当心根腐病
割豆苗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豆苗儿家的门辩论会
不同种衣剂在鲜食玉米“申科糯601”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豆苗儿家的辩论会
中国生物型种衣剂的研究进展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青瓜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